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学校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协办
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发展当代书法艺术
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开班典礼
姜昆在现场示范教学
李荣海在现场示范教学
白煦在现场示范教学
章巧珍在现场示范教学
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欢迎
学员们在临帖学员们在临帖学员们在临帖
学员们专注地观摩学习
12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文联文艺学校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协办的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在京开班。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在开班典礼上以“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鼓励大家学好书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文联文艺学校副校长赵文民在讲话中说,我们发挥中国文联和文艺家协会人才优势,邀请全国知名书法家授课,在培训中力争使学员们在书法理论、鉴赏、技巧等方面有所提高。开班仪式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主持。培训班为期5天,参训学员包括基层文联和基层书协的书法教学骨干、部分中小学书法教师等。
在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致辞
□陈洪武(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员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开班典礼,我谨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向培训班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开班典礼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学员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中华民族文化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文化,继承了五千年文明成果,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我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已经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深受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传统艺术门类,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书法教育进课堂”,唤起了全社会保护书法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对我们深入梳理书法文化脉络,发掘并弘扬书法艺术的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文联的团体会员之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认真遵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文联第九次文代会精神,团结广大书法工作者,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基本职能,积极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重要作用,是中国书协的使命与职责。书协成立以来,中国书坛形成了展览、学术、教育长足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各书体单项展以及兰亭奖,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的展览新格局;培养了一支对祖国和人民有真情挚爱,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奉献,对艺术和事业有坚守追求的书法工作者队伍。
伟大的时代,为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书法教师,是书法教育的具体实践者,是认识和学习书法艺术的重要启蒙者,是弘扬书法文化精神的重要力量。此次书法培训,中国书协在中国文联党组的热切关心下,在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联文艺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安排国内知名书法家现场授课、指导临摹,增强学员艺术修养和书写水平,为书法教师书法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书法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开辟新局面奠定基础。
书法艺术,追求心灵感动与视觉美感合一的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希望学员朋友们在培训期间,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学有所用;加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思考,认真临摹练习和感悟,掌握更多理论知识、临习方法和进行专业书法教学的本领技能,为加强书法教育、做好书法教学工作、展现书法魅力、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和才智。
最后,祝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圆满成功!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结业小结
□赵文民(中国文联文艺学校副校长)
尊敬的学员朋友们:
在中国文联党组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国文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授课专家和全体学员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今天即将圆满结束了。我谨代表主办单位,向辛勤教学的各位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顺利结业的学员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此次培训班是在全国广泛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热潮的形势下开展的。从筹备到举办,从开班到结业,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贯穿始终。我们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局为中心,以培养优秀书法师资队伍为切入点,从奠定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艺术精髓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抓起,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造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这次培训班专家教授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堂又一堂的精彩讲演,不但在书写技法上指点迷津,更重要的是深刻论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书法中体现。我个人认为,每一位专家教授,不单单是在教授书法,更是在教授我们如何认识、理解、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家可以亲身感受到,每一位专家教授在传授优秀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学员们的殷切期望,以及高度的文化自信。特别是在观摩教学期间,各位专家教授,不惜墨宝、挥毫创作,将自己几十年的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通过现场观摩的形式,生动教学、精彩点拨,为广大学员展示了精湛的书写技艺、卓绝的书法作品,以及对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这极大地鼓舞了学员们书法创作和学习书法的热情,激发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增强了普及书法教育和加大书法教学力度的使命感。
