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阅读史是一部科技与文化交织的演化史。
在这片沃土上,造纸术让文字跳脱竹简的束缚;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使文化传播的速度迈入全新纪元。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改变了人与书籍的关系,更推动了文明的跃迁。
而今天,第三次阅读革命正悄然登场。从传统的静态纸质书到动态的数字阅读,再到可交互、反馈式的体验,交互式阅读以技术为舟,重新定义了「人与内容」的连接方式,让知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任晖,这位「从放弃中找到机会」的创业者,用他的经历诠释了何为顺势而为。
2003年,他看到互联网兴起,果断关闭音像店;2010年,面对iPad等设备对点读笔的冲击,他毅然放下点读笔业务。每一次放弃,他都从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全新的航向。
2013年,任晖将目光投向儿童IP和交互式阅读领域,以技术为利器,打破传统出版的桎梏,为数字阅读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正如他所言:「创新决定你是领袖还是跟随者。」如今,咿啦看书不仅重新定义了「阅读」,更以颠覆性的模式重构了「出版」,成为全球数字阅读生态的引领者。
近日,多鲸对话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了解最新一场阅读革命的幕后故事,剖析咿啦看书的技术路径、商业生态与未来趋势,探寻这家创新企业如何以「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为人类阅读史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把创业经历分为两个阶段,我觉得早期是技术探索,而现在则是商业化实践。」回顾这一路,任晖坦言,两个阶段的转变意味着公司战略的调整,也反映了自身角色的变化。
从2013年开始,咿啦看书团队便致力于开发一套高效低成本的互动数字阅读技术。2013年-2018年是咿啦看书的技术研发阶段。
为了构建更高效的互动数字书籍创作工具,他不遗余力地研究了大量的书籍课本。「我大概看了五六千本书,一页页翻阅,寻找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共性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具体功能。」这是一个繁复却充满创意的过程,他与团队一起不断优化、完善。
岁月荏苒,11年过去了,这一交互式阅读技术不仅完成从「0」到「1」的跨越,还成为了「超级完全体」,最终奠定了咿啦看书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基础。
咿啦看书首创了一种全新的文件格式——EAB格式,让阅读「动」起来。EAB格式支持动画、小游戏、点读以及更多交互功能,能够将传统静态书籍转变为动态的内容,类似于《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会动的照片,更神奇的是,EAB格式还为相片前的用户提供了与其中影像交流互动的机会。任晖形容,「EAB格式的核心就是标准化和互动性,它保留了游戏中常见的互动特性,引入了文件格式化的标准,弥补了传统PDF、PPT等静态文件格式无法实现互动的不足。」
与传统游戏开发方式不同,咿啦看书选择了一条更高效的道路。任晖指出,「游戏开发成本太高,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和工具化,大幅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EAB格式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既可以支持复杂的互动元素,又能够快速生成文件并兼容各种平台。
除了文件格式,咿啦看书还开发了两大核心工具软件,为互动内容创作提供全链路支持。
Ellamaker是一款「傻瓜化」创作工具,任晖将其比作「做PPT」的工具,只需导入素材、设置参数,便可快速生成互动内容。这种可视化、模块化的设计,使得非技术人员也能轻松上手,极大提高了效率。
另一个软件是Ellareader,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阅读器,Ellareader被用于播放EAB格式文件。无论是在手机、平板,还是大屏设备上,Ellareader都能适配各种操作系统与屏幕尺寸,确保互动内容在不同终端上的一致性体验。
「以前一本互动书的制作成本非常高,需要定制开发,每次投入都是重复消耗。」任晖介绍,通过工具链的标准化,咿啦看书将互动内容制作的成本降至原来的几十分之一,「我们的核心技术,让定制变为通用,让高成本变为高效。」
通过以上技术,咿啦看书在「看、听」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全感官」交互阅读。例如,吹气交互系统让孩子对着屏幕吹一口气,就能吹旺炉火、吹散蒲公英、吹灭蜡烛或吹动风车。而吹气力度不同,还会产生不同的互动效果。此外,小读者还能在书中「抚摸」小动物、「搭建」房子,或是通过游戏化的互动环节推动故事进展,真正成为阅读的一部分。
