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如前文所言,相较于传统刚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趋势。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状态,有效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1建立柔性的图书馆组织结构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是“等级权力控制式”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的事“控制与制度”。运用这种管理模式对约束管理人员勤奋工作,完成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其管理模式显现的国语机械化,缺乏一定的活力,其并不能适应现今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展开柔性管理模式,可以突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体性,注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性。在实施该项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其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将积累作为其主要的目的。这样有效促进员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中,将员工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开拓与创新。可见,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居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2.2实施柔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图书馆在其管理的过程中实行柔性管理,将读者的阅读需要考虑在内。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读者的信息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够在图书馆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因此,图书馆在购置图书的过程中,应依据读者反馈的信息进行购置。采购人员要收入读者全体,调查读者的需要,并且重视学习,进一步优化资源馆藏的结构。另外,在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的柔性管理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应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柔性管理体现在图书馆管理中。

2.3采用多种激励机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是柔性管理在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在过去,图书馆更注重在其建设的规模。柔性管理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柔性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当更加注重对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为此图书馆必须做到,首先,对图书馆财务管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开展柔性管理中,这一步非常重要。其次,进一步对图书馆财务关系人员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员工的自身情况来定向自身的职业发展。

3.结语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5.总结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数字化产品的推广也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都给图书馆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书本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经营更加困难。虽然一些读者比起网上阅读更加喜爱在图书馆时被浓浓的人文气息包围的感觉,但是如果图书馆不改变管理模式仍会被强大的信息时代所淘汰。读者只有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服务,阅读时才会更加青睐于图书馆。目前,一些图书馆已经意识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转变管理方式。为此,图书馆也作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管理质量,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但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都收效甚微。因此,优化管理方案坚持做到以读者为本,切实维护读者利益,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

(一)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观念

由于以前的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与读者之间没有互动导致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淡薄。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的行为更加的规范化。给他们树立一切以读者为本的观念,以读者的利益为重,保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这样才能让广大读者在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对于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图书管理员应该要虚心接受并且对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采纳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还能促进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积极态度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工作人员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地处理与读者的关系,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让读者感受到服务的真诚。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以读者为本的经营理念。

(二)采用多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三、结束语

现代图书馆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图书馆等高科技将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在探索、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发展得非常迅速,蕴藏的潜能和优势更是不在话下。各地图书馆所定位的性质、特色化服务和功能有所差别,自身的基础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程度不一样,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大相径庭,所以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以下方面:

(1)图书馆协作社会化。数字网络化社会,读者掌握数字化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任何图书馆都没有能力独自集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而去满足读者,只有通过各图书馆群体协作收集数据、资源共享,才能满足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

(2)文献服务信息化。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合理利用,通过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以网络为基础,动态开发和联结各类资源与服务,以方便用户搜寻、分析和合理利用信息。

(3)信息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为满足读者知识服务深化的需求,部分学术性图书馆兴建了学科知识等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组织的关联化、语义化和集成化,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信息创新的重要性。

(5)大数据应用精确化。虽然很多馆员对大数据不是太了解,认为大数据和图书馆毫无联系,但是对于新技术具有敏锐嗅觉的图书馆人还是看到了大数据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习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经验。未来图书馆将在大数据环境下继续探索图书馆的发展。

2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馆藏资源丰富程度不足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馆藏形式也得到不断丰富,出现了以电子文档与纸质资料形式为主,并与其他多种储存形式并存的现象。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在类型和数量上明显不足,馆藏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数字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欠完善,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率相对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未来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对于不同学科的不合理配置,也是实现图书馆管理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员的素质修养,决定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水平的优劣。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一直得不到管理部门的重视,认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低,所以对图书馆员也就没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降低了图书馆对于管理工作人员在素质修养与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2.3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配置不足上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不重视,投入的建设资金不足,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以及高性能的计算机配置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制约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不高,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工作带来了困难。

2.4图书馆管理理念较陈旧目前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比较陈旧,重馆藏而忽视利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几年,图书馆在管理上引入了许多现代的管理理念,为管理者带来了诸多新视角和新思路,扩展了图书馆的管理思路,丰富了图书馆的管理理论,在指导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5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完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尚未完善,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新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再是管理图书,而是传播知识,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服务中,使馆里的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3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结合

