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概述

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比如航空公司的网上订票系统、银行的资金实时结算系统、携程旅行网的客户服务系统等,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业务开展就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企业经营就很可能陷入瘫痪状态。还有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企业,其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信息系统,比如各种网络公司(新浪、网易、百度)、各种电子商务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卓越公司),没有信息系统,这些企业可能失去生存之基。

鉴于信息系统在实施内部控制和现代化管理中具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加之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风险特征,《企业内部控制应当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规定,企业负责人对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负责。换言之,信息系统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负责人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亲自组织领导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才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从而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高效、协调推进。企业应当重视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结合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地域分布、技术能力等因素,制定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序组织信息系统开发、运行与维护,优化管理流程,防范经营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战略规划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长期性规划。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风险是:第一,缺乏战略规划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第二,没有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需求结合,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信息孤岛现象是不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根源在于这些企业往往忽视战略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整体观念和整合意识,常常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就导致有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各自为政、孤立存在的现象,削弱了信息系统的协同效用,甚至引发系统冲突。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企业必须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战略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并在每年制定经营计划的同时制定年度信息系统建设计划,促进经营管理活动与信息系统的协调统一。第二,企业在制定信息化战略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积极性,使各部门广泛参与,充分沟通,提高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第三,信息系统战略规划要与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地域分布、技术能力等相匹配,避免相互脱节。

(二)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在开发建设环节,要将企业的业务流程、内控措施、权限配置、预警指标、核算方法等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因此开发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成败。

开发建设主要有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方式。各种开发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1.自行开发

自行开发是企业依托自身力量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其优点是开发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可以较好地满足本企业的需求,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业务需求。通过自行开发,还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开发队伍,便于后期的运行和维护。其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技术水平和规范程度较难保证,成功率相对较低。因此,自行开发方式的适用条件通常是企业自身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市场上没有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和解决方案。比如百度的搜索引擎系统就偏重于自行开发。

2.外购调试

外购调式的基本做法是企业购买成熟的商品化软件,通过参数配置和二次开发满足企业需求。其优点是开发建设周期短;成功率较高;成熟的商品化软件质量稳定,可靠性高;专业的软件提供商实施经验丰富。其缺点是难以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系统的后期升级进度受制于商品化软件供应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企业自主权不强,较为被动。外购调试方式的适用条件通常是企业的特殊需求较少,市场上已有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和系统实施方案。比如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ERP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多采用外购调试方式。

3.业务外包

信息系统的业务外包是指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信息系统,基本做法是企业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外包出去,由专业公司或科研机构负责开发、安装实施,由企业直接使用。其优点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专业优势,量体裁衣,构建全面、高效满足企业需求的个性化系统;企业不必培养、维持庞大的开发队伍,相应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其缺点是沟通成本高,系统开发方难以深刻理解企业需求,可能导致开发出的信息系统与企业的期望产生较大偏差;同时,由于外包信息系统与系统开发方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存在密切关系,也要求企业必须加大对外包项目的监督力度。业务外包方式的适用条件通常是市场上没有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成熟的商品化软件和解决方案,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或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不愿意维持庞大的开发队伍。

(三)自行开发方式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虽然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但基本流程大体相似,通常包含项目计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上线等环节。

1.项目计划环节

战略规划通常将完整的信息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并分阶段建设不同的子系统。比如,制造企业可以将信息系统划分为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MRP系统(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客户关系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若干子系统。项目就是指本阶段需要建设的相对独立的一个或多个子系统。

项目计划通常包括项目范围说明、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沟通计划、风险对策计划、项目采购计划、需求变更控制、配置管理计划等内容。项目计划不是完全静止、一成不变的,在项目启动阶段,可以先制定一个较为原则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主要内容和重大事项,然后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性质以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计划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信息系统建设缺乏项目计划或者计划不当,导致项目进度滞后、费用超支、质量低下。

