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对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轻点鼠标,随着一缕悠远的音乐,“永乐大典”在隽秀的书法背景中缓缓浮现……

“终于让我们普通读者一睹国宝真容。”家住山东滕州的古籍爱好者李庆,在电脑屏幕前浏览《永乐大典》数字版时发出感叹。他所观看的,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历经600多年风雨,成书于明朝的《永乐大典》存世数量不及原书的4%,眼前的影像数据库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它的厚重与魅力。

保护和传承中华古籍不仅是维护中华文明根基的重要任务,更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智慧、造就中华文明新形态的关键环节。在学术意义上,古籍数字化意味着运用数字技术对古籍进行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呈现与出版,而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衍进层面,数字化使古籍中的智慧精华,能够通过趣味性、前沿性和大众化的方式,得到传播与推广。调研中,98%的受访者认为应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化,几乎相同比例的人认为数字技术对古籍保护和传承发挥着显著作用。

焕新以数字科技赓续中华文脉

古籍保护层面,数字化实现古籍生命永久存续,助力海外遗珍重现容颜。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传世古籍浩如烟海。古籍不仅包含传统线装古籍,还包括甲骨、简帛、碑帖拓本、古地图等。《中国古籍总目》显示,我国现存古籍约有20万种。数字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古籍保护逻辑,通过“数字孪生”和“入库共享”,使古籍以数字形态永久保存。

“古籍数字化关系到我们国家文化资源的安全。古籍一旦遇到火灾、水灾等,将带来不可逆的损坏”,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介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目前已发布古籍资源10.3万部(件),共2640万页,其中,读者利用率最高的善本古籍,已有2万多部实现上网。

对于壁画、彩塑等无法永久传世的文化形态,数字复刻更为重要。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将洞窟、壁画等制作成数字图像,一方面能永久保存敦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可使游客将线上参观与实地游览相结合,降低过量游客进入洞窟带来的文物保护压力。

古籍整理层面,数字化推动古籍搭上智能“快车”,促进整理工作提质增效。

当然,机器无法百分百准确地识别语义,人工标注和校对依然重要。借助数字平台,古籍整理的众包模式悄然兴起。中华书局下属的古联公司在2018年推出古籍整理众包平台,2020年上线了能在移动端分发任务的“i编纂”小程序。公司总经理洪涛向调研组介绍:“众包平台有5000多位注册用户,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古籍爱好者。”据悉,该平台上编校过的任务近5万个,处理的古籍超14亿字。

古籍传播层面,数字化推动“蒙尘”古籍走向前台,搭载互联网实现开放共享。

小谭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日常学习“穿梭”于各大古籍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基本能满足对材料的初步检索搜集,许多平台还提供珍贵古籍书影数据,不用去各地奔波就能看到古籍原貌。”

点开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排列着数字古籍、数字方志、赵城金藏、碑帖菁华、甲骨世界等20余个子栏目,支持单库检索、多库检索、精确检索、模糊检索。由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打造的“识典古籍”平台,提供原本影像对照、繁简转换、文白翻译等功能,并对内容添加了标点和注疏,还能显示文中人名、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详细介绍。据调查,超过80%的受访者期待使用集搜索、翻译、注释等功能于一体的古籍应用平台,这些功能使古文褪去晦涩难懂的外壳,极大方便用户阅读和学习。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珍贵古籍也借助数字化浪潮纷纷亮相。截至2023年9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地图书单位开展了8次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活动,地方图书单位累计发布古籍资源超过2.8万部(件),参与发布的机构下沉至县级图书馆。针对全省各地市馆不少珍贵古籍已做数字化处理但未能发布的情况,浙江图书馆建立了“浙江省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总库”,已发布古籍2600余种,约6.5万余卷。联合发布让散布于中华大地的珍贵古籍重焕光彩。

