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手机

嫦娥奔月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视频

顺风耳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两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将人类的新发明和人类的美好愿望进行联系,使学生明白,是科学技术使得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在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写小论文中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初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采用查词典、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呼风唤雨、农耕社会、依赖”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作者“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初步学习用这两种方法写现代科学技术的其他发明、发现或者其他改观。

4、围绕第二自然段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和“发明”的对比学习,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改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说说自己的老家在哪里,用家乡话说一句欢迎词。

一、理解课题,检查预习。

1、理解“呼风唤雨”。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看到什么说什么。

师:这些新事物都是20世纪涌现出来的,一个世纪有多少年?

生:100年。

师:20世纪是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1900年到1999年。

生2:1901年到2000年。

师:2种记法都可以。我们现在是什么世纪?

生:21世纪。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生1:2000年到2099年

生2:2001年到2100年。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出示课题)

生:齐读《呼风唤雨的21世纪》

师:介绍作者路甬祥,浙江慈溪人。

2、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生:自读词语。

师:请学生读词语,要求读正确。

生1:读词。

师:21世纪是从从几几年到几几年?

师:检查学生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依赖、哲学家、远洋船舶、农耕社会、潜入深海、出乎意料、呼风唤雨)

师:读得认真,有一个音读错了,纠正:不是“海航船舶”而是“远洋船舶”。

生2:读词。

师:纠正“潜入深海”的“潜”的读音qián,是第二声。(示范板书:潜qián)

生:齐读“潜入深海潜。

师: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知道?也可以猜一猜。

生1:我猜“依赖”的意思是依靠。(你猜的真对)

生2:“远洋船舶”的意思是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生3:“潜入海底”就是深入到海的最深处。

生4:“呼风唤雨”古时候是指神仙的本事。

师:有一个词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农耕社会”。出示图片,介绍农耕社会的情况。

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学习质疑。

围绕第二自然段为例提问。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朗读。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生一问一答朗读。(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师:设问句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同学们以后写作时也可以用。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板书的课题旁打?)今天我们就围绕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来展开学习。

师:请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能围绕第二自然段提问题吗?

生1:这些发明和发现指的是哪些呢?(板书:发明发现?)

生2:人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改观呢?(改观在哪里?)(板书:改观?)

生3:为什么20世纪的发明发现要比上百万年的发明发现的综总和还要多?

师: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能回答.

生:读设问句,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

师:我们的问题都集中在发明、发现、改观这三个关键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书上的冒泡,请学生读一读冒泡里的问题?(课件出示)

生读:“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三、解决问题,感悟写法。

师:“发明”和“发现”有哪些呢?找一找。

师: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

师:(课件出示词典里两个词的解释。)

生:读解释。(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课件出示两句例句。)

生:选词填空(发明、发现)。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

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

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板书:精妙)

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生1:电脑。

生2:空调。

生3:霓虹灯。

生4:试管婴儿。

师:同学们搜集的可真多,老师也在课外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20世纪的发现: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风……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省略号。

师: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一说一两种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生:达不到要求。

师:课件出示词语帮助同学说。(普及、制造、发射、使用、开启、欣赏)

生1:20世纪,人们发明了电脑,开启电电子、脑,就可以欣赏到音乐。

生2、3、4:……

师:那么在古时候是怎样的呢?有对比才更能体现20世纪的改观,也就是同学之前提到的问题。请同学们读3、4自然段。

生:自读。

师:古时候人们依赖神仙,要是老天爷不高兴了,人们就只能饿肚子甚至流离失所。

师生合作读: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师:仅仅没有这几样东西吗?

生:不是的。

师: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

生1:那时没有电影,没有电脑,没有空调,也没有数字电视。(建议把空调改成数字音乐,这样都是视听娱乐方面的)

生2:……师:引读下一句:当时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生: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说说,神仙就是现在的人们。

生3:腾云驾雾的神仙就是现在的飞机。

师:这真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忽如”知道了20世纪的变化快、多。

……

师:20世纪的变化(大),内容(多),速度(快)。

生:对比着读古今这两段话。

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生:作比较。

师:把古今变化作比较,更加突出20世纪的变化大。

四、举一反三,畅写体验。

师:请同学们再看录像。师引语:过去人们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闲杂人们发现了月球。过去人们希望怎么样,所以现在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静静地想。

生:仿“作比较”的表达方法写写过去人们希望怎样,20世纪人们发明或发现了什么呢?交流。

师: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还产生哪些新的问题呢?

