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获得与失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8.17福建

【原题呈现】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考生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大前提“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即“得”与“失”相伴相生,形影相随,尤其是新事物来临之时。“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规定了写作内容,考生需围绕互联网来讨论得到与失去的话题,思考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便利和与此同时产生的弊端。

互联网有利有弊,当今社会,互联网处于社会发展的前沿,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开阔的视野、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信息。然而,多彩的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丰富,但它也隐藏着无数危险。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如资讯获得既快捷又充分;购物、出行更加方便;社交沟通更为便捷等等,但人们也可能失去很多,如个人隐私、沟通能力、陪伴空间、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写作时,不用面面俱到,只需要选择自己最能把握的几项进行论述即可。

考生写作时,应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典型事件,展现网络弊端。但不能完全否认网络的价值,而是应该呼吁大家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尤其是呼吁青少年要有节制的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要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沉迷于网络而失去自我。

【参考立意】

1.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2.合理运用互联网。

3.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

【佳作展示】

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

我认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确实,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信息工具,其优势十分明显。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列快车,带着我们奔向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比尔盖茨曾说过:“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备受青睐,如朋友圈、视频聊天等都在无形中跨越时空的障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河南郑州,44个小时内,全城接力,在朋友圈为3岁的男孩然然寻找丢失的小耳蜗,更是给严寒的冬天增添了一抹春天的温馨与温暖。

但与此同时,网络带来的弊端亦不容忽视。

言论自由不等于造谣自由。一个自由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人都充当无聊的看客与隐匿的喧哗者,这注定是一个没有公共精神的社会。

因此,对于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保证网络言论的文明,确保自己言行有“节”;还要提高对不同信息的辨别能力,既不做言论自由的滥用者,也不做推波助澜的看客,做到有“智”明辨。正如《止学》中所言:“天贵于恒,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为了使中国“得以改变”,我们每个人,都应在道德法律约束内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做有节有智的优秀网民。

【同类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还有一个多月,高三学子将迎来毕业季。小刚同学想在毕业典礼上为全体师生送上寄语:“失去的,是无数的日子;获得的,是永恒的情谊。”其实,关于“失去”和“获得”,还有人曾说过:人总是一边失去,一边获得……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为情境性材料作文。材料由高三学子毕业季寄语感言引发对“得”与“失”的思考,因此写作时,应有适当的情境意识,建议首先假想自己是一名临近毕业高三学子,想象离别情景,创设真切动人的氛围,以情动人,而不是开篇即阐述得与失的哲学思辨。

就思维考查而言,“得”与“失”话题为二元思辨话题,论述时不宜割裂开来,分别论述“失去”“获得”的内涵和意义,而应始终将两者交织在一起,揭示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

1、得之欣然,是指坦然

2、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3、关闭一扇窗,打开一扇窗,人生缺憾与希望并存

【金句速览】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老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徐志摩

人生浮沉,世事难测,当知得失随缘,闲淡由之。——白落梅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再打开一扇窗。——西方谚语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歌德

【好句好段】

1、没有拥抱诗和远方,我们也不能选择苟且眼前。即便不能到达心之所往,也要把生活过得如“秋水共长天”般宽远。人生得失并存,你拥有了清风,就要交还明月。

2、苏东坡屡遭坎坷,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郑燮遭罢免,却也“不患得,斯无失”。他们懂得笑看得失,所以即使不能一生遂顺,亦能活得惬意安乐。人生总是潮起潮落,但如果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你会发现,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3、总有人长嘘,得不偿失;总有人短叹,失之交臂。但人生在世,顶天立地,秉承天地之精华,是一种莫大的得。人的一生,坎坎坷坷,不如意事常八九,是一种无奈的失。即使我们拥有了全世界,也只能日食三餐,夜寐一床。就算我们拥有一千双鞋,也只能穿一双。何不把得失看淡些,宠辱不惊来去无意,心中宁静,优雅随之。

