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分类与图书排架1.1)文献分类的定义: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它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类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又称为类目,类目是构成文献分类体系的基本单元,一个类目就是表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文献。表示类目概念的名称就叫做类名。中图法“U459各种隧道”类下的“U459.1铁路隧道”这一类名,就有别于“公路隧道”、“地下隧道”,在中图法中分别用U459.2和U459.3类号按照隧道的不同属性加以区别开的。1.2)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者其
3、这两个方面也就是文献分类的两个主要作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中图法发展史中图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中图法的标记系统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与复分表1)中图法发展史1971年北京图书馆等36个单位组成编辑组开始编制一部新的图书分类法1973年3月编成试用本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产生了中图法的第一版1980年6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中图法的编制理论与编制技术21)中图法的体系中图法的体系:五大部类的基本序列是中图法的理论体系,中图法采用等级列举式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也广泛采用类目仿分复分,有限地采用主类号直接组配等
4、技术。中图法的体系由五个基本序列和二十二个基本大类组成211)基本序列:也称基本部类或部类,是分类法编制中为建立知识分类体系,对知识门类所进行的最概括、最本质的划分与排列,是确立基本大类的基础。中图法分为五大基本部类,其基本序列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212)中图法基本大类基本大类,也称分类大纲,是分类法中的第一级类目,是在基本序列基础上展开的知识分类体系框架。基本大类都是传统的、稳定的、较为概括的学科或知识领域。根据需要,中图法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形成22个大类的知识分类框架。22)中图法的结构221)中图法的宏观结构包括:
5、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基本类目表(简表)、主表(详表)、附表(辅助表)、字顺索引、使用手册。222)中图法的微观结构是指类目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类(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用复分表的子目):是构造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一个类目是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类号-D43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类名D432.6青年工作D432.61组织工作D432.6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类级(用空格和字体表示)论述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青年、学生先进人物事迹的著作入此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入D64注释与参照
6、参见D6423)中图法类目关系及其显示231)类目纵向关系的显示从属关系类目的从属关系是指上位类和下位类的关系。一个类与其细分出来的小类之间的具有从属关系,连续划分的一系列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称为一个类系或类链。在划分中被区分的类称上位类,直接区分出来的小类称下位类,凡不具有直接从属关系的各级上位类和下位类则称为上级类或下级类。G2信息与知识传播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50图书馆学G250.7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G250.71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类目的并列关系指处在同一划分层次上的不同类目的关系。由一个上位
7、类区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互称同位类,一组同位类总称为一个类列。在一个类系中,类级相同,又不属同一上位类的类目的类目称为同级类,同位类之间和同级类之间都是并列关系。B84心理学G2信息与知识传播B841心理学研究方法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B841.1电心理学技术G250图书馆学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G250.7图书馆自动化、网络B844.1儿童心理学G250.71图书馆管理集成B849应用心理学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232)类目横向关系的显示类目的横向关系是指类目间虽不存在等级关系,但内容上相互关联。中图法显示这种关
