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馆藏《郭康介公遗集二卷》(11号)、慕湘藏书馆馆藏《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八卷》(15号)入围“山东省古籍普查十大新发现”,请投票,感谢您的支持!
可重复投票
01
孔子博物馆
《乾隆御定石经》清嘉庆拓本189册
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乾隆石经由蒋衡楷书,字体工整,秀劲端雅,此拓本为御制墨乌金拓,拓工精良,是珍贵的初拓精拓本,是嘉庆元年太上皇帝乾隆御赐衍圣公的。2019年4月,故宫博物院施安昌、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冀亚平、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胡海帆确定此拓本为乾隆六十年初拓本。
02
平阴县图书馆《说经札记八卷》
(明)蔡汝楠撰明嘉靖衡湘书院刻本8册
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孤本
《说经札记》传本稀少,明嘉靖二十九年衡湘书院刻本仅本馆收藏,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一部,尚残缺不全。2013年,本馆聘请市古籍保护中心专家评估馆藏古籍,发现此书。
03
日照市图书馆《班马字类二卷》
(宋)娄机撰清初刻本2册清桂馥跋
此书为清初刻本,书衣有清桂馥题跋,对于今人研究桂馥的交游提供了重要素材。这部书原在京城,周起渭和戴震都读过,经毕以珣之手来到山东,赠给桂馥,后来袁振渭收藏过,属于山东藏书,函套上的“山东半农堂袁氏珍记”可以为证。
04
山东大学《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宋)欧阳修宋祁等撰释音二十五卷
(宋)董冲撰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32册存一百六十六卷:卷一至七十四、一百五十九至二百二十五、释音二十五卷。前有嘉祐五年(1060)曾公亮《进新唐书表》(缺首叶)。钤有“高邮王氏藏书印”阴文正印、“淮海世家”阳文圆印、“赵氏模鬯阁收藏图籍书画印”阴文正印、“孝陆”阳文正印、“渠丘曹愚盦氏藏书”阳文正印。
此为元大德间建康道各路儒学所刻《十七史》之一,经明清两代递修,对于考证元大德版《唐书》的版片沿承、各时期刷印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书传承有序,初为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藏书,后经民国间山东著名藏书家赵录绩、曹善揆递藏,于解放后归藏山东大学图书馆。此书被我馆定为明成化十八年(1482)嘉靖八年至十年(1529-1531)三十七年(1558)南京国子监刻明清递修二十一史本,并收入2007年出版的《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后经仔细考察,认为此书应是元大德九年(1305)建康路儒学刻明清国子监递修本。
05
淄博市图书馆《赵庄田宅文契账目》
(清)赵执信撰清稿本1册9叶
入第二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赵执信(1662-1744)是清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诗论家、书法家。我馆珍藏两部赵执信手稿本,其中《赵庄田宅文契账目》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古籍普查中新发现和确认的古籍善本。此书初定为清抄本《赵秋谷地亩册》,2010年11月8日,省中心评审第二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时,专家认为应是稿本,并经对赵执信书法有专门研究的著名书法家、书画古玩鉴赏家路长存先生比对和鉴定,最终认定为赵执信手稿。基于此,该稿本顺利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并根据专家意见,据首页卷端更正题名为《赵庄田宅文契账目》。
06
青岛市博物馆《秦泰山刻石拓本》
明拓本1册8开
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秦泰山刻石,明拓29字本与清拓10字本剪裱合装本,有翁方纲、张燕昌、赵魏、沈树镛、张廷济等名家题跋。秦泰山刻石是中国现存的最早刻石之一,是秦始皇封禅泰山的唯一保存实物,被世人誉为“天下名碑之最”,堪称稀世珍宝。此本为青岛市文物商店旧藏,2012年拨交青岛市博物馆。2014年,经过故宫博物院碑帖专家施安昌、尹一梅鉴选,2014年11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孟宪钧先生等专家组鉴定,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07
潍坊市图书舘
《潍县金石志八卷潍县金石遗文录一卷》
(清)郭麐撰稿本8册
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郭麐,山东潍县人,癖嗜金石,精研六书,搜得金石文献90余种,考证篆籀,辨别真伪,与陈介祺研讨,补订得232种,辑为《潍县金石志》。此书详细记载了潍县的金石遗存,图文并茂,是潍坊市重要的乡邦文献。因未刊刻,仅有稿抄本传世,故倍加珍贵。
此书1957年3月27日郭伯弨捐献,原定为清钞本,在评审第一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时,评审专家定为稿本。
08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便于搜检四卷》
明衡藩刻本4册
