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志库濒危物种主题图片展网上展览

2023-11-0915:07发布单位: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

灭绝EX

滇螈

Hypselotritonwolterstorffi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灭绝EX

IUCN(2019):灭绝EX

滇螈又名滇池蝾螈,是我国特有的蝾螈科动物,主要生活于云南昆明滇池的长有水草的浅水区。

20世纪60年代以前数量甚多,渔民经常在捕鱼时见到该螈。据云南大学何晓瑞(1998)报道,估计1960~1964年间在滇池浅水区其种群密度每10㎡有1尾以上,每公顷(1公顷=104㎡)水域约有1000尾。

1969年以后,滇池浅水区围湖造田、筑堤排水,城市大量废水排入滇池,该螈的生活环境和繁殖场所被大量侵占,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致使其种群数量逐年剧减。1984年以后,多次实地考察和访问当地渔民均未见到滇螈的踪迹。

白鲟

Psephurusgladius

IUCN(2022):灭绝EX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极危CR

中国特有种,为海、淡水洄游的肉食性鱼类,但主要栖息于长江流域的中下层,有时也进入沿江大型湖泊。四川民谚“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象”即白鲟,最大个体可达7m,有“淡水鱼之王”的称号。其性成熟迟,繁殖周期长,种群数量极其稀少。

20世纪80~90年代长江干流筑坝阻隔了其生殖洄游通道,导致其种群数量剧减;坝下河段难见其踪迹。2002年,保护专家曾尝试救治过一尾被误捕受伤的白鲟,经过系列的救治,却未能成功;2003年又遇到一尾雌性白鲟,经救治后为其安装了定位发射器,欲寻找到白鲟的产卵地,就地实施保护,但追踪船触礁,最终丢失了白鲟的踪迹。自此人们再未见白鲟活体。

2022年7月IUCN正式宣布其灭绝。鲟鱼都有着非常漫长的演化史,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而世界现存27种鲟鱼中,有23种已经处在濒危的状态下,濒临灭绝。

野外灭绝EW

野马

Equusferus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野外灭绝EW

IUCN(2017):濒危EN

野马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性机警,善奔跑,营游移生活。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

由于生存环境本就严峻,加上人类的猎捕,20世纪初,我国的野马在新疆灭绝。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重新引入了野马,分别在新疆、甘肃建立了野马圈养种群。2001年,27匹野马被放归到准噶尔盆地。但是目前野放的野马在冬季仍需要人工补饲,野外尚未形成可生存种群。

高鼻羚羊

Saigatatarica

IUCN(2021):无危LD

IUCN(2018):极危CR

高鼻羚羊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黏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黏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因鼻部特别隆大膨起,因而得名。

19世纪曾分布于新疆伊犁、哈密和准噶尔盆地。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20世纪60年代初,高鼻羚羊在中国新疆北部灭绝。

80年代我国从国外重新引种,在甘肃建立了圈养种群。中国重新引入的高鼻羚羊种群经历了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在30多年的圈养过程中出现过几次种群崩溃。目前,高鼻羚羊仍生活在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的圈养环境中,种群增长缓慢。

大额牛

Bosfrontalis

半野生牛种,栖息于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的森林。以鲜嫩枝叶、竹叶和青草为食,具嗜盐习性。

研究者通过线粒体DNA比较研究,发现大额牛是与印度野牛、瘤牛、家牛平行演化的一种牛科物种。大额牛在原分布区已经被人类驯化饲养,而其野生种群却经灭绝。再现了“动物驯化的悲剧”。

在我国,大额牛目前仅分布在云南高黎贡山独龙河流域,故又称之为“独龙牛”。独龙牛已经被当地牧民驯化,在夏季被放养在高海拔山区,任其自由采食。冬季牧民能召唤独龙牛集群返回低海拔地区的营地。在高黎贡山地区,被驯养的独龙牛数量仍不到1,000只。国外分布于印度、不丹和尼泊尔。

极危CR

白鱀豚

Lipotesvexillifer

IUCN(2017):极危CR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多在有沙洲分布的江段发现,它们常在洲头、洲尾的岔流汇合处活动,善潜水。

白鱀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陆生动物进化而来,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初,最常见的是2~6头组成的群,有时形成约达16头的聚群。后来仅能见到单独的一头,有时为4头组成的群。