活化融古于今绘就现代文明

内容的活化:萃取海量古籍中的知识网络

将海量古籍文本进行数字化提取,就形成了汇聚先哲智慧的“大数据库”。借助智能分析技术,能够针对其开展深度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时空关系分析、知识图谱建构等,让大众全面又直观地理解古籍中的知识网络。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团队开发的“智慧古籍平台”,在提供文本分词、标注、释义、文白翻译等功能基础上,还为用户呈现古籍著者的世系图、社会关系图等。“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古籍文本与结构化数据进行关联,实现智能化处理”,徐永明教授告诉调研组,他的团队还开发了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显示其规律性、综合性数据,比如李白、杜甫一生中的地理迁徙轨迹图等,这一平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古籍文本知识进行显性化提取,也是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持续发力之事。近期该中心上线“文献溯源分析平台”,能够呈现词语在古籍文本中的出现频次、共现情况等,并可追溯句子的来龙去脉,观察句意相似句子在形式和内涵上的流变过程。“吸引大众参与是古籍活化的重点,要利用智能技术让社会更多接触和使用古籍数据”,中心研究员位通谈到。在北京大学2022年举办的首届“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作品展”中,“中国古代名人迁居地图”“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等也令人印象深刻。

形态的活化:虚拟仿真推动古籍融入现代生活

“千年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喜欢我,我还是蛮欣慰的”,在2023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现场,诗人苏轼“穿越”而来,不仅为选手出题,还与演员饰演的黄庭坚一起再现了“鄱阳湖相会”。这位“苏轼先生”让人难辨真假,而“他”正是当下火热的虚拟数字人。

再如,深度沉浸的超现实技术将古籍活化推向新高度。2023年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古籍寻游记”体验项目引发热烈追捧,观众只需头戴虚拟现实头盔,手持操作手柄,便能够“亲身”穿梭于历史时空,“亲手”将文物捧在掌心。

在技术加持下,虚拟现实、沉浸参与、人机交互、智能传播等为文化创新持续赋能。从“阅读古籍”到“身临其境”,技术重构了人与古籍的互动场景,让人能在综合感官体验中领略文化魅力,提升对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此外,网络游戏、数字展厅、数字藏品等当下流行的传播形式,在多个维度上助力古籍从“活”起来到“潮”起来。

体验的活化:借助数字影像讲好古籍故事

古籍不仅蕴含古人智慧,也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的集体记忆。传播经典古籍,要将古籍知识与古籍历史相结合,运用具象化、生动化的手法讲好古籍故事。近年来,《典籍里的中国》《山海奇幻夜》《穿越时空的古籍》等视听节目,不断创新古籍影像叙事策略,引发一轮又一轮“古籍热”。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节目注重在时空交融中诠释中华古籍的当代价值。

“一直说‘古’会陷入曲高和寡,一定要汲取古籍对当下有指导意义、能够产生共鸣的点。”《山海奇幻夜》总导演雪芬向调研组介绍,“比如我们把夸父追日诠释为奔跑在路上的执着,将飞走的神鸟演绎为追求光明,这都能与现实呼应。”

短视频平台上,古籍的能见度也越来越高。抖音平台#寻找古籍守护人#话题播放超过25亿次,快手平台#古籍古书#话题播放3亿多次,古籍专家、普通用户和文化机构等讲述各自故事,让古籍及其文化通过手机屏幕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

反思古籍数字化还需要完善什么

建设主体各自为政,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库之间壁垒明显。当前,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数据库,在建设中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古籍的呈现、标注、检索等“千库千样”,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数字化平台增多,库与库之间的壁垒愈加显现,用户难以实现“一站式检索”。面对海量古籍,对哪些书目进行数字化处理,各个建设单位缺少协同。“因没有相对可持续的规划,有较多重复制作,造成浪费”,某省级图书馆管理人员向调研组坦陈。

