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
超重:FN〉G,失重:FNr}3。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5。
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本文总结了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回顾,提供一个全面的物理知识概览。
以下为各个章节的简要总结:1.运动学-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介绍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力学-解释力的概念、作用和性质。
-探讨牛顿三定律以及重力、摩擦力等重要力的应用。
3.动能与功-解释动能和功的概念。
-探究动能定理和功的性质。
4.能量守恒定律-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分析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如简谐振动等。
5.热学-讨论温度、热量和热平衡的概念。
-解释热传递方式:导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6.静电学-介绍电荷、电场和电势的概念。
-探讨电荷分布的特点以及电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
7.电学-讨论电流、电阻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阐述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8.磁学-介绍磁场、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解释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9.光学-描述光的传播和折射的基本规律。
-探讨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10.声学-介绍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基本特性。
-讨论声音的干涉、共振和多普勒效应。
这份文档涵盖了高中物理的各个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物理的基础知识。
希望能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物理知识点总结一、速度加快度1.vxv为比值定义式t,at2.vv0at用来计算速度3.均匀速度公式vv0v,只合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4.xv0t1at2,推导可得xv01at,即xt图像斜率代表a,截距代表v0。
2t2t25.v2v022ax,推导可得v22axv02,即v2x图像斜率代表2a,截距代表v02。
6.打点计时器①使用沟通电源,使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开释纸带。
②每0.02秒打一个点,假如题中有“相邻两个点还有未画出的点”,则需要此外计算。
③已经均衡好摩擦力的依照:打出的点是一系列间距相等的点。
④纸带上的长度需要用刻度尺丈量,单位一般为cm,计算时需要化成m。
2.弹力Fkx,弹簧在剪断一瞬时弹力不变。
3.摩擦力fFN,有摩擦力就必定有支持力;此公式只好计算滑动摩擦力。
4.牛二Fma①整体法(两个物体相对静止,a、v向来同样):隔绝时对受力少的做剖析,整体事忽视连个物体之间的里。
摩擦力的方向能够用互相作使劲判断。
②版块模型(恰巧不掉下去求木板最大长度):若地面圆滑能够用动量做。
第一部分: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定律一(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定律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力学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s=v_0t+at^2)速度与加速度公式:(v=v_0+at)动量定理:(p=Ft)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动能+势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4.浮力与升力浮力:(F_{浮}={液}gV{排})升力:(F_{升}=_{气}C_LSv^2)第二部分: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热能的传递。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比热容与热传导比热容:(c=)热传导:(Q=-kAT)第三部分:电学1.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电阻与电流欧姆定律:(I=)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E=)电势差:(V=)4.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第四部分:光学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斯涅尔定律:(n_1_1=n_2_2)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一、力1、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力的测量(一般用弹簧秤)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用力的图示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图示.做力的图示时,先选定一个标度,再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将力的大小与标度比较确定线段的长度,最后加上箭头.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受到了力4.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按力的效果分类:拉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性质相同的力,作用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反之,作用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二、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
3、重力的测量:使用测力计。
重力大小计算:G=mg.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实际上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5、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6、悬挂法求薄板重心位置:任意选择两个不同的点,先后用选取的两个点作为悬挂点,两次悬线所在直线的的交点即为重心。
三、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3、塑性形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4、形变的种类:通常有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等。
2023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本文旨在为即将参加高中物理考试的同学,提供完整的物理知识点总结,方便大家进行复。
一、运动学*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动量和动量定理:冲量、动量守恒定理、动量定理。
二、力学*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引力、行星公转的力学规律、卫星运动。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平衡力、斜面上的力、倾斜角、滑动和静止摩擦力。
*动能和势能:功、动能定理、势能和势能曲线、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热学*温度和热量:温度计、温度等级、热力学第一定律。
*气体定律:气体的状态方程、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
*热传递和传热问题:热平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四、光学*光的本性: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菲涅耳公式。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菲涅耳双缝实验、杨氏实验。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
五、电学*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荷、安培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洛伦兹力、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波和电磁场:电场和磁场、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和电磁辐射。
以上是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全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界运动的科学,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
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可以结合课本和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并通过实验和练习题来巩固知识。
祝愿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两种情况。
2.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详细)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详细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常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或M正力矩=M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ast2=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
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如4s,第4s。
如4s内,第4s内。
5、速度v: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
v=s/t。
1m/s=3.6km/h。
大小为s-t图中的正切tgθ。
瞬时速度: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矢量。
大小为速率,标量。
6、加速度a:矢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
a=Δv/t。
大小为v-t图中的正切tgθ。
a、v同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大;a、v反向时,不管a怎么变化,v一定变小。
7、匀速:v为定值,a=0。
匀变速:a为定值。
设v0方向为正方向,a为负表示减速,a为正表示加速。
5、公式:匀速:匀变速:当v0=0时当v0=0、a=g时(自由落体)vt=v0+atvt=atvt=gts=v0t+1/2at2s=1/2at2h=1/2gt2vt2-v02=2asvt2=2asvt2=2ghsn–sn-1=at2hn–hn-1=gt2注意:vs/2>vt/2二、比例公式:设v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而是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F合/m或F合=ma(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Fx合力=maxFy合力=may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F合力=ma超重失重图形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竖直向下计算公式F-mg=mamg-F=ma应用减速下降、加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当a=g时为完全失重,一切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都会消失。
但重力仍存在。
两个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
等大、反向、共线、异体。
四、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此时,v的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中:F、v线速度v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an向心力Fn公式v=s/t=2πr/Tω=θ/t=2π/Tan=v2/r=ω2rFn=mv2/r=mω2r2rMmGF=kTa=23=2πrf=2πf=ωv=mωv意义表示运动快慢表示转动快慢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向心力是合力。
单位m/srad/sm/s2N关系v=ωrF合=Fn=man应用同一圆周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两轮传动时,两圆边缘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同一个圆内各点角速度相等。
弧度=弧长/半径=角度╳(π/180)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与同时性。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式中r表示两个物体质心之间距离。
3、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通常情况下,G≈F引。
4、宇宙速度:A、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
是发射的最小速度,环绕的最大速度。
B、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C、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v2=v船2+v水2tgθ=v船/v水t=L/v船v船2=v2+v水2sinθ=v水/v船t=L/v船水vvsvst-==2rGMg=rGMv=3rGM=ωGMrT324π=()GTrM2322π=kmEP2=mPEk22=5、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做同步的匀速转动,周期T=24h,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高度为定值。
6、解题思路:万有引力、重力为向心力。
式中,M是被绕物体的质量,m是绕行物体本身的质量。
请思考下列等式中的求解方法:(从式中,r越大,v越小,T越大。
I合=ΔP或F合t=mvt—mv0(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方向一致)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中的单个物体,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三、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矢量和为零时,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四、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作用下,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运动,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第六章、机械能一、功与功率:物理量功(W)功率(P)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焦耳(J)瓦特(W)ghvt2=grv=2121kkkkk+=计算技巧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分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当v=vmax时,P=P额定,a=0,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F=f。
标量功的正负取决于F、s的夹角,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是能量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