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便于搜检》四卷,不着撰人名氏,为明衡藩刻本。开本宽大,版式疏朗,是衡藩刻书的代表之作。此书国内藏本不多,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有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六家单位有收藏。省内仅存二部,我馆所藏即是其一。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起进行古籍普查工作,《便于搜检》一书,一直未明确其版本。在此次古籍普查中,经过认真审慎的考订鉴定,确定为明衡藩刻本。
09
泰安市博物馆《道藏五千三百五卷》
(明)张宇初等编明正统十年(1445)
内府刻万历二十六(1598)翻刻本
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馆藏《道藏》为明正统十年(1445)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翻刻本,随书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朱翊钧颁赐并颁“敕谕”一帧。此书原著录为明万历二十六年刻本,在古籍普查中,我们发现其中有明正统十年刻本50册,为蓝绫装,前有正统牌记;万历二十六年刻本1206册为黄绫装,前有正统牌记,后有万历牌记。2008年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3年12月参加“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10
山东省图书馆
《永乐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
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明永乐十一年(1413)至十八年(1420)刻嘉靖补刻嘉靖印本5350册现存共5350册,千字文号从“天”至“野”,与《永乐南藏》正藏千字文字头相同。全藏多钤“法宝”印,每函第一册卷首有说法图,后接龙牌,内镌“皇帝万岁万万岁”,末册卷尾有韦驮像。蓝色绢面书衣,正文白棉纸刷印。
11
烟台图书馆《郭康介公遗集二卷》
(明)郭宗皋撰稿本1册
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
烟台图书馆在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中,从馆藏残书中整理出大批珍贵胶东文献。明稿本《郭康介公遗集》,就是这批珍贵古籍的代表者。烟台图书馆所藏此书,在版本认定上几经变化。此书于2009年从馆藏残书中幸运发现后,因当时资料有限,被保守定为“清抄本”。2010年,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到烟台评审《烟台市珍贵古籍名录》,综合纸张、笔迹等因素,认为此书是明代文献无疑,但是否是稿本,有待考证。2014年,此书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被定为“明抄本”。经过我们不断考证,在此书的版本研究上终获突破,终还其“稿本”的真实身份。
12
济南市图书舘《庄学士集八卷》
(明)庄天合撰明刻本1册存卷一至三
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孤本
济南市图书馆藏《庄学士集》八卷,明刻本,一册,存卷一至三。随着古籍整理和名录申报工作的开展,我们加大对馆藏所有善本古籍的版本鉴别和考证工作。经考证,馆藏《庄学士集》由于刊刻数量较少,仅三部存世,其中台北“国家图书馆”、日本尊经阁文库存全本,大陆仅济南市图书馆存残本。
13
淄博市图书馆《余学士集三十卷》
(明)余孟麟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徐氏刻本
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海内孤本
14
费县博物馆《琅琊集八卷》
(明)宋鸣梧撰清刻本7册存七卷
(卷一至三、五至八)
琅琊集八卷,(明)宋鸣梧着,清刻本,存七册七卷(卷一至三、五至八)。宋鸣梧(1576-1636),字泰侯,号泰斗,今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印王山村人,曾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左给事中,尚宝司卿(正五品),左佥都御史(正四品),卒后追封为正义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琅琊集》未见其他书目著录,此本为费县博物馆的老同志搜集入藏,一直存放于费县博物馆仓库,在此次全省古籍普查工作中被发现并编制目录。
15
慕湘藏书馆
《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八卷》(明)余邵鱼撰
明万历书林余文台刻本2册
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孤本
慕湘藏书馆所藏明万历余文台刻本《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是存世最早版本,此本全帙八卷。慕湘本末有慕湘墨笔跋,云:“此本名《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上下二栏,上图下文,正文半叶十四行,行二十四字。与上述之款式(余象斗本)不同,且无评语,其早于蓬左所藏评林本无疑,实即孙氏所称未见之原刊本也。此书海内外无第二部,仅此孤本。”此本慕湘将军1960年购于中国书店,后捐赠给蓬莱市慕湘藏书馆,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发现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