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分会场:智能科技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书香满城,智汇宜昌。9月11日下午,在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期间,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了“智能科技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分会场,全面聚焦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实践,深入探讨智能科技如何赋能图书馆创新发展,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协作与风险管理等多维度议题。同时,会议着眼智能科技对未来图书馆建设的深远影响,提出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路径,致力于为图书馆行业的变革提供前瞻性思考与理论支持。现场氛围热烈,报告专家和与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会议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侯力强主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建龙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致辞。陈建龙在致辞中指出,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图书馆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图书馆不仅要在新时代中持续优化文献资源管理,还要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支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陈建龙鼓励与会嘉宾积极探讨智能科技在图书馆中的深度应用,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

陈建龙致辞

侯力强主持会议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宏伟在《借力AI向新求质高校图书馆深度融入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的报告中,结合自己30年的教学经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融入本科人才培养。他提出了以“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和“素质图谱”三大图谱为基础,促进知识迁移和学习能力提升的创新理念。同时呼吁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化功能,成为校园文化交流的核心平台,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动高校教育的智能化与创新发展。

刘宏伟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童云海以《大语言模型与图书馆员的协作模式和创新应用》为题,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和AIGC技术的现状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前景。他探讨了通过检索增强、工具增强等手段,提升大语言模型的准确性与功能扩展,并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如自动编目、智能问答系统等。他提出了大语言模型与图书馆员协作的三种模式:工具使用、徒弟培养和分身协作,倡导通过这些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图书馆在智能科技浪潮中的转型与升级。

童云海作主题报告

宁波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柏嵩进行了题为《AI赋能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聚焦变革力、场景力和协同力三个关键方面。他提出了图书馆转型的总体框架,包括增强型、解构型和新生型三种变革方式,具体应用场景涵盖了智能采访系统、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未来学习中心的打造以及智能阅读助手的应用。此外,他还介绍了AI技术在科研支持、管理决策、馆员助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展现了在各类智能场景中AI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

刘柏嵩作主题报告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带来了关于《Al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创新应用与实践反思》的报告,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创新转型的深远影响。他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文献资源管理、智能检索和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强调其在提升馆员工作效率、优化读者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邵波还对高校图书馆引入AI技术实现管理流程和服务模式的深度变革进行了反思,他呼吁高校图书馆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与行业协同,以应对智能化浪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助力图书馆实现可持续的创新发展。

邵波作主题报告

会议下半场是征文代表报告环节。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张宇娥以《素养教育框架下虚拟情景式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探究》为题,介绍了构建知识产权信息素养虚拟仿真学习中心的创新实践,强调了虚拟情景教学在提升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图书馆的李晓蔚做了题为《可供性理论视域下跨模态生成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视频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探讨了跨模态生成技术在高校图书馆视频服务中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视频服务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南京图书馆的孙丹蕾通过《AIGC在图书馆应用场景中的风险审视与治理策略》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图书馆应用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三位代表的汇报不仅展示了智能科技在图书馆应用中的最新实践,也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征文代表作主题报告

