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RFID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RFID是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称为无线射频身份识别、感应式电子芯片或是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等等,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阅读器用于当附着电子标签的待识别物品通过其读出范围时,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信息取出,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自动收集物品标识信息的功能。

RFID系统构成

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

(1)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在阅读器的读出范围之外时,电子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在阅读器的读出范围之内时,电子标签从阅读器发出的射频能量中提取其工作所需的电源。无源电子标签一般均采用反射调制方式完成电子标签信息向阅读器的传送。

(2)阅读器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此外,许多阅读器还有附加的接口(RS232、RS485、以太网接口等),以便将所获得的数据传向应用系统或从应用系统接收命令。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构成的射频识别系统归根到底是为应用服务的,应用的需求可能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阅读器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API(ApplicationProgrammIn-terface)通常用一组可由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如VC++,VB,PB等)调用的标准接口函数来表示。标准接口函数的功能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应用系统根据需要可能向阅读器发出阅读器配置命令。

2)阅读器向应用系统可能返回的所有可能的阅读器当前的配置状态。

3)应用系统向阅读器可能发送的各种命令。

4)阅读器向应用系统可能返回的所有可能命令的执行结果。

完善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包括阅读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标准接口规定。例如:ANSINCITS256—2001,IS018000系列射频识别国际标准等均对阅读器与应用程序接口API做出了明确规定

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8—1所示。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图所示。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3)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4)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之特性

数据的读写(ReadWrite)机能:

只要通过RFIDReader即可不需接触,直接读取讯息至数据库内,且可一次处理多个标签,并可以将物流处理的状态写入标签,供下一阶段物流处理断之用。

(二)容易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之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TAG更可往小型化与应用在不同产品。

(三)耐环境性:纸张一受到脏污就会看不到,但RFID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却有强力的抗污性。RFID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之中,也可以读取数据。

(四)可重复使用:

由于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被覆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如被动式RFID,不需要电池就可以使用,没有维护保养的需要。

(五)穿透性:

RFID若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包覆的话,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讯。不过如果是铁质金属的话,就无法进行通讯。

(六)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数据容量会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愈来愈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增加,对此RFID不会受到限制。

RFID发展历程

RFID技术实现的基础是利用电磁能量实现AIDC,电磁能量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

(1)人们对电磁能的认识

追溯历史,公元前中国先民即发现并开始利用天然磁石,并用磁石制成指南车。到了近世,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磁、光进行深入的观察及数学基础研究,其中的佼佼者是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1846年英国科学家米歇尔法拉弟发现了光波与电波均属于电磁能量。1864年苏格兰科学家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尔发表了他的电磁场理论。1887年,德国科学家亨瑞士鲁道夫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尔的电磁场理论并演示了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并可以被反射,具有类似光的极化特性,赫兹的实验不久也被俄国科学家亚力山大波普重复。1896年马克尼成功地实现了横越大西洋的越洋电报,由此开创了利用电磁能量为人类服务的先河。更进一步,在1922年,诞生了雷达(Radar)。作为一种识别敌方空间飞行物(飞机)的有效兵器,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雷达技术也得了极大的发展。至今,雷达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人们正在研制各种用途的高性能雷达。

(2)RFID技术的发展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IDC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1)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

2)RFID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RFID技术在国外的发展较早也较快。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南非目前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系统。

其中,低频近距离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125kHz、13.56MHz系统;高频远距离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UHF频段(902MHz—928MHz)915MHz、2.45GHz、5.8GHz。UHF频段的远距离RFID系统在北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欧洲的应用则以有源2.45GHz系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5.8GHz系统在日本和欧洲均有较为成熟的有源RFID系统。

在RFID技术发展的前10年中,有关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的研讨空前热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l下的SC31下级委员会成立了RFID标准化研究工作组WG4。尤其是在199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的,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的Auto—IDCenter非盈利性组织在规范RFID应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Auto—IDCenter在对RFID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如下:

a.提出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ProductCode)概念及其格式规划。为减化电子标签芯片功能设计,降低电子标签成本,扩大RFID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B.提出了实物互联网的概念及构架,为EPC进入互联网搭建了桥梁。

C.建立了开放性的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公用技术研究平台,为推动低成本的RFID标签和读写器的标准化研究开创了条件。

