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常见肺系疾病,一般而言,急性咳嗽(多在3周以内)多由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引起。亚急性咳嗽(3~8周以内)多由感染引起。慢性咳嗽(8周以上)多由变异型哮喘,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等引起。
如若对咳嗽置之不理,很可能咳成肺炎、支气管炎等。
感冒后咳嗽多为风邪犯肺所致,较为难愈,临床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症。很多患者会误认为是感冒,服用感冒类药物,这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和脏腑的损伤。
该型咳嗽,在治疗上,不能单一止咳,滥用抗生素,这可能会让痰湿留滞,使咳嗽更难愈。医者宜整体论治,治疗时应疏散风邪、宣肺止咳。
急性咳嗽由于发病较急,患者可能私自去医院购买止咳浆之类的药品,这对病情是非常不利的。急性咳嗽多属外感邪气,常见以下分型:
1、风寒咳嗽
症状:咳嗽、痰清色白、恶寒流清涕。
常用方剂:杏苏散、止嗽散、三拗汤、小青龙汤、玉屏风散。
常用药对:麻黄与杏仁、细辛与五味子、五味子与干姜。
2、风热咳嗽
症状:咳痰色黄、舌红咽痛、口渴、流浊涕。
常用方剂:桑菊饮,银翘散,可清热止咳。
常用药对:橘皮与桑白皮、桑白皮与地骨皮、桑白皮与桑叶。
3、燥热咳嗽
症状:咳嗽、痰少黄粘稠、烦躁口渴。
温燥常用桑杏汤,凉燥常用杏苏散。
常用药对:前胡与紫菀、杏仁与川贝母。
在临床中,急性咳嗽需根据咳、痰、咽辨证治疗,效果较好。
《素问》中有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性咳嗽虽主要病变在于肺,但是如遇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均可累及于肺,而致久咳。
1、“胃”咳
常见为咳嗽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烧心、反酸,可用半夏厚朴汤或旋覆代赭汤加减。半夏泻心汤用于胃气不和咳嗽;麦门冬汤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逆咳嗽。
2、“肾”咳
常见为咳嗽遇寒加重,伴气短腰酸腿软,可用金水六君煎加减,小青龙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1、中西医结合,注重四诊,先望和问。望精神状态、面部舌苔;问咳嗽的性质、色、质地,病史及全身性反应。
2、其次,咳嗽多由痰起,痰由脾生,用药宜宣肺化痰、健脾除湿;用药宜轻,量轻;宜平,性味平。
3、再次,咳嗽忌见咳止咳。分析患者咳嗽加剧的原因,因寒冷者温肺;因劳累者补益肺肾;因情绪者治肝;因热者疏风润燥。久治不愈者宣肺通窍,或清利咽喉。
4、最后,划重点:慢性咳嗽“久病入络”,需活用通络祛邪,外加地龙;“久病多瘀”,需活血化瘀,外加红花、丹参;“久咳多虚”,需补肺脾之气,外加黄芪。过敏体质,需加用蝉衣、僵蚕、乌梅等抗过敏类中药。
由于慢性咳嗽较为难愈,小九联合专家推荐治疗的协定方,以方便临床使用。
【久咳处方】
紫菀6g(1袋)
白术6g(1袋)
丹参10g(1袋)
乌梅10g(1袋)
党参10g(1袋)
茯苓10g(1袋)
山药10g(1袋)
款冬花10g(1袋)
补骨脂10g(1袋)
紫苏子10g(1袋)
【功效】益气健脾,止咳化痰。
【适应症】慢性咳嗽,干咳或咯少量白色黏液痰。
为了使患者更好的康复,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重在预防调治。外感咳嗽宜调适寒温慎起居;过敏痰嗽宜戒烟、居住环境干净、饮食清淡、健脾胃;久病虚嗽宜强体质。小儿咳嗽,可多吃萝卜稀饭,养胃化痰理气。
2、生活指导。徒步至微微汗出;通过八段锦、太极拳锻炼。听声调相对和缓舒畅的音乐,调畅情志。
3、辨证护理。风热、风邪、燥热咳嗽辅以针灸;慢性咳嗽辅以刮痧或中药熏洗。多吃润肺清肺的食物,如雪梨、百合、枇杷等;不吃上火生痰的食物,如带鱼、荔枝等;易过敏者,少接触花粉、粉尘、皮毛、冷空气。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1、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2、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证。-3、鲜竹沥,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4、消咳喘类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5、百日咳糖浆,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6、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在治疗咳嗽时,不要长期服用抗菌素,要找出病因,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止咳祛痰药,注意护理。
干咳的辨证论治
1.【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如: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薄荷、芦根等。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
3.【肝郁气滞津聚痰凝】此类证候多见于喉源性咳嗽,其主要症状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等。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芩、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栀子。
4.【肝胃不和气机上逆】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故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药如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等。
5.【肝阴亏虚风摇钟鸣】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辨证属于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治宜柔肝熄风,肃肺降逆,方选过敏煎加味,药如乌梅、五味子、柴胡、防风、白芍、钩藤、地龙、山萸肉、代赭石、前胡、甘草等。
综上所述,干咳作为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脏腑多种,病情严重度不等,治疗反应不一,故在诊治过程中,当
猪肺杏仁汤止咳
一个治咳嗽的方子:准备南杏仁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500克,将猪肺洗净切片,与南杏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锅中,加水适量煮开,加黄酒、细盐后再改文火炖2小时,弃渣吃肺喝汤,每日2次,两天吃完,一周可炖食1~2回,连服2周。想请问专家上方治咳嗽有根据吗?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解答:无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皆与病邪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有关。中医有“以脏养脏”之说,即食用动物内脏对人体相应器官有一定调理作用。本方中,猪肺有补肺气(强化肺功能)、润肺燥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猪肺“疗肺虚咳嗽、嗽血”。南杏仁又叫甜杏仁,主要功效是祛痰止咳、平喘润肠,因富含脂肪油、维生素及磷、铁、钙等成分,常吃有助保持体力、补充营养,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久咳嗽病人也有较好的润肺止咳功效。桑白皮能清泻肺热、止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三味合用,能够清肺润燥、养阴止咳。
本方治疗因燥邪引起的干咳少痰(无痰),兼有大便燥结、咽干喉燥、心烦口渴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病人证偏热象者,选用本方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需注意,肺寒无火或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上方。▲
1、风咳。咽喉瘙痒,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过敏性咳嗽,苏黄止咳汤)。2寒咳。饮冷食,寒入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小青龙汤)。3支咳。心下坚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4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气郁咳,八味解郁汤)。5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心源性咳嗽,肺水肿,葶苈大枣泻肺汤)。6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苓桂术甘汤)。7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8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脐中是也(金匮肾气汤)。9胆咳。咳引头痛口苦是也(小柴胡汤)。10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