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下,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通辽市图书馆悄然开启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之路,借助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馆藏的海量书籍文献来到喜爱阅读的通辽市民身边。
通辽市图书馆位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邻辽河大堤、东邻科技馆、北邻柳荫路,是通辽城中心当之无愧的“文化客厅”。一走进这里,少儿阅览室、多功能厅、自学空间以及其他展陈和体验区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舒适、静谧是很多人的第一感受。但如果你沉下心来,先不被当下的美景所吸引,选择细细打转一番,这时馆内种类繁多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为你打开一座智慧阅读世界。
“目前,我们在馆内各个位置都放置了图书查询机,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使用这些机器。根据书号查找图书,这个过程十分便利。”进门处,通辽市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科尔仑正在指导刚刚办理借阅证的市民史先生如何使用自助借还书机与图书查询机。
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快捷的阅读和文化休闲服务,让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近些年,尤其是图书馆新馆落成并投入使用后,通过引进现代化设备和先进信息技术,从图书馆整体设计、区域规划划分,智能设备建设等多方面发力,通辽市图书馆快速完成智慧图书馆转型探索,馆内综合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以办理借阅证这一早期进馆凭证为例。从前,读者需要拿着身份证到现场填表交押金办证,而拥有了信息化技术的加持,现在办证全程机器操作,更为方便快捷不说,使用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充分考虑了读者的个人习惯。
“我来了几次都没带身份证,就直接用支付宝。”读者倪女士原本是陪孩子来图书馆看书,在发现图书馆各种自助措施后,她也喜欢上了这种便捷,“在不办证的情况下,直接刷支付宝就可以借书,还的时候到机器上一操作就还了,我觉得挺方便的。”
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慧管理是记者在通辽市图书馆采访的最大感受,这里一切以“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而努力着。这一点在馆情数据大屏上显现的尤为直观且明显。
“这里是我们通辽市图书馆的智慧墙,显示着我们的馆藏量、每天到馆人数、借阅情况。它还会更新馆内各区域实时数据。”图书馆不同区域容纳读者人数也不同,科尔仑副主任告诉记者,智慧墙的存在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调节作用。“比如这50人的区域现在有20人了,那就比较空闲,智慧墙就会同步显示出来,我们就可以选择这个区域,这样就可以引导读者合理的利用资源。”
实现现代化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来打造智慧型图书馆脚步不停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底,通辽市图书馆智慧化管理还将迎来新成员。正在安装调试阶段的“视觉盘点”项目通过给书架安装智能摄像头实时采集书架图像信息,并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智能解析,最终实现馆藏数据动态实时呈现。图书馆馆藏资源“可视、可控、可管、可指引”,读者想看书时,再也不用费劲地查询、查找,只需输入图书名称,系统就能精准推送图书位置信息,有了所在楼层、区域、架位、层格及排序号,可以轻松找到所需图书,完成借阅。
“作为通辽市公共图书馆,我们馆有馆藏45万册次,现在年接待读者量在80万人次,年均开展200余场次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将把通辽市图书馆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智慧化的图书馆,我们正向这个目标努力并建设中。”通辽市图书馆对外合作交流中心主任张雪琪说,通辽市图书馆将在种种新型服务模式和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加持下,成长为一座现代化智慧图书馆,源源不断地为通辽城输送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