3.2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管理创新

(1)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服务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而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目标,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所以,一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尽全力满足读者的合理需要;二要做到以馆员为主,在制度上实现对馆员的重视和尊重,为馆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使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便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图书馆应把管理建设放在馆际合作与共建的基础上,采用整体上资源合作、具体分工的方法,加强各馆的特色化建设,并借助网络平台将资源整合供读者共享,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定位好图书馆角色,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是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扮演着社会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的角色,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不断普及,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服务项目和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社会角色面临着转变和重新定位。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定位,重塑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时代及多元化社会中图书馆应转变管理理念;但是面对数字时代和多元社会信息市场的竞争,图书馆要力图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巩固地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读者提供最好、最新的资讯。

(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图书馆活力。通过把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加快了图书馆从传统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图书馆的管理机制从干部竞争、馆员竞争、馆藏竞争、读者竞争、网络信息输出竞争几个方面展开,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力。

4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也不例外,在实践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应用理论必须适合本馆境况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念是建立在现代管理学理论、经济学及私人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的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充实。所以,图书馆在应用中需要加以调整,灵活采用。

4.3应用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新公共管理理论混淆了公共管理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本质区别,政府部门要是完全采用私企的管理模式,则会忽视社会的公平和政府责任,使得公共管理部门职能和分工不明确,难以制定和实施目标责任与绩效考评,管理上难免会陷入被动。因此,图书馆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4.4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经济学理论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过分注重私企的管理经验与手段,重视市场化、成本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伦理道德和精神文化内涵,忽视了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公益机构,应该把服务做到读者的心坎中,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应以新的管理理念规划图书馆的发展。

5结语

图书馆作为各大高校及各大城市主要的公共设施之一,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场所,让读者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培养自身素质,增长知识,丰富阅历。随着时代的变化,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变化,以前是将图书馆馆藏的图书作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爱护和珍藏,但随着社会理念的变化,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管理的理念。“以书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过分的保护图书,造成图书借阅量较低,使馆藏图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降低了图书馆建立的意义。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提倡“以服务为本,以读者为本”的思想,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考虑,让读者借阅更多的图书,将图书馆的意义发挥到最大。

二、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点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以读者和馆员为主,为读者提供人文关怀的服务,为馆员提供良好机会进行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的服务读者,人性化的管理馆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为读者打造良好服务。

(二)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

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起到极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图书馆的整体管理理念也是从馆员身上体现出来的,所以为馆员提供优质培训,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图书馆的管理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本质是从管理馆员上体现的,在管理规章制度上充分考虑馆员自身条件,合理制定工作制度,要求馆员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定期为馆员进行培训,进行管理知识的教授和互相交流,为馆员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展现工作主动性和服务能力,进行自身合理定位,提高馆员个人素质。先进优质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为馆员提供更多的知识,传播更多人本的服务理念。

(三)图书馆人文关怀的氛围。

图书馆的主要职责是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的资源和适合阅读的场所,其氛围也是体现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指标。图书馆馆藏书籍数量众多,带来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人文关怀的氛围主要从图书馆的设施及服务中体现。优雅大方的设施,方便快捷的借阅手续,都会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让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通过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体现,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元素,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应用

图书馆管理中主要以馆员为导向,读者为承受者,来进行书籍的借阅和阅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殿堂,让读者通过书籍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是一个具有服务精神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当中,其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合理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馆员素质培训。

馆员的知识素养及个人修养将直接体现一个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所以高度重视对馆员素质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在馆员之间形成有效竞争力,互相进行学习和关怀。提供优质的培训课程,使馆员学习到更多图书馆管理知识,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图书馆内部进行自我检讨和经验交流,同时可以进行图书馆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优秀的管理手段,共同进步。

(三)完善图书馆设施条件。

图书馆作为读者借阅和阅读书籍的地方,优雅安静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完善图书馆的设施条件,可以增强读者及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图书馆的桌椅设置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例如,放置一些如咖啡馆的桌椅、可供学习的电脑、可进行视频学习的大显示屏和沙发,目前,一些图书馆也设置一些茶饮厅、报告室、电子阅读室等,这些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图书馆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优质良好的阅读环境。

四、结语

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来看,它从传统的藏书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其管理方面也经历了重大的转变,每一种管理都凸显了时代的特色.在21世纪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需要引进以下几种新理念.