师: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陆续解决。下课。

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qián发明?用词精妙

潜发现?举例子

改观??作比较

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这个课题有一种什么感觉?(神奇,自豪)为什么神奇、自豪?一齐自豪地读!

二、这个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跟课题连起来,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加“?”,问: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证据吗?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让事实说话大家才会信服呀!这些证据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行吗?好,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2、3、4自然段,把有关语句划出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开始。

三、品析重点语句,感受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变化之大。

(1)从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一百年”和“百万年的总和”进行对比;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你知道哪些发现与发明?

(3)选词填空。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了维生素。

*1902年美国人开利空调。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成功飞机。

2、“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哦,让祖先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有哪些幻想呢?

(2)他们生活在怎么样的社会里?谈谈对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的了解。(课件展示图片)

(3)于是当时的人们只能依靠神话来寄托美好的愿望,这些幻想现在实现了吗?举例说明。

(4)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一百年里冒出来了。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课件展示雪景图。

(2)抓住“忽”、“千树万树”来理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因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除了这些外,还知道哪些?

(2)说说这些发现与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哪些便利。理解“地球村”。

(3)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纵情读文感受:我们生活在科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而又舒适的社会里,感觉怎样?我们来美美地读课文,赞赞20世纪好吗?就选一句,你要选哪句,先自己练练。(读时,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跟着他读一遍)

(1)说一说“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可按这样的句式说话:以前没有电灯,人们生活在黑暗中,20世纪发明了电灯,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2)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想美好的未来。(乘空中客车上月球旅游,机器人保姆,私人飞机等等)

(3)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大胆地去发现与发明,让21世纪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作业: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百个精彩瞬间》

教学目的:

1、认读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图片

一、感受变化,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榔坪,昨天在车上我就在想,榔坪可真远啊!幸好有了汽车,要是以前没有这样的交通工具,要来你们这里,那可真难想像啊。由这件事一想,我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得方便、舒适起来。你们感受到了吗?那让我来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列举自己生活中的变化。)

2、师:那你们觉得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了?(生:是科学技术。)

3、师:对,是科学。今天让我们随着中国社科院的院长路甬祥爷爷一起去感受科学的魅力,一起走过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伸出你们的手,让我们一起写下课题。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把生字词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希望你能有收获。

2、师:让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开火车读一读。(幻灯出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

四、朗读理解,交流感悟。

1、师:谁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告诉我课文讲了什么?谁又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句话。(教师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齐读这一句话)

2、师: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吗?你们在哪里找到的答案再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还会有哪些发现?

3、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在这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非常相近,谁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发现”与“发明”的区别吗?

4、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我们才能呼风唤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可以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上横线。

①用引读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师:这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因为20世纪——,20世纪——这还是一个连过去的王公贵族都不敢想的世纪,因为——)

②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理解感悟。师:这同样一个精神文化与物质同样富有的世纪,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③回归课题,激发情感。师:面对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面对这样多的科学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④感情朗读。师:生活在这样的世纪,我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感到幸福。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2)、对比我们生活的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纪,看看我们的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把那样的社会称之为——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①用“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那时没有……”引导学生说话,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科学技术的世界是怎样的无奈。

②师:在那样无奈的现实中生活,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神话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那些愿望?是谁帮他们实现了愿望?“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顺风耳”又是现在的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腾云驾雾的呢?(一连串的提问再次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①师:谁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谁是我们班的小博士?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课文中引用这句诗,是为了说明了什么呢?又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2、师:科学固然很神奇,但真正让它变得神奇的还是我们人类。好好学习,掌握过硬的科学文化,你们也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期待着那一天。

3、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作业,希望你们课外收集一下21世纪的科学成就,了解一下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

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师板(“呼风唤雨”)同学们“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你印象中谁最能“呼风唤雨”

生;我仿佛看到那些神仙、孙悟空

师;是啊,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他们往往把自己美好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科学院士路甬祥爷爷写的——《呼风唤雨的世纪》。出示“世纪”中去验证一下吧!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那么文中的“呼风唤雨”指什么呢?一个世纪是多少年?这里是指哪个世纪?请五位同学读课文,

生:这个世纪是20世纪.