古籍活化系统性弱,资源配置待完善,“数字高阁”隐忧凸显。在古籍数字化建设目标上,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结构化、智能化开发古籍数据更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在这一层面“只见树木,未见森林”。从事古籍活化的主体数量较少、力量分散、单兵作战,在人力、财力和技术上面临制约。部分数字影像内容,将古籍元素作为噱头谋取利益,缺乏真正的文化传播意识,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73%的受访者认为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宣传推广不充分。长此以往,古代典籍难免会被置于“数字高阁”。

古籍活化内容单一,集中于文史题材,更多古代智慧亟待呈现。在活化产品层面,65%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形式相对单一,57%的受访者认为内容活化程度不够。在活化对象上,当前的数字产品通常聚焦文学和历史题材内容,对于中医、数学、生物、天文等自然科学领域古籍呈现较少。不少经典文学巨著已得到不同建设单位反复深度开发,但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发展图景,尚未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呈现。如何克服技术难关,活化更多题材中华典籍,是未来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望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布局数字人文战略方向,引领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前沿。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古籍活化在当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等技术融入古籍工作。针对前沿技术创新需求,发挥高水平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研发优势,破解技术创新难题。将全局规划与重点支持相结合,打造一批高质量古籍类数字人文产品。积极引领世界数字人文发展前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古籍数字化建设成果,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优化人才培养,打通专业教育与社会参与,造就数字化建设有生力量。2022年,教育部将数字人文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但目前仅有个别高校开设此专业,应推动有条件、有基础的高校积极布局、开展办学。同时,依托国家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设战略,加强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视觉设计等学科知识与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交叉融合。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培育人才。面向社会开办古籍数字化专项培训班,统筹建设在线课程,推广古籍整理与数字出版众包模式,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古籍数字化建设与传播。

(作者: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执笔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占勇、本报记者白雪蕾;调研组其他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亚文、张志颖)

