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研究ResearchontheDesignofPublicSpaceinUniversityLibraries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南宁

收稿日期:2024年2月10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日;发布日期:2024年4月16日

摘要

在全球科技化的进程中,云时代来临,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催生了各行业“智慧”的理念,各类图书馆也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实践。鉴此,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人们需要探寻一种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目前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探索和其概念界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成熟,智慧图书馆所依托的是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科技,使读者能够享受到智慧服务一体化的一个新型平台空间,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网络科技和先进信息技术都是其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很大一部分会受到信息技术的限制。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技时代的全面普及,毫无疑问地会成为时代主流,必然对当下网络科技图书馆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功能空间,网络科技

ResearchontheDesignofPublicSpaceinUniversityLibraries

ShuaiXu

GuangxiPreschoolTeachersCollege,NanningGuangxi

Received:Feb.10th,2024;accepted:Mar.1st,2024;published:Apr.16th,2024

ABSTRACT

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Intelligence,FunctionSpace,NetworkTechnology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内最重要的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部分,代表的是校园内的知识中心,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等新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功能需求也应该发生转变。传统单一模式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知识需求了,图书馆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开放型的多样化功能空间,现代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内的知识储备和交流中心的场所,为广大师生提供多元化功能的场所。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要求使得开放空间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空间,公共空间为读者提供了交流、展示、思考的场所,增加了图书馆的开放度和趣味性。

1.2.研究背景

在高校图书馆的场所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共功能空间,它是连接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也是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活动空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往往不再只局限于纸质藏书的需求,更多地需要的是互联网资源、信息媒介、电子数据。时代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图书馆的功能形式也需要改变,需要多元化的选择方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空间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广大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当下社会日益发展的趋势,5G时代的到来象征着有更多技术的支持来改变这一传统图书馆单一、不够便捷方便的公共功能空间。

在时代的背景之下,网络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入社会之中,智慧化不再是一种只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概念,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朝着智慧化这一方面发展,将网络科技技术运用在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功能的场景建设之中,现在我国对于图书馆的智慧化功能空间建设还只是处于发展之中,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目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高校图书馆是作为学校的标志,它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为广大师生在图书馆内提供科研和交流的场所,在高校里面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2、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也在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高校对校园内的环境规划建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通过对学校校园环境进行了适当的提升和改建,但是,随之而来带来的问题是建筑速度的提高导致了建筑设计周期过短,图书馆内部空间结构不够完善,部分空间功能使用率不够高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图书馆在设计之时除了考虑到了最基本的藏书和阅读的功能之外,而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空间;公共空间,由于公共空间的缺失,使得图书馆的活动空间使用率不足,高校图书馆应该怎样适应新的环境下公共功能活动空间的需求,并能充分地提高其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研究现状

图书馆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用来进行信息储藏的场所,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的发展为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建设提出变革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内最核心的区域,其主要特殊性体现在所处的环境之中,它处于校园环境之中,所依附的对象为大学校园之中,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教学工作服务。

本文所指的图书馆公共空间,也属于学生在公共区域可使用的活动空间,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只有单一模式的阅览室的概念,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衍生了新的公共空间,公共功能空间为图书馆带来了大量的可共享的各种平台,并且可以在其中体现出多元化的功能需求。在新型的图书馆公共空间的设计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共空间。如;入口大厅、走廊、电梯通道、室内一角,都有可能成为其交谈学习发生的场所。意指除了储存纸本信息资源或数字媒体资源之外的室内空间。其表现模式有着多元化的设计。它没有明确的边缘界定,没有明确的范围,公共功能空间就是跳脱束缚的范围之中,跳出其中的限制,将其无限延伸在图书馆室内外的空间之中。

公共功能空间这一概念意指将人们从固有的阅览空间,自习室的概念之中解放出来,公共功能空间是放松之时的绝对定义,倡导人们在图书馆室内进行无边界的交流学习,激发人们的各方面的探知需求。

2.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发展概况

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是作为储藏知识的一个场所,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

人们在原始时代就懂得利用知识的纪录方法,内个时候没有文字进行记载,只是用最简单的图画进行雕刻记录,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人类世界生活的场景模式。

后来人类发明了文字,纪录这些信息的载体也应运而生,使得人类知识得到更好的保存,使得逝去的时光得以进行保存[1]。20世纪是的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随着各种媒介载体的发明,人们现在可以通过新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空间功能的转变,国内传统的图书馆主要还是以纸质媒介的储藏方式,功能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而今国内图书馆的形式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仅能够保存传统的纸质媒介,也保存着电影、音乐、艺术作品。有传统的电子阅览室,还有着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社会活动、咖啡厅等,现在人们不仅能在图书馆阅览群书,也可以欣赏艺术品,休闲娱乐,学术交流等。图书馆不仅可以成为知识文化的交流中心,也可以成为信息媒介的传播交流中心,使得图书馆更具有时代特征。

