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范文9篇)

1、摘要、目录、正文的格式、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1)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

摘要正文:小4号宋体字,限一页;

关键词:3—5个,中间用“逗号”分开,小4号宋体加粗。

(2)目录

目录标题:居中,三号宋体加粗

目录内容:内容包含正文一、二级标题、参考文献标题、致谢标题、格式小四宋体,1.5倍行距(限一页,需要时可调整行距),要求页码正确无误并对齐。

(3)正文

正文及标题格式要求:

标题级别层次代号字体

一级标题一、宋体三号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一)宋体小三号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1、宋体四号加粗(缩进2字符)

四级标题(1)宋体小四号(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

(4)参考文献、页眉

参考文献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内容: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字符);

页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并在下方加一横线。

奇数页的页眉书写: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届毕业论文论文

偶数页的页眉书写:论文的题目,如:浅析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无需页码。

(5)致谢

致谢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

致谢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

2、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为排版美观的需要可对一部分的文本行距作微调)

3、页面设置

页加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0.5CM,装订线位置左。

4、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10]Almarza,G.G.Studentforeignlanguageteacher’sknowledgegrowth[A].InD.FreemanandJ.C.Richards(eds.).TeacherLearninginLanguageTeaching[C].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2]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9.会议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7]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Z].全国铸造学会奥氏体-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10.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注:尽量注明具体网络地址。

11.报告

[序号]作者.报告名称[R].出版地(报告地):出版者(报告举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理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12.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881056073.

13.标准

[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1]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3100~3102-93量和单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注:标准的著录可略去起草责任、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12]GB6432-86饲料粗蛋白的测定方法[S].

附:(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与中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相同。在参考文献中,用各种文种书写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的名字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

(2)作者超过3人,仅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al.”。

(3)在参考文献中,尽量避免使用网络信息(政府发布的'信息除外)。

其他类型文献的参考文献析出格式请执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有关顺序编码制析出格式之规定,图、表中参考文献请在图、表下方标注。

14.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图书类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8-15(33).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大多在文后会列有参考文献(注意一般不宜写成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但在

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

(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

(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

(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2004年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

(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

(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

(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

(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参考文献的类型——详细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常见文献的类型及标识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

四、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论文写作,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

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

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子:[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子:[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例子:[2]oujp,soongtt,etal.recentadvanceinresearchonapplicationsofpassiveenergydissipation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子:[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8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子:[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

e: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代号及意义如下: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例子:[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8-16/1998-1-1

f:其它

档案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

[18]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65-67.

古籍(192017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和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和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和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2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和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着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它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着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着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着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着录原则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4顺序编码制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着录项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1]刘国钧,陈绍业,王涛,等.图书馆目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所,1983.

[5]冯西桥.LBB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

[6]石柱,何新贵.优序法在软件评价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23(2):45-46.

[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8]GB/T169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9]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1]左仁淑.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四川大学学报,2004,(4):19-23

[2]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等.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35

[3]HeideJB,GeorgeJ.DoNormsMatterinMarketingRelationships.JournalofMarketing,1992,56(2):32-44

[4]陈绍福,徐宝瑞.现代医院创新经营.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1):60-62

[5]张英.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中国卫生产业,2004,(2):76-78

[1]董西明.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应用[J].学术交流,2004(8)

[2]王光玲.CRM-企业管理理念新发展[J].经济论坛,2003(9)

[3]崔京波,陈颖.论CRM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05(6)

[4]田丹.浅析供应链环境下的客户关系管理(CRM)[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3)

[5]左臻.浅谈客户关系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6]徐辉.浅析客户关系管理[J].商业经济,2008(10)

[7]姚德全,于冬梅.客户关系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

[1]郭愈强,樊玮.数据挖掘技术在民航CRM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71.

[2]刘彬,白万民.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1(17):16-17.

[3]杨虎猛,朱汝岳.金融业分型CRM系统探索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7(30):259-261.

[4]徐国庆,段春梅.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2(12):38-40.

[5]王一鸿.体检中心CRM构建及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潘光强.基于数据挖掘的CRM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廖雯.基于客户生命周期的CRM策略研究[J].商,2015(17):15-15.

[2]陈杭.电子商务的`营销资源在CRM策略中有效分配探讨[J].现代商业,2015(11):42-43.

[3]金子琦.纷享销客中国式CRM商业逻辑大复盘[J].创业邦,2015(10):90-91.

[4]姚婷.探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中国创意产业园运营模式的指导意义[J].中国市场,2015(27):59-61.

[5]朱华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CRM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7);19-21.

[1]柯晨丹《试析新时期我国烟草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2]《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3]李景武《烟草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其对策》

[4]田蔚《自主创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5]《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6]钟陆文《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

[7]唐铭坚、谭礼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及控烟策略》

[1]薛万夫,孙苗琴.振动深孔加工技术(上)[J].现代制造工程,1992,(12):39-40.

