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去过图书馆的小伙伴都知道,现在的大型图书馆,尤其是新建的图书馆基本都配有各式各样的智能化设备。从出入图书馆到在馆内遨游书海,都能享受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RFID技术是智慧图书馆的标配,它不仅提高了读者体验的层次,还为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今天,小编就一起来梳理盘点下RFID智慧图书馆一般都有什么设备。
1)图书防盗设备。通过在图书馆馆内必要位置设置读写器和天线,实现图书防盗。一般的设备形式是安全门禁,通过在出入口设置RFID安全门系统,避免有人偷盗图书或其它媒体资料。图书馆设置RFID多通道安全门就如同拥有了一支火眼金睛的安全保卫队,忠实的守护图书的安全。
2)图书盘点设备。传统的图书馆盘点模式受人力、物力等硬件条件限制,图书盘点时必须闭馆,直到全部图书盘点无误,并且数据上传到后台为止。该模式工作量大,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而RFID手持盘点设备只需将手持的读写器在书架上扫描一遍,就可以实时获取大批量图书的信息。整个过程无须闭馆,随时可以进行。
上述提到的RFID图书馆智能化设备只是基本的配置,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配置更多的RFID智能化设备,比如馆员工作站、标签剥离机、RFID分拣设备,甚至有条件的新馆还会全馆铺设智能书架、盘点机器人等高端设备。
随着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政策不断深入,“全民阅读”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大大加速了智慧图书馆智能化设备的推陈出新。近年来,有些图书馆甚至解决了阅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智能图书馆搬进了社区,搬到了单位。
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一)利用智慧图书馆实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用户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图书馆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成为必然,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
(二)提升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通过知识社区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服务进行整合,通过全面信息化系统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整合,通过文献搜索整合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各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将极大地方便读者,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献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