我们这次教学,既有书法理论的教授,又有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还有现场体验式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专家教授手把手地教,对每位学员的作品和作业进行认真的点评。有的学员讲,如果不是参加这次培训,亲耳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课,接受指点,还不知道自己错误的临帖方法要到何时才能被发现和改正。老师不但教授技法,更重要的是教授了正确的方法,为学员以后的研习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我们这次为期5天的培训班,白天晚上都有课程,没有安排参观游览。大家坐得住、听得进、练得勤、守纪律,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
学员同志们普遍反映,通过此次培训对书法艺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书写技巧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说实话只靠短短的5天,不可能对大家的书法创作带来多么大的飞跃性的提高。我个人认为,各位专家教授教给大家的是方向,是方法,教给大家的是如何理解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文化如何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传承。魏碑、唐楷要学好,只是简单的临帖是不够的,要了解历史等等。大家的学习态度,充分反映出学员朋友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表现出新时期基层文联骨干应有的历史担当和基层书法教师队伍应有的专业素质,让我们看到了书法艺术和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你们这里发扬光大的希望。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层文联工作者和书法教育工作者,肩负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希望同志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为加强书法教育、普及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我再次代表主办单位,感谢各位学员朋友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利于我们改进。
同志们,让我们高举先进文化旗帜,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光辉灿烂、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专家教学
刘文华:书法艺术欣赏
刘文华教授指出,文化的繁荣发展,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成为必然,正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使得经过五千年历史变迁的中华文明依然光辉灿烂,并且走向了世界。
刘文华教授引用“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个民族将不能独立”强调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的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字符号,在增强文化认同、传承民族文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应当在继承与创新中发扬光大。
刘教授为学员展示了许多古今碑帖资料,使学员了解了魏晋书风的“尚韵”,隋唐书法的“尚法”,宋朝书法的“尚意”。对历代碑帖的深刻分析,使学员感受到汉代隶书的高古,魏齐碑刻的奇崛,晋代行书的文雅,初唐楷书的灵动和盛唐楷书的法度森严。刘教授指出,欣赏书法时,要“认”、要“知”、要“懂”,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学员丰富了书法理论知识,更懂得了欣赏书法艺术的方法。
张世刚:行书的审美特征及临习方
张世刚教授首先讲解了行书的渊源以及行书的文化元素。行书在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处于主流,许多对书法的认识和研究,都是从研究行书展开的;许多书法的审美标准、技法,也都在行书中完美地体现。
张教授还分别解读了行书的“法、意、势”,指出书法的重点为“法”,难点在“势”,关键是“意”。诠释了“论书何必北南中,笔法千家自古同,侧入平铺提按过,万毫齐力气神通”,“笔落势来何可挡,犹如快马阵前扬,挥毫最忌直来去,点画还应百态转”,“凝神静气意从容,一念单提如是中,变化千般权在意,管教信笔不成功”的含义,详细地讲解了行书的临习方法——笔法、笔意、笔势,字法、字意、字势。
张世刚教授还对学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学习法帖,学习经典,是学习书法和创作的不二法门”;二是希望学员熟练书法技法,书法既是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也是一种技术;三是希望学员们肩负起传承书法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将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发扬光大,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胡立民:楷书的审美特征及临习方法
胡立民教授指出,楷书如同其他书体一样已脱离实用,进入纯艺术阶段,所以楷书的审美不仅是功力,更是一种艺术形式。楷书与行草比,在传统的理念里是静态美,它是平和、安详、正大、静穆的象征。现代楷书的审美立足于“动静结合,静则文雅,动则抒情”。
胡教授强调,临帖的传统方法有对临、背临、意临。但我们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其方法,即点、线、面。点为选临,即单字临,学笔法和字形;线是连临,解决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小章法和贯气等问题;再是面,即通临,解决气象和风格的把握问题。胡教授还指出,要“以创作检验临帖,以临帖促进创作”。
沈莉:书法教学、教法的实践
在谈到书法教学方法时,沈莉老师提出,“书法活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组织书法学习者举办各种活动,有助于激发其书法兴趣,提高书法水平。在教授书法的同时,要注意把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书法教学之中。各个时期的碑帖,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等等都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底蕴,促进书法研习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尹言:隶书的审美特征及临习方法
学员之声
梅开绽春色,书苑起春雷
张卫宪(山东省菏泽市教育局教研员)
目前,书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知,但还没有普及。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对书法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二是缺乏必要的师资和科学的书法艺术教育方法与途径。通过5天的培训,感受颇多,归纳以下三点。
