主生长、发育、生殖肾藏精,就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是机体各脏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维护着各脏阴阳的相对平衡。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形成肾阴虚和肾阳虚,出现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等肾阴虚证候,或是出现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和萎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等肾阳虚的证候。
由于肾阳和肾阴是各脏阴阳的根本,所以在肾的阴阳失调时,会因此而导致其他各脏的阴阳失调。如肝失去肾阴的滋养,称为“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心失去肾阴的上承,则可引起心火上炎,或导致心肾阴虚;肺失去肾阴的滋养,则可出现咽燥、干咳、潮热、升火等肺肾阴虚之证;脾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之证;心失去肾阳的温煦,就会出现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它各脏的阴阳失调,日久也必累及于肾,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就是“久病及肾”的理论依据。
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肾的阴虚和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所以肾阴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累及肾阳,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可以累及肾阴,发展为阴阳两虚,称作“阳损及阴”。
此外,还需加以说明的是,肾中精气亏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条件下,肾中精气虽已亏损,但其阴阳失调的状况,却又不很明显,因此可称作肾中精气亏损,或可分别称为肾精不足和肾气虚。
2.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
3.主纳气
纳,就是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类证治裁》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其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上来说,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难经》中提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于肝”。实际上是说明了肺的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这称为“肾不纳气”。
肾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恐
2.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唾液中较稠厚的称作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若多唾或久唾,则易耗损肾中精气。所以古代导引家以舌抵上腭,待津液满口后,咽之以养肾精。但唾与脾胃也有关,“唾为肾液,而肾为胃关,故肾家之唾为病,必见于胃也”(《杂病源流犀烛》)
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而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都与肾中精气不足,骨髓空虚有关。
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这三者均是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是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及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不足,则髓海失养,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的“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实际上也是指肾中精气主骨生髓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
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因为肾藏精,所以说其华在发。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也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之说。青壮年时,由于精血充盈,则发长而有光泽;老年人的精血多虚衰,毛发变白而脱落,一般来说,这是正常规律。但在临床上所见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早脱早白者,与肾中精气不足和血虚有关。
4.在窍为耳及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所以《灵枢脉度》中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反之,肾中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耳的听力就会减退,或者发生耳鸣,甚至耳聋。人到老年,肾中精气就会衰退,听力也会减弱。所以说肾开窍与耳。
二阴,就是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肝门)。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闭,均与肾的气化功能失常有关。至于人的生殖功能,也是由肾所主,我们在前边已经讲过。粪便的排泄,本是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但也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如肾阴不足时,可致肠液枯涸而便秘;肾阳虚损时,则气化无权而致阳虚便秘或阳虚泄泻;肾的封藏失司时,则可见久泄滑脱。所以说肾开窍于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