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都是卖书起家,当当为何彻底败给了亚马逊(AMZN.US)?2019年10月25日12:12:21腾讯网
本文来自“腾讯网”。
都以图书业务起家切入电商市场,夫妻共同创业,当当和亚马逊(AMZN.US)曾经是轨迹并行的线,但最后渐行渐远。一边保守、狭隘、只看眼前利润,一边眼光开阔,思维超前。但其实一切细节都暗中埋下了日后的伏笔。
01、当当永远定格在了互联网1.0
为什么初始的亚马逊、当当的电商切入点都是图书?这既是巧合又有内在规律。书是一种非常标准化的商品,运输的过程中损耗极小。并且读者不需要有对书的外观有什么期待,在线上和线下买体验效果几乎一样。在电商平台以标准化产品试水的初期,书是一种极佳的切入口。1994年到1996年,贝佐斯嗅到互联网快速爆发的气息,成立亚马逊;公司以网上书店的形象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网上购物体验,也快速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
亚马逊的名字还是妻子麦肯齐给起的,甚至还为亚马逊谈成了第一笔货运订单。
简单来说就是电商平台上商品的的品类一定要多,一定要杂,业务一定要多样。只有这样用户一上网买东西,就会想起你。
亚马逊从以图书为主的电商公司,到物流和云计算服务商,再到以客户为核心的综合开放平台。几乎成为了美国互联网的代名词,这就导致亚马逊的“互联网强度”几乎是无法战胜的。当当不是,小而美在互联网领域是一个悖论,李国庆和俞渝没有看到亚马逊真正的飞轮效应的核心,只看到了网上卖书的高利润,这已然注定当当日后会被抛下的结局。亚马逊在飞轮效应下探索出了高毛利的AWS云业务,prime会员业务,用以支撑损耗资金巨大的电商和物流业务,使整个体系合理运转。亏损了20年,估值近万亿美元。
当当一直看利润,2010年上市没多久,李国庆还大骂投行发行定价低,赚他的股票钱。结果2016年当当市值跌了四分之三黯然退市。每次融资,只要低于50%的控股权,夫妻俩就跳脚把人赶出门外。宁可不融资错过发展时机,也不愿意稀释股权。
现在,终于无人敢接盘当当了。当当也永远的停留在了互联网1.0时代。依旧是那个网上书店,只有买书的时候才会想起它,并且还不是唯一选择。你很难判断每个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但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一个结果。
02、互联网没有小而美
2012年开始,电商掀起新一轮价格战,京东、苏宁、阿里巴巴成为战场中心,当当陪着烧了些钱,但基本是被动挨打的角色。受制于上市公司的盈利压力,加上双强势的“夫妻档”在决策上争执难定,当当的品类扩张并无起色,基本固守图书一隅。
当当做过尝试。在面对京东的进击时,当当也曾在数码电器领域做过自杀式降价,但那终归是轻飘飘的防守反击,“当当网做3C产品只是权宜之计,若对手放手当当也会放弃。”说白了,还是想以战求和。此后的一系列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失掉当初的时机再想赶上,难如登天。但事业的扩张好像只是该做的事情,即便没成也没什么大碍。前不久,俞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对现在当当100亿元出头的营收、4亿~5亿元的净利润、七成收入仍专注于图书业务这样“小而美”的状态相当满意。现在从与俞渝爆的料和李国庆的回应来看,狗血剧情是个连续剧,下一集离婚股权大战即将开演,本就落后的当当也会更加风雨飘零。
03、互联网夫妻店,平衡即是毁灭
回溯整个脉络,夫妻店的创业模式,不可避免的成为造成恶果的原因之一。亚马逊也是夫妻店,但是在亚马逊壮大之后,麦肯齐逐渐退出了公司业务。黄光裕与杜鹃也是以一前一后的形式掌控国美。反观当当,夫妻俩一个董事长一个CEO,曾有当当管理层透露,在当当做决策时要除了要考虑商业竞争,还要考虑夫妻感情,并且后者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俞渝有个决定出来,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说服李国庆。反之李国庆有什么决定也要说服俞渝。
2013年的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俞渝说和李国庆一起创业如“陪太子读书:“一般来讲,的确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是做企业和自己的配偶一起做,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假如我有选择,我绝不会和我的老公一起创业。”其实夫妻店一开始是个不错的模式,前提是建立在融洽的夫妻感情和分工之上。一旦感情有恙,平衡即是毁灭。没看今天中午李国庆最新回应叫嚣着股权平分,而俞渝则只愿想让25%的股权。无论李国庆还是俞渝,都有小富即安的保守。十九年来,当当面临过很多的机遇或新的可能性。但无论是资本运营、产业拓展、供应链建设,还是业务创新、决策层机制、线上线下融合,趋于保守的当当并没有展现出一个弄潮儿的勇气。曾有人开玩笑说道:“如果上市后的当当搞搞大促销,然后把服务器搞挂,说不定那个时候就会进入云计算领域。可惜,没有如果。”李国庆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滑雪,他曾对记者说:“我喜欢滑雪时的失控感,那个体验,在我现实生活里根本找不到。”不愿失控,不敢失控,不能失控,这与当当的宿命如出一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