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现状分析与归因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现状;归因

在主流文化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双重推进下,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重视与发展,但由于发展较晚以及少数民族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导致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使研究更为具体,本文主要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为后续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科学内涵

对民族教育资源、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等概念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精准的把握,能为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库)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1.民族教育资源

2.民族教育信息资源

3.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

在2000年“校校通”工程提出将资源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时,我们也意识到在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途径、成果及特点

目前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成果现状鲜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了把握后续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的方向,正确认识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途径、已有成果和特点是必要的。对其数字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4]:(1)对原有传统的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2)开发建设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对二者进行整合、重组,组织形成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

(一)我国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果

表1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成果

(二)我国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特点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图书馆为依托单位实现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开发

目前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高校和政府图书馆的数据库体现得更加突出,建立了关于各个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据库,但是总体而言,数据库的质量还不高。

2.以区域为特色,以网络网站为平台实现数字化建设

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西南、西北地区,其数字化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与全面,这跟地域特色是分不开的。另外,大多数都是以网站为平台进行数字化建设,并实现资源的共享。

3.政府部门在民族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国内,政府作为国家政策实施的先驱单位,在资金、资源、设备上占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很显然成为了数字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目前已有的成果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明晰了解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门户网站,其次是图书馆的资源数据库,最后是少量的电子刊物等。基于研究的可行性,该文主要选取了29个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电子刊物则不做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该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从三个层面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现状进行分析:

第二层面,为保证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意义上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对国内权威性和应用性较好的资源网站进行分析,选取了3个样本网站,分别是: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K12教育资源云、第二教育网,对其进行内部民族教育资源的检索。

(二)维度界定

该研究主要从资源网站中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质”与“量”两个角度进行,对于质的研究,本文参考张琪[5]等人对基础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现状分析的7个维度,即资源建设主体、服务对象、资源类型分布、各学科资源分布、教师对资源的认识度、教师对资源建设标准的认识、资金投入,同时针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特征对其进行了修改与扩充,具体来说:当前门户网站中专门用于教学的教育资源很少,故不考虑七维度中后四个维度;另外,我国民族教育资源数字化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反映对民族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和普遍认识,故增加了新的四个衡量标准:网站中资源的镶嵌模式、全面性、针对性、点击率。总结下来,具体维度如表2所示:

表2研究维度的界定表

(三)研究形式

表3质与量研究模式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所有样本网站根据上述典型网站的研究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量的分析

以民族资源作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有效网站相对来说比较多,但和其他主流教育资源,比如各学科教育信息资源网站相比就稍显薄弱了些。另外,少量的民俗网站包含了民族文化资源,但究其狭义上的教育性,则略显单薄。总的来说,完整意义上的专题民族教育资源网站(库)处于稀缺状态。

2.质的分析

(1)镶嵌模式

学者李姗泽曾提到,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实现对民族教育资源的利用:一是少数民族学校课程事业的有效拓展;二是课程内容的扩展;三是灵活多样的与儿童生存状态相适应的课程实施方式的采纳;四是谋求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课程体系的建立[7]。

对样本网站研究可知,目前数字化的民族教育资源主要是镶嵌在各种资源网站中,即通过类似于校本课程的课程整合的形式让民族教育资源得以运用。比如,在基础教育

(2)资源类型

资源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对资源类型的格式规范化也影响到后续资源的共享问题。研究发现,民族教育资源多数为文本素材、少量的图片、音像视频,而教育类资源网带有很强的教育性质色彩,增多了相应的课件、试卷、教案素材。总的来说,这样的资源类型比例,与教师、学生对资源的期待值是不相符合的。我们应该在丰富资源类型的同时,合理构建其比例。另外,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时,需要考虑后续的资源共享问题,对资源类型的格式实现规范化,具体可以参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3)资源建设者

(4)资源使用者

在本研究的样本网站中,大多数是大众为主要使用者,很少有类似于国家基础教育网这样专门的教育性质资源网站。值得注意的是,其数字化只是简单的资源堆砌,没有进行教学设计,形成系统的知识点资源。在真正实现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受众群体,开发出合适的资源。

(5)全面性、针对性

(6)点击率

研究所示,民族资源网的点击率都是较低的,而这一因素可以体现出其有效获取这一性质。任何优质的资源,如果其有效获取性差,没有受益于大众,都是相当遗憾的。

最后,针对目前已有的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另一呈现方式——图书馆数据库的研究发现,在这一领域,多数是以文献资料、民族古籍书籍的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各个少数民族的教育信息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门户网站对资源数字化建设缺乏学术性、专一深刻性的特点。

四、归因分析

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这与完善的基础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向教师和学生实现资源共享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需要大力加以解决。导致这一现状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维度来分析。

(一)主观因素

首先是意识上的缺失,对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淡化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甚至是忽视其可用性,这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在国家促进民族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号召下,没有找准其最适合的发展途径。第三,资源构建的动力主体单一化,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良性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人才问题,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从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软件的安装、处理都需要专业人才,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导致了部分人才的流失。最后,是数字化对象选择问题,人们的主观意识习惯上对主流文化高度重视,这样的思维习惯也带入到了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中,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熟知的少数民族的资源数字化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投入,而忽视了其他的少数民族。

(二)客观因素

虽然现状不尽如人意,但是针对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教育部门与政府给予的鼓励政策,软、硬件设施的支持,云南区域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现实性,教育理念的具备性,已有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一系列优质资源的可借鉴性,都为少数民族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提供了发展平台,保证其资源建设的可行性。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其贯彻到具体的实践层面?

