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图书馆

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海淀公共图书馆事业实际,为进一步明确2021至2025年海淀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海淀区图书馆“十三五”事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海淀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图书馆各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市委、区委,文旅局党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主动服务区域“两新两高”战略布局,自觉履行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会文化责任,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助力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迈进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的各项规划和任务,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一)推进党建和业务新融合

1、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和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庆祝建国70周年,组织开展了“海淀阅读星行动——70年·70人·70本书阅读故事汇”活动,邀请70名著名作家畅谈家国盛世,线上、线下共计65余万名听众踊跃参与。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予以重点报道,社会影响广泛。

2、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危险的时刻,图书馆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馆48名党员干部守初心、顾大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克服一切困难和危险坚守永定路五街坊社区1900余小时,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日夜奋战、无私奉献、不畏艰险,守好了社区百姓的生命线、安全线和健康线,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3、强化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群众路线”,“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坚持以优良作风和坚定信念抓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落实,严明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切实将主题教育作为图书馆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图书馆发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覆盖全面,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平稳向好。依托南北双总馆布局,在全区范围内建成了2+28+37总分馆服务体系。坚持重心下移,稳步推进基层图书服务资源“焕新”工程,置换陈旧图书20余万册,扩大了基层图书服务资源平台配送范围和文献流转资源总量,逐步实现了基层图书服务资源与区级图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

1、深化法人治理结构。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事业的活力,提升服务水平与效能。2018年5月,海淀区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图书馆理事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在指导我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的突出作用,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助推。

3、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图书馆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认真筹备各项迎检工作,涉及图书馆方面的各项任务指标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助力海淀区顺利通过示范区评审工作,荣获东部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发掘科技文化融合新热点

1、开展信用借阅服务工作。图书馆依托支付宝“芝麻信用”在全市首家推出“免办证、免押金、线上借、送上门”的信用借书模式,真正走完阅读的“最后一公里”,让图书馆走到每个人身边,十三五期间,共办理信用借阅虚拟证3万余个,外借图书5万余册。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信用借阅采取无接触式配送,有效满足了疫情期间读者的阅读需求。

1、积极开展援建工作。为落实北京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决策部署,突出文化产业互动机制,加强环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互助建设,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图书馆向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图书馆捐赠了两批价值15万余元共3300余册图书;向河北省易县图书馆援建新书5000余册、价值20万元。有力的帮扶了当地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工作。

2、重点开展文化交流工作。以“淀阁传香”为桥梁,搭建海淀区和雄安新区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淀和淀:记忆的承载》两地文献展、两地文化沙龙、“颂经典唱繁荣”两淀青少年展演活动,加深了北京海淀区与河北雄安新区两地的开放式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彼此了解。

(七)打造文旅融合新形态

1、广泛开展资源进景区、进酒店。按照“头雁行动”工作部署,图书馆结合我区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推出“一步书香”工程,旨在推动“书香”进景区、进宾馆,让游客体验和畅游书本上的“风景”。目前,已与多家酒店和景区达成了合作意向。

(八)全民阅读迈上新台阶

1、海淀阅读季影响力扩大。调整和完善阅读季项目评审形式,深入开展书香海淀建设工作,为广大读者奉上高品质的阅读活动。十三五期间,依托海淀阅读季举办各类精品阅读项目近200个,600余万人次参与,在全市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阅读活动。

2、红领巾读书活动。依托海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海淀区少工委、团工委一道,广泛开展科普剧、读书小状元、我的书屋我的梦、科幻征文等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活动覆盖海淀区100余所中小学,近百万人次参与。

二、海淀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强化

海淀区图书馆目前的资源总藏量与本馆的规模、海淀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但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淀文化大区的定位相比尚有差距,馆藏资源的建设水平与海淀文化抢去的定位相比尚有不足。