挖掘国内外经典内容,咿啦看书通过动画化和互动设计让传统故事焕发新生。例如,浓缩大自然法则的《小蝌蚪找妈妈》,天真活泼的《大卫,不可以》,以及具有东方神话韵味的《九色鹿》,都通过动态效果、精致配音与巧妙设计,成为小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互动绘本。此外,咿啦看书还推出英文模式的故事闯关功能,让孩子们在有趣的动画绘本中学习英语,与「三只小熊和金发女孩」成为好朋友。这不仅让书籍「动」了起来,更让阅读真正成为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奇妙旅程。
最近,咿啦看书使用AI技术,全程参与创作的AI动画绘本再次展现了其颠覆性的技术革新能力。作为全球首创的AI动画绘本,《AI那些事儿》为小读者带来了独特的沉浸式阅读体验,预示着交互式阅读从「动态」迈向「智能」的未来方向。从灵动的角色到多变的场景,再到精准同步的音效和语音合成,AI绘本让书籍仿佛「活」了起来。
正是依靠独创的技术与工具,咿啦看书成功让数字阅读从单一的文字和图片,演进为可交互的动态体验,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标杆。
2019年以后,随着技术逐渐成型,任晖的工作重心也悄然转移。「后期我更多地在上下游合作中进行‘碰撞’,从中完善技术并推动商业模式成熟。」
咿啦看书以创新技术赢得了市场,也通过独特的商业模式成功破解了传统出版行业的诸多痛点。
与许多开放平台不同,咿啦看书选择了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体系。任晖形容,「我们的内容发行就像火车运行在轨道上。所有内容都必须基于我们的平台阅读器进行分发,只有在这个封闭系统中运行,才能清晰地保障收益分账。」
咿啦看书与世界顶级IP迪士尼合作,引入了蓝精灵、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芭比等知名动漫IP资源,开发交互式阅读的儿童动画书。出版资源覆盖广泛,与国内外近百家出版社合作,包括白杨社、学乐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美泰集团等,确保优质内容的持续供应。
近年来,咿啦看书还为众多出版社提供付费定制服务,将传统内容转化为数字化互动书籍,帮助这些出版社以更低成本挖掘内容的潜在商业价值。「许多书籍在纸质书市场的生命周期已趋于饱和,但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它们得以焕发新生。」任晖说道。
而在面向未来的开放计划中,咿啦看书也正在将技术优势向更多创作者延伸。他们计划开放自主研发的互动书籍制作工具,为出版社、教育机构,甚至独立创作者提供自助创作平台。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出版方,还是初出茅庐的创作者,都能利用这套工具实现创意的快速落地。任晖将这一模式比喻为短视频平台的运作方式,「即使是不知名的小作者,也能通过平台工具将内容快速推出市场并直接获益。」
在咿啦看书创始人任晖看来,咿啦看书之所以能迅速吸引众多下游客户,源于其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
「未来的教育和娱乐行业中,不管是学识字、学英语,还是其他互动教育内容,阅读始终是核心目标。」对于教育APP开发者、互联网平台和硬件制造商而言,图书内容始终是无法绕开的关键环节。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咿啦看书的商业模式就是「把轨道修好,让更多火车跑起来」。咿啦看书不仅帮助上下游客户实现了共赢,还为自身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数字阅读生态。在任晖看来,「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帮助上下游客户实现共赢,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迈进。」
轨道上的「火车」不仅已经启动,还开始驶向更大的市场和未来。
随着咿啦看书的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公司业务也进入了高速增长轨道。任晖透露,咿啦看书的收入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速度。
除了单一客户的贡献,客户数量的持续增加同样为咿啦看书带来了稳定的增长曲线。优质的服务和内容让咿啦看书在黏住现有客户的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客户。
作为数字阅读领域的创新领军者,咿啦看书已不满足于当前的市场表现,而是将目光投向全球。
2023年开始,咿啦看书正式开启全面扩张的新篇章。任晖展望,「未来三至五年,我们将专注于全球市场,目标是覆盖至少三分之二的少儿阅读内容市场,实现盈利的可视化和规模化。」
他预计,到2027年,公司将完成全球少儿阅读市场的广泛布局,收入规模也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丰富渠道和服务,拓展合作模式。每一个新增渠道和客户,都将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未来的数字阅读世界,将会成为技术的竞技场。
从互动阅读到全球生态,咿啦看书的探索关乎自身的发展,但它的每一步,也在为数字阅读创造更多可能。站在全球化的起点上,咿啦看书所描绘的「新视界」,或将成为全球数字阅读生态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