1.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指的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以工作人员、读者为本,注重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强调人性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1.1注重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1.1.2注重读者的需要

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读者.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需要注重读者的需要.第一,尊重读者.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尊重读者,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为读者提供咨询、建议等多种服务.第二,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在服务的过程中,要关心读者、爱护读者,并且根据读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1.1.3注重环境的营造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其对象不仅是人(比如工作人员、读者),而且还包括图书馆环境.因此,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要注重营造舒适、安静,富有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环境.这就要求图书馆保持整洁、安静,同时在墙上悬挂一些名人肖像、名言警句等,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汲取知识.

1.2质量管理的理念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提升其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注重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2.1明确质量服务的意识

高校图书馆需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仅是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是读者的服务,都要牢固树立这一服务意识,从而有效调动整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1.2.2建立质量改进制度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建立质量改进制度,不断完善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流程,从而有效保障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1.3知识管理的理念

1.3.1强调知识创新管理

在21世纪中,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注重知识创新管理,对图书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创新,强化知识转化能力.在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流动为主线,逐渐转变文献资料的使用,加强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图书馆与读者、其他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实现知识的共享.

1.3.2采用信息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们的信息交流也打破时空的限制,变得更加快速.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知识管理创新.

1.3.3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规模求效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但这种模式不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实际的管理中,注重知识管理的效益,重视效益模式的转变,帮助读者对知识进行开发和应用,激励读者、工作人员灵活运用知识.

1.4实行生态管理理念

所谓生态管理,它指的是将高效图书馆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用生命的观点来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运用生态理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的生态理念,注重平衡.

1.4.1文献资料的储藏和使用

通俗来讲,储藏指的是文献资料的保管和库存,使用则指的是读者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实行生态管理理念,需要保障文献资料储藏和使用之间的平衡,打破传统图书馆管理只注重储藏,忽视使用的局面,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作用.

1.4.2强调人与书的平衡

在传统高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强调“书本位”的思想,绝大多数的管理工作都是服务文献资料,忽视了“人本位”,即不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读者的服务.但一味强调“人本位”的思想,就会忽视文献资料的管理,图书馆失去赖以生存的载体.因此,在生态管理理念中,应该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既能有效管理图书资源,又能服务读者、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推动图书馆的良好发展.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如馆藏图书类型、规模等,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保障文献资源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文献资料的完整;另一方面,注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同时强调读者的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书”和“人”的和谐.

1.4.3重视管理双方的平衡

2结束语

1.2市场观念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对社会和市场现实动态与需求进行了解,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来组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把读者需求当做图书馆创新的动力,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信息工作的核心,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结合本馆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各种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工作者只有进入信息市场,了解信息市场,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高校和社会。

1.3以人为本观念要以人为本,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种“资源”,在21世纪信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就是要“以人为本”,图书馆资源以人为主体,依靠人进行管理,人居于管理的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1.4崇尚创新的观念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利用、传播、存储信息的方式,作为一个新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不但要不断拓展知识面,还要以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才能不被新时空所淘汰。

2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管理体制上,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各自为政的散乱状况,加强统筹规划,逐步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发展机制,利用整体优势拓展和深化服务。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方式应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一种以读者和市场为中心的运作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3服务方式的变革

3.1由封闭型管理服务方式向开放型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并且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而数字化多媒体的产生,则为彻底打破藏与用的矛盾,建设开放型图书馆奠定了基础。开放型管理服务要求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科学技术采集、加工、选择、存储、传播信息,建立辐射型的开发服务系统。

4技术力量的增强

图书馆要实现管理体制的变革,就必须实现技术的创新,增强图书馆的技术含量,开发图书馆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解决了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网络技术的使用促进完善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关系的探讨