2、总分馆体系整体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为单体图书馆,海淀区图书馆的硬件和服务在国内外都处于前列,但从构建覆盖海淀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角度看,还存在服务盲点,存在基层图书分馆服务能力弱,产出效益低,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3、课题服务和学术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拓展

图书馆在服务大众方面成效显著,但对社会团体、企业,政府等方面的所开展的专项课题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同时,图书馆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郁,缺乏学术研究层面的领军人物。

4、人才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对于业务的快速发展,海淀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虽已呈现多元态势,但在人才培养上还需要探索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尤其是面对未来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环境,馆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不断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5、新技术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信用借阅、自助借还等技术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方便的借阅服务。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和现代化智慧图书馆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受场地条件所限,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落后于其他兄弟单位,有待于迎头赶上。

三、海淀区图书馆“十四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统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战略和区委“两新两高”战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和北区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叠加海淀南北两馆及“海淀特色”总分馆体系的规模化优势,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强化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各项工作,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标准化、数字化、特色化协同发展,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智力支持,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党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落实“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坚持人民至上,着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使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科技赋能文化,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金名片”;深入挖掘海淀三山五园旅游资源,坚持旅游赋能文化,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的“金招牌”。

(三)总体目标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完成北部地区两馆建设,强化公共图书馆四级网络建设,形成“点位合理、布局科学”具有海淀特色的总分馆服务体系。

——服务效能。以示范区复检、图书馆评估达标为契机,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形成“保障充分、读者满意”的良好态势。

——文献资源建设。强化文献资源的动态管理,深度挖掘海淀特色资源,形成“门类齐全、特色突出”的馆藏文献建设体系。

——全民阅读工作。依托海淀阅读季持续开展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活动,形成“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品牌。

——人员队伍建设。加大馆员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大专业人员储备,形成“结构合理、专业对口”的人员队伍。

——服务方式。针对疫情常态化的现状,进一步拓展线上、线下两个服务渠道,形成“双管齐下、多措并举”的长效服务机制。

——智慧化建设。利用海淀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发优势,加快现代化智慧图书馆技术的应用,形成“全国一流、全市领先”的智慧化图书馆智慧应用场景。

——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发挥“法人治理”的制度优势,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形成“笃行至远、厚积薄发”的科学发展路径。

(四)重点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发展目标

馆藏文字资源总量(传统介质)300万册

馆藏数字资源种类不低于40种数字资源

年接待到馆读者数量50万人次

年网站访问量10万次

年文献流通量100万册

年解答参考咨询量1万条

年举办读者活动2000场

四、海淀区图书馆“十四五”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园图书馆建设。完成集成电路设计园图书馆建设工作,打造集文化馆+图书馆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馆舍预计藏书10万余册、阅览座席200余个、可同时容纳400人在馆活动、年策划活动2000余场,预计年到馆人次达20万。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淀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内南、北两总馆后的第三大图书馆。

2、加快北部文化中心图书馆二期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我区“两新两高”发展战略,以“回归本源、永葆初心”为目标,以为服务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为抓手,以展示海淀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为载体,打造一个文献至优、服务至上、环境至佳的集数字服务、展陈传播和新型阅读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3、加快“一卡通”联网点建设。协调各方,进一步完善“一卡通”联网点的布局,按照建设标准,坚持成熟一个、申请一个,持续发挥“一卡通”联网点在保障读者就近阅读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1、完善文献藏用体系。对标国际和国内一流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经验、结合海淀“总分馆”体系建设,以“既有深度、又有宽度”为目标,建立种类齐全、藏用结合、品质高端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有序入藏和使用。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型文献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定期对入藏文献的利用效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方向。

2、完善电子资源藏用建设。利用“丹棱文苑”、“三山五园”、“中关村之路”,“海淀文教”四个特色资源数据库积极开展特色资源数据资源的挖掘、宣传和利用,补充和完善特色资源数据库内容,形成体系完备、特色突出的数据库服务体系。

3、完善古籍保护。结合《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挖掘馆藏古籍文献的利用价值,积极开展古籍文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高古籍文献在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

