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1.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篇一

1.通过整体感知,梳理毛泽东的讲话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诵读文中感情强烈的语句,体会课文通俗准确、富有情感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毛泽东的思想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读全文,梳理毛泽东的讲话思路,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认识新中国建立的困难与艰辛,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以毛泽东在第xx届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片段视频导入,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当时毛泽东讲话的现场氛围,调动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情感共鸣,为学习这篇课文奠定一定的情境基础。

在1949年第xx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这篇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文体知识,了解开幕词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发表的讲话。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回顾历史,了解背景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xx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四、初读感知,梳理结构

明确:

开头:(1—2)宣布会议开幕,指出会议的特点并说明会议的性质。

主体:

(3—4)回顾过去,交代本次会议的基础和名称的由来,从政治协商会议被破坏到恢复的战斗历程中,总结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8)立足当下,从会议议程、民族独立与发展、革命心态和发展策略等方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作出规划。

(9—11)展望来来,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描绘出民族振兴的蓝图。

结尾:(12—16)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对人民英雄们的纪念,对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的热烈祝贺。

小结:

作者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回顾过去,分析当下,展望未来。过去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当下取得胜利的因,当下胜利是过去斗争的果,当下的胜利又是展望未来的基础和前提。开幕词主体的三个部分内容环环相扣,衔接连贯,逻辑谨严。

五、再读文本,分析情感

文中很多句子饱含了毛泽东真挚的情感,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感染力的句子,并品味其中的情感。

六、研读文本,体悟内涵

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同学们想一想,这个伟大体现在哪里?

1.*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七、拓展延申,情感升华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离不开中华人民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中华民族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快速前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正逐步实现,回顾我们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再看一看我们来时的路。

回首那段战火纷飞,激情昂扬的岁月,站在这个具有里程碑价值意义的历史节点,同学们读一读标题,说一说标题这短短的几个字,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呈现,蕴含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感?

示例一:应该是慷慨激昂的,表现了毛泽东的骄傲、自豪和喜悦

示例二:应该是自信,昂扬,表现了一雪前耻之后的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昂扬和对敌人的蔑视。

……

八、作业布置,素材积累

经过漫长的英勇斗争,中国人民*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中华民族历经百年艰辛,从被列强压迫,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盛世如我们所愿。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此刻也享受着祖国给我们带来的繁荣盛世,我们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自信和自豪。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请同学们联系你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感受,不少于200字。2.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篇二

1.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赏读重点段落,理解作品内涵,接受革命传统的浸润。

3.学生通过对本文和拓展素材的学习,体会开幕词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整体把握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对本文和拓展素材的学习,体会开幕词的特点及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方案。

2.教师准备预习方案。

3.教师准备拓展阅读素材。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生:开幕词。

2.师:那么,什么是开幕词呢?

二、文学常识——开幕词

师出示幻灯片: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那么,开幕词有哪些特点,它的写法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毛泽东这篇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写作背景

1.师:这篇开幕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发表的呢?

中国人民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这篇讲话,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2.师播放视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我们来看一段当时的影像资料,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四、整体感知

1.师:这篇开幕词写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1段:开门见山地宣布会议开幕。

第2段:简介与会代表人数及其所代表的阶层,点明大会的特点:全国人民大团结。

第3段:回顾过去三年的情况,交代“全国人民大团结”成功实现的原因和大会召开的基础。

第5段:交代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和工作内容。

第6段:阐明此次会议的伟大意义——标志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开始,展望民族独立与发展的美好前景。

第7段:理智清醒地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

第8段:提出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两个策略。

第9段:阐述“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对建设工作的意义,并表达了对经济建设工作迅速取得胜利的强大信心。

第10段:阐述文化建设到来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第11段:展望国防建设的前景。

第12段: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

第13段:表达对人民英雄的纪念。

第14段:表达对革命胜利的祝贺。

第15段: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祝贺。

第16段:表达对此次大会胜利召开的祝贺。

(1、2)宣布大会开幕,简介与会代表及大会特点

(3、4)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正反对比)

(5—8)立足当下,对国家发展大计作出规划

(9—11):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蓝图

(12—16):纪念与祝贺

五、重点研读

不好。

①从表达的中心主旨来看,该部分内容以“全国人民大团结”与恢复政治协商会议为论述中心。

因此,首先以第3段分析“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交代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再以第4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

这样安排内容,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

②从与上下文的衔接来看

第2段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因而,第3段承接这一结论,论述“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衔接紧密,而第4段论述“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原因,显然不能跟第2段衔接。

而第4段结尾归结到“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与下文交代会议议程与工作内容也能自然流畅地衔接在一起。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段文字(3、4段)“回顾过去”?