长江曾经是白鱀豚安详而舒适的家园,它们以捕食鲢、鲤、草鱼等鱼类为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建设的逐渐发展,长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栖息地逐步恶化。江湖间洄游鱼类的通道被闸坝阻隔,围湖造田,江水污染及酷渔滥捕,使渔业资源急剧衰退,食物减少。长江航运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噪声污染、水质污染,同时使被螺旋桨击毙或误捕误杀的白鱀豚数量上升。

长江江豚

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

长江江豚,原是窄脊江豚的一个亚种,2018年被独立成种,是我国的特有种,主要生活在长江及通江湖泊。

其实江豚一般是生活在海里的,只有长江江豚生活在淡水中。与其他鼠豚类一样,它们性情活波,会跃出水面玩耍,但在遇到船舶接近时会潜水逃避。它们主要食用小鱼和虾类,有时也会食用水生昆虫的幼虫。

但由于滥捕、沿岸开发、水源污染等因素,长江生态环境变化,长江鱼类资源下降,又加上江豚会受到船只的误伤,其生存现状严峻。1984~1991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2,700头;2006年11~12月,其种群数量为1,200~1,400头;2012年,数量约为1,040头。2006~2012年长江江豚种群的下降速率为25%,年种群下降速率高于4%,长江江豚已处于极危状态。

中华鲟

Acipensersinensis

IUCN(2022):极危CR

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中华鲟的记载,当时人们成之为王鲔鱼。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虽然属于硬骨鱼类群,但却具有软骨鱼的一些特征,在鱼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华鲟是长江大型溯河洄游鱼类,最大个体可达600kg,是民谚“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腊子”。生命周期长、最长寿命可达40龄,生长较快,但性成熟迟,种群遭受破坏后难以恢复。长江干流筑坝后,其产卵的洄游路线被阻隔,原有产卵场遭到破坏,直接导致种群数量骤减。如今,其唯一的自然产卵场在宜昌江段。近年来,其繁殖群体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性别比例失调。据估计,过去的40年内其种群数量下降了90%以上,且未来仍将持续下降。目前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已获成功,并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工作。

河狸

Castorfiber

IUCN(2021):无危LC

河狸在世界范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欧洲,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IUCN评级为无危LC。

我国是河狸的边缘分布区,仅分布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布尔根河、大小清河流域。这些河狸实质上为河狸蒙新亚种(C.f.birulai),又名蒙新河狸。由于毛皮和毛囊的分泌物具有经济价值,它们曾遭到大量捕杀。又加上其活动区面积由于受到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而日益减少,即使经过20余年的保护,如今我国分布的河狸数量仍不足700只,濒临灭绝。因此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评定为极危CR。

海南兔

Lepushainanus

IUCN(2016):濒危EN

中国特有种,是中国野兔中体型最小、毛色最艳丽的一种。兔子一般繁殖能力很强,很少会濒临灭绝,但海南兔是兔形目动物中唯一的极危种。它们是独居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以黄昏或黎明时活动最频繁。

20世纪50~60年代的海南岛的广大郊野,几乎随处可见。兔肉可食,兔皮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海南兔曾经遭受过大量捕杀。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荒地开垦,海南兔赖以生存的灌草丛栖息地被破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多个地区甚至保护区内已经消失。2016年IUCN评估为濒危EN,但2021年的调查研究则将其濒危等级提高至了极危CR。

穿山甲

Manispentadactyla

IUCN(2019):极危CR

穿山甲(也称中华穿山甲)曾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带的广布种,多在山麓地带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中筑洞,以白蚁、蚂蚁、蜜蜂、胡蜂和其他昆虫幼虫为食物。

为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我国于2020年6月,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其实分布在我国的穿山甲有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印度穿山甲(M.crassicaudata)和马来穿山甲(M.javanica)3种,已全部为极危(CR)。尽管在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穿山甲繁殖个体,但其分布区与种群极为有限。《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决议,于2017年将所有穿山甲列入该公约附录I,禁止穿山甲的任何国际商业贸易活动。

