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这份书单,基本涵盖了文学、社科、经管、少儿、科技、艺术、生活七大品类。占据最多位置的,则是《百年孤独》、《悲惨世界》、《活着》、《围城》、《红高粱》、《倾城之恋》、《尘埃落定》等经典文学名著,及《光荣与梦想》、《中国哲学简史》、《乌合之众》等社科巨著。
发布现场,著名作家阿来、出版人路金波、青年作家蒋方舟与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石建军一起就这项阅读话题展开探讨。
选书标准各有不同
蒋方舟:读书更多追求共性
阿来、路金波、蒋方舟都认同了这份“经典入门书单”筛选标准,并以各自的阅读经历探讨选书标准的差异。
阿来回忆起书单里的《光荣与梦想》正是自己在80年代初看得第一部历史书,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对历史学的兴趣,甚至影响到文学写作当中的一些历史场景叙述。谈到书单中另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小王子》,阿来笑说经常在写不出一些文字的时候,就从书柜里把他翻出来读一遍。虽然他也认为这是一份“入门级书单”,但“如果你愿意扩大自己阅读的经验,其实每一本书背后都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系统,一个独立的类别,一本后面代表一片。”他建议书单中可再增加一些关于宗教与哲学的书籍,“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信与不信的问题,其实很多是我们情绪的出口。”
说起书单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品,蒋方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悲惨世界》,“因为它包含了我对人性光芒的所有想象”。但在选书标准上她表示,喜欢阿来老师的《空山》多过入选的《尘埃落定》,钟爱张爱玲的《小团圆》多过《倾城之恋》,但后者更广为人知。“大多数人,如果让他们最初接触到张爱玲、阿来老师、余华的时候,还是更容易从这个书单入手。”
如何创造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
这份书单囊括不少中外经典著作,如《悲惨世界》、《白鹿原》、《呐喊》、《活着》等,均带有很强的时代背景。身处中国这样剧烈变革的社会进程中,如何去评价、创造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呢?
路金波给出了经典的两个硬指标,“第一个是它能提供一个新颖的、深刻的记录当下的方式。第二它有永恒的人性。”未来还能否出现“国民作家”,他持乐观态度,“近十年至少通过互联网、通过出版的商业化,出现了各个细分市场,经过了十年的沉淀,真正文字不漂亮的人已经活不下了,未来只要把年轻用户的各个市场打通,有可能再出现经典作品的。”
而在蒋方舟看来,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提供创作经典的土壤。“我觉得这个时代非常有意思,它一方面很势利,一方面很焦虑,一方面又很盲目,它在要求创造文学经典的时候,本身又丧失了一种评价好坏的标准。人们只拿一些很简单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去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比如它的销量,它有没有得奖。所以这个时代没有资格要求文艺创作者出经典,因为它并不提供土壤,也并不提供这种标准。”
那究竟什么是经典?蒋方舟给了感性的理解,“就是你发现它幸存是因为在数个遭遇危险的年代,人们牢牢去守护住它,不愿意撒手,不愿意看到它被破灭,是经过数代人的保护,依然能对现代的人产生非常强烈的感官刺激,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经典。”
《百年孤独》《活着》《悲惨世界》《老人与海》《挪威的森林》
《人间词话》《唐诗三百首》《呐喊》《撒哈拉的故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海子诗全集》《三体》《四大名著》《围城》《1984》
《傲慢与偏见》《茶馆》《魔戒》《白鹿原》《射雕英雄传》
《我们仨》《月亮和六便士》《倾城之恋》《白夜行》《飘》
《尘埃落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诗经》《目送》《基督山伯爵》
《边城》《如何阅读一本书》《苏菲的世界》《红高粱》《文学回忆录》
《麦田里的守望者》《平凡的世界》《我与地坛》
《论语》《光荣与梦想》《全球通史》《自私的基因》《南渡北归》
《中国哲学简史》《万历十五年》《社会契约论》《菊与刀》《失控》
《文化苦旅》《乌合之众》《孙子兵法》《枪炮、病菌与钢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宽容》《传家》《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深处的忧虑》《剑桥中国史》
《西方哲学史》《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经济学原理》《金字塔原理》《少有人走的路》《向前一步》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基业长青》《影响力》《伟大的博弈》《与神对话》
《心理学与生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从0到1》《资本论》《激荡三十年》
《哈利波特》《不一样的卡梅拉》《小王子》《丁丁历险记》《猜猜我有多爱你》
《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失落的一角》《上下五千年》《好饿的毛毛虫》
《夏洛的网》
《上帝与新物理学》《硅谷百年史》《昆虫记》《万物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