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发布了文件《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其中提到除了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外,高等学校还应探索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建设人技结合的新型育人环境,如智能教学楼、虚拟实验室、智能图书馆等。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发展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则是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正在部署智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越来越“智慧”
清华大学
通还智能小车:201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在图书馆北馆门前举行了图书馆通还智能小车启用仪式。该智能小车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将用于图书馆日常图书通还业务,代替人工运送图书。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图书馆内设有多台自助借还书机、24小时微型自助图书馆、预约取书柜、多通道安全门禁、图书盘点机器人等多种智能化设备,优化读者借阅体验,提升图书流通率,并且成为了馆员的高效助手。
图书盘点机器人对书架图书进行扫描盘点并向管理员输出数据,解决错架、乱架以及监控藏书丢失等问题。在馆内书架摆满的情况下,其盘点速度可达40000册/小时。
南京大学
2020年9月,南京大学图书馆NLSP3.0发布。其核心功能之一在于对图书馆工作流程的再造,将一切资源作为管理的对象,打造全资源管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支撑服务;其核心功能之二就是服务的智慧化。NLSP3.0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以“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和“为馆员提供智慧化管理”为目标,打造面向馆员和读者的移动端,将基于微服务架构运行的微应用,按照使用场景、使用角色的不同进行了划分和整合,馆员端重点突出业务管理与数据分析,读者端重点突出知识服务、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的提升。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正在改变
传统图书馆多采用条形码的管理模式,存在找书不便、借还手续繁琐等问题;图书馆的图书一旦错架,读者就很难找到想要的图书,会造成海量图书资源的浪费;图书需要工作人员逐册核对,盘点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
而传统图书馆的这些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更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建设。
5月13日,2021第五届智慧图书馆发展论坛在武汉开幕。中国信息协会教育分会会长周长春就提到,过去的绝大部分知识在图书馆,今后的绝大部分知识在云端,未来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一定要从知识在云端这个时代特征考虑,要从用户的需要出发,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借鉴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用户潜在需要的分析,进一步引导用户的潜在需要。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今后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顺应这个趋势,决定着图书馆的未来。
他提到,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未来的图书馆建设要瞄准未来,立足当下,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研究与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和协作者,成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类活动的协作平台。从大馆藏与大发现,大服务与大数据,大平台与大联盟等路径,从本质上,突破传统的机构、文献、行业边界,转变拥有者的身份,走向用户导向,建设获取和服务共存的全方位体系,重组图书馆运营模式,实现数据自管、业务自组、模式自选一体化研发和服务平台。
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如何?
面对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大学图书馆该如何在应对外界变化的同时,保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在阿德莱德大学曾公开的《未来图书馆报告》中,该校对学校图书馆的未来20年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列出了25条图书馆需要做好的事项,并按重要性和困难程度对这25条事项贴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标签。从这些规划中,高校管理者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25条规划性建议如下:
1.图书馆将优先为我们现有的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服务,其次是校友和即将就读的学生,再次是其他院校和机构,最后是企业和更广泛的公众。
2.图书馆将定期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确保服务效率的最大化和团队行动的有效性。
3.图书馆将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来确保服务的转型和重塑,让线上和线下服务保持高质量。
4.图书馆将引导和协助推动学生数字素养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5.图书馆将引导和协助用于教学的开放教育资源的访问和使用。
6.图书馆将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业改进与教学创新方面的关键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进、创造新的数字学习资源,以及为教学人员提供职业上的支持。
7.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得到培训,以具备领导和支撑新的大学教育教学计划和目标方向的能力。
8.图书馆将利用我们在校内的独特地位来协助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和取得学业上的成绩。
9.图书馆将重新调整对科研的支持方式,以满足师生不断变化的研究需求。
10.图书馆将积极推动我们的信息资产在世界范围内的科研上的使用。
11.图书馆将考虑建立一个研究中心,从空间、技术和服务这三个维度为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提供支持。
12.图书馆将大幅减少极少借阅的本地馆藏,并对非本地馆藏的储藏情况给出合理说明。
13.图书馆将提高对电子资源的利用,以持续支持学校的学术课程和科研强项,并对数字内容进行推广。
14.图书馆将在开放存取等前沿项目上开展合作。
注:开放存取或者说开放获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
15.图书馆将进一步提高对特殊馆藏的寻找和使用。
16.全体图书馆馆员将拥护我们设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18.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工作人员将较少地集中在图书馆馆内,而会更多地嵌入校园生活,甚至把服务拓展到更广层面。
19.大学将任命一位大学图书馆馆长,制定和实施《未来图书馆规划》。
20.在新的图书馆馆长任命之后,极其重要的重建工作将会展开,以建立一个新的图书馆结构。
21.巴尔史密斯图书馆的翻新工作将成为投资重点。
22.音乐图书馆将被重新安置,法律图书馆的改造将继续进行,韦特图书馆和罗斯沃斯图书馆需要在工作运作和空间使用方面进行评估。
23.对于图书馆在实体空间改造方面的投资,将基于图书馆服务对象所表达的明确需求而定,新空间的使用将与图书馆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24.图书馆将创造新的学习空间,随时跟进学生、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需求。
25.图书馆将对资料库的搜索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创新,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到持续改进。
01.入选2021月收入TOP20!自动化专业哪家强?它到底学啥做啥?一文详解
02.又一所“双一流”高校成立重要学部!高校学部制改革成“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