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新闻频道

其实,近年来,国内不少图书馆都在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仅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的古籍就超过3.2万部,是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的8倍,而全国各图书馆在线发布的古籍总量已达到6.5万部。中文古籍的故乡在中国,绝大多数中文古籍存藏在中国,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力也在中国。那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籍,正在走出善本书库,走向互联网,走向更多读者的阅读生活。

国图60%善本数字化——研究生态就此改变

十几年前,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薛龙春还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连续两年暑假,他都专程到国图看书。那时,高铁还没开通,从南京到北京,坐特快列车要10个多小时,单程的硬卧票价200多元。到了北京,薛龙春住在国图附近的一家招待所,设施简单,每天100元,一住就是半个月。

2016年9月,当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上线的消息传来,薛龙春甚至不太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直到亲自上网检索测试了一番,他才确定,这并非虚言。

“这几年,我一直在向熟悉的朋友、学生,还有一些海外学者,推荐这个资源库,他们都反映非常有用。”薛龙春说,他不仅通过这个资源库阅读古籍,有时也通过它进行一些校对,“如果没有这个库,或许,为了校对几个字,都得再跑一趟北京。”

对于中华古籍资源库的评价,学界有共识。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沈乃文说,2016年发布的“中华古籍资源库”,一举扭转了此前我国古籍数字资源库建设落后的状况。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泽逊则认为,“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古籍数据库将改变古籍整理研究的生态,具有里程碑意义。

“古籍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界迟早要做的事,晚做不如早做,封闭不如开放,与其让社会推着走,不如我们主动前行。”对于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有这样的认识。

在古籍数字化的道路上,国家图书馆并不孤单。现在,上海图书馆在线发布的家谱超过8000种;在云南省图书馆发布的300余部古籍中,大理国写本《护国司南抄》、元官刻大藏经《大宝积经》这些特色文献;镇江市图书馆把读者利用率最高的20余种方志上网,正在建设中的镇江历史文献数字资源库、《镇江文库》数字化平台将在近年投入使用……

60亿元资金缺口:古籍数字化道阻且长

“我们刚起步做古籍数字化时,采用的是当时的先进技术,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几年之后,原来的技术就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需要了。”张志清介绍,目前,国家图书馆正在开发一套新的系统,不久就会正式上线,新系统将实现云管理、云服务,中华古籍资源库的服务也将随之提升,读者会有更好的阅读体验,“看到华为鸿蒙系统问世的新闻,我感到很振奋。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可以与物联网系统结合,解决目前的技术传播短板。”

在很多专家看来,古籍数字化服务的技术问题终究可以解决,如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古籍影像,才是图书馆界面临的真正考验,这也是读者更为迫切的需求。

“中华古籍资源库每年都有一些更新,但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学者的研究领域多种多样,仅靠这个资源库,还无法完全满足日常科研的需求,其他图书馆应该以国图为表率,让善本尽快上网。”薛龙春的期待,也是很多读者的心声。

让善本尽快上网,需要更多图书馆更为开放的理念,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研究馆员赵文友做过一个估算,如果将全国尚未数字化的40万个版本的古籍全部数字化,采集、组织、加工、存储、管理等费用大约需要60亿元。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每年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的经费不过1000万元,很多地方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经费更是捉襟见肘。

“在山东省图书馆,有限的古籍保护经费主要用于古籍普查、古籍修复等内容,古籍数字化的钱大多是从其他项目经费中节省出来的。”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说,虽然该馆已经建设了易学古籍数据库、佛经专题数据库等项目,但是因为没有古籍数字化的专项经费,今后的古籍数字化做什么、做多少,既没有具体规划,也不敢做规划。

“近年来,古籍数字化工作愈发受到各图书馆的重视,地方财政也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古籍数字化经费一般是和古籍保护一般性支出捆绑在一起的,或者是在其他项目建设经费中列支的。”镇江市图书馆馆长褚正东遇到的问题,与李勇慧类似,“对于镇江市图书馆馆藏的18万册古籍来讲,目前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的古籍数字化经费是杯水车薪。财政部门没有对古籍数字化经费进行单独立项,是制约发展的首要难点。”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政策,是否会导致古籍数字化的动力不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不过,他也观察到,一些公司经营的收费古籍数据库,虽然建设速度很快,但因利益攸关,导致乱象纷呈,造成不少重复建设和浪费,结果是加重了读者的负担。