师:20世纪(1999--2000).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呢?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也就是说课文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

生:是人类。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这样一问一答,这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设问句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现在请女同读问、男同读答。

师:谁能说说“发明”和“发现”不同的地方?

生:发现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现象或找到的规律。

生:发明是通过探索创造出来的东西。

师:发现是看到或找到,而发明是通过大脑的创造。有谁能运用其中的词说一句话。

生:(造句)

师:我这有两个句子,你能来选一选,填一填吗?出示填空:1、人们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没有生命。2、人们为了()海洋深处的秘密,()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填一填。生自由读,填空。

师:谁来填一填?分别请请两位学生个别说。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上百万年和20世纪。

师:上百万年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20世纪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师:文中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对比

师:我们一起走进上百万前人们的生活。课件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师:你觉得要读好这句话应读好哪些词语?你试着读一读

生:我觉得要读好“一直”。更能体现远古时代人们上百万年都是那样,从来没有改变过。

师:谁来读(生读)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还要读好那几个“没有”和“也没有”这样就能让听者感觉到当时人们生活非常穷苦,日子很艰难。

生:我觉得这个“只能”也应该强调说明人们没有别的办法。

师:你能将这种生活读出来吗?(生读)

师:是啊!远古时代,人们生活是多么艰苦、多么落后,于是人们只把美好愿望寄托在哪儿呢?他们美好的愿望又是什么?

生:神话中,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天文望远镜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那么,在20世纪,人们的又是什么样“呼风唤雨”的呢?(生读)出示图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哪些发现、发明呀?(男生读发现,女生读发明)除了文中所说的你还能说出哪些?

师:我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请看大屏幕。这些发现、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带来舒适、方便。(课件出示)

“人类的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师:谁来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谈一谈。你的生活是因为有了_______________,所以舒适;

你的生活是因为可以_______________,所以方便。

师:20世纪里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在一夜间开放,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师:20世纪里我们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面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我们不能不说——

师:是什么让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舒适,这么方便正如英国科学家(读)

师:是啊,是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是科学让人类呼风唤雨。正是因为科学技术,人类才会进步,时代才能前进,我们不能不说——(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同学们,居里夫人说过(课件)“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结束语: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已经到来,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世纪。

课件出示作业。

2、阅读:《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瞬间》。

板书设计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学

发明、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新词。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习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⑴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⑴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

科技→发现和发明

【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理念】

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子,会写12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间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计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抓重点词语,直接导入

说说“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师: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是运用法力“呼风唤雨”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语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擎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位学生透透彻彻的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正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三、构建有效对比,深入学习课文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请同学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3.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

4.师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人们渴望能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神奇力量,而20世纪,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像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以及神话人物。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体会20世纪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申义。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三)布置作业,拓展文本

2.尽可能多的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

(设计意图)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语文教学不仅仅限制在课堂,让语文课真正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第一课时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

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

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

(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⑴齐读,思考:

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

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⑵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第二课时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生字卡。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在文本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境就会被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流程:

教师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

师:远古时候,人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直至结束。从远古时代人类产生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出那么多的创造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把“呼风唤雨”这个词语置于课始,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使课文的展开有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深入学习文本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各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真是!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正因为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样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仅仅凭借课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这么简单的一段话,学生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人类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及其神话人物。鼓励学生多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题,请学生展开想象并完成填空题。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作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个世纪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和引伸义,然后联系课文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一个世纪的发展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将人类的新发明和人类的美好愿望相联系,使学生明白,是科学技术使得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第二个练习让学生互相合作写小论文,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上虞市小越镇小

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

【教材解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查字典,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指名认读。

⑶齐读。

⑷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⑹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四、再读,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熟读课文:

⑴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什么是原子核?

⑤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一、激qing导入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围绕重点研读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汇报交流。

⑸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三、体悟写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延伸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科学──发明发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掌握写作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

提问:1、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20世纪是谁、靠什么在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能读懂了什么?

a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b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交流,师引导:

(1)农耕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愿望现在都实现了吗?(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3)没……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学习方法:

a自读诗句,了解句意。

b练读,体会情感。

c指名读,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d再次练读,齐读,读出情感。

回读第3自然段。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人们只能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来寄托愿望,生活的如此困苦?生答:没有科学技术

过渡语:是啊,古时候的人们没有科学技术,可是到了20世纪就大不一样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2、学习第4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20世纪科学成就的句子画出来。

a指名回答,学生归纳

b如此多的科技成就让人眼花缭乱,谁能选择一样说一说,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多表达,通过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通过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体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同学们的时代自豪感。)

