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的阅读量是全国人民的2倍?毕竟有人拖着行李箱去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投资的加大、社会对知识共享和普及的投入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行业也不断创新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互动式展览植根传统活化经典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名家私藏,最早的馆藏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在对古籍不断进行收藏、整理、收复之余,国家图书馆也在持续探索着古籍活化传承利用的不同方式路径,让古籍里的文字在互联网时代“活起来”“传下去”。

这是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最大、最完整的一块甲骨,它上面有218个字,所记录的内容为前后十余日的卜问,问哪天会下雨。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的“甲骨文记忆”展中,通过多样化的创新设计进行场景复原,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馆内循环播放的经典彩色动画片《三十六个字》,通过三十六个活动的象形文字,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聆听殷墟的声音”板块,点一下墙上的按钮,就能聆听到殷商时期乐器的旋律。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茶的读音是怎么来的吗?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解释,过去在出口茶叶的时候,因为都是南方在做,它方言里也有Ti这个读音,也有Cha这个音。那通过现在文字、读音,你都可以看到这个茶在国际上走的路线。

作为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出了包括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宋咸淳九年百川学海本《茶经》等在内的馆藏珍贵典籍60余件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

中国国家图书馆:多种形式汲古润今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除了展览,国家图书馆还在不断探索古籍活化传承的更多方向和路径,让古籍中的文字和思想能够在更多领域重新展现出原本的力量,并得以继续流传。

北京城市图书馆:新技术融合新场景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看完了图书馆对古籍的活化传承利用,我们再来看看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管理方式。

北京城市图书馆被誉为“森林书苑”,读者步入图书馆不仅能欣赏到通透璀璨的建筑美,体验惬意雅韵的阅读美,还能感受科技赋能的智慧美。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元宇宙体验馆里,三位数字人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图书推荐。

在这面大屏幕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实体场馆复刻至云端,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的线上平行世界穿行,体验、参与线下馆内的展览、活动。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还有目前全国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藏书量达715万册,配备有13台大型的堆垛机,6个拣选工作站和7口分拣机,智能送书机器人等设备。

广州图书馆:调整图书借阅规则大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昨天,《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3》发布,2023年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首次超过3000万人次,达到3263.39万人次,人均到馆次数为1.73次;注册读者量为559.07万人,注册读者率达29.70%,即近1/3的广州市民为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同时,研究还发现,广州市成年读者和未成年读者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为全国国民的2倍以上。广州人的阅读量如何做到全国人民的2倍的?

在广州图书馆,记者见到不少读者一次性借阅了大量的图书,有些读者甚至会拖着行李箱前来借阅图书。根据现有的借阅规则,每个读者证最多可一次性借走30册。

每次30册的借阅量在全国来说已经算屈指可数,然而这个数字马上就要被广州自己刷新。自5月1日起,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可外借册数将由目前的30册(件)提升到40册(件),是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中可外借册数最多的。与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公共图书馆的可外借册数保持一致。目前国内外各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期限最短为14天,最长为2个月。广州图书馆推出最新的借阅规则,外借期限由现行的31天缩短至21天,续借次数由现行的1次提升为3次,即最多可借4次,总借阅期限将由现行的62天提升到84天。

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比如说我们原来一个月,那一年一本书最快最好情况下,那就是流通12次。我们现在改成21天之后,每本书图书可以流通大概17次,我们是希望资源快速地轮转起来,但是我们其实也满足,就是如果借了很多图书的读者,他确实需要继续看的话,他的总的借书的时长从原来的62天两个月增长到84天,其实也能够满足这一部分就是深入阅读、精读的这些读者的需求。