2.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信息系统需要实现哪些功能。该项工作是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单位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业务活动涉及的各项工作以及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而建立未来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需求本身不合理,对信息系统提出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符合业务处理和控制的需要。第二,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成本效益倒挂,或与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存在冲突。第三,需求文档表述不准确、不完整,未能真实全面地表达企业需求,存在表述缺失、表述不一致甚至表述错误等问题。

3.系统设计环节

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出一个能在企业特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实现的方案,即建立信息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合理划分子系统边界和接口。第二,选择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确定系统的技术架构,明确系统重要组件的内容和行为特征,以及组件之间、组件与环境之间的接口关系。第三,数据库设计,包括主要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存储设计、数据权限和加密设计等。第四,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部署方式等。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程序说明书编制、数据编码规范设计、输入输出界面设计等内容。系统设计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设计方案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不能实现需求文档规定的目标。第二,设计方案未能有效控制建设开发成本,不能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第三,设计方案不全面,导致后续变更频繁。第四,设计方案没有考虑信息系统建成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导致系统运行后衍生新的风险。

4.编程和测试环节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编程结果与设计不符。第二,各程序员编程风格差异大,程序可读性差,导致后期维护困难,维护成本高。第三,缺乏有效的程序版本控制,导致重复修改或修改不一致等问题。第四,测试不充分。单个模块正常运行但多个模块集成运行时出错,开发环境下测试正常而生产环境下运行出错,开发人员自测正常而业务部门用户使用时出错,导致系统上线后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项目组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代码复查评审制度。第二,项目组应建立并执行统一的编程规范,在标识符命名、程序注释等方面统一风格。第三,应使用版本控制软件系统(例如CVS),保证所有开发人员基于相同的组件环境开展项目工作,协调开发人员对程序的修改。第四,应区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不同测试类型,建立严格的测试工作流程,提高最终用户在测试工作中的参与程度,改进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加强测试分析,尽量采用自动测试工具提高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组织独立于开发建设项目组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在功能、性能、控制要求和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开发需求。

5.上线环节

系统上线是将开发出的系统(可执行的程序和关联的数据)部署到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环境中,使信息系统按照既定的用户需求来运转,切实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缺乏完整可行的上线计划,导致系统上线混乱无序。第二,人员培训不足,不能正确使用系统,导致业务处理错误,或者未能充分利用系统功能,导致开发成本浪费。第三,初始数据准备设置不合格,导致新旧系统数据不一致、业务处理错误。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企业应当制定信息系统上线计划,并经归口管理部门和用户部门审核批准。上线计划一般包括人员培训、数据准备、进度安排、应急预案等内容。第二,系统上线涉及新旧系统切换的,企业应当在上线计划中明确应急预案,保证新系统失效时能够顺利切换回旧系统。第三,系统上线涉及数据迁移的,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数据迁移计划,并对迁移结果进行测试。用户部门应当参与数据迁移过程,对迁移前后的数据予以书面确认。

(四)其他开发方式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下面介绍其他开发方式(业务外包、外购调试)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在业务外包、外购调试方式下,企业对系统设计、编程、测试环节的参与程度明显低于自行开发方式,因此可以适当简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但同时也因开发方式的差异产生一些新的风险,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1.业务外包方式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1)选择外包服务商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由于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合作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外包服务商可能会实施损害企业利益的自利行为,如偷工减料、放松管理、信息泄密等。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要充分考虑服务商的市场信誉、资质条件、财务状况、服务能力、对本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既往承包服务成功案例等因素,对外包服务商进行严格筛选。第二,企业可以借助外包业界基准来判断外包服务商的综合实力。第三,企业要严格外包服务审批及管控流程,对信息系统外包业务,原则上应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选择外包服务商,并实行集体决策审批。

(2)签订外包合同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准确、不完善,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持续跟踪评价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过程

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企业缺乏外包服务跟踪评价机制或跟踪评价不到位,可能导致外包服务质量水平不能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开发需求。

2.外购调试方式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在外购调试方式下,一方面,企业面临与委托开发方式类似的问题,企业要选择软件产品的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签订合约、跟踪服务质量,因此,企业可采用与委托开发方式类似的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外购调试方式也有其特殊之处,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强化某些控制措施。

