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如何“跨界破圈”,实现“有机生长”?

图书馆如何“跨界破圈”,实现“有机生长”?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跨越传统的业态边界,融入我们的生活,为城市发展添了一抹隽永的底色。6月27日至30日,“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常州举行,来自全国图书馆界的200多名代表围绕“图书馆+”深入探讨:如何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让图书馆“长”在城市里?

立足自身特色

开展“沉浸式走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读”结合了阅读与行走的属性,让读者在行走中重新审视城市,跨越时空体悟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

南京图书馆立足馆藏图书与专家库开展“文化走读”已有5年之久。“南京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450年建都史。这五年,我们陪伴读者登过山,看过水,听过曲儿,在人潮里尝过最市井的烟火气,也在文博场馆里接受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南京图书馆社会工作部(阅读推广部)主任顾晓宁介绍,起初是“岁时金陵”,将季节元素与城市风光相结合,再到去年的“古籍走读”,根据馆藏古籍《金陵图咏》规划14条文化走读研学线路,带领读者在山水城林间感悟南京文脉。今年6月,南京图书馆又启动了以“水”为主题的文化走读,通过寻访古河道、老桥闸等散落的水文化遗产,破译隐藏在南京城内的“水”系密码。

在安吉县图书馆馆长袁秀华看来,安吉最大的特色是白茶之乡,有着秀美的山水风光。他们将自然巧妙地融于阅读中,构思了“在风景里阅读”品牌,建成了“1+13+15+N”的最美图书馆群。其中,山禾稻主题绘本馆是一家在稻田里的绘本馆,独具乡野气息,开展自然科学类研学活动,沉浸式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稻乡生活。宋茗茶博园书房则是“茶文献”主题特色书房,开展闻茶香、识茶趣、品茶韵、悟茶道的茶文化研学活动。袁秀华希望“阅读以含蓄的方式充盈着旅行体验”,这些建在风景中的书房,能让游客感受到,在安吉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文化的芬芳。

“公共图书馆要破除‘文字崇拜’,树立‘大阅读’理念。”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认为,现在图书馆要主动寻求跨界合作,将阅读活动和城市场景相串联,开辟全民阅读新场景。李国新举例说,美国费城图书馆的非洲舞、上海图书馆东馆日落沉浸音乐会、济南市图书馆闭馆音乐秀、佛罗里达州棕榈港图书馆户外音乐花园,都是很好的尝试。

向外延伸“触角”

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如果说,文化体现着城市气质,那么阅读空间对于城市而言,便是生活方式的引领、价值默契的养成。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副馆长李汝清认为,“传统公共图书馆‘等人看书’的模式被动单一,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主动寻求对外合作,打造新型阅读体验,是图书馆‘有机生长’的重要途径。”朝阳区图书馆主动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与社区、乡村、企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合作,以“城市书屋”的模式浸入城市肌理。李汝清介绍说,“我们与社区融合,建成京旺家园馆;与医院相结合,建成儿童健康知识传播基地;还与商圈相结合,其中建投书局国贸店以‘人物传记’类图书为特藏,中海环宇荟店以‘态度生活与商业新知’类图书为特色。这样的城市书屋共有45家,覆盖24个街乡,目前全部纳入北京市‘一卡通’借阅服务体系。”借助“馆店融合”“馆医融合”“馆园融合”等模式,他们将“图书馆”开到“家门口”,让大家在步行15分钟内,都能找到一个静谧舒适的阅读空间,捧一本书,静享阅读的美好时光。

除了“下沉”就近提供服务,“横向拓展”也是很多图书馆选择融合的方向。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地处区域文化中心,图书馆中庭,34级波浪形平台构成“书山”,律动的曲线梦幻般再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境。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马文艳说,图书馆已与不远处的美术馆、科技馆融合互补,打造了全民阅读孵化地。在今年“中国航天日”,孩子们先在图书馆学习《飞向宇宙深处》,了解太阳、地球、月球运转等基础知识,随后到科技馆模拟火箭发射,亲自“驾驶”飞船遨游太空,领略宇宙的壮美。最近,滨海新区图书馆还与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大沽口炮台博物馆合作建立研学基地,将“书和远方”融于一体。

联结“社会力量”

推动差异化发展

既然融合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在“有限空间”的基础上做足“无限可能”?