2.1.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一个发展历程[2]。在古代时期成立的学子学习最高学府叫国子监,是国家最重要的教育部门。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机构是书院,书院就如同现在的高校,学习教学功能也近乎相似。

我国历史上的近代图书馆是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是从古代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的一个台阶。20世纪中期,国内才真正开始按照西方国家建造近代图书馆,建造外形和设计模式都仿照着西方图书馆进行设计和建造,有许多的图书馆都成为了第一批近代图书馆的代表,如:清华堂图书馆、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9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国内一流的高等院校需要建设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对教育科研等功能需求的图书馆,并配置现代的科技技术。因此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图书馆不光仅仅只是满足广大师生的教育职责,还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意识地体会到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仅是在单一的课堂上,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图书的阅读过程,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提升自己进行知识获取的一个手段和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职责,更是要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为培养国家栋梁和科研学子做出贡献。

2.2.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2.3.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概况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出来文化产物。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了多种类型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此时的图书馆由于纸质媒介的书籍不多,在布局模式上略显单一。

2.4.国外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相对于长一些,并有设立专门的研究型图书馆组织进行专门的学术研究,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有参与到其中的学术研究之中。进入20世纪,美国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较为迅速,是首个提出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概念的国家,他为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可采用的信息资源,并且按照约定会定期举行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图书出版等。对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和未来图书馆的方向带来了可探讨性。

2.5.国外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

国外对高校图书馆现状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功能的配置灵活、信息化的资源获取、多元化的学习空间等。

对于国外的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功能结构有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而提升图书馆的空间功能[4]。使图书馆成为校园内的资源信息中心、学习研讨中心,高校的文化氛围的推进也会影响着图书馆的学风建设。在功能配置上会更加灵活化,新形式的图书馆功能更加倾向于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国外传统图书馆只有阅览空间的不足,增加了多人学习、学生作品展览等不同空间功能的区域。让学生上网查阅、信息索取等区域,功能板块灵活,可以满足未来图书馆进行一些其他功能的探索发掘。

2.6.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将是以创新协助开放为主体,现代图书馆的开放性要求使得开放空间成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空间,公共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读、息、展示、交流、思考的场所,增加了图书馆的开放程度和趣味性,在未来也应该能够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

1、促进知识共享的开放空间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设置更多偏向于学生独立的空间学习研究,以团体空间为交流学习的活动较少。相对于国外的图书馆空间功能设计会更加倾向于团队之间的交流学习,强调团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够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并发现新的创新活动。

国内图书馆开放空间应该更具有空间配置灵活度,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互动,区别于传统高校图书馆中过于空旷的空间,在室内功能空间设计上应该更倾向于具有交流研讨的知识共享的开放空间[5],可以承载一个集学习、互动、读、息、研讨的图书馆空间的创新场所。

国外的学习大多是以自主的知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为展开的学习研究。图书馆相对于国内在空间布置上会更加偏向于交流型空间,提供一个知识共享性的学习空间。

2、创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境

在图书馆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受到图书馆环境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图书馆的学习模式的以个人安静的自习为主要目的,以自己为中心并不会产生交流行为的单一封闭模式学习。现在图书馆的创新学习模式更多的是以多人以上的小组为组合,进行的学习研究、知识获取。所以,传统图书馆的学习模式并不能够很好的应对未来研究型空间学习的灵活程度,需要在两种模式之间设立一个过度的非正式学习空间。

现代教育的发展揭示了传统学习模式交流互动的缺乏[6]。需要更加强调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交流互动,逐渐地将之前传统模式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情境,强调集体化、团队化的研究模式和学生形式,重视课堂之外对学生能力、知识、自主的培养作用。

3、构建创新科研的信息平台

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交往,这要求图书馆以个人知识形成并为共享交流基础前提,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中空泛的大功能空间,设置具有交流特征的公共交流学习空间,提供一个可以创新学习、知识交流特征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承载创新学习、知识共享的图书馆建筑空间构造[7],为图书馆知识信息传播做一个有效的实体支撑。

形成一个创新科研活动平台的网络构架是学习交流空间和非正式的学习交流空间场所的结构支撑,是开放交流行为和个人学习研究的场所,为高校图书馆构建产生创新的知识科研的场所提供坚实的信息平台。

3.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论述

从建筑空间功能上分:是指除了阅览空间、藏书空间、办公空间、交通空间等最基本的功能空间以外的供广大师生使用和提供方便的空间,如:资源共享大厅、展览厅、音乐茶室吧、咖啡厅、室外庭院、研讨会议室、大学生活动中心。