1、应用大数据分析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开展读者“画像”,通过多个维度的分析和比对,为读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借阅体验。

2、应用智能密集架系统。积极开展智慧化场景应用,搭建北馆智能密集架系统,打造基于图书日常使用管理的智能化场景。

3、应用智慧馆舍系统。坚持科技赋能文化,积极发挥海淀高新企业的技术优势,在集成电路图书馆应用智慧图书馆应用技术,持续引领海淀高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示范作用。

(四)加强全民阅读建设

1、做强海淀阅读季。以海淀阅读季为平台,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持续开展阅读季活动的组织及策划工作,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巩固海淀阅读品牌,持续提高海淀阅读季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

2、做强红领巾读书活动。联合海淀少工委,组织开展覆盖全区中小学校的红领巾读书活动,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广大青少年读者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依托校外辅导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阅读指导等工作。

3、做强全民阅读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覆盖全区,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同时,积极开展送书进企业、进校园、进部队、进机关活动,持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五)加强服务创新

1、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利用海淀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开展文旅融合实践工作。结合“三山五园”文物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头雁行动”,加强同景区、酒店等旅游行业的密切联系,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新颖的文旅融合服务,推动海淀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六)加强交流合作

1、广泛开展省际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持续开展“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广泛开展与环京周边省市公共图书馆的交流,落地具有示范性文化协同发展项目。

2、积极参加各级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踊跃参加国家图书馆学会、首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

3、深入开展跨行业合作。加强与美术馆、博物馆、非遗馆,景区等其他行业的文化机构开展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创新用人机制,优化队伍整体素质。实行新型的人事管理模式,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激活图书馆的内在活力。

2、深化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鼓励和支持自我学习。完善上岗培训、业务培训、职称培训、素质教育等构成的从业人员教育体系。引导职工参加学术论坛、征文活动等,提升整体专业水平,培养和造就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竞争机制,实施岗位聘任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出台激励措施,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提供各种培训、交流、学习机会来营造学术环境,打造精神激励机制。

4、完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模式,创新志愿服务平台,增强文化志愿者的凝聚力与吸引力。加强志愿者的管理与交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引导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图书馆建设和服务。

(八)加强图书馆综合管理水平

2、深入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深入研究北部文化中心图书馆政府购买服务的运行机制,总结成果、推广经验,探索和创新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领域,持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标杆示范作用。

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针对读者和市民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打造具有“动态化”“个性化”“场景化”“情境化”的新型阅读空间,有效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物理边界,推动书香海淀建设。

五、海淀区图书馆“十四五”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保障,强化督促落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方联动形成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一)健全政策体系

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好国家、北京市、海淀区制定的关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认真剖析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继续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明确重点任务,科学研判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规划与发展前景,出台促进规划落实的配套办法,做好与规划目标任务的有效衔接。

(二)加强宣传引导

创新宣传渠道和形式,做好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发布、解读和宣传工作,让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人心,增强读者和广大市民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凝聚推进规划实施的社会共识。

(三)强化督促落实

坚持自评估和第三方综合评估相结合,对规划主要目标、重大任务等实施效果做出综合评价,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加快人才培养

建立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全员能力建设为起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培训,促进干部和馆员素养的全面提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和锻造一批本领强、业务精、思想新的图书馆骨干人员队伍。

(五)推动公众参与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读者和广大市民参与全民阅读和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各项活动,充分调动读者和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发挥各类阅读服务、阅读空间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进书香海淀建设。