①特定时代背景的需要。

②强调“团结”的写作目的的需要。

③解释“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由来的需要。

(1)句中要点:

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

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

③会议在人心向背上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2)关联内容:

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有别于“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基础上召开的。

与会的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全国人民都“渴望”这次政协会议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拥护新的政府;“三年以前”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和国民党反动派妥协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政治协商。

①点明题旨。

揭示了此次会议的意义:标志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②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③激发对民族未来发展的信心。

④抒发了*旧秩序、迎来新时代的自豪与喜悦之情。

4.作者“展望未来”是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来谈的。作者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①特点:由主到次,详略有别。

在三个问题中,经济建设是主要问题,所以详写;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是次要问题,所以略写。

②好处:主要问题详写,次要问题略写。

这样写详略有致,避免了平均用力致使行文僵化呆板。

六、探究争鸣

这篇开幕词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从文中内容来看,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观点一:是*了旧制度,即将建立新制度。

观点二:是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在中国历将出现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

在第5段,介绍会议议程,宣布了这次会议要完成的任务。

①“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各党派实现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有了法律保障;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意味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将有自己全新的组织机构;

③“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意味着人民政协制度将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和组织机构,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产生自己的委员会;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标志性旗帜和徽章;

⑤“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国都;

⑥“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将有新的纪元。

所有这一切,在中国历都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创举,标志着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时代的开始。

观点三:是我们即将在经济、文化、国防等方面建设起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济必须富强起来,文化必须繁荣起来,国防必须强大起来。因此,经济的富强、文化的繁荣、国防的强大,是伟大时代开始的标志。

七、拓展总结

1.作为一篇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

①内容凝练,主旨集中。

②行文严谨,表达严密。

③语言质朴,通俗易懂。

2.阅读拓展素材,结合本文,思考:开幕词有哪些写作方法?

开幕词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有时在后面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

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

后是结尾,开幕词的结束语要简短、有力,并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写法上常以呼告语领起一段,用“预祝大会圆满成功”。3.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反思篇三

我是以《国歌》导入的,先让学生去聆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去感受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这对学生的心灵是震撼。《开国大典》的视频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不光获得了珍贵的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人人心潮澎湃,个个激动万分,所以在谈感受时都是情不自禁。

现在的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所知较少,因此再现当时情境,引导学生入景生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再现学生熟悉的画面,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学生就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从现实生活渐渐地回到那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去领略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这一设计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在现实和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同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收集资料,并以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课前,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让他们汇报交流。

当学生在情境中重回历史,真实地感受那段苦难,当他们的心灵被震撼后,当他们的情绪被激发出来后,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执教完这一课后,我感觉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对学生不是很了解,师生之间很难达成一种默契。另一方面,学生素质与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而言有一些难度。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虚心听取同行教师的意见、建议,刻苦磨练,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全面,水平全面合格教师。4.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反思篇四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比较细致的任务,那就是概括每一个段落的段意。为什么布置这个任务,是因为发现学生们的概括能力并不是太好。所以也借此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以此驱动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为之后得出开幕词的文体特征进行铺垫。我想,这个特征与其由我告诉学生,还不如由学生自己感知归纳得出。虽然是一个没多大难度的任务,但没想到学生完成得很认真,他们仔细地阅读文本,还共同商讨如何更精炼的概括,当我提供参考概括时,如果他们写对了,他们会开心,写错了,会疑惑,会质疑。