公共空间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学习氛围、文化氛围、校园氛围、交流研讨的必不可少的空间。本文中所涉及的图书馆公共空间主要是只广大师生提供的交流研讨、休闲娱乐、信息检索的空间,这种空间存在不确定性,并没有具体的专属特性。

3.1.公共活动空间的界定

在图书馆之内,公共空间是在图书馆内可以活动交流的一个空间形式,意指由建筑实体围合而形成的空间,如附带阅览功能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门厅、过道、走廊、楼梯等,附带服务功能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信息检索区、查询区、咨询区等。附带有活动形式的公共功能活动空间有多媒体厅、学习交流中心、咖啡厅、智慧书吧、餐厅、商店等。

3.2.公共活动空间的特性

1、非正式性

在图书馆内人们的阅读方式,往往都是自由的形式,每个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习性有着不同特点,所产生的行为特点也大不相同。人们往往会觉得单一的阅读模式会有一定的束缚,在公共功能空间这一区域往往会更加的自然而然的应发深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阅览书籍,享受不被束缚的一个氛围[8]。可以站着、躺着、坐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人们可以在咖啡馆、角落庭院等地方释放自由的空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娱乐,相对于传统型的阅览空间,这一非正式的学习模式往往会使人觉得更亲切、更舒适。

2、开放性

回看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开放性的发展越来越吸引学生们进入图书馆内部[9],所以提高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使用效率是一大要求。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提高更加体现了开放式图书馆的重要性,以开放的姿态来吸引更多的人群进入图书馆,搭建一条资源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复合性

4、灵活性

公共功能空间的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往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12]。空间具有多元化的特性,能够根据人们的心理需求来进行不同的变化组合,灵活性较强,也可以根据时代的信息化发生改变,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

4.结论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之下,网络科技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打破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界限,数字化的技术与媒介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数字信息知识储备势[13]。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进行模式选择。更多的是,网络科技图书馆能够给学生带来数字化的智能体验,超越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带来更深层次的体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传统图书馆,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因此,更好对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升级改造是摆在目前的一道新课题。

基金项目

此论文为《基于五感体验的绿色校园墙面景观装饰研究(课题编号2022YZLSCXA04)》;《基于美育视角下美术与设计学院育人环境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2022GCCRC14;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绿色低碳理念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研究》2023KY0990阶段性研究成果。