五、对策与构想

(一)开发阶段

1.国家政策的宏观导向

教育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很显然,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有很高的重视程度,同样,少数民族教育信息资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理应也得到相应的支持。

3.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已有成果

4.已有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站、教学系统范例提供了参考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优秀资源网站、其他学科智能教学系统等的开发为其提供了方向,我们可以取其长避其短,为专题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智能教学系统找到可供借鉴的范例。

5.地域性特色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设计阶段

(三)运用阶段

(四)管理与评价阶段

该阶段侧重于评价所构建的资源是否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再次利用,从文化类型的维度来看,即所筛选的教育资源是否注重了典型性、针对性和融合性。其次,从学习主体的维度来看,教育信息化资源呈现的方式是否考虑到了学生模型、参与性、满意性、提高性。再者,从获得方式的维度来看,教育信息化资源提取的界面是否注重了多样性、适切性、生动性。

从已有的民族教育信息者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后续专题少数民族教育智能教学系统知识库的构建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资源类型全面性与针对性;资源分类的层次性;资源类型的标准化问题;资源协作共建平台的搭建;构建多元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8];采取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解决共享性、重用性、延续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卓焕雄.民族教育资源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0(2):40-43.

[2]申慧.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及其体质构建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6.

[3]杨改学.少数民族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发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9(8):41-42.

[4]刘阳,丁银燕.论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2):22.

[5]张琪,陈琳.我国基础教育网络教育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4):77-80.

[6]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2-4.

[7]王江华.民族地区学校对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9-13.

[8]刘菊霞.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升级改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90-92.

THE END
1.图书借阅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要有文献参考传统观念的图书馆,而将成为社会公用信息,本系统包含了二个用户,即管理员和用户,管理员权限,实现功能包括管理员:个人中心、公告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图书分类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罚金缴纳管理、图书入库管理、图书出库管理、每日盘点管理、留言板管理、论坛管理,用户后台:个人中心、图书借阅管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308935/article/details/143433889
2.数字资源平台管理系统现状及设计数据项元数据数字资源平台管理系统现状及设计 数字资源区别于传统的资源形式,它是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网页及其他类型的多媒体格式资源。随着近年来数字资源平台、网站建设数量的飞速增长,有声读物、视频等媒体形式的大量涌现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POLD0I0538UBMX.html
3.2022年图书馆读者服务大数据按疫情防控要求,图书馆严格控制每日入馆人数,并实行“一桌两人,对角入座”要求,入馆人数相对于往年下降较多。2.2泡馆班级TOP10 2.3阅览达人TOP10 建筑工程系土木201班的邓玉娇,以577次入馆数据,荣登2022年度阅览达人榜首;管理工程系财管204班的艾丽芳,以两次之差居第二位;建筑工程系土木192班的张云蕾,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326617846070173&wfr=spider&for=pc
4.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我们的设想是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都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因为它们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否则,网络就成了一个空架子。 ②广播电视系统 我们的设想是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添置数字非线编系统和摄录系统、数字点播和直播系统,建设一个真正的数字电视台,在https://www.ruiwen.com/fangan/5312564.html
5.浅谈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强调合作理念、重视数字技术运用,并且更新管理理念,实现数据驱动。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趋势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分析 本文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多家图书馆管理系统,剖析了目前图书馆管理http://www.dbnyb.com/10/qiyeguanlilunwen/2018/1113/30588.html
6.数字化发展论文通用12篇将使用者的工作方式整合进数字图书系统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进化趋势,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应当成为包括促进智力产品生产的一种工具。注解服务是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有效互动的有效方法。注解不仅提供了一种解释方法、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同时也为改善协同工作实践提供了共享与传递思路的方法,注解在读者之间建议了桥梁,促https://xfdz.xueshu.com/haowen/84822.html
7.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12篇(全文)因而,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队伍知识结构的完善与调整,加强图书馆员图书情报学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其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加强其外语水平的培训和提高,从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数字图书馆管理人才,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划的对员工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业务技能的进修。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o5n68ag.html
8.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1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zhicheng/612998.html
9.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于文宏 【摘要】文章论述了智慧图书馆的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官员素质的培养。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17/9434704.shtml
10.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10篇)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纸本记录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网络化、数字化成力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发展之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https://mip.wenshubang.com/fangan/676179.html
11.菏泽日报数字报17、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放利用 作者:李学聚(菏泽学院)《兰台世界》 18、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 作者:王盛(菏泽学院)《财会月刊》 19、曹州面人技法研究 作者:刘进(菏泽学院)《美与时代》 20、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性思考 作者:张瑞云(菏泽学院)《兰台世界》 21、房地产企业纳税http://bz.heze.cn/html/2013-09/20/content_3_1.htm
12.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使用现状及改善策略内容提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现场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作者对全国6省(直辖市)169所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对万余名中小学生和150多位图书管理员进行调查,系统考察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面积达到示范标准的比例偏低、馆舍环境欠佳;图书、报刊的馆藏数量和种类https://www.jianshu.com/p/c0cac2a2be5f
13.人工智能教育现状8篇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在1980年左右由美国的研究大师波恩切克提出来的,是决策支持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由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网络教育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例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数字和移动图书馆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系统能够为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和https://www.ifabiao.com/haowen/47132.html
14.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基于云计算理论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开始向数字化转型。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需要,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云计算理论具有高效、灵活、经济等优点,可以使得图书馆管理系统更为智能化、数字化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2371862.html
15.图书馆电子信息(精选十篇)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引进和管理应该以资源共享为主要形式, 客户与服务器则是对等关系, 它将分散在不同载体和地理位置上的资源整合起来, 按照自己的存取和管理政策, 为用户提供存取、浏览、检索和传递的信息系统, 以数字化的方式实现资源对用户全面开放, 它主要在组织机构内部共享资源。需要注意的是, 图书馆的电子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u00x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