我国在RFID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发展很快,市场培育已初步开花结果。比较典型的是在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中,推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

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研究正式起步阶段可追溯到国家/k2/~计划。铁道部曾将货车自动抄车号项目列为八五重点攻关技术研究课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技术的研究,探索了多种实现方案,最终确定了RFID技术为解决货车自动抄车号的最佳方案。进而,在RFID实现技术方面又探索了有源标签方案、无源标签倍频方案等。最后选定了无源标签RFID方案。经过多年的现场运行考验,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工程于1999年全面投入建设。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与试运行,目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工程已发挥出了系统设计功能,圆了铁路人的梦想,并且其辐射与渗透到其他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明显。在近距离RFID应用方面,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公交射频卡作为预付费电子车票应用,预付费电子饭卡等。

在RFID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已具有了自主开发低频、高频与微波RFID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能力及系统集成能力。与国外RFID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RFID芯片技术方面。尽管如此,在标签芯片设计及开发方面,国内已有多个成功的低频RFID系统标签芯片面市

RFID的工作频率及应用范围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频率主要有125kHz、13.56MHz、869MHz、902~928MHz、2.45GHz、5.8GHz等,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电平和频率分配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125kHz系统主要应用在动物识别和商品流通等领域.13.56MHz系统一般应用在公共交通和门禁系统等领域,其识别距离较近,一般为几厘米(ISO14443标准)到几十厘米(ISO15693标准),采用特殊制作的天线最大识别距离为1.5米左右。在UHF频段(869MHz和902~928MHz),系统的识别距离远,可从几米到几十米。UHF频段的自动识别系统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收费、集装箱识别和铁路车辆的识别、跟踪等业务中。2.45GHz系统被动式系统(无源标签)一般可提供1米左右的识别距离,主动式系统(有源标签)也可以达到十几米的识别距离。5.8GHz系统主要应用在交通领域,目前我国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暂行标准也把此频段作为车辆识别的系统标准。

频段系列

典型频段

应用领域

产品特点

≤135KHz系列

低频:100~500KH

产品丰富,广泛用于动物识别、进出控制、物品追踪等管理。本频段的使用在大多数国家一般不受控制。

中短距识别、阅读速度慢、产品价格低廉。

1.95~8.2MHz系列

电子物品监视,多用于零售业或物品防盗领域。

13MHz系列

中频:10~15MHz

可用于小区物业管理、大厦门禁系统、电子物品监视及ISM(工业、科学和医疗行业)等。

中短距识别、中速阅读、产品价格较廉。

27MHz系列

应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行业。

27MHz系列430~460MHz系列

902~926MHz系列

高频:850MHz~5.8GHz

长距识别、高速阅读、产品价格较贵。

2350~2450MHz系列

应用于工业、科研和医药行业。

5800~6800MHz系列

非管制频段,其中5.8G在部分国家已定为智能交通系统用频段(如公路车辆管理与自动收费系统)。

在仓储物流中应用RFID技术,主要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1缩短作业流程、改善盘点作业质量、节省人力成本-。传统的配送中心由于要对货物进行扫描和定位工作,作业流程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相应的统计、核对也是费时费力,而应用了RFID技术后,可有有效的缩短业务流程,改善盘点作业质量,几乎所有的扫描和核对都自动进行,仅此一项,即可节省人力成本30%~40%。

2增加配送管理的透明化程度。在流程中捕获数据、信息的传送更加迅速准确。由于可以知道每个货物的精确位置,数据的管理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将录入存货信息时人为出错的可能性彻底消除。使得存货信息的精确性大大的提高,同时更加及时可靠。

据有关统计,通过对各个供应链中的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数据次啊及,使用RFID可以带来如下的效果。