带着自豪感,再读第4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连王宫贵族兜捕感想象,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生答:科学技术

3、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语:英雄所见略同,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我们的看法一致,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老师这里有两句话不太理解,谁能帮帮老师?(理解重点句)

出示黑板: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b师评价。

三畅想未来,激发兴趣

过渡语: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犹如在创造着一个一个神话,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然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它会创造哪些奇迹呢?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大家自由畅谈

a同桌交流

师引导:

a如此多的梦想怎样才能实现呢?

b同学们只要你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你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教师的及时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写法及时练笔

过渡语:让我们先暂时告别梦想,回到现实。看黑板,作者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他用了什么办法呢?

(通过板书,一目了然。对比和举例子)

小练笔:用对比和举例子的方法,任选其一,写一小段话。

a秋天的果园——————————————————————————,

可是到了冬天——————————————————————————。

b过去—————————————————————————————,

现在—————————————————————————————,

未来————————————————————————————。

a指名发言,共同说出写作方法

b师评价,引导

(及时的练笔,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掌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五结束全篇提出希望

a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b回去之后,把你的收获将给父母听,也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设计]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现在

没有电灯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潜入深海

没有汽车……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体会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质疑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3.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应对策略】

对于学生提出的易解决的问题(如1.2.3.),结合学生预习,当时解决。

学生提出的后三个问题,在黑板上标出,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1.朗读全文。

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认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套红)

改观程度依赖幻想联系潜入原子核

(1)指名认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3)引导学生书写“幻”字。

用评价学生读词的方法正音。

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指导书写“幻”。(注意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和字体的美观。学生交换评价书写情况。

3.检查读书。逐段指名朗读,用学生评价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读书。

(三)解决疑问,顺学而导

1.带上问题,默读全文。

2.学生自学。

3.依据问题,讨论交流。

问题一:20世纪前的上百万年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句子及理解。

师紧扣“农耕社会”引导学生,“提到农耕社会,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具体,感受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传信?庄稼旱了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有话可说)

(2)引读“那时没有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读出情来。并引导学生发现“改用省略号”的道理。——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3)填空练习。

过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书中说的这“四个没有”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结: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5)学生交流。

问题二: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过渡:是呀,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1)学生读句子,交流理解,师依据学生回答评价,指导。

(2)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分号前的部分是人类的“发现”,分号后的部分是人类的“发明”。

(3)区分“发现”和“发明”。

(4)交流: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过渡:通过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举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话也来形容20世纪的巨大成就。

(5)出示诗句,学生谈理解。

①师引导学生读诗,除了感受到“发明发现”多之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理解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出现的迅猛)

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感情。

③点明诗的出处,了解引用的好处。(作者通过引用古人诗句来说明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找到这首诗,读读背背。)

过渡:正是因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改变程度甚至超过了人类过去上百万年的总和。

(6)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的哪些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若学生交流不出,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8)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回归整体,解决疑问。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作比较的妙处。

老师引导:学到此老师有个疑问,既然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写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呢?——作比较,衬托20世纪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纪不愧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回读课题。

2.评价过去的这一百年。

引导: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过去的这一百年,你会如何评价呢?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这是的一百年!

3.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4.总结:的确,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科技创造一个又一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有些“发明”(如导弹、原子弹)也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技知识和本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阅读。

介绍路甬祥(照片),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屏幕出示: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百万年:没有……

科技作比较

百年:发明发现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利用科学,了解现代的新科技和取得的新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和作者路甬祥爷爷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去感受生活的精彩。请大家齐读课题,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出示大屏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学习第四自然段

a指名说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b这么多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舒适了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是什么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齐读。(引导读整段,读出高兴、激动或者自豪、幸福的语气)

c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举例、对比)有什么好处吗?

d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高科技成就?(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小组交流。

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渡:我们能感受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从句子来看,他们有哪些美好愿望?(理解“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现在能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吗?

b文中有一句诗科学技术进行了称颂,在哪儿?【点击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读句子,简单理解。

c如果把诗人写的雪景比作20世纪的科学成就,那这个成就是怎样的?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师范读。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的那么多幻想,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二自然段

a是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改观和改变的?(板书:科学技术)具体说,是人类(板书: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板书:发现、发明)

b在课文中仔细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试着用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

c谁来把整段话读一读?指名读(自豪、吃惊)。

过渡:20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不得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学习第五自然段

a正如英国的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的“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齐读。

b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三、拓展运用

展望未来,你还希望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怎样的奇迹,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呢?