10、类目.中图法辅助标记符号:为了进一步增强标记符号的表达能力,适应类号灵活组合的需要,中图法在采用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的混合制标记符号的基础上,还另外采用了一些特殊符号,作为辅助标记符号。“.”间隔符号。用作分类号数字部分的分隔,自左至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个圆点。“a”推荐符号。该号置于A类马列经典作家著作的互见分类号之后,起推荐用。“/”起止符号。在主表或复分表中用以表示概括一组相连类号的起止区间;在注释中表示类目仿分的类号区段或参见的类目范围。例如K21/27中国各代史TP36微型计算机仿TP331/337分,必要时再仿分TP30分。“”交替符号。用以标记交替类目,表示该
12、横向扩展对标记符号的需要,在基本上遵循层累编号制度的同时,又采用了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等多种变通措施来增加配号的灵活性,扩大号码系统的容纳性。4)中图法的组配技术与复分表组配技术是分类法的类号合成技术,通过组配达到类目细分或形成新主题类号的目的,是体系分类法为了缩小类表篇幅、增强标引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中图法运用组配技术主要有,一是编制各种类型的复分表,作为全表或某个局部组配复分的依据;二是采用部分类目仿照已列出的类目进行细分,即类目仿分;三是主类号之间使用冒号直接组配,合成新的主题。4.1)中图法的通用复分表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通
14、区复分“时,才可以直接使用本表复分,组号时将有关号码加在主类号后即可。凡主表中末注明“依世界或依中国地区复分”的类目,需要依本表复分时,须先将地区复分号用地区区分号()括起。如TV876(253)亚洲七国法律发达史分类号:D930.9法制史亚洲越南缅甸老挝现行法律选编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越南、缅甸和老挝的现行法律法规,特别对3国的经济法律法规作了重点介绍。分类号D933.009法律越南汇编江苏省法规规章汇编内容提要:本汇编收集江苏省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省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或者标准的地方性法规、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等。分类号:D927.530.09中图法类目D927中国法制史
15、地方法规入此依中国地区表分,再仿D920.0/926分4.2)中图法的专类复分表中图法第四版的主表共编列专类复分表67个,此外,在“总论复分表”和“中国地区表”中还各编列一个专类复分表。专类复分表的标记符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自然科学各类的专类复分号前一律冠“0”,专类复分表的两侧用竖线标记,以示醒目。4.3)中图法的类目仿分中图法的类目仿分有“仿邻近类目分”和“仿总论性类目分”两种基本类型。仿邻近类目分:是指当一组相邻的类目以相同的分类标准展开时,一般将在前的(个别将在后的)一个类目详细展开,后面的类目不再展开列举,而是分别仿照前面已展开的子目细分。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
16、泽东、邓小平的生平和传记A71马克思A711传记A716肖像、照片、画传A72恩格斯仿A71分A73列宁仿A71分汽车保险与理赔内容提要:本书对我国汽车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新模式下,现行的汽车保险险种、条款和费率进行了系统介绍,对汽车投保、承保、理赔、现场查勘、定损、赔款理算等有关保险实务进行了详细叙述。中图法类目F842中国保险业F840.6各种类型保险F842.6各种类型保险F840.63交通运输保险仿F840.6分类号:F842.63仿总论性类目分:专论性类目仿照总论性类目的划分标准细分,统称仿总论性类目分。中图法类目编列的基本模式是将一个类区分为两
17、个大部分,前面编列总论性类目,按事物的方面横向展开;后面编列专论性类目,按事物类型纵向展开。K21/27中国各代史均可仿K20分,仿分时前面一律加“0”K2中国史K21原始社会K20通史K22奴隶社会K201革命史K23封建社会K203文化史K24隋、唐至清前期注:(按体例列类)(按时代列类)总论性类目-专论性类目TP33/38各种电子计算机均可仿TP30一般性问题分。TP3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36微型计算机TP30一般性问题TP368各种微型计算机TP301理论、方法TP368.1微处理机TP301.1自动机理论TP368.2单板
18、微型计算机注:(按事物列类)(按方面列类)一般性问题具体事物4.4)中国法分类号中的“0”的使用4.4.1)中国法分类号中的“0”中国法标记符号中的数字”0”,其作用和使用方法都是在一定特殊之处的.类号中凡有”0”者,多属于在不同学科间具有相同属性的类目;此外”0”往往还在标引文献时用于类号组合,标识分类标准的转换4.4.2)中国法类目组号加“0”的原因中图法基本上采用层累制编号,类号的级位基本表达了类目的等级。一个有下位类的类目(称之为“概括性上位类),表示它已经用某个分类标准进行了划分,并体现在分类号增加一位上,如果该上位类又同时允许仿某某类分,就会形成另一个与已列举的
20、近类目之间的仿分,因使用的分类标准是一致的,组号时均不需要加“0”。例如:日语语法入H364毛泽东传入A751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入D691.91第二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具有概括性地区属性的类目,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时,组号时均须在主类号后先加“0”再复分。这里“概括性地区属性类目”既包括分类法已列举的,如K5欧洲史、I3/7各国文学,也包括经复分后形成的,如I33东南亚文学。例如:湖南考古入K872.640.4,西洋史入K500欧洲文学史入I500.9,如果不加一个“0”就会与I509欧洲少数民族文学重号。第三社会科学各类中的各级上位类,如再依其他标准复分时,均需在主类号后先加“0”再
