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3、基础。计算机用来辅助图书馆业务工作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深化其服务层次与水平。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指在设计系统时应达到的各种指标,以及系统运行后所能达到的效果与目的。因此,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达到如下具体目标:1替代与扩充传统图书馆全部手工业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替代,是指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以及服务等业务工作,包括图书采集、登记、编目、书刊采购查重、期刊划到和催缺、流通及连续出版物管理等实际工作、手工难以完成的工作,均能由
4、计算机来实现自动化管理与控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等方面,通过网络以新的方式建立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不仅为本地区读者服务,也为其他地区社会用户服情报职能、服务职能等,得以进一步的增强和深化。传统图书馆以本馆为主,服务范围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这个特定的场所之内。而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图书馆开始向开放性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实现在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读者查阅、检索、借阅文献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馆,而是包括了国内外许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这样可以实现真正意义
6、信息,改进服务工作,建立全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网络资源、馆藏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可自动地进行各种图书馆业务统计分析工作、馆藏文献检索工作等,也使图书馆工作效率得到充分提高。2标准化目前许多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投入运行,但是由于所选模式、软件语言和内部数据的多样化,从而给图书馆内部网络与外界信息网络进行书目数据检索和交换带来了障碍。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功能应起到规范图书馆业务的作用:数据的传入、录入、输出等应标准化;对书刊数据应规范控制,如人名规范控制、主题词规范控制。系统应按标准的
7、业务工作流程设计,其应用软件能使各项图书馆业务工作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总之,要使图书馆内部网络为外界信息网络提供资源共享,首先必须在系统设计中考虑标准化和规范化,主要包括书目信息描述的标准化、书目信息检索标准化和书目信息交换的标准化。38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其管理对象文献数据是独立于应用软件之外,而需单独存贮利用的。实际上,在图书馆各项业务管理中,总是需要重复汇总处理单一的、大量的能够揭示与反映文献内容与形成特征的文献数据信息。如一篇文献或一本图书的题名与责任者项,在采访业务的选购卡中,在登记业务的财产
8、帐上,在编目业务所著录的各种款目里都需要进行反映。这种同一文献数据信息在图书馆不同业务管理部门之间重复处理的现象,是造成传统图书馆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采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控制与管理,可以避免上述情况,从而达到文件数据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目的,使文献数据在图书馆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充分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要求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所存贮的各文献数据库的结构要合理、统一和标准,要求各个记录所列文献数据的属性多、冗余度小、独立性强、共享性高。这样,系统就不可避免地要求所录入存贮的文献数据信息详尽、准确。另一方面,观察文献
9、的利用状况,我们不难发现其新陈代谢有急有缓,各学科文献老化的程度与速度参差不齐,因此,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数据库里的文献数据是动态的组合。为减少系统中不断增加的冗余文献信息,保证系统文献数据的准确安全,使系统文献数据的管理与利用更为迅速方便,系统必须具备对文献信息进行追加、修改、显示、查询及删除等维护更新的辅助处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方式将产生根本性的变化。总之,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要做到通过网络实现联机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馆际互借等高层次的资源共享。4系统程序模块的功能单一,并具有
10、较高的通用性设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时应将图书馆各项业务管理流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并依据图书馆对文献处理的业务工作流程来建立整个系统的层次关系。同时考虑到由于需求变化而产生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时的修改变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各主要功能的设计应采用模块化的方法,每一模块实现某一特定的功能,每个模块必须满足单一入口和单一出口的要求,系统的全部应用软件程的功能单一,其间的逻辑关系分明,使整个系统应用软件的程序模块功能便于扩充、修改、裁剪和移植。在系统应用软件程序模块功能单一的基础上,还需注意提高其通用性,使系统中相同的处理功能均由
11、同一模块实现,以节约有效的存贮空间,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决不能因为系统纵向层次结构的隶属关系不同而对一些相同的功能进行重复设计。5非过程化程度高系统的非过程化的程度越低,系统软件程序设计的功能就愈容易实现,而系统用户掌握与学习使用就愈加困难。由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用户多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要求系统的非过程化程度要高。同时,为确保系统的功能不至于因系统非过程化程度的提高而有所减弱,系统必须提供诸如醒目的文献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格式、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字段、快速准确的查询统计、自动生成索引文件及数据文件备份等辅助处理功能
12、,以及系统对容易引起用户误操作的处理过程设置的提高与保护功能,从而使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用户易于学习和掌握,达到操作简单、使用灵活的目的。6建立opac系统在图书馆实现自动化后,让读者拥有最快最方便的检索手段、最易用的用户界面灵活实用的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摆脱了传统的服务方式,走向新一代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采用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之后,不仅使查询过程显得快捷方便,能及时知晓该书的馆到极大延伸。另外,读者
13、将不受地点限制,上网就可访问和使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必须建立web界面的opac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系统达到论述的要求不存在技术问题,就一个系统的开发团队来说,开发出一个独立先进的系统并不困难,但系统的先进性基本上是与投入成正比,图书馆购买使用系统的成本也就越高,所以开发者应对系统进行灵活性设计,即能够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灵活更改,增加模块。图书馆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从系统的性能,费用等方面,选择合适自己的系统,使计算机管理系统因地制宜地在图书馆发展中充分地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张利,吴慰慈.再论21世纪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0(7):150-1542贺风兰.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再认识j.津图学刊,2003(4):52-533宛文红.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