现场提问交流环节

最后,侯力强书记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面回顾。他指出,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任务迫在眉睫,图书馆人必须团结协作,久久为功,推动图书馆事业再上新台阶。他还特别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对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图书馆事业的未来表示了殷切期望,期待图书馆界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THE END
1.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的奥秘:技术组成与运作机制RFID管理系统都在默默耕耘,以其智能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图书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显著增强了读者的借阅体验,使每一次借阅之旅都变得更加便捷、愉悦。RFID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得力助手,以其高效、精准的运作机制,为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771592584680315&wfr=spider&for=pc
2.RFID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智慧升级的得力助手读者古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革,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智慧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中,馆藏丰富,涵盖了各类学术书籍、期刊杂志、学位论文以及珍贵的古籍文献等。以往,图书馆采用传统的条形码管理方式,读者借阅和归还图书时,工作人员需要手动扫描条形码,效率较低,尤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LPLOK053869PA.html
3.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图书馆在行动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作部署,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不仅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应用并行,同时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技术的应用。 https://whly.tj.gov.cn/XWDTYXWZX6562/gzdtnew/202102/t20210205_5349537.html
4.信息化技术建设11篇(全文)学校的电子教案库共收集了教案1200多个,收集的多媒体课件或积件有600多件,其中130多件是计算机教研组老师上网搜索或去图书馆收集的作品,还有更多的是教师自己制作的作品,内容涉及所有学科。三年间,学校师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成果展”、“西部杯青少年计算机应用操作竞赛”、“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pl8bbtl.html
5.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打造高质量的智慧图书馆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能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很好地模拟人脑的思维和动作,科学、高效、精确地处理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持,是推动智慧图书馆智能化和现代化建设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1761adbb61817d299367c5d.html?q=C/N&uorg=100000
6.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我们坚守“通过智慧化服务提升人类的阅读品质”的使命,致力于智慧图书馆设备、大数据管理平台、科教图书软件、公共智慧图书馆、高校及中小学智慧图书馆等核心业务,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集研发、设计、销售、运营为一体,面向社会各类阅读人员需求,提供顶层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 https://www.zc0371.com/news/563.html
7.图书馆智慧服务核心要素理论分析2.1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这一概念最早于2003年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学者提出,主要在技术层面介绍了该团队所在图书馆推出的位置感知移动图书馆服务[6]。在这一概念明确前,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和智能图书馆(Intelligentlibrary)是与之较为相关的两个概念。其中数字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https://www.gwyoo.com/lunwen/jiaoyue/tushuguanxuelunwen/202004/719516.asp
8.“双高”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分析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建设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以达到对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所谓的“智能图书馆”,最早出现于欧、美等国家的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中,属于一种高度智能的图书馆。艾托拉是芬兰奥卢大学的一位图书学家,把智能图书馆界定为一种无时空约束的流动式图书馆,能让使用者在网上查找自己需https://www.zzqklm.com/w/hxlw/34350.html
9.图书馆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善用户体验的四大方式物联网使图书馆能够使用 RFID、无人机、区块链、人工智能和 VR/AR 来改善服务并充分利用技术。 市场充斥着信息、教育和娱乐,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 现代图书馆顺应时代的变化,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正在利用技术来提高读者的忠诚度。 物联网使图书馆能够使用 RFID、无人机、区块链、人工智能和 VR/ARhttps://www.51cto.com/article/712335.html
10.公共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丨图书馆解决方案目标主要是运用基于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在节约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图书馆效能。 RF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而且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性决定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http://www.lassorfid.com/case/2/39.html
11.八大方面直击智慧图书馆理论依据与构建方法摘要:随着近年来"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相关"智慧"概念的提出及在学术研究及实践建设中的蓬勃发展,"智慧"一词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如何将智慧IT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运用到所在行业的事业发展和建设之中也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应运而出,并在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的同时,其也真正进入https://tech.hqew.com/fangan_1867366
12.智能书柜现有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及存在问题:自动化程度低,借还需人工处理,查找、订购和整理书籍的困难,库存盘点繁琐,费时费力。服务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库功能等。智能书柜的使用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智能书柜又称图书借阅柜能够实现自助借阅。除了在馆内使用,智能书柜同样适用于街道图书馆、共享图书这类微型校园、社区自助http://www.hfrfid.com/rfid/news/1390.html
13.自助借阅机怎么用智慧图书馆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工作原理→MAIGOO摘要:图书自助借还书机主要用于智慧图书馆图书自助借还、查询、续借等,具有多书同时识别处理、多卡识别功能,红外感应技术,内置人脸识别结算模块和协议标准,系统具有ISO18000-3、ISO15693物联网工作协议标准,可无缝对接智慧图书馆物联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图书馆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根据软硬件配置不同可应用于智慧图书、智慧零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2691.html
14.图书馆“智慧”到什么程度了来源:《中国文化报》(数字报)此外,北京城市图书馆配备了融合智能控制技术与调光技术的调光玻璃,可以控制遮阳系数,防止紫外线对重要书籍的破坏,延长文献保存期限和使用寿命,同时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光线。 “未来,我们还会以智慧场景为牵引,为5G、8K、无感借阅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搭建验证、展示和推广平台,让前沿技术和产品应用促进服务创新,https://www.clcn.net.cn/news/default/detail?id=3466
15.智能化图书馆(精选十篇)3、我国图书馆实现智能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成本较高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采编技术采用的是条码著录及管理。整个图书馆所使用的采、编、借、还系统更改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而且条码的成本相当低廉, 与书本身的价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新技术所使用的电子芯片成本是条码的25到100倍, 如此大的成本差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484fsz.html
16.中学信息中心工作计划(通用17篇)探索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如智能门禁、智能图书馆、智能食堂等,提升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家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促进家校共育。 三、评估与反馈 https://www.ruiwen.com/gongzuojihua/7490068.html
17.德国发布《德国国家区块链战略》海外视窗o 展示智能能源SINTEG”资助计划使用五个大型展示区来测试数字化能源行业的样本解决方案。 o “哥白尼项目”中的“确保新网络结构”行动,同样考虑能源转型中使用的区块链技术。这些项目的成果,将根据其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评估,并解决出现的监管障碍。 2.2 联邦政府正在试行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源设施与公共数据库的连接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hwsc/202003/t20200304_431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