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

又被称作鼍(tuó),民间俗称“土龙”或“猪婆龙”,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鳄类。据史料记载,从汉口到上海,长江南岸各地几乎都有过扬子鳄的踪迹,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城乡发展、人口增殖,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等因素,扬子鳄栖息生境遭到大面积破坏,加以人们乱捕滥猎,造成其种群数量逐年剧减。我国于1972年就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将其评为极危。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通难过人工繁育和孵化,扩大其种群数量。

濒危EN

伊犁鼠兔

Ochotonailiensis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濒危EN

IUCN(2019):濒危EN

中国特有种,仅在新疆天山山脉有发现。外形像兔子又像老鼠,额头和颈侧有3块棕色斑点,1983年,由李维东发现,1986年与马勇一起将其命名为伊犁鼠兔。

栖息在海拔2,800~4,100m的天山裸岩区。草食性,多以金莲花、虎耳草、雪莲等高山植物为食。

自2000年以来,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减少至1983年原本分布区面积的17.05%。由于栖息地的丧失,近10年间伊犁鼠兔的种群数量减少了55%以上,现种群成熟个体数已少于2,500只。2022年8月,有志愿者在天山拍摄到了伊犁鼠兔,距离上次在野外发现它们已过去了8年。

黄腹角雉

Tragopancaboti

IUCN(2020):易危VU

我国特有种,发情时雄鸟会展示其翠蓝色及朱红色组成的艳丽肉裙与翠蓝色肉角,平时收起,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故名黄腹角雉。

生长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山地森林内,非迫不得已不会起飞,主要以蕨类及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为食,昆虫也偶有摄入。

影响种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窝卵数小、孵化率低,松鸦、青鼬、锦蛇等天敌在孵化和育雏期对卵和雏鸟的破坏比例高达40%以上,由于缺乏捕食者的控制,这些天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加上栖息地遭到破坏,适宜巢址不足,使黄腹角雉濒危等级由易危(IUCN2016)提升至濒危,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陆续建立起实验性的黄腹角雉易地保护种群,并成功地在浙江乌岩岭保护区实施了再补充,在湖南桃源洞保护区实施了再引入。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lhuysii

IUCN(2016):易危VU

我国特有种,大型鸟类,雄鸟羽毛瑰丽,由10种不同颜色的锦绣组成,雌鸟褐灰色。栖息于高山草甸、灌丛和裸岩地带,尤其喜欢多陡崖和岩石的高山灌丛和灌丛草甸。而这些地方也是当地居民放牧和采药的主要场所,畜牧业的发展,导致其栖息地受到的干扰越来越严重。由于它体型较大,也常是偷猎的主要对象。根据2008~2012年对宝兴县绿尾虹雉的野外调查发现,其种群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有大幅下降。IUCN(2016)评级为易危,现已升级至濒危,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CITES公约附录Ⅰ物种。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同时也设有人工繁殖饲养场进行人工繁育试验及种群管理。

原仓鼠

Cricetuscricetus

IUCN(2020):极危CR

IUCN(2016):无危LC

是我国仓鼠亚科中最大的种类。栖息在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以及农区的粮田、菜地、果园等处。尤喜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草原和植物丰盛的低洼地,常沿河岸分布。以植物为食,取食各种植物种子、野果和植物的绿色部分。

原仓鼠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为该鼠分布区的最东缘,仅见于新疆北部。

2016年IUCN评估为无危LC,然而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导致其栖息范围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每年可能减少50%(相当于未来十年至少会下降99%)。目前生活在法国的原仓鼠只剩下几百只。原仓鼠在瑞士已经灭绝,可能在格鲁吉亚也灭绝了。曾经有分布的卢森堡也未再发现过原仓鼠。在我国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刘少英研究员团队近年曾3次前往新疆采样,未能获得原仓鼠标本。

峨眉髭蟾

Vibrissaphoraboringii

IUCN(2020):濒危EN

我国特有种,雄蟾上唇缘每侧各有5~8枚角质刺,雌蟾在相应部位有数目相同的米色小点。生活在海拔600~1,700m植被繁茂的山溪附近。繁殖季节前后,它们多栖息于山坡、田坎、石下或草堆下,有时钻入玉米地内,因此当地群众称该蟾为“干气蟆”,偶尔在夏季大雨前后出来活动。繁殖季节时,经常发现雄蟾在卵群附近。跳跃力不强,一般以四肢进行缓慢爬行,一经发现,极易捕捉。由于分布地区狭窄,其数量本就很少,又加上旅游开发、水电建设等因素,导致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过去10年种群观察数量下降超过70%,濒临灭绝。目前其栖息地已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覆盖。