(1)软件产品选型和供应商选择

主要控制措施:第一,企业应明确自身需求,对比分析市场上的成熟软件产品,合理选择软件产品的模块组合和版本。第二,企业在软件产品选型时应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第三,企业在选择软件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时,不仅要评价其现有产品的功能、性能,还要考察其服务支持能力和后续产品的升级能力。

(2)服务提供商选择

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的外购实施,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供应商和软件产品,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咨询公司等服务提供商,指导企业将通用软件产品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服务提供商选择不当,削弱了外购软件产品的功能发挥,导致无法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主要控制措施: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不仅要考核其对软件产品的熟悉、理解程度,也要考核其是否深刻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是否理解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是否有过相同或相近的成功案例。

三、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日常运行维护、系统变更和安全管理。

(一)日常运行维护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日常运行维护的目标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系统的日常操作、系统的日常巡检和维修、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异常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等。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没有建立规范的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规范,计算机软硬件的内在隐患易于爆发,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系统出错。第二,没有执行例行检查,导致一些人为恶意攻击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第三,企业信息系统数据未能定期备份,可能导致损坏后无法恢复,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二)系统变更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系统变更主要包括硬件的升级扩容、软件的修改与升级等。系统变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但同时应加强对变更申请、变更成本与进度的控制。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变更申请、审批、执行、测试流程,导致系统随意变更。第二,系统变更后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三)安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含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运行。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硬件设备分布物理范围广,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可能导致设备生命周期短。第二,业务部门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系统和信息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少数员工可能恶意或非恶意滥用系统资源,造成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第三,对系统程序的缺陷或漏洞安全防护不够,导致遭受黑客攻击,造成信息泄露。第四,对各种计算机病毒防范清理不力,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瘫痪。第五,缺乏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严密监控,可能导致舞弊和利用计算机犯罪。

主要控制措施是:

第二,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构,由企业主要领导负总责,对企业的信息安全作出总体规划和全方位严格管理,具体实施工作可由企业的信息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应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保密意识,特别要对重要岗位员工进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培训,并签署安全保密协议。企业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企业应当有效利用IT技术手段,对硬件配置调整、软件参数修改严加控制。例如,企业可利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提供的安全机制,设置安全参数,保证系统访问安全;对于重要的计算机设备,企业应当利用技术手段防止员工擅自安装、卸载软件或者改变软件系统配置,并定期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

第五,企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的,应当严格审查其资质条件、市场声誉和信用状况等,并与其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和保密协议。

第六,企业应当采取安装安全软件等措施防范信息系统受到病毒等恶意软件的感染和破坏。企业应当特别注重加强对服务器等关键部位的防护;对于存在网络应用的企业,应当综合利用防火墙、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采用内容过滤、漏洞扫描、入侵检测等软件技术加强网络安全,严密防范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和非法侵入。对于通过互联网传输的涉密或者关键业务数据,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确保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七,企业应当建立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明确备份范围、频度、方法、责任人、存放地点、有效性检查等内容。系统首次上线运行时应当完全备份,然后根据业务频率和数据重要性程度,定期做好增量备份。数据正本与备份应分别存放于不同地点,防止因火灾、水灾、地震等事故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可综合采用磁盘、磁带、光盘等备份存储介质。

第九,企业应积极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系统安全问题并加以整改。

(四)系统终结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

系统终结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信息系统将停止运行。停止运行的原因通常有: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原有信息系统被新的信息系统代替。这一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第一,因经营条件发生剧变,数据可能泄密。第二,信息档案的保管期限不够长。