THE END
1.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市场运营现状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251.2.3 智慧图书馆的特性 1.2.4 智慧图书馆相关概念辨析 1.3 智慧图书馆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第2章:中国智慧图书馆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2.1 中国智慧图书馆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2.1.1 中国智慧图书馆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http://qi370827.blog.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printEntry.do?id=58673968
2.高校智慧图书馆运行,AI赋能知识获取便捷化品牌策划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运行中,AI技术助力知识获取更加便捷,通过智能检索系统,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节省时间,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实现个性化服务,AI技术还可以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帮助读者快速找到图书的位置,这些便捷的服务,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https://www.szqianxi.com/post/727.html
3.数字图书馆行业趋势:赋能行业迈向技术更新与深度融合发展新阶段内容概要: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公共图书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817968.html
4.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抖音集团共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学、抖音集团在京签订《共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框架协议》,三方将以古籍智慧化服务为突破口共建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抖音集团董事长张利东出席签订仪式。 https://www.mct.gov.cn/preview/whzx/whyw/202306/t20230612_944424.htm
5.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曾经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智慧化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图书馆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推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可以归纳为1+3+N,其中,"1"是指一个"云上智慧图书馆","3"是指搭载其上的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tsgxb202101001
6.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关键词:文化自信 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 国家图书馆 摘要: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国家乃至智慧地球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重大议题。图书馆亟需向智慧化转型,为社会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1206342
7.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AI驱动下的图书馆智慧重构”分会场通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入融合,智慧图书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人工智能对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和业务管理模式的重构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次会议为上海市图书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分会场,由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信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OTQ1NjUzNA==&mid=2247501602&idx=1&sn=1b118272fb3f404cf831c0411e6e7965&chksm=facaa25bcdbd2b4d84f70dd922b6e5405250689102867960709ced8768405723e8de1d7cbe3a&scene=27
8.2021第五届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成功召开5月13-14日,由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装备采购网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协办,教育装备采购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21第五届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在武汉成功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及中小学的图书馆馆长、馆员,图书馆工作者及主管部门负责人,图书http://imd.ccnu.edu.cn/info/1133/10949.htm?ivk_sa=1024320u
9.思想者吴建中:建设智慧图书馆,我们准备好了吗?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项目为引领,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这意味着,智慧图书馆已经从研讨层面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成为覆盖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平台。这将是继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27628
10.2023VS2029年中国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及运营状况分析报告第5章: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及运营状况分析 5.1 智慧图书馆的界定 5.2 中国智慧图书馆发展路径分析 5.3 中国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及必然性分析 5.4 中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架构探索现状 5.5 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发展运营现状 5.6 中国智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https://m.163.com/dy/article/HVMU96K00553Q3FQ.html
11.学习强国:全国19个“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优秀案例”中新天津生态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全国共遴选出19个优秀案例。其中,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中新友好图书馆“馆藏图书全流程智慧化流通管理体系”成为天津唯一入选项目。 此次评选旨在总结全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创新应用实践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公共图书馆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这也是继“http://www.tecla.cn/mtbd/5944.jhtml
12.2026年广州市将建成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近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印发《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和“阅读之城”,到2026年,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的目标;“图书馆之城”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持续迈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http://gdgz.wenming.cn/2020index/whjs/202209/t20220906_7787352.html
13.建星级智慧校园创领航特色学校武汉市第三中学2、智慧图书馆:配置有智慧书柜、阅读终端等设备。但没有足够的书籍,学 校与区教育局拟投资30万元,购买书籍,同时,拟在教学区建设9个书籍飘流柜,让学生更方便借阅,让学生更愿意学习与阅读。 3、人工智能实验室:还没有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教育局拟投资20万元,在 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579578
14.湖南图书馆“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面向公共图书馆系统、文化馆系统分别组织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并专门安排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项目建设。2021年度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是我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也是进一步加快推进http://www.library.hn.cn/xw/xtnews/202208/t20220825_819212.html
15.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分析图书馆标准体系、数字图书馆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借鉴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智慧城市等与智慧图书馆建设密切相关的标准体系,结合国家图书馆提出的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内容,构建了一个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资源标准、服务标准、空间标准和管理标准等六个方面标准构成的智慧图书馆标准体系框架,简要列举应重点关注https://x.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TEMP&filename=ZGTS2023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