灰孔雀雉

Polyplectronbicalcaratum

IUCN(2016):无危LC

雄鸟背、两翅及尾等均具金属绿蓝带紫色的眼状斑,像孔雀羽毛上的孔雀斑一样,因而得名灰孔雀雉。栖息于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踪隐蔽,主要以昆虫、蠕虫为食,也会摄入植物的种子、果实。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喜马拉山东段至中南半岛。

几十年来,人们对橡胶、茶叶、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木材的开发利用,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被砍伐,严重破坏了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导致其分布区逐步减少和退缩。非法捕猎和农药中毒也导致灰孔雀雉在许多分布地点的数量都出现了下降,甚至局域性灭绝。

虽然全球范围的灰孔雀雉并没有灭绝风险(IUCN2016:无危),但我国云南的灰孔雀雉的数量估计已经不足1000只,因此被提升为濒危EN。已被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CITES公约附录Ⅱ。

大鸨

Otistarda

大鸨每年只产一窝卵,每窝2枚,孵化30天左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草原严重退化引起的巢区暴露,容易受到狐狸、狼等天敌的攻击。另外,过度放牧、非法猎捕、围湖造田以及杀虫剂和农药污染等因素也加速了大鸨种群数量的减少。

现已将大鸨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繁殖地也已建立多个保护区,越冬地期望可以设立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严禁猎捕。

保护等级下调

藏羚

Pantholopshodgsonii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近危NT

IUCN(2016):近危NT

IUCN(2008):濒危EN

栖息在海拔4,000m的青藏高原腹地的藏羚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代表性哺乳动物,是哺乳动物适应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环境的特有代表。

20世纪末,由于严重的盗猎,藏羚数量仅余6万~7万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政府在藏羚分布区先后建立了数个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藏羚分布区各县也组建了森林公安派出所,加强了藏羚的保护和执法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盗猎藏羚活动,加强了藏羚生境的保护。

目前,青藏高原的藏羚数量已经回升到20万余只。其濒危等级已降为近危(NT)等级,并从受威胁物种名单中剔除。

大熊猫

Ailuropodamelanoleucus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易危VU

IUCN(2008):濒危EN

我国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大熊猫的保护,“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发现,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比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增长16.8%,达到1,864只,2019年全球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已经超过600只。鉴于大熊猫种群的恢复,2015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中,大熊猫的濒危等级降为“易危(VU)”。

麋鹿

Elaphurusdavidianus

IUCN(2008):野外灭绝EW

IUCN(1996):极危CR

麋鹿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又与其它鹿略有不同、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又名“四不像”。它们喜好沼泽湿地生境,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麋鹿曾经一度在中国野外灭绝。20世纪初,中国最后一群麋鹿在北京南苑皇家猎苑毁于洪灾与战火。20世纪80年代从英国重新引入麋鹿,现在已引种到24个省81个地点,分别建立了江苏大丰、北京南苑、湖北天鹅洲等迁地保育种群。2020年,中国麋鹿种群数量达8,000多头。目前,在江苏大丰黄海海滨和洞庭湖地区分别通过人工释放和自然野化建立了野化种群。因此麋鹿的濒危等级由“野外灭绝”降为“极危”。

普氏原羚

Procapraprzewalskii

IUCN(2003):极危CR

普氏原羚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濒危有蹄类动物,曾称之为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青藏高原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长。是中国濒危物种保育比较成功的例子。

1875年,尼可拉·普热瓦尔斯基(NikolaiPrzewalski)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采集到普氏原羚模式标本。1989年将其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1年将其列为全国15个亟须拯救的物种之一。2002年12月,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普氏原羚保护工程总体规划》。

