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来袭2021年第18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

2021年10月14-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21年第18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拟在京举办。

本次论坛主题为“变革与创新:面向2035年的信息资源管理”。全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受邀而来,为探讨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变革与创新之道,促进中国特色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展开专题研讨。

01

专家致辞/Experts

赵志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兼任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理论家。主要学科方向: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已出版学术专著21部、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主持社科基金、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数十项。

刘细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科学观察》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岗位教授。长期从事科技政策情报研究与服务、科技战略情报研究、科学计量、信息政策、竞争情报和技术竞争情报研究、产业技术战略研究、区域创新战略等。完成多项国家级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项目和课题。

沙勇忠,管理学博士。兰州大学副校长,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兰州大学学报》主编、《图书与情报》副主编等。

姚乐野,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天府万人计划”天府文化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近代图书馆史。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含教材、译著)16部。

陈传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要教学研究领域:图书馆发展理论、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研究方法与图书情报教育。主持完成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多篇(部)。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入选国家级人才称号(2009)。

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产业政策、数据开放、数字资源建设、数字人文等领域展开多项开拓性研究。

刘越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UBC访问学者。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通讯》副总编。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青年学者),首批全国档案信息化专家,北京市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咨询专家。

02

主题演讲/Speeches

面向未来的信息资源管理

坚守与创新

李玉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图书情报工作》《知识管理论坛》《情报科学》《文献与数据学报》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

教育创新的关键问题

夏立新,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组)成员,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科技文化提升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臧国全,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院长,郑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数据隐私计量与保护机制、信息组织与检索,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数智赋能的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陆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AAAI、SIGIR、JASIST、IP&M、JOI等SSCI/SCI/E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各类纵横向项目50余项。申请国家标准、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研发问答机器人RobertAI、学术信息智能处理平台ScienceAI、网络舆情大数据系统WHU-POMS系统等。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奖等。

卢小宾,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教育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情报理论方法与培训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情报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JournalofDataandInformationScience、《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图书情报知识》等期刊编委。

图书馆学的守正创新之路

张久珍,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党委书记,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素养教育、参考咨询服务。编著或参与编写《图书馆学基础》等著作10余部,主持研究项目10余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黄水清,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校人文社科处处长,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等多家刊物编委。长期从事文本信息处理、信息计量、数字图书馆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课题,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SCI、SSCI论文10余篇。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一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融合人、信息与技术的

信息资源管理教育

李月琳,南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5年度教育部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担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图书馆学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信息行为研究专委会主任、天津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以及曾任InformationProcessing&Management副主编等。

金胜勇,河北大学教授、坤舆优秀学者。现任河北大学教评教发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图书馆学教指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教育厅管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

协同发展

李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8)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主编。

吴建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致远档案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企业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

话语体系的构建

创新开发科技信息资源

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索传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任郑州大学原信息管理系(现信息管理学院)主任,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首席专家,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数字资源管理与学术评价领域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

数智赋能档案治理现代化

金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上海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技术、档案教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

李财富,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档案学通讯》《安徽大学学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在《史学理论研究》《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档案学》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出版《档案学原理》《中国档案学史论》等专著(含合著)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档案局重点课题1项,其他课题10余项。荣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

新文科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改革的维度与路径

周毅,苏州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数据治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或教学研究论文近两百篇。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信息管理、公共信息服务、公共数据治理。

吴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珞珈特聘教授,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圣达菲研究所进行交流学习,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管理信息系统系进行访问研究。兼任湖北省电子商务学会秘书长、中国“双法”研究会计算机模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数据科学与知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DataandInformationManagement学科编辑、ComplexSystemModelingandSimulation副编辑、西藏电子商务特聘专家等职务。

建设路径与重点突破

张靖,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人员。学科方向为国家文化发展与文献遗产保护;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遗产智慧化保护、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儿童阅读与素养培育。

黄萃,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分管信息化);承担科技部“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体专家组”副组长、中央网信办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专家组副组长等社会服务工作。研究聚焦于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治理、智能社会治理研究等,出版学术论著4部(专著1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政府数据价值发现、评估与市场化

马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现任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情报科学》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社科情报学会理事。研究兴趣包括:政务信息协同,知识组织,智慧服务,阅读推广。

周晓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信息构建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健康与疾病预防控制交叉学科重大创新平台教授、博导,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健康信息学专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社科情报学会副会长,任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执行主编、《科技情报研究》副主编以及十三家杂志编委会委员。

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信息公开质量研究

刘冰,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天津市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学术带头人、智库“天津公共部门信息服务评价与治理中心”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图书馆学专业教指委委员、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管理学)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李泽锋,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专业电子文件管理方向博士,曾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河南省保密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航空学会档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员,河南省第八、九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重点学科档案学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专业认证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