THE END
1.管理信息系统(MIS)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MIS)设计 一、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10 2.数据库管理软件(含版本号):PostgreSQL 13.12-1-windows-x64 3. 其他工具:无 实验内容及其完成情况 1.需求分析 系统应该实现以下功能:图书管理员可以维护图书信息,包括增加新书、修改图书信息、办理图书借阅登记、图书归还登记、过期图书处理、丢失图书https://blog.csdn.net/m0_69718745/article/details/139375618
2.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案例(通用8篇)篇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官方实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官方要求:撰写不少于5000字实验报告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案例检索 预备知识 系统分析 简单地说,系统分析就是要弄清“做什么”,即现行系统正在做什么,新系统想要做什么。这是系统开发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反复调查、分析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0654lxs.html
3.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步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步骤详解系统测试是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测试人员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所有要求。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开发团队进行修复,直至系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https://blog.51cto.com/u_16236585/11325276
4.仪器仪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有哪些关键要点1. 设计原则 1.1 数据完整性 任何信息管理系统都应该首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即所有相关信息必须被准确地收集、存储和检索。这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此外,对于涉及到安全或监管要求的地方,如医疗设备或食品加工行业,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https://www.oy01xu82.cn/qian-ru-shi-xi-tong-she-bei/590421.html
5.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内容提示: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设计主要内容: 一、开发平台:VB+SQL SERVER 二、功效要求: 1、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用户由通惯用户和管理员组成,然后不一样用户拥有不一样权限,各自完成各自管理功效,首先是欢迎界面,然后选择登陆,登录时候首先要判断用户身份,正当用户然后进入到系统主界面中,https://www.doc88.com/p-70780475899462.html
6.医药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经管文库(原现金《企业信息管理》课程 课题名称:医药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课题组长:李颂恩 专业:03秋工商管理 时间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55748-1-1.html
7.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原理分析1.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往往将其内部分成了多个独立的区域或者模块,各个模块之间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模块划分的质量和独立性往往使用“内聚”和“耦合”这两个指标进行评定。“耦合”,是表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独立性的专业用语。耦合包括了非法耦合、数据耦合以及控制耦合等,数据https://www.yjbys.com/bylw/shuoshi/60549.html
8.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6篇(全文)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第1篇 浅析管理信息系统 论文关键词:MISMIS的影响MIS的开发过程MIS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文中论述了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史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功能和结构模式等。简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对社会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及开发过程。简单的分析了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正在日益改变我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vbmlx5x.html
9.基于RFID古树名木管理三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ET摘要:为了对古树名木信息管理实现智能化,分析了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采用嵌入式系统结合RFID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集野外信息采集、二三维信息管理与表达于一体的古树名木管理三维信息系统。系统在原有基于虚拟植物的古树名木三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扩展了终端信息采集、信息绑定、信息管理模块,基于信息更新联动机制,能够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218909
10.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看这篇就够了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图书馆人员结构复杂,人员数量有限,涉及方面很广,如果还使用手工操作处理图书借阅问题,工作将非常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理、财力,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图书馆管理包括图书信息管理、图书类别管理、借阅信息管理、管理员信息管理等等。而这些项目在过去靠手工操作,需要手工记录这些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97988
11.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系统设计 1.校园导航系统功能设计 校园导航系统由“创新港导览”小程序和后台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在开发实施方面,利用小程序提供GPS位置坐标信息接口,用户登录和用户信息校验接口,小程序还支持对蓝牙设备、Wi-Fi设备、相机等硬件设备的兼容和对接。 https://info.ustb.edu.cn/ITxy/yxal/f436ae4e9cc647f89b97123a395103b9.htm
1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推荐参考迅洁网店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JAVA的电子商城网站开发 校园一卡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乐购购物商场(手机版)设计与实现 电影购票网站的分析与设计 迅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网页版)设计与实现 在线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网上交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贝贝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升达学院学生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就业招聘管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209496801520125&wfr=spider&for=pc
1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与经济管理学科交叉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理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信息管理,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信息管理人才。 中文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课程 电子商务、C程序设计 https://baike.sogou.com/v335499.htm
14.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通用14篇)为做好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体育场馆服务管理新模式,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探索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模式 探索在大型体育场馆建立一套集场馆客流量监管和统计分析、水电气热能耗监https://www.ruiwen.com/jianshefangan/609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