在研讨会中,很多图书馆基于自身实践给出答案:联结社会力量。常州市图书馆的“秋白书苑”是引入“社会多元力量”的典范。常州市图书馆副馆长钱舒屏介绍,运行的方式是,由街道或乡镇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管理系统、图书设备、技术支持和业务辅导,社会力量负责设计装修运营,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目前,常图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书苑共计35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私营企业29家,社会组织2家。

杭州高新区(滨江)图书馆也依托社会力量,成立了48个“硅谷书房”,为大家提供就近服务的同时,还兼顾滨江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特色。他们定期在“硅谷书房”开展职场成长类的活动,还引入有声阅读、剧本杀等青年人喜欢的项目,为企业员工赋能。

利用社会力量,让图书馆生长的同时,如何避免同质化?钱舒屏说,结合属地文化特色和运营方资源优势,每个秋白书苑都是一块个性鲜明的试验田。比如,他们将书苑建在老城厢运河畔,让书香浸润千年时光。他们将书苑开在新农村,与农事体验相映成趣,成为田野间一抹亮色。产业创新集聚区的秋白书苑与企业联姻,为“新能源之都”注入发展动能。“遍布城乡的秋白书苑既为常州百姓提供了沉浸式阅读体验,也为外地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常州文化的窗口。”

THE END
1.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最新章节互联网 + 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 刘玲 齐诚 马楠 229778字 8990人喜欢看 0张金票 开始阅读加入书架 完结|教育|原创|版权:C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新的变革动力源泉。互联网对社会产业和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产业领域和组织都表现出“互联网 + 化”,同时产业和组织https://www.ebtang.com/m/book/3167
2.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602161 出版年:2018 作者:刘玲 学科: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图书情报资料区 在架上 37.62/192.1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13479411dfa56f627b824e065c7def46
3.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研究.docx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馆跨界合作服务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加剧,不同行业之间的改革、创新、跨界、重组都已经成为了企业日常模式中的常态化现象。本文从剖析跨界合作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通过对图书馆跨界合作的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以“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跨界合作的文献统计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20/6204123120010011.shtm
4.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强调产业之间的融合,也对图书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本书解读了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下图书馆跨界融合http://m.rwbook.com.cn/zuoping/1234.html
5.“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创新探索分析“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服务现有基础;“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点、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探索;“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图书馆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ca437bb15c7303481722405.html?q=C/N&uorg=999999
6.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强调产业之间的融合,也对图书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刘玲、齐诚、马楠著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跨界融合研究》解读了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https://m.jarhu.com/book.php?id=1816834
7.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跨界合作模式文档标签: 研究报告 行业分析 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跨界合作模式 刘文卫摘要:跨界融合是“互联网+”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合作成为图书馆界引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基于图书馆跨界合作的生动实践,有必要对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论文通过文献调研、实践考察等方法,把目前图书https://www.docin.com/p-2864102585.html
8.“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徐飞等人结合图书馆原有的相关技术,搭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平台。陶功美认为图书馆应基于“互联网+”思维,树立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以敢于跨界、融合创新的精神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让人性驱动图书馆服务,构建智能互联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韩冰和李晓秋介绍了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的运作模式、实施效果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4/80234498_1041586097.shtml
9.“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探索——以宿迁市图书1 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内涵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互通,打破了事物有形的边界藩篱,共建、共有、共享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无边界”概念深入众多行业和学科领域,虽然当前“无边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无边界”的共性是通过模糊边界和降低门槛实现渗透、跨界、融合,因而“渗透”“跨界”“融合”等词语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08/10772378.shtml
10.“跨界,浙思享”—互联网+图书馆发展研讨会在杭召开特别是“跨界”,来自图书馆行业外专家跨界、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跨界,从互联网思维、从产品与用户的角度,给图书馆行业发展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擦出了跨界的火花。研讨会为积极推动和探讨“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新技术、新理念在图书馆的应用以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https://www.zjlib.cn/zxbghd/36756.htm
11.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成就全民阅读文史纵横理论频道在这个以数据化为特征和标志的深度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仅要继续与互联网做加法,加快向大数据时代的全媒体复合型图书馆转型,还要发扬互联网精神,借鉴互联网思维,同时实施“互联网+”和“图书馆+”战略,让阅读无所不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我们社会中最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之一,让公共图书馆在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https://www.workercn.cn/254/201504/24/1504241031433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