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国家版本馆里的江苏展品

南图古籍《十竹斋笺谱》重刊版正在展出

揭秘中国国家版本馆里的江苏展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王峰

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一片大气恢弘的建筑群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彰显中华文化神韵。这里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里,一批江苏展品正在展出。其中就包括南京图书馆选送的5种古籍,以及《十竹斋笺谱》己亥重刊版和所用的雕版工具。

珍贵

南京图书馆5种古籍亮相

南图选送展品包括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三十六卷、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万化刻本《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存一至四)、清道光敷文阁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紫江朱氏精刻彩印本《营造法式》等5种古籍。这些珍贵古籍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龚雷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是重要的《战国策》传本。西汉刘向在校理皇家书库时,对所见包括《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语》《修书》在内的6种记载战国纵横家说辞的作品进行了编撰。因书所记载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提出的政治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该书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传统典籍,对中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相当的影响。由于成书年代较早,在传承过程中《战国策》多有散佚。南宋文人鲍彪对《战国策》进行了编订并注释,从而形成了《鲍氏国策》。在此过程中,鲍彪不但潜心注释,对收集的史料进行了考辨梳理,重新编排了次序和世系,对其进行了点评,并四易其稿,反映出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坚守。

《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存一至四),明吴万化宝石堂翻刻泊如斋本而成,虽一改旧貌,却因刊刻精美,成为《考古图》最流行的版本。作为现存最早的金石学古器物图录,《考古图》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对每件器都精细地摹绘图形、款识,记录尺寸、容量、重量等。

清道光敷文阁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的重要著作。作为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之一,《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然而,《天下郡国利病书》在顾炎武身后并未立即付印,所以长期以写本形式流传。嘉道以后,始有龙氏敷文阁聚珍版流传。

民国紫江朱氏精刻彩印本《营造法式》,是在中国近现代著名实业家、建筑史学家、文物收藏家朱启钤《石印宋李明仲营造法式》的基础上,召集专家学者校勘、工匠补释图绘而刊印的建筑名著。《营造法式》由北宋土木建筑家李诫编于绍圣四年(1097),因宋室南迁等多种原因导致内容缺失。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了晚清学者丁丙八千卷楼所藏钞本《营造法式》并石印刊行,自此致力于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专门研究,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做出了导向性、开创性的贡献,被学界公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标杆

《十竹斋笺谱》重刊版被收藏

南京十竹斋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并称为中华艺术四大老字号。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国家版本馆筹建之时,就积极与十竹斋展开了沟通对接。开馆后,《十竹斋笺谱》己亥重刊版和所用的雕版工具作为古籍典藏、研究和展示的标杆,被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正式收藏并展出。

明末清初,著名出版家、篆刻家胡正言在南京鸡笼山下设立居室,取名“十竹斋”。明代崇祯年间,胡正言在南京主持印刷出版《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印谱》。其中,融饾版、拱花两大雕版印刷绝技于一身的《十竹斋笺谱》,成为世界印刷史上划时代的作品。用著名古籍收藏家韦力的话来说,《十竹斋笺谱》“在手工时代用艺术的形式将人类从二维世界带进了彩色精妙的三维世界”。

《十竹斋笺谱》诞生以后,“大江南北,争相购藏”,以至于“一时江南纸贵耳”,被鲁迅称为“明末清初以来文人士大夫清玩之最高成就”。它对日本浮世绘乃至近代西方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十竹斋也因此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1934年,鲁迅与郑振铎主持复刻《十竹斋笺谱》,鲁迅离世前仅完成一册。目前,除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郑振铎捐赠本外,境内存世的明版《十竹斋笺谱》几乎绝迹,鲁迅、郑振铎复刻版也极为稀少。

2014年起,我市以《十竹斋笺谱》重刊为起点,正式实施十竹斋品牌复兴计划——设立“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传习所”,启动《十竹斋笺谱》重刊工程,先后聘请了数十名来自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央美院、中国美院、首都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国内外专家组成顾问团队,组建了精干专业的工作队伍。

重刊的四册《十竹斋笺谱》以国家图书馆馆藏郑振铎捐赠的明崇祯十七年(1644)初刻本为底本,团队从板材选择、工具制作、图案分色到雕版刷印,都经过了多次实验和探索。笺纸纸张要从20多种宣纸当中选择再进行调整配料,生产出笺纸专用纸。《十竹斋笺谱》一套成品的雕版数量近两千块,每一块都要精雕细琢,笺谱所用颜料最终用的是绿松石、青金石、玛瑙等天然原料调配出的矿物颜料,以此保证印出来的笺画五六百年都不会变色或褪色。整个团队经过一千余昼夜的反复打磨、比对、提升,终于使得这部中国古代版画巅峰之作光彩重现。

“十竹斋是古都南京历时四百年不衰的文化品牌,我们通过重刊《十竹斋笺谱》,再现艺术经典,活化传统技艺,振兴十竹斋历史品牌,彰显南京城文化艺术辉煌,不负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十竹斋艺术集团董事长陈卫国说。

延伸阅读

这里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盛世修典兴藏。2022年7月30日,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一总三分”的馆藏体系,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作为文明发展的结晶和文化传承的金种子,版本铭记着中华民族诞生、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国家版本馆,正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南广场,一尊石印章巍然矗立,上面镌刻四个大字:“赓续文脉”。我国历朝历代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汉代天禄阁、唐代弘文馆、明代文渊阁、清代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设成立,继承了这一光辉传统。