接着是内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以及文体结构特征的感知。而之后,引入了朗读的任务。引进这个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感知对应的文字应是什么情感。有学生示范朗读,之后我还带领大家一起朗读。前面感知了开幕词的文体结构特征,此时可以进一步感知开幕词的内容特征——即内容的针对性。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言辞间没有过多提及中国共产党,而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我们”,而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听众的问题。这篇开幕词的受众是全国政协代表,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依靠者,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团结他们,共同建设新中国。所以,演讲中没有过多地谈党的工作,更没有提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而是团结人、明方向、鼓干劲、增信心。面对着全国人民的代表,毛泽东要代表中国共产党表明对国家的规划与憧憬,同时要鼓舞全体代表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做好国家的顶层设计。

第二个课时主要解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义,深厚的情感表达与深沉的理性思考并存的内在逻辑这两个大的模块任务。

唯有让学生感受到以前是“跪下去”的,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今的“站起来”的非凡意义。为此,我借助了视频,从外交层面来看这个变化,学生在看完这个视频之后,7班的同学自发地鼓起了掌声。对于视频的使用,我在开头的导入部分也使用了,目的在于回顾近代百年屈辱史,让学生初步认知“站起来”的历史意义。

之后的情感理解部分,采用了一个新的提问方式,第一个举手回答的同学回答结束后,由他点名下一个同学接着回答问题,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学生兴致很高,也会倒逼他们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摸鱼。学生的回答不仅提到了骄傲,自豪,还提到了愤恨、担忧,对文本的把握是非常细致的。

百年来,我们走过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惊天动地,推进并实现强国大业。这百年,是筚路蓝缕的百年,更是矢志不渝的百年。100年前,古老的中华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播撒信仰的火种,点亮真理的强光。这束光,映照了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翻地覆,正道沧桑。你看,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后,给大家放了一个从国防入手的视频,对比我国的国防变化。让学生感知如今我们做到了毛主席在开幕词中提到的“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5.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反思篇五