英国研究者DellisF·Reanlon在《Knowledgemanagement:thedisciplineforinformationandlibraryscienceprofessionals》一文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图书情报人员其实就是知识管理者,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也应该在知识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内;在就业市场的变化来看,知识管理中的很多重要岗位(如知识主管、知识管理系统主管、无形财产管理主管等)正在被管理、财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所占据,所以我们应该加快速度把知识管理方面的课程引入到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中;中国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两人对书目的整理,其实就是对知识的一种管理。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从广义上来讲,知识管理内容包括对知识、知识设施、知识人员、知识活动等诸多要素的一种管理;可是从狭义方面来讲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本身的一种管理,这和通过运用知识进行贮存、优化控制,为了全体人民的自由、平等进行检索和获取知识而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极其相似;另外,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的事物除了继承旧事物已有的特点之外,必然包含新的的特点,不应该把它们分开看待。故知识管理应该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之内。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和内容的探讨

二、对图书馆学研究具体内容的影响

1.加重管理学的色彩,建立新型的图书馆学知识管理

图书馆学属于管理学学科。随着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不能仅仅只运用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的内部知识进行有要的科学管理,也要研究其他组织机构中的知识管理问题,如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平台建设、知识管理措施和知识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而探求出更好的方法为图书馆服务。

2.做出适时调整,建立新型图书馆服务机制

3.增加知识,扩展图书馆学教育内容

4.广涉内容,扩大图书馆学成果的适用范围

三、图书馆学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

隐性知识是把人的智力和创造性视为管理的对象和组织的重要资源,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代劳。而知识管理的关键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怎样把知识客体中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提取出来,供人们识别和理解的方法理论的图书馆学应该把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取和组织隐性知识,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积极实现两者的转化。