THE END
1.扶沟县图书馆最新项目,探索现代化图书馆的崭新面貌,扶沟县图书馆扶沟县图书馆最新项目致力于探索现代化图书馆的崭新面貌。该项目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注重引入先进技术,优化读者体验。通过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资源建设等措施,打造集知识获取、文化休闲、信息交流与科技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此https://www.aitalenx.com/post/368.html
2.AI智能时代的图书馆未来,你想象过吗!ai图书馆但同时,这也是图书馆焕发生机的契机。新的技术如 AI、VR、大数据等,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将为我们打开图书馆未来的大门。 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能让大家感受到图书馆的变化,了解到它在新时代下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馆的世界,去探索它的现在与未来,为它的发展贡献我https://blog.csdn.net/ith321/article/details/142670928
3.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账户登录 登录 图星软件?超星集团 苏ICP备1706021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391号 Copyright ?2017-2024 版本号: 查询失败https://findupc.libsp.com/
4.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账户登录 登录 其他登录方式https://lnnu.libsp.cn/
5.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及演进趋势探析期刊[3]邵波,张文竹.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平台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9,(1).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19.01.014. [4]杨新涯,魏群义,许天才,等.论新一代图书馆系统的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7,(7). [5]Marshall Breeding.Library Systems Report 2015[J].American Libraries: Official bulletin of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jzsfzkxxxb202002016
6.图书馆举办“超微”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使用培训第一部分由超星集团张宝梅子老师介绍超微的LSP、数据驱动、微服务三大特点。分别叙述了这三个概念的定义,发展前景、资源内容及使用方法。最后说明了超微新一代图书馆的管理系统(LSP)是一套以数据驱动为理念的智慧大数据,是一个开放自主可生长的为服务平台。第二部分由超星集团张雪生老师介绍了基于微服务构架的新一代https://tsg.hnyjj.org.cn/info/1044/1297.htm
7.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迁移实践——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目的/意义]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Aleph500迁移至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的项目实践,对迁移项目的实施难点及过程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该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项目实践规律,为其他图书馆完成相关工作提供实践经验。[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方法,对国外图书馆Alma系统迁移案例进行了调https://www.lis.ac.cn/CN/abstract/abstract22775.shtml
8.绿心赤印璀璨绽放——北京城市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山间阅览区为读者提供中外文图书的阅览和外借服务,亮点图书专架设置文化和旅游图书、法律图书、获奖图书和“阅读之城”图书四大专区,开馆期间还特别点缀了“诗歌”主题的艺术家手作书,邀请读者漫步书山,邂逅惊喜。 科技赋能 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你好小图”https://www.clcn.net.cn/news/default/detail?id=3283
9.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ALMA与META比较研究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集成,信息资源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电子资源已逐渐成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体,而以纸质文献为资源主体的原有自动化管理系统弊端显现,既无法适应图书馆深层次的管理要求,也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亟须构建新一代的图书馆服务平台。 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14/10937923.shtml
10.广州人的阅读量是全国人民的2倍?毕竟有人拖着行李箱去图书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新技术融合新场景 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 看完了图书馆对古籍的活化传承利用,我们再来看看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的升级转型。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场景深度融合,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知识管理方式。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4-23/8230488.shtml
11.[东方时空]关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北京城市图书馆新关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北京城市图书馆:新技术融合新场景,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https://tv.cctv.com/2024/04/22/VIDE7y4B9KUZ6RVNSXr23vkm240422.shtml
12.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为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来自一星的天空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为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 参观、借阅、座位、活动、展览展示、视听体验等名额,读者通过预约系统皆可预约。这套全预约制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在国内图书馆业界尚属首创。它既保证了便利性与公平性,也兼顾了足够的灵活性。上图东馆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高度50米,地上7层,地下两层,这是国https://weibo.com/1686885140/OpG13lkZq
13.建设基于新一代系统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NLSP)实现资源与服务的整合是下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平台的目标与任务,智慧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与完善的平台支持。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合作,致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 NLSP),目前已有了阶段性的实践成果。NLSP主要集成中央知识库、采选平台、馆员智慧服务平台以及读https://www.tuya.com/cn/industry-details/Kb719fxx89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