一、对祖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今天认识到了书法不仅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更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表现心境和情感的纯民族艺术。
二、明确了学习书法和鉴赏书法的科学门径。来之前,我们学习书法,有的入门不正、有的道路坎坷,很少有人涉其堂奥。通过各位书法家的现场教学,使我们深得要领,将我们带入书法艺术殿堂的更高境界。
三、开启了对青少年书法艺术教育的新思路和途径。沈莉教授告诉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去审视青少年书法艺术教育的作用。在途径与方法上,我们不仅要编选科学有序、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适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的教材,更要按照国家要求上好书法课,积极组织好、开展好形式多样的书法艺术教育活动。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培养兴趣、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切实把青少年学生的书法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做到我们应尽的义务。
唯有努力才能做到“感动、感谢”
詹荣强(云南省曲靖市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
“只要有我们的付出,必定伴随掌声雷动的铮铮誓言”,而这一切的源动力正是来自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在此,让我们把感恩、感动、感谢的掌声送给尊敬的中国文联领导,为我们授课的书法老师和会务组的同志们。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奇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次培训班就是在播撒让文艺百花盛开的种子。
每一个追崇书法文化的人都在与书法的发展进行着积极的互动,每一群具备人文底蕴的人都拥有心有灵犀的默契,于是相约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在这个让时光驻足的庄重时刻,我代表全体学员向各位领导、会务组的老师们郑重承诺,今天我们聚是一团火、明天散就是满天星,我们当中的每一位,都将带着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服务于基层一线,为弘扬祖国书法艺术,尤其是在下一步规范中小学学生书法教学中,一定把各位专家的思想,各级领导部门的精神带回去,扎实推进,努力耕耘,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弘扬祖国民族文化,时不我待
吴来峰(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大庆路小学校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全民为之振奋;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坚决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争当建设文化强国的排头兵,反应迅速,措施深得人心。
“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的举办犹如一场及时雨,使我们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急于开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把工作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召集到北京,并聘请书法大家亲自教学、现场指导,使学员受益匪浅,懂得了怎样搞书法,懂得了怎样搞书法教育,犹如久旱逢甘霖。
中国文联的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党中央对书法艺术、对书法教育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不辜负党中央的关怀和中国文联的希望,让中国书法这块艺术瑰宝在中小学校生根发芽。用努力、勤奋、真诚和成绩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而贡献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
墨香沁脾古韵熏心——书法培训之学习心得
张佳(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书法艺术,如果要传承、推向世界,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要向孩子们传授民族文化的基因,通过他们才能逐步地发扬和广大。为了使孩子们从一入门就接受正规的书法教育,书法教师的水平必须提高。“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是中国文联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从培养书法教学的师资入手,对传承书法艺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书法名师为我们开展了集中讲授、分组辅导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教授书法不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们如何写字,更重要的是书法老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博大的胸襟。这样,才能教学生书写出流畅、自然、优美的汉字,才能书写出真实多彩的人生。
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柯小伟(四川省遂宁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遂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打造“中国书法名城”重大文化工程,并且要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兰亭学校”。在遂宁市文联和市书法家协会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之时,中国文联举办“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工程——书法培训班”,真是“急,基层之所急;帮,基层之所需”。市委宣传部领导叮嘱我们要“取回真经”。
我们作为基层文联干部,基层书法家协会的工作人员,非常渴望得到上级文联和协会的指导。今天能够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的书法专业培训,解决了基层协会在本地低层次徘徊的问题,体现了中国文联在全国文艺界的领头羊的作用。
这次能够亲耳聆听国家级的书法家讲授专业的、科学的书法教学方法,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难能可贵。体现了中国文联认真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坚持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方向。让艺术大师与基层面对面地交流,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作为一名基层文联的书法工作者和书法培训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们在这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回去,认真地做好书法教学工作,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不辜负中国文联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