[2]李言,李云芳.振动钻削过程中的参数选择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1,5(论文参考文献格式3):86-92.

[3]郑建明,李言,肖继明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特征融合刀具磨损量识别[J].机械科学与技术,20xx,21(1):111-113.

[4]郑建明,李言,黄玉美等.分形在钻头磨损切削力特征提取中的`应用田.应用科学学报,20xx,22(3):337-341.

[5]樊铁镇.深孔加工技术综述[JJ.工具技术,1994,(5):3-5.

[6]王世清.深孔加工技术「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1]WilliamBeaver,FinancialRatiosasPredictorsofFailure[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6,2:71-111

[2]Altman,E.L.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JouralofFinance,1968,9:3-5

[3]Altman,E.Haldeman,R.Narayann,Zetaanalysis:ANewModeltoIdentifyBankruptcyRiskofCorportions[J],JournalofBanking&Finance,1977,9:29-54

[4]Aziz,A.D.Emanuel,G.L.Lawson,BankruptcyPrediction-AnInvestigationofCashFlowBasedModel[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1988,9:419-437

[5]GreenJ.P,TheImpactofTheQualityofEarningsonTheValuationRelevanceofCash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7]章之旺,现金流量信息含量与财务困境预测[J],现代财经,2004,8:26-31

[8]周娟,王丽娟,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2005,12:107-119

[9]梁飞媛,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初探[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4:44-47

[10]简燕玲,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与安全经营[J],财经问题研究,2005,5:87-90

[11]张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中现金流量分析法的.运用,2007,6:40-45

[12]聂丽洁,赵艳芳,高一帆,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J],经济问题,2011,3:108-112

[13]朱卫东,李朝阳,吴勇,ST公司现金流量特征分析—基于2003-2010年首次ST公司[J],会计之友,2011,9:81-84

[14]秦志敏,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变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2-56

[15]鲁爱民,财务分析(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1-132

[16]景欣,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6-19

[17]刘娅,企业现金流量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2-34

[18]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43-154

[19]曹金臣,企业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基于配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5:70-73

[20]杨玉秀,企业财务预警模型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2004,B11:44-45

[2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1-55

[22]祝美芳,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7-50

[23]简燕玲,向阳,统计估计理论在企业破产预测中的应用[J],山西统计,1997,5:28-30

[24]郭晶,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4,28:126-127

1.韩保庆著《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浅析》,载于《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6期

3.川濑刚志著《回顾WTO争端解决谅解协议的修改谈判进程》

4.JohnHJackson著《GATT/WTO法理与实践》,张玉卿、李成刚、杨国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5.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忠海等著《国际法学述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居迁著《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宣增益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梁西著《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国家外国专家科教文卫司编《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著《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曾令良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沈木珠著《国际贸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回沪明、赵松岭主编《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争端解决经验》,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版

15.朱榄叶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韩立余著《WTO案例及评析(1995-1999)》(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韩立余著《WTO案例及评析(200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杨荣珍编《WTO争端解决案例与评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

19.周忠海著《论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载于《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0.赵秀文著《论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载于《国际法学论丛》,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2.杨国华、李著《谈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第三方》,载于商务部网站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发展与改革

23.王新著《WTO争端解决机制和下一轮谈判的主要问题及我们的对策》,载于《律师世界》2002年第2期

24.郭双焦著《当前WTO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载于《经济师》2003年第6期

THE END
1.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每条文献在正文中都要被引用。正文引用时,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名(中文文献)或姓氏(英文文献)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格式为(李志强,2000)。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格式为“李志强(2000)研究指出……”。在正http://www.iapjournals.ac.cn/dqkx/ckwxgs
2.引用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欢迎阅读。 格式1: (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https://www.unjs.com/z/1705187.html
3.参考文献是书籍的格式怎么标注?参考文献是书籍的格式标注方法如下: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97986710323202
4.书籍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书籍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不同类型的书籍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可能会略有不同,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书籍类型及其引用格式:1. 单著作品 中文格式:作者.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英文格式:Author. Title.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例如:中文:张三. 《论语》.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https://wenku.baidu.com/view/ee8206b7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5.html
5.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详解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https://zhuanlan.zhihu.com/p/29513792
6.论文当中书籍的引用格式书籍引用格式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格式如下: 1、单一作者:英文格式为“(作者姓氏,发表年份)”,中文格式为“(姓名全名,发表年份)”。 2、两名作者:作者姓氏必须以他们的名字在其发表文章内的顺序来排序。若两个作者都在括号内引用,名字中间需加上“&”符号,也可用“and”、“和”进行连接,取决于期刊格式。若在句首引用则https://blog.csdn.net/m0_62722612/article/details/132024390
7.常用的书刊参考文献引用格式常用的书刊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一、参考文献类型 【论著报告类型】专著[M],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 论文集[C],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汇编[G],参考工具[K],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https://sites.lynu.edu.cn/lswh/info/1178/3795.htm
8.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范例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返回参考文献格式>>> https://www.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43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