学科建设的思考

魏来,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吉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机器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刘晓娟,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分析与科研评价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及多项横向委托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4部教材及专著。担任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北京市社科信息学会秘书长;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图书情报工作》青年编委会委员。

03

闭幕式专家致辞/Experts

柯平,教育部长江学者,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中心主任。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文献目录学。

王余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监事长。主要个人著作:《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文献史》第一卷,《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初探》,《名著的阅读》,《读书随记》,《文献学与文献学家》,《阅读,与经典同行》。主编《中国阅读通史》等。

徐拥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档案学通讯》杂志社执行总编辑,人文北京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企业档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获“2015年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18年入选国家档案局首批“全国档案专家”。

THE END
1.大学专业解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银行储蓄管理系统、铁路售票管理系统、网络购物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及其管理问题,公司、企业、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具体管理需求来进行相关的系统设计以及信息分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陈熹副教授表示,信息管理与信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ODIwMDI5NQ==&mid=2247500029&idx=2&sn=e52c751362d68148421dd0c1ef5a04c1&chksm=c3f19b40e4dd0ea70ac2597091884fb0103baca9d8f8c98986cd05f2171f0f134f24bb593ff3&scene=27
2.请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算图书管理专业吗?曲靖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主要有2024年曲靖市事业单位招聘,相关的招聘岗位,招聘报名网站及时间,报名人数查询,考试成绩查询,曲靖人事人才信息网报名等.https://www.ynpxrz.com/n132763c990.aspx
3.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用例图和图书管理系统系统分析及用例图[通俗易“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性需求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管理员登录后可以对班级的基本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学校领导登录后可以对班级基本信息进行查询操作。 (2)教师登录后可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录入、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91279
4.郑州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郑州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介:一专业介绍l1998年设立,国家首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l公共管理学科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博士生招生培养单位l情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https://m.gaokao.cn/school/62/special/108150/normal
5.图书与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根据《丽水学院校园网管理规定(修订)》制定本办法。 1.系统管理人员对操作系统等进行远程管理维护时,须经过堡垒机(运维平台)进行登录操作,不得私自安装远程软件绕过堡垒机。 2.设置系统维护员,负责https://libinfo.lsu.edu.cn/2023/0321/c1652a327931/pagem.psp
6.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图书管理系统资源本文对系统的开发工具Delphi7.0及数据库开发语言MS SQL Server2000、SQL 语言原理等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之后,主要阐述了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发展趋势、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及过程等,并对所开发系统中的用户信息和图书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界面的设计与实现作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zyz251280920/2377797
7.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技术 VB.NET 图书管理系统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84-1014142433.htm
8.河池学院学生工作信息化创新与实践智慧管理近年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河池学院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学校从2019年开始进行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先后建设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校级数据中心等公共平台。在此之前学校在用的信息系统有教务系统、OA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只是https://www.wisedu.com/?list_38/191.html
9.聊医管理内参试发行版第三期广州市将组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强化公立医院管理与监督。 在药品采购方面,广州市将建立GPO(医院药品集团采购平台),探索和实施坚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统一配送。 在医院就医方面,进一步全面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开展居民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诊间付费以及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等便民服务,推进医疗机构间检验检https://lib.lchospital.cn/qitafuwu/liaoyineican-guanlilei/2017nian/2018-07-01/716.html
10.科学网—圕人堂周讯(总第420期20220527)圕人堂周讯(总第420期 20220527).pdf陈玮 整理  王启云 助理目录1 圕人堂本周讨论概要 1.1图情会议、招聘信息 (1)腾讯会议四场 (2)清华大 ,科学网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340467.html
11.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主要实现图书管理方面的aNANGUAN DISTRICT NANGUAN区[translate] a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主要实现图书管理方面的网络化、无纸化,从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使图书管理更加快捷,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流程更加的科学,使用户的查询更加的方便。 正在翻译,请等待[translate]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828499
12.《2021年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当当书墨飘香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2021年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用书教材历年真题大纲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最新《2021年软考中级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用书教材历年真题http://product.dangdang.com/11295559456.html
13.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博物馆藏品的信息化管理4、开发完成了四个软件:《鲁迅收藏报刊管理系统》、《鲁迅外文藏书管理系统》、《鲁迅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鲁迅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四、开发《北京鲁迅博物馆藏品集成管理信息系统》中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 1、立藏品信息指标项 要建立藏品信息数据库,首要的问题是确立藏品信息指标项。确立藏品信息指标项https://www.dpm.org.cn/study_detail/10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