立足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中国国家版本馆依山而建——中央总馆选址于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三个分馆也分别位于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各馆均设置了展示区、保藏区、洞藏区、交流区等,规模和条件在版本保藏史上达到新高度,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

在建筑设计上,各馆力求突出文化性、传承性、标识性。其中,中央总馆整体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西安分馆整体建筑和室内设计充分体现汉唐雄风,杭州分馆围绕具有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广州分馆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一总三分”凸显大国风貌、汉唐风韵、江南宋韵、岭南新韵,集中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全国近900家收藏单位、580余家图书出版社、1万余家报刊社以及众多民间藏家,认真开展古籍版本资源调查,积极奉献珍贵版本资源。截至目前,总分馆共入藏2500余万件(册)版本,其中,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共1600万余册,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时吸纳具有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中华古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钱币邮票、影视剧数字版和外国精品版本等。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景德镇陶瓷大学请进入: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该平台遵循边建设、边服务原则,目前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http://lib.jci.edu.cn/info/1022/4329.htm
2.国家图书馆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以保存文化、弘揚學術研究為主,提供圖書、電子書、期刊、論文、政府公報、古籍、手稿、家譜、漢學、藝文、資料庫等學習資訊服務,及閱覽證、自修室預約、活動報名、研究小間、團體討論室、導覽及會議場地等線上申請服務。https://www.ncl.edu.tw/
3.国家图书馆官网介绍(www.nlc.cn)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的职责,指导协调全国文献保护工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及公众提供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开展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指导全国图书馆业务工作;对外履行有关文化交流职能,参加国际图联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https://www.igfwz.com/www-nlc-cn.html
4.《科学的旅程(珍藏版)国家图书馆文津奖》(雷·斯潘根贝格)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科学的旅程(珍藏版)国家图书馆文津奖》,作者:雷·斯潘根贝格,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最新《科学的旅程(珍藏版)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科学的旅程(珍藏版)国家图书馆文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38271.html
5.15个珍藏已久的黑科技网站,每一个都值得收藏「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是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营造全民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我国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网络资源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书目型、文摘型、全文型数据库),里面的书籍资源非常非常的多,只需要简单的注册后就可以免费阅读里面的书籍。热爱学习知识的朋https://www.51cto.com/article/660745.html
6.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都被谁收藏了?163几天后,法国国家图书馆以4200法郎的价格从书商手中购得该套彩图。就这样,这件编号为2500的孤品成为了当年最昂贵的入藏品。 华莱士典藏博物馆 被誉为“国家级的博物馆和私人艺术收藏的成功典范”的英国华莱士典藏博物馆收藏着一对“金瓯永固”杯,一铜一金。 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DEG49Q780514D3UH.html
7.美国国会图书馆与中国国家图书馆之比较全国方志动态中国国家图书馆负责全国图书馆业务辅导,开展图书馆学研究。代表国家执行有关对外文化协定,开展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2] 1.6 两个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并设立了网站 国家数字图书馆是国会图书馆将其独有的美国历史收藏数字化,使之在因特网上广泛传播。主要包括:完整的卡片目录检索;关于国会信息的联机http://scdfz.sc.gov.cn/gzdt/qgfzdt/content_19071
8.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四季童读”项目秋季书单,收藏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四季童读”项目秋季书单分享,覆盖学前(0-6岁)、小学初段(7-9岁)、小学高段(10-12岁)、初中(13-15岁),详情查看正文。 转眼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除了课堂上好好学习之外,同学们有认真的在课后阅读充实自己吗?经典名著相信大家已经读过不少了,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宝藏童书,由国图少https://www.xschu.com/xiaoshengchu/08/49365.html
9.最全北京的特色地标建筑(赶紧收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截至到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2500多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https://www.tudinet.com/read/1423.html
10.国家图书馆的微博国家图书馆官方微博 3 公司 国家图书馆 ü 简介: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履行国内外图书文献收藏和保护 T 友情链接 国家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图少年儿童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网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网 更多a 直属机构 b 1/2 a 国https://weibo.com/nationallibrary
11.国家图书馆珍藏古籍欣赏(上)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乐府诗集》是该书现存最早版本,存七十九卷,目录二卷,其他缺卷用元刻本和清抄本补配而成完帙。 此宋刻字体方整,结构谨严,雕镌精致,据藏书家傅增湘先生推测,大约刊刻于南北宋交替之时,应是浙江杭州地区的刊刻风范,乃宋刻本中的精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01/03/16149029_964499015.shtml
1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的驱动机制研《中国土地科学》2024年9期 “鲁迅文学”的行动性兼及文学何为之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9期 人工智能是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4年6期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ChatGPT技术应用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4年S1期https://www.ncpssd.org/
13.全国150余家图书馆收藏《魏了翁传》市县动态全省地情动态《魏了翁传》出版以来,龙腾先生以缅怀先贤丰功伟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忱,自费三千余元,向国家图书馆、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知名大学图书馆、有关市(区)县图书馆邮寄捐赠《魏了翁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图书馆藏。截至目前,龙腾先生共收到各界图书馆回执、收藏证书、感谢信等150余件,还有部分回执、收藏https://www.scdfz.org.cn/gzdt/qsfzdt/sxfzdt/content_1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