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银川市委宣传部、银川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寻找银川实体书店最美阅读空间”活动,评选出10家实体书店获得“最美阅读空间”称号,其中有一部分民营独立书店获评。历经行业嬗变,疫情影响,依旧有人为这个城市点亮一盏温暖的灯。
优雅的生活在这里
受疫情影响,这个冬天的西夏古城显得有些萧条,很多店铺都关着门,门锁上也落了灰。偶然间遇到一位母亲领着孩子,从一家名叫“悦庐书店”的铺面里走出来,这可能是整个古城最温暖的地方了。
工作日的悦庐书店很难见到一位顾客,但屋里并不觉得冷清无聊,木制地板、楼梯,从南方购来的书架、桌椅等实木家具,还有茶碗,古朴怀旧。阳光好的时候,照进屋里,照到这些物品上,让表面的漆泛起光晕。
“当初开这家店投入很多,也很用心布置,就是想大家有个可以安静读书的地方。”悦庐书店老板白生银说,在经常光顾悦庐的顾客中,有一位已经退休的女士,她偶尔带着自己做的小点心,一边看书一边品尝,有时候还写诗、写散文发到美篇上。“她还给我们书店写了一篇散文呢。”
位于兴庆区文化路一旁的河姆渡书店的轻工业装修风格是时下流行的,常有人来这里坐一坐。“平时观察店里情况,就发现二十来岁的人喜欢聊学习,三十来岁的人来了谈工作、谈业务,四五十岁的人喜欢谈人生,总之挺有意思的。”河姆渡书店总监胡勇说,书店可以剥离忙碌和琐碎,让人们重拾生活质感。
“这是我想要的书店”
很多爱看书的人都知道开在宁夏图书馆里的慢时光书吧,这家店虽然开了7年,但其主理人解兴富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30多年了。书店里很宽敞,中间茶座的区域几乎和一间教室差不多大,四周墙上都摆满了书,从这些书的品质,才能或多或少感受到经营者30年来的积累。
悦庐书店有一个宣传片叫《我的书店我的城》,里面有一个真实发生过的片段:一名民警要去工作,临走前将女儿放在书店里,拜托店员帮忙照看。小女孩刚离开妈妈,自然是不乐意的,但面对满屋子的书,很快就安静下来,一读就是半天,不吵不闹。“这就是我想要的书店。”白生银说。
理想的书店是什么样
一家理想的独立书店是什么样的?几位民营书店的主理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慢时光书吧的墙上贴着“您的第二书房”几个字,白生银也说,希望大家把悦庐书店当成自己的书房。胡勇认为,书店不是经营者自己的,是属于大家的。总之,所有经营者都力求让书店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喜欢纸质书的人来说,除了书内容本身的好坏,书的触感、油墨的味道,甚至周围环境气氛,都会影响你的选择。从某种程度来讲,在书店买书或看书的体验,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在出版行业工作的资深读者周立军说,书店的美妙之处,在于提供了人与书相遇的机会。周立军理想中的书店,首先书品要好,这是一家书店的独立品位,其次环境、服务到位,而决定他是否走进一家书店,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地理位置是否方便。“我有个奢侈的想法,如果想看书的时候,随时能在附近找到一家书店,那就最好不过了。”
胡勇也有一个和周立军类似的想法。“在银川如果有40家书店或者类似的阅读空间,那种氛围是什么样的。”他说,眼下每家民营独立书店都很难拓展规模,但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把书店当成自己的书房,是可以实现的。
一座城市没有书店会是什么样的?“知乎”上一位网友表示,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书店,就好像在说:“你走吧,没空和你多聊。”
面对生存之艰,一家家民营独立书店在坚守中探索,有困难,有优势,有妥协,有开拓,在与城市共生中,重新定义书店。
现代商业中的『第三空间』
现代生活中,人们除了家和工作,还需要一个非正式公开场所作为生活中的“第三空间”,人们在这里聚会、休闲,把家庭和工作事务暂时抛开,享受自我的时刻。这个“第三空间”可以是咖啡馆、酒吧、图书馆、公园、博物馆等,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城市活力的体现。
“书店可以提升业态的层次和品位。”慢时光书吧主理人解兴富说,自己还有一家周末文汇书店,位于建发南波湾附近,就是和建发集团合作的,“房地产商给客户介绍房子时,可以展示周边的健身房、游泳馆、购物场所以及书店,说明房子周边业态的丰富。他们也愿意给我这家店一些支持,比如购买书卡,赠送给客户,体现一个成熟社区的服务。”
“之前银川一家商场找我们,就提出要让河姆渡书店入驻。”河姆渡书店总监胡勇说,一家有品位、能提供优质第三空间感受的书店是有引流作用的,不仅是在商圈,在房地产行业这个效果也比较明显,“其实爱看书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实力也不俗,一家书店可以帮助房地产商筛选出这些人,转化为客户。”
卖书?卖咖啡?还是卖服务?