THE END
1.文献AI服务平台试用通知文献AI服务平台(Literature AI Service Platform)是首个面向图书馆界的文献AI服务体系。通过AI深度解析赋能馆藏文献资源。平台融合了5大主流AI模型技术与新华网权威内容资源,围绕“找文献、读文献、用文献”的核心场景,提供智能搜索推荐、深度解读问答、前沿追踪、引文分析等99 +专业服务功能。有效支持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从https://lib.jxjdxy.edu.cn/info/1251/3641.htm
2.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市场运营现状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25第1章:智慧图书馆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图书馆行业界定 1.1.1 图书馆的界定 1.1.2 图书馆的分类 1.1.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图书馆行业归属 1.2 智慧图书馆行业界定 1.2.1 智慧图书馆的界定 1.2.2 智慧图书馆的功能 1.2.3 智慧图书馆的特性 http://qi370827.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58673968
3.图书馆“智慧”到什么程度了来源:《中国文化报》(数字报)走进图书馆,首先迎接读者的是机器人管家,语音咨询、图书检索都可在智慧平台上快速完成,人脸识别就能借还图书,智能书柜让书籍“走”出来、再精准“收”回去……这些不是关于图书馆的未来畅想,而是现代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实景。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众多图书馆界代表和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https://www.clcn.net.cn/news/default/detail?id=3467
4.110个数据库1408TB数字资源免费用!成渝市民的线上图书馆来了下电子书、查论文资料、听有声故事、看名师讲座、阅专题资料、学线上课程、了解地方资源……川渝两地携手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又上新了!7月1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图书馆获悉,由重庆图书馆携手成都图书馆推出的“数字文化‘一网通’——成渝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已正式上线。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12LQ2N053469M5.html
5.智慧图书馆依赖哪些核心技术?智慧图书馆依赖多种核心技术来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以下是智慧图书馆的一些主要核心技术: 1. 人工智能(AI) 智能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借阅历史和行为数据,为用户推荐相关书籍或资料。 自然语言处理:允许用户通过语音或文本查询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的便利性。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973603
6.高校智慧图书馆运行,AI赋能知识获取便捷化品牌策划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运行中,AI技术助力知识获取更加便捷,通过智能检索系统,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节省时间,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实现个性化服务,AI技术还可以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帮助读者快速找到图书的位置,这些便捷的服务,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https://www.szqianxi.com/post/727.html
7.国内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比较研究【摘要】:目前,各级各类图书馆积极投身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大潮中,为了给图书馆在平台遴选时提供参考,文章选取了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实践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国产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DALIB智慧图书馆数据服务平台和超微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比较,从产品定位、技术特点、详细功能和厂商服务能力4个方面对两种平台进行对比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SSS202104006.htm
8.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基于对全国33家图书馆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31家(93.94%)调研馆表示所在单位及所属政府主管部门的“十四五”规划中涉及了智慧图书馆 建设 的相 关内容。可见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全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是图书馆顺应智慧社会建设的应然之举,更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40ed9866f01e6c98add8936a01c57e96
9.高校智慧图书馆构建的问题及对策维普期刊官网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图书馆构建的现状分析,指出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大数据中心资源整合、RFID管展开更多 作者 吉万明 机构地区 长春财经学院 出处 《中国宽带》 2023年第http://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13170728
10.“五星图书馆”!南充市图书馆喜获佳绩!近日,在首届中国图书馆论坛暨2024年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评价团队、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会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研发的《数智时代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YzMTUxNw==&mid=2650470151&idx=1&sn=d12dc1d4665a5e4108e2442987e619a2&chksm=86cf55b64d55f57bd4c0cba64b4faaa83774e9014a2c58118891d7ed9164aa5cfee19ba08b39&scene=27
11.springboot+mysql智慧图书馆系统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和信息化安全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服务于其他行业,促进生产,已经是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下,开发一款整体式结构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将复杂的系统进行拆分,能够实现对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系统稳定性的保障,能保证平台可持续、规模化发展的要求。https://blog.csdn.net/vx1_Biye_Design/article/details/131456095
12.广州人的阅读量是全国人民的2倍?毕竟有人拖着行李箱去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新技术融合新场景 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看完了图书馆对古籍的活化传承利用,我们再来看看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管理方式。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4-23/8230488.shtml
13.智能图书馆(精选6篇)智能图书馆亦称为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是在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应同时具备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特征和功能。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物联网+ 云计算+ 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nzq8h08.html
14.鲁迅文学院第二个全国教学实践点选址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指出,鲁迅文学院与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签署教学实践点合作协议,标志着鲁迅文学院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在文学教育和创作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期待鲁迅文学院上海临港教学实践点成为连接时代与人民、文学与生活的桥梁,吸引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文学新人,为文学事业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04018
15.9月28日,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啦!国内单体最大,一座智慧复合型图书刚刚,上海图书馆官宣,众人期待已久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将于9月28日14:00正式开馆。 上图东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是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大阅读时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它将成为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https://static.zhoudaosh.com/5CFC04EBAC5D52FD08DE338CE7B87D2B31C85CCA60E35316CDBE8A75695244A1
16.图书情报工作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2019年第01期[目的/意义]智慧图书馆是智能技术驱动下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模式。当前智慧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进入了纵深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过去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行总结,思考智慧图书馆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过程]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的主题内容,包括智慧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技术应用、实践案例、智慧服务以及智慧图书馆馆员。https://www.youfabiao.com/tsqbgz/201901/
17.快看!2023十佳智慧图书馆推荐为助推全民阅读,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在2023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瞭望东方周刊》联合首都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综合业内专业机构和专家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港澳台地区除外)推选出“十佳高颜值图书馆”“十佳特色图书馆”“十佳智慧图书馆”“十佳全民阅读推广力https://m.gmw.cn/2023-04/23/content_1303352202.htm
18.2023第六届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在长沙成功召开2023年4月13-14日,由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教育装备采购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拓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未来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在长沙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职业院校、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馆长、馆员,https://fjcpc.libraryplus.bjadks.com/Resource/Detail?sId=87819
19.新大纲2024军队文职图书专业第二部分(第二篇)智慧图书馆及其相关概念;智慧图书馆的构成与体系功能框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智慧服务。 二、军队文职报考条件 2024年军队文职报考条件详看军队人才网,因2024年公告未出,故本篇文章参考2023年军队文职公告。扫码即可在公告发布后,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公告! https://www.zjjks.com/bmzd/81651.html
20.面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大语言模型探索性研究——以命名实体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ALBERT-BILSTM-CRF模型,用以验证命名实体识别任务的效果,将该模型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推荐和知识图谱的案例分析,并与现有的国内外主流大语言模型进行了效果比较。[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图情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性能,有助于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也https://www.xdqb.net/CN/10.3969/j.issn.1008-0821.2024.12.010
21.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为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来自一星的天空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为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 参观、借阅、座位、活动、展览展示、视听体验等名额,读者通过预约系统皆可预约。这套全预约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在国内图书馆业界尚属首创。它既保证了便利性与公平性,也兼顾了足够的灵活性。上图东馆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高度50米,地上7层,地下两层,这是国https://weibo.com/1686885140/OpG13lk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