(1)库存的可用性提高5%-10%,库存的可用性提高高使得销售提高3%~7%。

THE END
1.RFID在零售业的四大应用嘲电子创新元件网应用场景三: 无人便利店的RFID应用 无人便利店门派林立,然而基本都离不开RFID技术,在每件商品上面均贴上RFID标签,用于结账收款,此外还配备了监控系统、远程客服等功能。 应用场景四:供应链物流RFID的应用 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物流管理的透明度和库存周转率,有效减少缺货损失,提高企业内的物流效率。 https://murata.eetrend.com/article/2019-08/1003001.html
2.rfid生活中应用实例rfid应用案例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个听起来或许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服务体验的重要推手。本文将通过几个贴近生活的RFID技术应用实例,探讨其背后的独特价值,并分享一些独到的见解。 1. 公共交通一卡通 https://blog.csdn.net/2401_86114608/article/details/141261572
3.无源RFID读写器与天线选择:超高频RFID应用指南确保读写器支持的频率与要使用的 RFID 标签频率相匹配。 读取距离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对读取距离的要求来选择读写器。一般来说,超高频读写器的读取距离较远,可达到几十米;高频读写器的读取距离相对较短,通常在几十厘米到几米之间。 注意读写器的标称读取距离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障碍物、金属干扰等。 https://www.jianshu.com/p/2a0313789204
4.RFID技术应用《RFID技术应用》依托企业真实项目,全面介绍了物联网应用平台中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应用》通过介绍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分析、条码制作与应用、RFID设备选型与应用以及RFID应用系统设计与实施四个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自动识别技术中典型的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开发智能应用系统的相关能力。 《RFID技术应用》遵循学生职业能https://baike.sogou.com/v84052289.htm
5.RFID射频识别应用案例RFID应用案例中心RFID世界网提供RFID在物流、零售、制造、防伪和食品等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智能卡,门禁考勤一卡通等应用案例。https://success.rfidworld.com.cn/
6.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纺织洗衣应用:纺织洗衣行业中的RFID应用主要集中在洗衣上。准确机及有效地跟踪物品清洗、保养和分拣过程,以便可以将其归还给原始所有者。 智能仓库:智能仓库行业中的RFID应用主要集中在提高仓库利用率、提高仓储和交付效率、确保仓库货物存储的准确性、防伪可追溯性、改善品牌仓库的信息管理以及优化物流方面。包括智能货架、https://www.rfidalien.com/rfid/xwzx/792.html
7.RFID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相关技术的深入发展,RFID的应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相应的应用门槛也会降低,RFID在航空领域将会愈加普及。 6.无人门店-门店智能售货系统 无人便利店门的推行发展,基本都离不开RFID技术,每件商品上面均需贴上RFID标签,用于结账收款,此外还配备了监控系统、远程客服等功能。http://www.uswiot.cn/info/2/rfid-99.html
8.RFID在“中国式”物联网的应用AETRFID在“中国式”物联网的应用 中国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加剧促使中国制造企业应更为关注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信息革命的深入,“物联网”技术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 标准,在计算机互联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131564
9.RFID技术应用(精选十篇)鸿运公司为了提高生产环节各流程的运作效率与效益, 计划利用RFID技术为制造和产品装配提供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案。但是现在这一计划仍处于论证阶段, 而赵传佳现在需要研究其他生产企业应用RFID的成功案例, 找到其中可以借鉴应用的地方。 目前赵传佳找到几个在汽车生产环节应用RFID的案例开始研究。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rqsn7r.html
10.rfid技术的应用嘲有哪些?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将数据储存在标签中,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管理,具有高效、准确、自动化等优点。 RFID技术应用广泛,从物流、零售、医疗、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RFID技术的应用及其优势。 https://www.cykeo.com/industrynews/941.html
11.什么是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应用嘲1971~1980年,是RFID技术和产品研发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各种RFID技术的测试得到了加速,并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案例。 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开始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这个时期,RFID技术开始在各种场景中得到应用,并逐渐显示出其潜力。 https://www.urovo.com/News/info/714.html
12.RFID在生活中的十大应用在生产线中应用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追踪物料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三、车辆自动识别与防盗 将RFID技术应用于车辆识别和防盗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监控。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辆被盗,同时也可以对车辆进行跟踪和监控。 https://rf.eefocus.com/article/id-332766
13.RFID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嘲解析RFID应用场景 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资产管理、零售、物流、服装、交通、医疗、身份识别、金融支付等领域,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RFID作为感知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迎来更大的机遇期。https://www.top-iot.com/content-120-1025-1.html
14.RFID原理与应用图书第1章 RFID技术概述.pptx下载 117 RFID原理与应用PPT全.zip下载 227 RFID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docx下载 230 RFID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下载 247 教学资源仅供教师教学使用,转载或另作他用版权方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全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RFID技术https://www.ryjiaoyu.com/book/details/9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