对于民营独立书店来说,书早就卖不动了,采访的几家书店均实行了会员制,每次到店的新书拆开一两本,供会员读者借阅。
解兴富对服务的理解并不限于阅读本身,他认为可以用“书店+”适配当下的城市生活。“其实关于书店,我还有一些想法,比如和健身结合,和儿童托管结合。”解兴富说,作为经营者不能把书店理解窄了。
河姆渡书店属于河姆渡教育社区,这里的一项重要服务就是亲子阅读。书店里各学龄儿童阅读有一个明显的分区,图书更新也很及时。“疫情之前,我们的活动也很频繁,而且几乎场场爆满。”胡勇说,最近书店还将桌游引入,通过游戏机制引导孩子们阅读,寓教于乐。
书店的独立品位是有价值的
学者梁文道曾说,所谓的好书店,都应该让人感觉到它做了一个选择,那个选择不是它摆了什么书进来,而是它没摆什么书进来。“其实以前我是不购进漫画书还有青春文学的,但是现在很多人爱看这些书,我也开始妥协了。”解兴富说,即便是妥协,他也很谨慎。店里仅有的几本漫画书,都是关于历史的。而书店一角僻出一个精品区域,专门放一些经典书籍,或者绝版书籍。这一角正是对书店独立精神的保留。
“不卖教辅还能活着,我们就算是赢了。”白生银说,教辅是刚需,比其他图书要赚钱,但作为爱书人,他更想看到人们对书籍更纯粹的喜欢。
经营者在平衡书店品位和生存困境时,总是充满着“为难”——如此坚持能实现情怀吗?在现实面前有价值吗?
今年悦庐书店做了一个尝试,开始以书店为品牌推出文创产品,这在银川民营独立书店中,算是第一家。“已经推出了八宝茶,还有书签等文具,最近在做一个图书礼盒。”白生银说,八宝茶的原料品质都是很好的,但由于宣传不够,目前市场反响一般。不过他也认为,将书店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去打造的思路是没问题的,而品牌的核心还是书店坚守的情怀和品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肯定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哪怕是消费,独立的、有情怀的、有品位的会更吸引人。”
开书店也是一种责任
“以前书店、报刊亭遍地开花,如今很多已经关门大吉,连网红书店也不能幸免,我觉得这是要警惕的。”语文老师、《父语子》一书的作者张兴祥在参与寻找银川实体书店最美阅读空间活动时表示,过去书店虽然环境一般,但人们席地而坐,神驰书中的氛围是最令人怀念的。解兴富也说,虽然自己认为“书店+”是趋势,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像北京万圣书园那样运转良好的学术书店。
在采访中,无论是读者还是书店经营者,都希望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依旧可以捧起一本书,品读人生的厚度。而书店也成为被寄予期望的空间。
悦庐书店刚开店时,有些朋友给白生银出主意,“你去找找西夏区政府,看能不能帮扶一下。”结果政府部门和这家民营书店还真的一拍即合,“就我所知,目前除了我们,西夏区再没别的类似的民营独立书店了,所以西夏区宣传部认为这里需要一个文化推广空间。”白生银说,如今他越来越感觉开书店也是一种责任,“去年一年我们办了36场读书活动,都是免费的,希望我们做这些事,能让周围的文化氛围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