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和书店融合发展是时代衍生的新生现象。两者如何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阅读服务水平?“馆店融合”将会给一个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5月28日,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成立暨‘阅读·城市·文化’图书馆、书店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这一系列问题正式开启了全面探讨。
线下融合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看来,现阶段则是馆店融合发展最好的时段。在政策、经济、技术的有利背景下,全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融合模式。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买书就到书店,借书就到图书馆。而馆店融合的第一步,就是实现空间上的融合。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出现的馆店融合模式中最常见的便是基于物理空间的馆店融合。例如四川省图书馆与新华文轩合作的“馆中店”——文轩读读书吧,成都图书馆与文轩BOOKS合作的“店中馆”——城市阅读空间,安徽新华书店与安徽省铜陵市图书馆、安徽职业学院图书馆融为一体的“综合阅读文化空间”等。
据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无需读者往返于书店和图书馆之间,且更易于馆店双方进行深度的文化融合及自身发展。
线上融合打造共生共长的有机体
据介绍,互联网上馆店融合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内蒙古图书馆的“彩云服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图书馆和书店不需要新建设施即可运行,就地联合十分简单、快捷,是技术意义上的馆店融合;在综合考虑购书经费、馆藏结构、交通等因素的前提下,图书馆可选择与多家书店进行合作。
上下结合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安徽大学教授陆和建认为,在图书馆里建设书店和赋予书店图书馆部分功能是目前馆店融合的两种主要形式。未来的馆店融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要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线上终端适时呈现图书馆资源,同时围绕文化产业链进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