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010.05.15发行全套6枚(二连票)发行量1150.01万套

(6-1)T1.20元兰亭序(局部)(1190.01万枚)

(6-2)T1.20元兰亭序(局部)(1190.01万枚)

(6-3)T1.20元黄州寒食诗(局部)(1198.01万枚)

(6-4)T1.20元黄州寒食诗(局部)(1198.01万枚)

(6-5)T1.20元祭侄文稿(局部)(1150.01万枚)

(6-6)T1.20元祭侄文稿(局部)(1150.01万枚)

邮票规格:40×30毫米齿孔度数:13×13.5度

整张规格:186×160毫米(3版)版别:影写

整张枚数:16枚(4×4,二图连印)资料提供:故宫博物院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责任编辑:佟立英

设计者:王虎鸣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行书在汉末是伴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书体,在当时,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的结构特点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还有如宋代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巙,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山东),因官至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2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这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唐太宗对《兰亭序》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序》的真迹了。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流传于世的《兰亭序》有唐太宗命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人做成副本,此卷原题为“唐摹兰亭”,因卷上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诗》原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黄州寒食诗》纸本,17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祭侄文稿》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宋代苏轼《黄州寒食诗》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2010年5月15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瑰宝,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全套6枚。

(6-1)为“兰亭序(局部)”。画面选取“神龙本”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6-2)为“兰亭序(局部)”。画面选取“神龙本”原文: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于:点画注重提按顿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刚健于优美。结构强调欹正开合,生动而多姿,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寓欹侧于平正。章法疏密有致,自然天成。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蕴藉的艺术感受。从形质到神韵均成为后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兰亭序》书文并美,表现了晋人特有的超然玄远的深情与风采,这种深情与风采为晋人所独有,为后人称慕与景仰。

(6-3)为“黄州寒食诗(局部)”。画面选取原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

(6-4)为“黄州寒食诗(局部)”。画面选取原文: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黄州寒食诗》是苏轼书法生涯中的代表作,是中国行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此作为宋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后写下的两首诗稿,原帖为纸本,纵34.2厘米,横189厘米。《黄州寒食诗》行书起笔,从规整的字形、笔迹逐渐变化成笔随意到,心手合一的境界,流露出苏体字豪放不羁的个性与作者洒脱俊逸的才华。

(6-5)为“祭侄文稿(局部)”。画面选取原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

(6-6)为“祭侄文稿(局部)”。画面选取原文: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饗

《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套邮票采用两枚连印的形式,设计成书法长卷,展现了书法作品的全篇,既美观好看,又意境深远、大气磅礴,让人充分领略到“天下三大行书”的韵味。

THE END
1.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2010-11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中国邮政定于2010年5月1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1套6枚。 邮票志号: 2010-11 发行日期: 2010-05-15 全套面值: 7.2元 齿孔度数: P13×13.5 邮票规格: 40x30毫米 整版枚数: 大版16枚(6-1)(6-2)连票;(6-3)(6-4)连票;(6-5)(6-6)连票小版(宣纸品http://cpi.chinapost.com.cn/html1/appreciationstamp/2106/193-1.htm
2.《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一套6枚新中国邮票《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一套6枚,编年邮票,2010-2019年,成套,新票/无戳票,,收藏购买《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邮票一套6枚等新中国邮票相关商品,上7788漫画原稿https://7788mh.997788.com/s764/104394465/
3.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宣纸品名:中国古代书法——行书宣纸 评级编码:2201131827 志编号:2010-11 面值:7.20元 发行年份:2010-05-15 印刷工艺:影写版 发行单位:中国邮政 评级分数:上美品90 数据统计 志号分类小志号分数总计评品 2010-11 上美品90 7 2010-11 上美品95 6 2010-11 上美品98 4 2010-11 (6-1-2) 98 3 2010-11 http://www.bjghjp.com/grade/show-28895.html
4.王羲之书法鉴赏!王羲之书法全集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影响深远,并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稀世经典作品!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Y4OTg5Mg==&mid=2247581969&idx=1&sn=7abd1c8fa0567f46947372ee0cdebfca&chksm=fc4d34df687e9ec85782bf28f1361c6ddbe65dae7d8b0feb14c167b103c3169562a2d850f022&scene=27
5.中国嘉德2024春拍将于5月盛大启幕,呈献5000件艺术珍品,分两个阶段-中国古代书画- 今春,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共集结拍品近四百件,将以“大观”夜场、“中国古代书画”日场以及“经纶——清代书法的文韬武略”专场三个部分呈献。 赵孟頫致子敬、达观《行书三札卷》,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列为上等,贮御书房。其中第一札与第三札均写给同一人,上款或称“子敬茂才亲家”,或称“子https://m-news.artron.net/20240421/n1130966.html
6.刘清扬《四川书学》四川省第14次书学讨论会论文集2014年6月中国国学文献出版社 5、《论草书基本型与标准草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书法导报》2014年5月28日第22期第7版书法理论版全文转载 6、《论中国古代篆刻艺术作品中的设计意识》 《四川省第2届书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第https://art.cwnu.edu.cn/info/1524/9564.htm
7.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连接美好,无处不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T) 2010-11 2010.5.15 大版 186mm×160mm 小版 186mm×120mm 中国古代书法——草书(T) 2011-6 2011.4.15 大版 180mm×190mm 小版 210mm×145mm 1.产品图片为效果图,请以最终发货实物为准。 2.预售产品:吉林省集邮与文化传媒部有权变更预售产品的文字、图片、售价等内容并在网厅https://mall.11185.cn/web/details?id=2301711&businessId=JY&udcSrc=JY_jyIndex_window_pc&udcSrcId=159&udcSrcPos=3
8.邮说文物中国古代文书2007-30 中国古代书法—楷书 6-6 玄秘塔牌(唐·柳公权)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的结构特点是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中国邮政 2010-11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https://www.meipian.cn/4sehq9vr
9.甘肃书法篆刻史纲甘肃的两汉书法“已成为古代书法的海洋”。同时,产生了李陵、张芝、赵壹、梁鹄、仇绋、仇靖等名垂青史的书法家和书法批评家。 从魏晋一直到宋代,在这长达七百年的中古史期中,甘肃书法进一步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长戏大剧,数以万计的《敦煌遗书》,构成无所不有的重大板块;截止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石窟纪年题记——公元http://news.zhuokearts.com/html/20140813/21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