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界老母都知道RAZ的江湖龙头地位,如果只买一套书,建议选RAZ。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
RAZ,即readingA-Z的缩写。这是一套完美的英语阅读分级体系,其难易程度从aa-a-z,共分28级。
GK包括aa、A、B、C四级,对应的是美国的幼儿园阶段。
G1包括D、E、F、G、H、I、J七级,对应的是美国小学一年级。
G2包括K、L、M、N、O、P六级,对应美国小学二年级,G2读完可以上初章。
G3包括Q、R、S、T四级,对应美国小学三年级,G3读完可以上中章。
G4包括U、V、W三级,对应美国小学四年级。
G5包括X、Y、Z(Z1Z2)四级,对应美国小学五年级,Z读完可以上原版长篇小说,自由阅读。
对应国际分级标准,如下图。
对应国内学校英语水平,如下图。
首先科普一下:分级读物分为fiction和nonfiction。fiction侧重的是故事性,如牛津阅读树,nonfiction侧重的是科普性。
RAZ的内容上non-fiction占比较大,但并不呆板和枯燥。小娃都能接受和喜欢。
因此,从阅读伊始,就十分有必要增加科普阅读的比例。
RAZ在这方面远远领先。以蓝思1000L左右的难度举例,文学素材约占总篇幅的1/4,百科约占总篇幅的3/4。
在低级阶段(F及以下),在故事性内容上也包含了三只小猪、狼来了、龟兔赛跑、小红帽等寓言故事和小怪兽系列的故事。所以在科普和故事性内容涵盖度都非常全面。
与牛津树分级相比,28级的RAZ区分更细,每一个级别难度递增很慢,并且一个级别的书足够多。如果爸爸妈妈的英语比较差,对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十分头大;直接入手全套RAZ,让孩子跟着节奏拾阶而上即可。
简单来说,跟着它,可以从英文零启蒙读到《哈利波特全集》。
我是一名医生,工作的原因经常要看国外学术论文和资讯。
框架结构也颇有论文的风范:开头点题introduction,中间展开method和data,结尾扣题conclusion。分层分级,设置小标题,分门别类有次序论述。
很多英语较差或者非常忙碌的爸爸妈妈表示,看着孩子每天几本几本地刷RAZ,不知道孩子是否读懂了。
说到这,不得不佩服RAZ的强大了,RAZ自带完善的quiz检测功能。
孩子接受这种quiz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试都十分有帮助。
到H级别,书和题目的难度差不多了。raz刚做题目是觉得难的,但是几篇刷下来,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它这几类题目有难度:(1)问主旨和细节:通常要区分detail和mainidea。
首先要有个整体规划,即根据孩子和家庭的特点,安排孩子以什么样的节奏读完RAZ。
raz按照年龄做好了分段,所以顺着年龄往上走我觉得是最顺畅了。当然,网上有很多牛娃能够跨越年纪并且适应,创造了很多奇迹。
个人认为,如果是3-4岁的娃娃,刷到D左右是最科学的。建议反复看,ABCDABCD搞几个循环。
我们学习母语时也是这种模式,听说能力超强读写能力。
因此,RAZ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可理解性听力重复输入”。简单地说,一本书能够听懂50-70%之后就可以重复听。
甚至,听力水平可以稍领先于阅读水平。
尊重娃娃的沉默期,多听为主,不要求开口。就是两个字,听懂!听懂!听懂!
quiz如果每一本都做,孩子会反感。建议每个级别升级之前,选4-5本有趣、孩子喜欢的书做做quiz。
而到H级别以上,建议每本都做题目。
因为,在H级别之前,孩子的词汇量有限。题目的读题难度甚至会超过文本的难度。有些孩子看图片都懂,但做题目时一脸懵,会影响孩子刷书的积极性。
例如B级别题目。题目比课文的字数都多。
到H级别,书和题目的难度差不多了。raz刚做题目是觉得难的,但是几篇刷下来,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它这几类题目有难度:
(1)问主旨和细节:通常要区分detail和mainidea。
(3)同义转换:可能对于某些题目来说,选项里的词汇娃娃不认识,这种都无所谓。
(4)区分事实和观点:通常要区分fact和idea。
(5)区分想象和真实:通常要区分哪个是fantasy,哪个是reality.
(6)区分人物和情节:通常区分character和plot,有时还会区分那个是地点。
练多了就会发现,都是一样的套路和形式。
如果题目做了以后80%正确率,就可以升级啦!
大孩子读到H级别以上,建议每本都做题目。
这个问题又是没有统一的答案。
最了解自家孩子的是爸爸妈妈。不要严格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创造性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娃的阅读方式。
个人建议前面低级别的过得快一点,基础好的,一天10,20篇不成问题。零基础的孩子,一天2篇也行,重要的是坚持。
到了H级以上,每天1篇就可以,甚至两天一篇,重要的是坚持前行。
坚持就会有奇迹。
RAZ系统共有2000多本分级,还在不断更新中。如果娃喜欢RAZ,其实是可以不用读其他分级了。
但一套分级难免有枯燥的时候,从这个角度来讲,建议另外补充1-3套分级。最开始,可以搭配牛津树,读到一定级别,兰登和图书馆也可以补充进来。
进入桥梁书和章节书后,家长已经基本掌握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喜好。就可以针对性地再配置一些成套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