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广州军区下辖2个集团军,为何分别部署在广东广西?惠州地区

1985年,广州军区下辖2个集团军,为何分别部署在广东、广西?

198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精简整编的统一部署,武汉军区撤编,其所属湖北及其武装力量调归广州军区。调整重组的同时,广州军区对本军区的野战军也进行了调整。在对越反击战中唯一歼敌破万的第55军撤编,所属各部分流至第41、42集团军。此时,第41集团军军部驻防广西柳州,第42集团军军部则定点广东惠州。

▲原广州军区臂章

稍有军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第55军自成军之初就带有四野血统。第41、42集团军可以说是一母同胎,都也是脱胎于四野。在各个历史时期,此二军及其前身部队,立下了不朽功勋,历经精简整编而屹立不倒,长期镇守着我国的南大门。以对越反击战为例,原第41、42军携手并进,对敌造成了巨大杀伤,打出了国威军威。

第41、42集团军的英模单位众多,塔山英雄团、牺牲决胜团、白台山英雄团、英勇善战模范团等英雄部队都是享誉全军的老牌主力。关于此二军的经典战例,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原广州军区旧照

回归到问题本身,广州军区所辖第41、42集团军之所以分别部署在广西、广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两广历来是我国的战略要地;

两广是我国的南大门,这一称呼称始于明代宗景泰三年。彼时,一代名臣于谦提议设两广总督,负责两广的军事、民生等事务。清承明制,两广总督被保留了下来。两广不仅山水相连,而且民风相近,自古以来的关系都很密切,防务一体也是明清时期国防战略部署的共识。及至近现代,广东开全国风气之先,虽时局不稳以致战乱频仍,可该省一直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历史上的两广地区

抗日战争时期,两广为将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前线大军输送了成千上万的优质兵源。1949年7月,陈赓兵团由赣入粤,执行中央军委对敌采取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开始了解放两广的伟大征程。大家要注意,军史在研究陈赓兵团战例的时候,都是统称为转战两广。这一词汇,说明了一个问题,军史专家视两广为陈赓兵团的一大战略方向,也算是对明清时期两广防务一体国防战略的继承。

(二)惠州、柳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各有千秋;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整体上背靠华南纵深、面向广袤海洋,半岛与海湾相间,港口的数量、质量都很突出。由此可见,惠州是典型的海洋性城市,又有一定的纵深。柳州深居内陆,虽没有惠州海陆兼备,可也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其工业基础尤为雄厚,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南地区

现代战争具备高强度、高烈度特点,地利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可占据地利优势总比没有强,特别是装甲集群,对于地形地势要求很苛刻。而第41、42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广西、广东,既可得地利又能得人和,对于各自的战斗力提升大有裨益。古今中外战史之上,得地利能够最大程度的占据有利地位。广州军区的部署特点并非孤例,兄弟军区的兵力分布也是尽可能的考虑到了地利,笔者不做过多讨论。

(三)在两广地区形成鼎足防卫态势;

结合原因一、二,我们可以看到第41、42集团军的布防很有特点,可形成鼎足防卫态势。在此笔者需要指出一点,究竟什么是鼎足防卫态势?鼎有三条腿,而三角形又是公认的最合理加固方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三脚架,由于采用了三角形加固原理,其稳定性效果特别出色。行文至此,大家心有疑问,第41、42集团军就两个角,第三个角在哪里?

▲空降兵第15军某部演练旧照

这个答案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湖北孝感的空降兵第15军,该军前身系第15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千岁军”威名。空降兵第15军是我军唯一的快速战略部署部队,其全域全时作战能力尤为出色。大家不妨翻开中南地区的地图,看一看惠州、柳州、孝感之间的距离:

惠州至孝感约1050公里;

孝感至柳州约1060公里;

柳州至惠州约625公里。

此三地距离看起来挺远,实际上并不远。柳州、惠州的铁路优势极为明显,前者是我国颇具影响力的铁路枢纽,而后者靠近本省省会城市广州,这意味着两地军部联系很便利。此外,一个集团军的兵力不是完全集中于军部驻地,而是分散部署在周边,借助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可实现机动。

至于空降兵第15军,距离惠州、柳州距离都在1000公里以上。可大家别忘了,空降兵第15军主要依靠各类运输机实现远距离兵力投运,别说跨区域遂行任务,就是跨大军区也不是什么难事。因而,得益于中南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三地驻军在广州军区辖区内形成了鼎足防卫态势。比如,广州军区在九八抗洪中的兵力投运,就表现的可圈可点。

THE END
1.1985年,第42集团军列编,该军所辖3个野战师,都是什么来历?1985年,第42集团军列编,该军所辖3个野战师,都是什么来历?1985年百万大裁军期间,中央军委前前后后组建了24个集团军。其中,部分集团军的军史悠久、作风优良,可以说是我军各个时期的主力野战军,譬如第27、第38、第39集团军等。但是,也有军史短、资历浅的集团军,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就是典型代表。▲原广州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870254235170892&wfr=spider&for=pc
2.大军区时代,广州军区所辖2个集团军,军部定点何处?有何讲究?原广州军区两个集团军,在军改后有了怎样的改变?新的军部驻防地点又有何讲究? 第41集团军和第42集团军在军改中被撤销番号,并分别改编为新的集团军,纳入南部战区。其中第41集团军改编为第75集团军,而第42集团军改编为第74集团军。 新组建的两个集团军,继承了原广州军区的大致战略部署,但其驻地和指挥体系发生了http://h5.ifeng.com/c/vivo/v002gBcRV2lj6G02itStkdErSTxsGsMQyNcVuehN7DxHAhE__
3.志愿军先头部队42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集团军,是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改编而成,原代号为53200部队,现代号为75200部队,隶属南部战区,军部驻地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内。前身最远可追溯至东北民主联军的南满(辽东)军区部队,即后于1948年由辽南、辽东解放区的地方部队的三个独立师改编成的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 https://www.meipian.cn/1vzgjh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