IUCN红色名录1996年将其列为极危(CR);由于种群恢复及新种群的发现,以及种群数量有所上升,2008年将其濒危等级由极危(CR)调整为濒危(EN)。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禅城区联合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THE END
1.图80年代,9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图书馆借书证(130张左右),拍【孔夫子拍卖网】拍品图片:80年代,90年代 八一电影制片厂图书馆借书证(130张左右),提供网上拍卖信息、拍卖出价记录、拍卖图片、拍卖交易平台;孔网是国内最权威的艺术品收藏品拍卖网站,为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拍卖交易平台以及拍卖预展服务。http://www.kongfz.cn/66099634/pic/
2.近现代建筑史的重要建筑实例——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是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和国家教委拨款兴建的,被命名为“逸夫馆”,于1988年动工兴建,1991年建成投入使用,是80年代新建高校图书馆中规模较大、设计独特的一组高水平建筑,当选20世纪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三期新馆 入口立面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图书馆官网) https://j.eastday.com/m/1609737730021592
3.老照片:1980年代的北大校园,怀念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老照片:1980年代的北大校园,怀念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 1980年代的北京大学,阶梯教室里正在上着一节历史课。讲课的老师应该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教授吧。1980年代,北京大学的自习室里,那时的北大学子们真的是做到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980年代的北京大学食堂里,餐桌上,一个个搪瓷饭碗,几个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1672121909063477&wfr=spider&for=pc
4.“点赞兴安·八个十佳”推荐评选活动参评文体场馆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森林火灾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5月,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06年9月改扩建,建筑面积2376平方米。 该馆现有藏品113件,主要来源于1987年“5·6”火灾废墟中收集和居民捐赠,分为实物和图片两大类。馆内有三层、11个展厅,采用沙盘、场景复原、电子图书、幻影成像、环幕电影等高https://yuqing.dbw.cn/system/2017/05/05/001196123_01.shtml
5.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上世纪20-40年代出版的概率论早期经典著作 50-80年代的外国教材 钟先生自己的著作与手迹 都在其中得以一一呈现 数院图书馆内钟开莱先生赠书书柜 著名数学家加州大学樊 图片 教授捐赠的图书 涵盖德文法文数学专著187种 自2006年上架后 成为外文数学书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https://www.math.pku.edu.cn/xyxw/127316.htm
6.马平:高考是古典时代通才的葬礼?呵呵这就是在座各位父辈的人生经验。你们肯定不希望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25岁结婚真的算晚婚,30岁不生孩子就是社会隐患了。你们觉得这样的经验适合自己吗?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把选择权交给父母,或是某个长辈的指导,甚至可能是看到同学做什么,他也做什么。至于是不https://www.guancha.cn/MaPing/2016_05_14_360247_s.shtml
7.年代背景图片年代背景素材年代底图摄图网年代背景图片专题为您提供高质量年代背景素材,年代背景图片,年代底图等背景图下载,所有背景图均有版权可放心下载商用https://699pic.com/beijing/niandai.html
8.日本摄影师纪录80年代中国童年80年代的童年是遥远又清晰的印记,春风夏雨,透过时间的沉淀,只留下美好、清澈及深深的怀恋。这套名为《你好,小朋友》的写真集详细记述了当时中国各地儿童的日常生活,其中乘着卡车去郊游、在椅子上写作业、做眼保健操偷偷睁眼、在少年宫图书馆看书、买白糖棒冰以及喝橘子水等生活情景令我们深深怀念那逝去的美好童年。http://m.cnr.cn/jdt/20150602/t20150602_518713642_yd.html
9.开学季,忆80年代的武宣县中学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80年代,考上中专以上都是了不起了。 现在的武宣县中学已经不是当年可比的了,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武宣县中大门(图片来源于县中校志) 现在的武宣县中图书馆(图片来源县中校志) 校园环境(图片来源县中校志) 通讯员:黄新迎 原标题:《开学季,忆80年代的武宣县中学》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67956