THE END
1.如何快速从PDF文件中复制文字?在处理PDF文件时,快速从其中复制文字是一项常见的需求。PDF格式因其跨平台兼容性和保持原始排版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这也意味着直接编辑或复制其中的内容不像编辑Word文档那样简单。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您快速从PDF文件中复制文字。 使用Adobe Acrobat Adobe Acrobat是处理PDF文件的行业标准软件,它提供了强大的编辑https://www.kdocs.cn/article/267F44A058.html
2.www.xlyvps.com/help/index.php/9627.htmlFatal error: Uncaught Error: Call to a member function get() on null in /www/wwwroot/www.xlyvps.com/public/help/wp-content/object-cache.php:193 Stack trace: #0 /www/wwwroot/www.xlyvps.com/public/help/wp-includes/option.php(165): wp_cache_get('notoptions', 'options') #1 /www/https://www.xlyvps.com/help/index.php/9627.html
3.怎样把一篇文章里一段话发到朋友圈?、首先将需要发表朋友圈的文字复制下来到手机剪切板中。 2、然后点击微信中的“发现”按钮,进入“发现”页面后点击“朋友圈”。 3、然后进入朋友圈页面,找到右上角的“照相机”图标,长按该图标。 4、即可进入文字发表页面,此处可以直接发文字朋友圈不需要配图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413/01/35242528_828402265.shtml
4.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200字17篇(全文)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boby0j6.html
5.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四、把文章与社会时事想结合 一篇好的文章,辞藻不需要多么华丽,但是文章所表达的意义一定要能撼动人心。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文章与社会时事结合起来,这一点更能打动人。考生平时就可以关注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对一些能体现国家进步的事件加入到写作当中去。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1219181044_1532469.html
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2.请为文段拟一个标题(提示:可自己拟,也可借用文中的语句)(2分) 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 4.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展开联想,在文中(A)、(B)两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A处:___ B处:___https://www.yuwenmi.com/kebiao/banianji2/360277.html
7.让人看到成长的一本书(秘书工作手记2)书评看完作者的第一本书时,写的书评标题是《适合办公室初入者的书》,当时坦言自己有一点失望,没有看到太多有用的信息,顶多是对现有工作的查漏补缺(P.S.并不是说作者写的无用,对于小白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只是对于工作十多年的人来说,启发不大)。但到第二本时,非常明显看到了作者的成长。为此,还特地去看了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70934/
8.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评课稿一等奖评课记录.docx上完口语交际课,晚上作业照例是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下来,鼓励孩子在老师要求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先说后写,遵从规律,相得益彰。 教学反思2 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学习能力一样都是螺旋上升的,而且前后相互勾连。比如二年级上册《做手工》要求按照顺序说,《看图讲故事》要求按照顺序讲清楚图意,都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6852166.html
9.word教学设计(通用11篇)教师提问:怎样退出Word?学生讨论并演示所操作步骤。 教师提问:如果在退出Word时,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应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启动Word,输入一段文字以“课堂练习”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 https://mip.ruiwen.com/jiaoxuekejian/1105628.html
10.如何正确“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一篇文章说透站在出题人的角度上,这同一个能力则可以变化出许多种不同的考查方式来。 概括压缩能力在各个学段考试中的体现小学阶段,会让你概括一段文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甚至直接让学生写出文段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https://www.jianshu.com/p/95a33cb707d7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https://www.unjs.com/jiaoan/yuwen/chuzhong1/20100724155018_325238.html
12.有关Word的基础入门教程这样字体修饰就做好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字号的修改; 2、 复制文字 1)拖黑选中第二行文字,从“字”拖到最后的“体”,前面的“1、”已经设成自动序号了,由系统来编辑,所以不让选中; 2)把鼠标移到黑色里面,然后点右键,注意瞄准以后再点右键,弹出一个菜单,在“复制”上点一下鼠标左键选择复制命令; https://www.yjbys.com/edu/office/439600.html
13.办公中常用的Word及Excel小方法全集小秘诀112招全介绍word另外,为了防止一页顶端单独出现某段的最后一行文字,或者在某一页底部出现某段的第一行文字,或者在一页底部出现某段的第一行文字,只要把光标移到该段中,然后在窗口中选中“孤行控制”复选框,系统将自动向下页移一行文字。 23、如何将文档中的某一页改为横向 https://www.jb51.net/office/word/55872_all.html
14.写文章就像打仗,字词句就是千军万马,文章布局就是排兵布阵叶圣陶曾说过,写文章和说话是一回事儿。他说,用嘴表达叫说话,用笔表达叫写文章。嘴里发出的是声音,笔下发出的是文字。 这多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写材料就是学说话。 因此,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把最恰当的文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主要讲五句话。 https://www.hysgq.gov.cn/sgjjjcw/lzwh/20220209/i2606965.html
15.文学院第五届Office应用技能大赛试卷[复制]29. 在 Word 中编辑一篇文稿时,如需快速选取一个较长段落文字区域,最快捷的操作方法是:() A.在段落的左侧空白处双击鼠标B.在段首单击,按下 Shift 键不放再单击段尾C.在段首单击,按下 Shift 键不放再按 End键D.直接用鼠标拖动选择整个段落 30. 小刘使用 Word 编写与互联网相关的文章时,文中频繁出现“https://www.wjx.cn/xz/161999839.aspx
16.专题10:《秋天的怀念》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对“我”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前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3段中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https://www.0516ds.com/56781.html
17.抖音配音素材怎么提取文字打开抖音,找到需要提取文字的配音视频。 下载配音视频到本地。 打开在线语音识别工具的网页。 上传配音视频至工具,并进行语音识别。 等待一段时间,工具会将配音内容转换成文字。 复制或下载识别出的文字。 在线语音识别工具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取音频中的文本,而不仅仅是字幕。这意味着你可以提取包括背景音乐、配音、环境https://tool.a5.cn/article/show/40773.html
18.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通用17篇)4、这种把各部分主要内容串联起来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叫做连段串意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掌握用连段串意的方法来总结课文内容。 5、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从哪下语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 6、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 7、这一段中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8、地球是美丽的,但他又是渺小的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jiaoxuegongzuojihua/8927893.html
19.赣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面向社会人员扩招考试大纲样卷10.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为一个普通战士写的悼词,这个普通战士是( ) A.白求恩B.张思德C.雷锋D.王杰 11.中国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D.自由主义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http://www.gzpt.edu.cn/info/1005/3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