THE END
1.学校召开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会议12月12日,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会议在A座1215会议室召开,校图工委主任委员、副校长王成军及校图工委委员参加会议。 王成军指出,图书馆在2024年开拓创新,开展了很多特色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他强调,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咨询和协调机构,希望各位委员多支持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积极推荐本专业相关图书;多https://lib.ahpu.edu.cn/2024/1213/c9608a236616/page.htm
2.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连续四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表现优秀单位”近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对2024年相关工作组织得力的单位通报表扬的决定》,对全国活动组织中10家表现优秀单位,10家表现突出单位以及4家表现良好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在各项目的组织工作中表现优秀,与其他9家省级图书馆学会一同获得了通报表扬,同时也是江苏省图书馆学会连续四年获此http://www.jslib.org.cn/zx/gqsb/202412/t20241217_298793.html
3.学乐阅读课太酷了!阅读馆项目「最佳课堂」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自今年3月推出以来,学乐阅读馆凭借其独特的分级阅读体系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迅速赢得了教育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已有近200家机构、独立教师和阅读馆与学乐展开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孩子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为了进一步激励优秀教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E2NTQ2MQ==&mid=2651991107&idx=1&sn=0d6c5480bf86eb8b9c0b1a1bbf62aa8a&chksm=f0685a39c71fd32ff26fe2af7f8abbf21c4cdce99b537ce45ac1f53f093dc37f98d9e4294cfc&scene=27
4.学校图书馆工作计划(精选20篇)以“新教育基础”之“新文化”为抓手,切实加强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建设,不断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热情服务教育教学,为教师提供快捷、周到的服务,真正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在实施“新基础教育”的功能。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733574.html
5.图书馆安全工作总结(精选10篇)第六,为提高图书馆安全防范能力,培养全体职工积极防范、快速响应的意识,确保国家财产、来馆师生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经馆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提交图书馆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颁布了修订后的《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相关的防范措施,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https://mip.oh100.com/a/202102/2725278.html
6.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3篇)三是从地方文献工作的长远需要着眼,各图书馆有必要设立地方文献资料专库或地方文献资料专架,对地方文献资料进行单独的存放和管理。这样做,有利于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料的全面把握和充分利用,有利于地方文献资料的长期妥善保存。否则,由于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料散布于其它各种书刊资料之中,会给整个地方文献工作带来很多的麻烦。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897149.html
7.图书管理员工作总结(精选17篇)在新的一年中,定期对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多方位介绍,介绍我校图书馆藏书工作及分类、编目的常规工作,学习图书馆的管理规程,并展开学习讨论,实地参观学校图书馆的各个科室,参观图书文献资料的排架,进行现场培训,以积累如何进行图书管理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https://www.unjs.com/z/1046695.html
8.图书管理员工作总结15篇图书管理员工作总结3 本学年,在管理员老师的帮助与同学们的支持配合下,委员会完成了最初的组建与规划工作,而其初生的制度与管理机制也将在今后的几年中愈发完善,是图书馆真正成为同学们乐在其中的知识殿堂。 1、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在不断的实践、讨论、改进中已大致适应了我校的情况,并能有序,合理的管理好图书资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zongjie/160868.html
9.阅览管理员岗位职责16篇(全文)2.倪延年。图书馆期刊管理学。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罗坚。精心选择,用心引导。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7.8) 4.王晓辉。改革图书馆过刊管理,提高期刊利用率,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11.12) 图书管、阅览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第5篇 图书管理员必须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kj26kyj.html
10.图书管理解决方案(精选8篇)很多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各类图书的分类没有一个适合该区的管理人员。目前在大多数图书馆内, 各类图书的分类已经很明显, 但是却缺乏每一种分类的专管人员, 人们在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时, 不能得到很好的介绍与服务。虽然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已经信息化, 但是很多人都无法运用这些信息化的计算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lg574c1.html
11.图书室工作总结(精选15篇)有的学生不能够及时还书,希望今后班主任能够重视学生借、还书工作,我们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少数学生不够爱惜图书,图书破损现象时有发生,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进一步发挥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把图书室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我想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图书室的工作会更上一层楼的。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011468.html
12.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3.图书管理系统项目总结(精选14篇)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对纸质书籍和期刊的管理,因此对于数字资源缺乏兼容性。随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资源的迅速发展,不少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的费用正逐步超过纸质资源,但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却无法整合这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传统的文献服务与现代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是处于隔离状态的,对于图书馆整合馆藏https://www.hrrsj.com/gongzuozongjie/xiangmuzongjie/831296.html
14.图书管理系统项目总结(通用20篇)2、认真学习《中小学图书馆规程》,增强了服务意识,使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嬴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3、及时为教师编写好各种图书和资料索引,一有新书及时提供新信息,以便教师查找、查阅,全面提高学校图书室资料的流通率,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 https://mip.wenshubang.com/xuexizongjie/490427.html
15.图书室管理员的工作总结(精选17篇)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与领导和老师对我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书室管理员的工作总结 4 图书馆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社区图书馆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之一,社区图书馆,组建于20xx年,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遍欢迎,目前为止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22150508_2740737.html
16.原州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固原市第四中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其他学校的课改证明,面对学生课堂灼灼逼人的架势,仅凭现有的知识无法应付这样的课堂,教师必定会主动发展自己,来确保课堂的生存。高效课堂主张利用师生共同资源达到师生相长,教师上课也是“上学”,课堂上课教师不是给水,而是帮助学生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685605
17.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精选19篇)在适当地时候,适当的场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尤其是让学生会“领衔主演”,担当起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从而做到“从学生会中来,到学生中去”,激发学生会的干劲,让学生跟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跟学生绵密有致。应当大胆地吸纳那些“学有余力,行为中规中矩,又能以身作则”的学生成为学生会的骨干力量,成为学生https://www.ruiwen.com/zongjie/4052741.html
18.运行管理部召开“学先进典型谈心得体会”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总行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开创新时期运行管理工作新局面,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运行管理部党支部于8月8日组织召开“学先进典型、谈心得体会”座谈会,邀请部门先进典型分享守初心、担使命的先进事迹,邀请党员和青年员工代表分享学习体会,同时,重点表彰本部门学习标兵,号召全体党员同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忘https://www.meipian.cn/2bc9dz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