四、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板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时安排:2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课题吗?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初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2、思考:是谁来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3、引读:“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发现和发明……”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5、检查自学情况。

三、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师:初读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有一些不理解的词句。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疑。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四、课堂总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希望同学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有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一、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29课的学习。

(一)第3自然段

(1)交流,出示句子: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类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读。

(2)体会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电灯生活在黑暗里,没有电视就没有娱乐,没有收音机就不知道外面的信息,十分闭塞。没有汽车就没办法走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们只能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里。靠老天爷吃饭。天时好,天地收成好。来个洪涝灾害就连饭都没得吃。为什么?科技不发达。他们只能用幻想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祖先的愿望是什么?“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

师小结:是啊,他们的生活这样贫乏。多么希望有一双千里眼能看得更远,有一对顺风耳能听得更远,会腾云驾雾能走得更远。

师板书: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我们祖先的愿望实现了吗?在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实?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二)第4自然段

那么20世纪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哪些的巨大变化呢?

1、默读,把你认为课文中最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

2、读后交流。预设:

(1)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20世纪的科技十分发达。

(3)看课件感受20世纪的伟大成就。(我们一起来看看20世纪的科技成就。)

(4)除此之外,你还知道20世纪哪些科技成就?学生交流。课件显示拓展资料。

我还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感受到。

师: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为20世纪自豪吧!你能读出自豪感来吗?

(5)指名读、齐读。

20世纪取得这么伟大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交流时相机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三)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三、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手抄报:科技之光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20世纪: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THE END
1.莞中OJ东莞中学信息学在线测评系统https://oj.dgzx.net/
2.学科网微信扫码登录/注册 账户密码/验证码登录 登陆即同意 《学科网注册协议》和《学科网隐私协议》 学科网 zxxk.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3499号 京ICP证080135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号:1101081948 http://www.xkw.com/
3.Whoisthis?Thisis.-Who is this?-This is Father Christmas . 【考点】who/whom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答案】Father Christmas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当前模式为游客模式,立即登录查看试卷全部内容及下载 发布:2024/12/15 21:0:1组卷:4引用:1难度:0.6 https://www.jyeoo.com/shiti/28d1310a-815f-4155-535c-c7251a7ea164
4.2024上学吧教师资格题库v5.0.8老旧历史版本安装包官方免费下载教师享受更好的待遇,让上学吧教师资格题库陪你一起考教师!【专业的精选视频课程】上学吧教师资格题库推出了专业的精选视频课程模块,精选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供您选择更生动的课堂的同时加快背题效率。课程支持离线下载,随时随地学习。【完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上学吧教师资格题库全面收录近5年来教师资格考试历年https://www.wandoujia.com/apps/7668980/history_v508
5.最新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一等奖(五篇)(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http://cooco.net.cn/zuowen/2859198.html
6.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设计(精选25篇)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https://www.ruiwen.com/word/hufenghuanyudeshijidejiaoxuesheji.html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模板(通用8篇)(4)、师: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我想,他们一定会情不自禁的说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亲人诉说衷肠的时候,当你登陆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科学正在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美好的生活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sheji/636462.html
8.21世纪教育网站~请登陆好孩子小站www.pet33.cn让您的孩子快乐的成长 分享10赞 bbc纪录片吧 蓝天白云3q 21世纪xa指南8集全 分享22 桂平吧 桂平市石龙民族中学的网站办得确实有点水平http://gpslmz.ggedu.gov.cn/ 你会打开一个世界:栏目众多,时事性强,原创作品多 石龙民族中学网站栏目总表及编委 站长:洪世明 站长: 分享43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search?keyword=21%E4%B8%96%E7%BA%AA%E6%95%99%E8%82%B2%E7%BD%91%E7%AB%99
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5篇一起读读课题吧。(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1、师:“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经的知识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语 2、师:在本课中,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呢?对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师:带着这些疑问,请自由朗读https://www.cnfla.com/jiaoxuesheji/1638420.html
10.keti8.comisforsaleHugeDomainsExtensive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domain names. Knowledgeable, friendly customer support.http://www.ket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