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多读书,但不能只读书吧???
我想,更立体的学习方式相对单纯的看书长远收益显然是更大的
人们可以透过三种途径来学习:一是透过「经验」来学习,二是透过「观察」来学习,三是透过「抽象符号」来学习。透过经验学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最不容易忘记,但也最没效率、付出的成本、代价最大;人生仅仅数十寒暑,能亲身经历的事能有多少、能亏的钱又有多少。透过阅读学习不像实际操作那么深刻,但也最有效率,一本书两三百块就能读到一位大师一生的经验与智慧,是何等划算的事。至于观察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而体验教育或者听演讲等短期、昂贵的学习方式,能让你一时顿悟,却无法产生改变
许多网友认为上知乎是来学习的,而事实上,大部分人上知乎其实是来玩的。
玩知乎,的确能带来眼界的开阔,知识的丰富等很多学习上的好处,但是,这仍改变不了他是玩的本质,最多可以算是一种比较良性的玩。玩的目的,就是为了爽
知乎可以提供观点
我们可以从知乎中知道别人对某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这不能算是学习,但同样大有裨益,我们至少可以不那么狭隘。
最好问自己:
1你为什么上知乎?
2上知乎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3你该怎么用知乎?
读书是消费知识的过程,当能在知乎上写出一个好答案,完成一种生产,这些知识才能某种程度上更好的被你掌握。
如果你在知乎上只消费(当微博一样刷),不生产,那还不如离开知乎,好好读一本内容上更系统的书
减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读书是好事,能获取完整的信息。然而人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完整的信息,我们需要得到一个专业的答案,常识,别人精炼过的,以便得到帮助,而读书,就太慢了。
1.通过提问水平,更能了解一个人。提出一个好问题,比写出一个好答案,难十倍。
.2.知乎上海量的“问题”,角度不同,深度各异,可以助我更好的开发大脑、研究世界。
4.一个问题背后,往往是一堆问题,一件事情背后,所掩藏的可能是整个时代千万人的痛苦。
5.一个问题,你考虑一天和考虑一年,所见到的是绝对不一样的。你要逼迫自己面对这些问题,自昼及夜,日久年深。
读书是学习,交流也是学习。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交流的目的是学以自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