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经认识并切身感受到,单凭本馆自身的信息资源储量很难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于是纷纷选择了一种符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按照自愿原则签订一定的合同或协议,为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而结成的图书馆合作组织。该组织为解决文献信息资源急剧增长而经费不足提供了资源共享的新举措,是一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但是,在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实践工作中,各加盟馆由于各自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他们如何能够协调地加盟到一起,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并且能够最佳化发挥联盟的力量,使每一个加盟馆既能更好地维护联盟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又能极大地获取本馆的个体和现实利益,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研究。作者试就建构图书馆联盟的几个基本问题作简要分析。
1、树立新型的合作理念
2、建立协调一致的联盟目标
3、保证资金的可靠与稳定性
4、形成统一的联盟文化
5、保障各成员的地位公平
图书馆联盟强调成员馆在联盟内的同等地位,正如同婚姻双方只有等同相待才会幸福美满。虽然联盟内图书馆有大小之分,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之分,但在联盟内部应一律平等,居于等同的公平地位。公平分为两种:分配公平,即合作结果公平;程序公平,即管理、合作的程序公平。分配公平涉及利益的分配方式,成员之间是如何分配合作的利益和义务的。一些在管理人才、技术和资源积累方面比较有优势的大馆,参与联盟决策多一些,对联盟的付出自然也就多一些,但这不能作为特权的资本。要使联盟合作关系持久长远,就必须公平地对待利益分配。程序公平要求联盟在处理联盟内部及其同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时,恰当的办事方式或公平的程序和政策对联盟成员的影响大于利益不公影响。因为在影响联盟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办事程序和政策总是能被控制的。因此,较弱一方把强大一方的办事程序往往会视为是对它们真实态度的反映,进而会影响程序关系的建立。形成程序公平应首先必须对各成员馆以礼相待,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应认真了解彼此的实际情况,体谅对方的困难,从多方面保障联盟内各成员的地位公平。
6、建构统一的联盟核心
建构图书馆联盟核心组织,培育联盟核心能力对组织实施联盟活动至关重要。发展至今,图书馆联盟已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模式和类型。一般来讲,有松散型联盟、跨类/跨州(省)型联盟、紧密型联盟和州(省)内型联盟等。总之,这些联盟模式在图书馆联盟实践活动中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由于图书馆联盟是由多个具有独立组织机构的图书馆组成的合作性组织,联盟与成员馆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契约的关系,因此联盟与成员馆组织之间并不属于行政隶属关系。联盟的这种特性与星型组织模式的特点极为吻合,而星型组织形式的最大优点是突出自己的核心功能。因此联盟可以选择那些技术条件好、协作能力强的图书馆为核心成员来建立核心组织管理集团作为联盟共同体组织机构的主体,将联盟协调和控制的功能充分凸显出来。同时应积极培育图书馆联盟核心能力,这是充分发挥联盟核心功能也是图书馆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7、重视现实的地缘关系
地缘关系也是图书馆联盟形成和组织的重要因素。早期的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形成多与地理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尽管现在由于通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空间距离和地缘关系已经退居于次要地位,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地缘关系和地理因素仍然在联盟的形成和组织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的一个普遍趋势就是所构成联盟的图书馆大都是在一个州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的,如走在当今世界图书馆联盟最前列的、著名的国际联盟代表OCLC,就是由当初一个州的图书馆联盟发展而来的。据笔者统计目前参与ICOLC的77个美国地区性大学图书馆联盟中,就有64个是州内的地区性联盟,占全部联盟的83%。可见,对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在同一地域即同一行政或自然区域范围内寻求联盟合作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明显的优势,也更具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区、各系统、各部门纷纷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图书馆合作联盟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契机。以地区性网络为中心,以各地区副省级图书馆为核心积极建设地区性公共、大学图书馆联盟,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互为并进、共同发展。如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1997年3月正式启动)就是我国地区性(省级)图书馆联盟合作的成功典范。
8、实施联盟组织培训教育
图书馆联盟作为一个联合工作共同体,其规模化的多功能的资源共享网络,要求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来提高联盟工作效率。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所有成员馆都应当且必需按照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规范化的方式工作,才能保证联盟体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为此,有必要实施联盟组织培训教育。首先,联盟共同体领导层应通过学习养成和达到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专业能力以及较强的全局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为联盟成员创造有利的教育、培训条件,为他们学习有关知识处理、知识操作等技术提供便利。其次,联盟共同体管理层应通过联盟间的诚心交流、相互学习以养成和达到具有激励、指导、示范,营造内聚式和创造性文化及学习能力。同时,各成员馆的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学习新技术,相互了解彼此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以提高联盟合作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1]周平.构建诚信伙伴关系的六要素[J].企业活力,2002(10)[2]李国庆.世界图书馆联盟的典范:OhioLINK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7):13—16[3]戴龙基,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36—39[4]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