THE END
1.中华古籍网数字化,激活古籍生命力2023-10-09 中国古籍数字化“跨界合作”呈新趋势2023-09-27 我国古籍数字化成果可圈可点2023-09-27 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推进会在沪召开2023-08-18 古籍数字化:让文化传承的舞台更加宽广2023-08-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开展2023-08-09 http://hywx.zhbc.com.cn/index.htm
2.中国古籍网中国古籍总目 《中国古籍总目》(网络版)数据库将单独设置模块,对1950年至2019年间古籍整理本图书进行全面、集中地展示, 帮助读者用户整体把握古籍整理的成果现状,也可为相关部门做今后的古籍整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总目检索 古籍总目 古代至民国初人撰著并经写抄、印刷的历代汉文书籍目录 古籍整理 建国以来正式出版的https://www.guji.cn/
3.中国古籍保护网保护计划 简介 工作机构 政策法规 规划 标准规范 工作简报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各省保护中心京ICP备05014420号 电话:(+86 10)88544317 ?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版权所有http://sdbztsg.com/front/c.jsp?id=d5770168b139441b85526c73a4ce5af1
4.古籍善本中国古籍网古籍善本,逼真翻页,原版影印,共收录古籍3599本 集-书法 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甲骨文合集释文(全四册) 甲骨文字典 金文字典 草字汇(上下合集) 行草字汇 康熙字典 中国钢笔书法大字典 集-中国法书选-二玄社 中国法书选_01_甲骨文金文 中国法书选_02_石鼓文泰山刻石 http://book.shufaji.com/
5.推荐几个古籍网站通过国家图书馆主流门户——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主站点,可以链接到国图古籍与特藏文献资源检索相关古籍,用法同上。去年七月下旬,我在京参加中华书局和古联公司联合举办的“首届古籍编校整理研修班”,顺利结业后,在北海公园附近的国图古籍馆抄录《春秋外传考正》(下称《考正》),顺便办理了读者卡(见下图一、图二)。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530452118503431
6.中国古籍大全中国古籍大全是十环网下的古籍站点http://guji.10huan.com/
7.中华文化古籍网中国文化古籍网,在线收藏手抄本古书典籍大全网,有老中医古籍善本,道家古籍等免费手抄本古书.如古书典籍,国学典籍,风水玄学,梅花易数等免费中国古籍善本.中国古籍网将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文化 ,弘扬国学文化,传播国粹经典。内有国学经典古籍、经史子集、中医、易学资http://lckk.cn/
8.中国旧书网孔夫子旧书网:与中国旧书网有关的图书大全。国内领先的古旧书交易平台,汇集全国各地13000家网上书店,50000家书摊,展示多达9000万种书籍;大量极具收藏价值的古旧珍本(明清、民国古籍善本,珍品期刊,名人墨迹,民国珍本,绝版书等)在孔网展示与交易,吸引了大量的学者https://m.kongfz.com/topic/2153399/
9.中国古籍网中国古籍网,在线收藏手抄本古书典籍大全网,有老中医古籍善本,道家古籍等免费手抄本古书.如古书典籍,国学典籍,风水玄学,梅花易数等免费中国古籍善本.中国古籍网将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文化 ,http://gujizhan.com/
10.中国古籍电子pdf电子书高清大全网站合集51教学网但是对于古籍大部分读者不方便购买就会在网络上查找相关古籍的电子书,但是也不容易找到。小编给大家推荐两个查找古籍的网站,免费使用。记得收藏保存哦。 国学网是一个在线平台,致力于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知识。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服务,使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学习有关中国古籍、经典著作、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http://51jiaoxue.cn/post/3466.html
11.中国的古籍中国的古籍,作者:邓瑞全,任宝菊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中国的古籍》,读书网|dushu.comhttps://www.dushu.com/book/10244821/
12.古籍备览–国学网(详细) 《文史通义》史学评论名著,内篇五卷,外篇三卷,内篇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外篇为方志论文(详细) 《史通》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其修撰历经九年,成于景龙四年(710)。全书凡二十卷,分内(详细) 第1 页 | 共 3 页 1 2 3 ? http://www.guoxue.com/?category_name=book1
13.宣传推广·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举办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2024-08-23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图书馆、字节跳动公益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启动仪式举行2024-08-22 ·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宜春历代藏书家专题展2024-08-22 ·书藏有象 勒石不朽——广西石刻文献展?2024-08-22 https://www.nlc.cn/pcab/xctg/bd/index_3.shtml
14.漢典古籍汉典古籍网,集古籍之汇编,其意在传承先贤智慧,展现文献全貌。其分四部:经、史、子、集。经部藏儒家经典,如《易经》、《尚书》;史部收历代史籍,如《史记》、《汉书》;子部汇诸子百家之论,如《老子》、《庄子》;集部录诗词文赋,如《楚辞》、《全唐诗》。以文化传承为志,便利学术研究,助益文化教育,亦为历史延续https://gj.zdic.net/
