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书展让党史润泽青少年心田
——访首都图书馆馆长王志庚
“童书经典中的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童书展”登陆首都图书馆以来,受到了少年儿童的热烈欢迎,多家学校集体预约参观。这样一个火爆的展览是怎么策划出来的?它对少年儿童有什么影响?对于出版界出版发行党史主题童书有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图书馆馆长王志庚。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百年党史主题的童书展,首图在策展时为什么会选择童书?
王志庚:今年是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绝大多数活动是面向成人的。我认为,党史学习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越早越好。因为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教育十分重要,这其中阅读引导是很关键的,具有培根铸魂的基础作用。图书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也是历史的证明。我们希望以童书讲党史,通过融教育性、趣味性和科技性于一体的展览,让党的故事走进当代少年儿童心中,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当然,从个人角度来看,选择童书跟我之前在国家图书馆少儿馆的工作经历有关。我阅读了大量老版童书,对我国不同时期童书的出版情况比较熟悉。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童书的角度选择很巧妙,“童书经典中的党史”这个展览名称也非常准确简洁,这是怎么来的呢?
王志庚:展览的肩题“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主题“童书经典中的党史”则源于一档电视节目。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那之后我就一直想首图要发挥图书馆的文献优势,举办个党史主题书展。后来我看到央视放了一档节目叫《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遴选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我当时觉得这档节目非常好,名字起得很巧妙。受此启发,我想我们的展览可以叫“童书经典中的党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展出的千余种童书是怎么收集到的?布展时是怎么把童书和党史结合起来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展览形式不只是静态的图书展示,还利用融媒体手段让党史资源“活”起来,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王志庚:一是建议做精做细分层、分众出版。比如《小兵张嘎》有很多版本,比较早的版本设计单调,形式单一。但现在出版社要再出这类题材的书,就要分级来做,分别写给3—6岁、6—8岁、8—12岁的小读者,不同受众的书的内容和形式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针对低龄儿童的党史读物还不多,希望出版界多出版这方面的书。
二是要用现代语言和表达方式去重述老故事。过去我们出版了不少关于伟人故事、英雄故事的书,还有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经典儿童形象的故事书。现在再出这样的书,就要用现代语言和表达方式去讲述和呈现。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今年推出的“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就是这样,这套书以儿童的视角,把党的思想、精神通过生动、好读的文学故事呈现出来,16本绘本就像16部电影,让历史“走进”当下孩子的生活。经典的历史题材需要持续再版重述,当然也需要新出一些作品。
三是要在党史主题童书上运用一些新技术。现在科普类童书上运用二维码、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比较多,但是党史主题童书却很少用。其实一些战争题材、人物题材的书都可以用,可以融合一些电视、电影的短视频。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于党史主题图书的阅读推广,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王志庚:党史主题童书出版后还需要进校园、做导读,包括进小学和进初中,请一些专业的阅读指导师或阅读推广人来导读,真正让这些书走进孩子们心里。
我们图书馆通过党史童书展宣传党史知识,是以图书馆的方式给青少年上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我们希望借此让少年儿童、老师和家长树立一种正确的图书馆意识,那就是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免费借书、看书的地方,还是一个综合的文化空间和社交空间,来这里还可以参观展览、看电影、听故事、听讲座。希望少年儿童可以正确地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常来图书馆。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