10.80年代卡片,民国时期建筑,百年图书馆史虽然屋子前挂着“江西画院”的牌子,但是这个建筑其实是江西省图书馆旧址。 - 馆内正好展出江西省图的历史,现场复原了80年代江西省图的样貌,我妈惊呼当年的水缸就是这样~·这栋建筑是1928年开建,1930年8月竣工,与当时的江西大旅社、民德路邮局齐名,被称为南昌三大建筑之一。内部空间明显按藏书需求设计,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5603095?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1.JKMM扩展上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行业咨讯JKMM扩展上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 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的JKMM建筑工作室在芬兰小镇基尔科努米(Kirkkonummi)翻修和扩建了一个名为菲里(Fyyri)的图书馆。 北仓设计讯: 按照JKMM工作室的设计方案,新的建筑规模比以前的图书馆扩大了一倍,并将其完全包裹在铜质立面中,与该镇中世纪的石头教堂形成对比。http://www.beicangsheji.com/newsshow.php?cid=21&id=239
12.BIM建筑JKMM扩展上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他说:“这两座公共建筑共同构成了基尔科努米这座小城的心脏和大脑。”。他说:“这个建筑理念是在新的内部空间和当代铜立面后面合并旧图书馆。” 最初的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和扩建部分都用铜瓦包层包裹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外观。蒂穆-库克拉说:“铜是一种寿命非常长的材料,邻近的中世纪教堂也有一个铜屋顶,说明铜在https://www.uibim.com/272897.html
13.老照片[dlBook book_name='时光图书馆珍贵老照片图文合集' area='无' size='4.5G' pan_path='/时光图书馆珍藏系列/书籍文件/老照片' ali_pan_folder='/folder/63171af3d226db1b2f7b460795fbcff28f1544e5' baidu_pan_folder='#list/path=%2F时光图书馆珍藏系列%2F书籍文件%2F老照片http://atimebook.com/?p=551
14.河南影像志——上世纪80年代的漯河市图书馆有记忆的岁月时刻。。。 回复·13月前 用户_1177495160016211968 0 简陋的桌椅也挡不住人们阅读知识的渴望 回复·13月前 是燕子呀 0 现在碎片化阅读夺去了好多时间 回复·13月前 蒙奇D一一 0 一看穿越到四十年前了 回复·13月前 可爱的小仙女 0 好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的感觉 回复·13月前 查看全部1条回https://www.hntv.tv/rhh-4352489472/article/1/1712386958725693441
15.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华盛顿大学降图书馆共同推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图书馆共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电子参考服务”。()题目标签:华盛顿图书馆咨询服务系统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答案×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870b9f28d2ab431dbc6402900663fb41.html
16.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图书馆:书香致远用阅读滋润人们的美好对于80年代的图书馆,我算是个老读者了。记得是小学的时候,我就已经在那里借书读书。我从小就喜欢看一些连环画、小人书,识字后,在那里办了借书证借书。 据资料显示: ◆建国后,四会县文化馆建成,内设图书室,在中山公园旧灯光球场旁边的一幢苏式结构的土木洋楼内,是四会市图书馆成立前的一个雏形,也是四会最早期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0/10/c2695741.html
17.文史1980,告别书荒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社会释放了空前的文学热和读书热,上海也进入一个全民阅读时代。每天清晨,图书馆门前站满了等候开门的读者,新华书店门口排起了等待买书的长队,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读书人。各种读书兴趣小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也风起云涌,把人们的读书热情推向了高潮。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335
18.第十五章教育木耳镇志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80年代后期的“普六”和90年代的“普九”工作(普及六年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均走在全县前面。最先发动白云乡干部群众多方筹资,于1992年率先在全县完成“普六”,并于1993年率先完成“普九”任务,为江北县的“普九”工作打响第一炮,受到县委政府表彰。 https://www.cqybtsg.org.cn/index.php?c=article&id=1312
19.记忆与爱,随《受命》重回八十年代北京我说这儿有报纸。我就到图书馆去,查当时的地方报纸,比如《北京晚报》《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报》的生活版,凡是我感兴趣的都拿手机拍下来,就为了确定当时的记忆对不对。记忆的东西有一个问题,转眼就忘,需要有一个东西,我推荐看一点当时的地方报纸,特别是图片。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8/15/content_XgKaacp2d.html
20.80年代旅舍(The80'sGuesthouse)预订(市中心内) 热门区域 张弼士故居-蓝房280 m亚美尼亚街440 m 查看附近 查看地图 有用信息 性价比8.6 位置评分9.2 最近机场Butterworth RMAF Airport (BWH) 距机场7.8 km 80年代旅舍房型选择 双人房-带公共浴室 (Double Room Shared Bathroom) 查看图片 https://www.agoda.com/zh-cn/the-80-s-guesthouse/hotel/penang-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