15.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全八册)《中国古籍总目:史部(套装全8册)》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主持编纂,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十一家图书http://www.queshu.com/book/15433022/
16.文化部新闻发言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意见》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文化部新闻发言人接受了中国政府网的采访。 问:古籍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古籍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是什么? 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zwgk/zcjd/201711/t20171103_801824.html
17.挖宝丨科普探索+艺术熏陶,这些“国”字头网站,藏着你不知道的教育有点小众的中国古籍保护网藏着宝藏! 在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等待着大家去探索:古籍、年画、甲骨、数字方志、敦煌遗珍、古籍保护小知识…… 徜徉其中,能够直观地领略到古籍之美,并了解古籍的来源,学习如何保护古籍! 第四站: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地址: https://www.chnmuseum.cn/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32095
18.中国知网及一大批古籍数据库均免费开放!“科研之旅”可以排上日程天一阁博物馆通过“天一阁古籍数字资源网”对外网免费开放955部4882册,其中经部245部、史部658(含家谱376部)、子部26部、集部19部、丛部7部。这批资源除家谱及部分目录学资源外,大部分为天一阁善本古籍,如明刻本《范氏奇书》、《天一阁集》、《嘉靖七年浙江乡试录》等,不少还入选国家和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也是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200129/318571.html
19.始击国学网国学经典资源国学古籍数字化版本在线下载始击国学网提供国学经典古籍电子书数字化版本资源在线下载,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https://www.shijiguoxue.com/
20.识典古籍识典古籍是抖音公益与北大合作共建的古籍阅读平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免费公开、稳定、快速、方便的搜索和阅读古籍的服务。识典古籍阅读平台为广大古籍爱好者和学者提供海量古籍资源,包括经部、史部、子部、集部、道教部、佛教部等。涵盖了儒家经典、道家经典、文学经典等丰https://www.shidianguji.com/
21.古籍馆全文,檢索書中的文字。 模糊和精確: 模糊檢索,根據關鍵字自動轉換簡體或者繁體,進行檢索。精確檢索,關鍵字和檢索結果一致。 品種數量:101017種 文字數量:13.6億字關於古籍館使用幫助服务模式聯繫我們 京B2-20241481|京备字13037265|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01号https://www.gujiguan.com/
22.墨轩古籍网专业易学古籍资源下载网墨轩古籍网专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网内存有包括国学古籍、易学书籍、紫薇斗数、奇门遁甲、风水堪舆、六壬六爻、中医、国学五术、诸子百家等资料的电子书、文档、音频以及视频。https://moxuanguji.com/
23.影印古籍古籍善本中国古籍下载26万册影印古籍扫描版在线阅读3撰《干常侍易注疏證》 (清)方成圭撰 《周易》 (元)董中 行注《周易口义》 影印古籍 古籍善本 中国古籍下载 26万册影印古籍扫描版在线阅读3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7 收藏数:0 顶次数:0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文件大小:560 KB 时间:2021-05-06https://www.taodocs.com/p-493088917.html
24.少数民族文学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整理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 ·唐长孺先生与《吐鲁番出土文书》 ·蒙古族语言文字与史籍经典 ·我国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情况如何? ·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与传承并举 ·十七世纪手抄本《纳瓦依诗集》 http://iel.cass.cn/mzwxbk/ssmzwx/
25.中国古典文献资源导航系统中国古典文献资源导航系统(别名:奎章阁)是中国首家古典文献资源导航平台,属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2019年10月在线发布。https://www.kuizhangge.cn/
26.全球最大中国传统文化检索引擎国学宝典经部·十三经注疏 经部·易类 经部·纬书集成 经部·经学史等 史部·正史 史部·地理 史部·别杂史等 史部·目录史部·年谱 史部·明实录 史部·清实录 子部·诸子 子部·儒家 子部·杂家 子部·类书 子部·蒙学 子部·文言小说子部·通俗小说 子部·术数 http://www.gxbd.com/
27.孔夫子拍卖网国内专业的古籍信札字画碑帖古玩艺术孔夫子拍卖网:国内专业的古籍、信札、字画、碑帖、古玩、艺术品收藏品网上拍卖网站,为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提供古董、书画、钱币、连环画、邮票等收藏品在线拍卖交易市场,以及中国拍卖公司的拍卖预展专业服务和最新的拍卖会信息。https://www.kongfz.cn/
28.古籍整理Raihan Kadir 网站首页学术档案学者信息 姓名:热依汗·卡德尔 (维吾尔族) 学历:文学学士 籍贯:新疆乌鲁木齐 职称:研究员 所在部门:我所老学者http://cel.cssn.cn/xrda/ltxlxz/R/ryh_kdr/gjzl/
29.历史春秋网历史春秋网是一个以历史为核心的文化资讯门户网站,提供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医养生、书画艺术、古董收藏、宗教哲学等内容。致力于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http://www.lishichunq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