得之欣然,失之坦然

又是一年离歌起,流年似水,光阴如昨,在这个缱绻的毕业季,青春曼妙的少男少女们,不禁感慨:失去的,是无数的日子;获得的,是永恒的友谊。

其实,何止是青春离别散场,人生亦是如此。人生历程中,总是在不断失去:又在不断获得。成长过程中,我们失去的,是温暖的襁褓,柳荫下的秋千,三月里高飞的风筝,是童年的远歌……而收获的,是走向远方的独立,是远离青涩懵懂的成熟。

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米兰昆德拉也说“生命之舟,仅限于承载必不可少之物”,有失有得,中外、古今不殊。

用世俗眼光来看,他们失去了很多,亲人离散,长安日远,失去了优渥的生活,和青云直上的仕途。但正是因为失去,才使他们远离官场的尔虞我诈,沉潜于创作的孔颜之乐。失去名利,使他们从庙堂之高,走向江湖之远,与天地山川乃至宇宙,展开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或是走向田间地头,忧心民瘼疮痍,才有笔底波澜。失去世俗的名利,却获得了光耀千秋的墓志铭,神被历史拔擢为,俎豆千秋。

揆诸当下,不少新青年,深谙失与得的智慧,学会取舍,规划自我,审慎抉择。

失其小,致其大。“科技小院”的大学生们,他们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对房子、票子、车子志在必得,而是放弃优渥的的学习生活环境,“自找苦吃”,与稻花蛙鸣为伴,与农民们共话桑麻,致力于科技兴农,将论文写在大地之上,写进乡村振兴的大蓝图里。君子通大道,沉潜在基层。杨宁、刘秀祥,这些大学生村官、教育守望者,毕业后,他们没有选择都市里的高楼、高新,而是选择回到家乡,他们或许失去了很多进阶的机会,却将自己青春的溪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江大河,必将激起最耀眼的浪花,必将成为乡村振兴黄钟大吕中最动人的音符,收获沉甸甸的人生。

失与得,是哲学辩证法,更是值得深思的人生命题。人生海海,世事纷繁,有失才有得。不吐故,怎能纳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因此,我们要学会取舍。

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让我们吟咏这隽永的人生格言,理性面对人生的得失,得之欣然,失之坦然。

【思路导图】

得之欣然,失之坦然。

总(第1、2段):根据材料,创设真切的毕业情境,引出如何面对“得与失”的人生话题。

分(第3——7段):运用例证,评古论今,论述“得”与“失”之间的辩证关系

分一(第3、4、5段):回溯历史,从失与得中汲取智慧和教益。

分二(第6、7段):揆诸当下,论述如何主动取舍,汲取现实力量

THE END
1.互联网的利与弊作文800字(通用27篇)互联网的利与弊作文800字(通用2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互联网的利与弊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互联网的利与弊作文800字 篇1 https://mip.ruiwen.com/zuowen/800zi/1957621.html
2.网络利与弊高中作文800字(通用25篇)网络利与弊高中作文800字 篇1 一说起上网,大概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词,网络的出现是社会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上网已成为一个21世纪流行趋势。在中国的13亿人里,网民就已经达到了1.1亿人。随着上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学生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上网的利与弊也渐渐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中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https://www.cnfla.com/zuowen/492223.html
3.互联网得与失作文是从互联网上各大软件+自己想法搜刮拼凑的 我们但说这个破字我又感觉我行了1阅读 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透明的墨痕 2023-12-19 六年级上册语文笔记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全文 透明的墨痕 2023-12-19 法学生必收藏全网最全行政法书单推荐全文 +7 透明的墨痕 2023-12-18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911946968317267352
4.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得”与“失”举行一次线上论坛,邀请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聊聊互联网生活的得与失。作为一个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你将代表高中学生发言,请 写一篇发言稿,为线上交流做准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20/22/71250085_10932494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