21、复分。凡上下位类采用同级类号编号时者(非层累制编号),该上位类依其他标准仿分时,则无需在复分号前加“0”。例如:先秦诸子学派源流考入B220.5,欧洲外交关系史入D850.9,中国金石文目录入K877.21(不加“0”)第四在社会科学各类,凡属越级复分的,应在最后复分依据的复分子目号前面加“0”。例如,中国陆军战史入E271.009在E270/277各军兵种类目注释为均可依专类复分表分,E271/E277先仿E270分,再依专类复分表分,现在我们是越过E270仿分而直接仿专类复分表分,所以应该再加一个零.江苏省法规规章汇编入D927.530.09第五自然科学各类中的专类复公表,已统一
24、类,将各类号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组配。5.2.2)多主题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多主题指文献研究或论述的主题内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根据主题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并列关系主题、从属关系主题、应用关系主题、影响关系主题、因果关系主题和比较关系主题等。1,并列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并列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同时论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主题。文献标引时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对具有两个并列主题的文献,归入到能概括它们的上位类,无共同上位类的,依其论述重点、写作目的或篇幅较多的主题归类。若重点不明确,则按前一个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并为另一个主题作互见分类。对于同时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主题的文献,一般可根据其
25、涉及的范围,将其归入到共同的上位类或概括性类目2,从属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从属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各主题之间具有包含关系、属种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标引文献时,一般依较大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必要时对次要主题进行分析分类。若较小主题是论述的重点,则依较小主题的学科属性归类。3,应用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应用关系的主题是指一个主题应用到另一个主题或几个主题中,或者几个主题同时应用到一个主题之中。凡属一种(或多种)理论、方法、工艺、材料、产品在某一个主题方面应用的文献,均归入应用到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凡属一种理论、方法、材料等在多个主题方面应用的文献,则按该理论、方法本身的学科属性归类4,影响关
26、系主题文献的分类影响关系主题是指文献内容的几个主题,一个对另一个或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或者多个主题对另一个主题产生影响等。论述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影响另一个主题的文献,归入受影响的主题所属类目。论述一个主题对多个主题产生影响的文献,一般按发生影响的主题归类。5,因果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因果关系的主题,是指文献涉及几个主题,其中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的原因,或者一个主题是另一个或多个主题作用的结果。在实际标引过程中,一般将文献分入结果方面的主题所属的类目,如果一个原因产生多个结果,则按原因方面的主题所属学科进行归类。6,比较关系主题文献的分类论述两个主题相互比较的文献,一般按著
27、者重点论述的或所赞成的主题归类,必要时为另一个主题作互见;如果是多个主题之间的比较,若在分类法中有包含这些主题的类组成的概括性类目,则归入该类目中5.3)各种类型文献的分类标引方法5.3.1)多卷书、丛书的分类标引方法1.多卷书的分类标引方法1.1)没有分卷册书名的多卷书,图书主题内容单一的,一般应以整套图书的主题进行标引。1.2)多卷书的内容涉及多方面主题,就以整套图书的概括性主题综合标引,同时对涉及的多方面主题进行分析标引1.3)既有总书名,又有分卷书名的多卷书,分卷册名只表示年代的,应先按总书名的学科内容归类,再对分卷书的年代进行分析标引。1.4)分卷册名所表示的地名与总书名不
28、同的多卷书,除以整套图书综合标引外,还应该按照分卷册图书所表示的地域概念进行分析标引。1.5)总书名与分卷册的学科内容属于上下位概念的,除作综合标引外,还应同时对下位概念进行分析标引。2.丛书的分类标引方法丛书是按照一定的主题范围,将多种著作汇编成一套,并有总书名的文献,亦称丛编、丛刊、文库、论丛等。丛书有集中和分散标引两种方法。5.3.2)人个文集、选集、全集的分类标引方法把某人的多篇著作汇集起来编辑成书称为个人文集。个人文集可分为选集、全集等形式,一般应以论文集、选集、全集所论述的学科内容为标引对象,采用整体标引的方式。个人的论文集、选集、全集涉及多学科的主题内容时,应尽可能选出重点性学科主题,进行概括性的学科主题标引。个人的论文集、选集、全集,如果内容涉及广泛,重点不够突出的,可分入“Z4”有关类目。5.3.3)词典的分类标引方法词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