“古籍数字化工作,不能单打独斗,最好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使之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张剑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近些年,张志清一直在呼吁图书馆界利用好有限的古籍数字化经费,通过合作共建、资源权益互换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如果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读者对甲馆的服务不满意,可以选择去乙馆的网站浏览;如果甲馆的服务器遭遇意外损害,乙馆还有副本留存。”张志清说,共享数字资源,不仅是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也是为了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他希望他的呼吁得到更多人的响应。

THE END
1.与时间赛跑科技助力古籍“藏”与“用”近年来,以各级图书馆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古籍保护与智慧化服务,在保护古籍尽量免遭自然和人为破坏、延长其保存期限和寿命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开发古籍保护新模式,并通过古籍数字化专项研究、古籍数字化展示等方式,让古籍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截至2024年9月,“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10.5万部(件)。 https://m.gmw.cn/2024-11/05/content_1303889094.htm
2.苏州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藏用并举活化新生中国文化报苏州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藏用并举 活化新生,古籍数字化,图书馆,古籍保护,通过数字化降低古籍阅读门槛,可以让更多读者亲近古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目前,古籍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CWHB202312280022.html
3.古籍数字化建设(精选十篇)目前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所缺的不是古籍数据库而是对其深层次加工、开发和利用, 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如为古籍数据库建立强大的检索系统实现图像检索、全文检索、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功能;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实现多途径更精确的查询;建立知识挖掘系统, 链接古籍数据库所涉及的新的学科研究内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r5te4y.html
4.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古籍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极为宝贵的精神和智力财富。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这些财富,很多大型图书馆,都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管理。 将古籍中的语言文字及图形转化成能为计算机所识别的数字符号,以此来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以及古籍全文数据库,即对古籍进https://www.ruiwen.com/guji/1025505.html
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全流程以及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从古籍数字化流程,到具体的加工准备步骤,再到图像数字化采集、元数据著录和标引、全文转换、数据命名和封装,都作了详尽的讲解和阐述。在质量要求和权益与责任两个环节,强调了古籍数字化的质量控制和道责德任,体现了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的严谨态度和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2143
6.传经典,赋新生——皖西学院图书馆赴省图书馆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调研为全面开展皖西学院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真实、清晰地反映出古籍原貌,有效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2021年11月17日,由皖西学院图书馆馆长余学玉带队,率领图书馆文献特藏部、信息技术部组成调研组一行5人,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安徽省图书馆就古籍数字化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发布三个阶段中的各项https://www.wxc.edu.cn/2021/1118/c5a147689/page.htm
7.县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让珍贵文献重获新生今日竹山网消息 近日,县图书馆内古籍图书数字化扫描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次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结束后,读者便可在县图书馆官方网站上进行古籍文献在线阅读。 据介绍,县图书馆馆藏古籍图书6500余册,其中善本22种1114册,多数为刻本,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华阳国志》《竹山县志》《康熙字典》《水经注》等珍贵文献http://wap.zhushan.cn/p/235909.html
8.数字展厅设计,打造高水准古籍数字化展厅设计方案展示省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社会效益、文化影响、未来展望等综合信息,让参观者感受古籍数字化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参观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自豪感。该区域采用大型圆形屏幕作为背景墙,播放一部以“博雅天下”为主题的微电影,展示省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提高公众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219892
9.哈弗燕京图书馆数字化古籍的查阅与下载2018年5月去查资料,发现哈弗图书馆在线搜索改版了,速度更快,对简体字更友好,更新内容在最下面。 今天早上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所有古籍善本共计4200部,53000卷已经实现数字化,并可以在线查阅和下载。因此,半天时间,我去试了试在线查阅古籍。为了不搞忘怎么查,英语太渣的我决定写个日志记下来。 https://www.douban.com/note/632326190/
10.试论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殊不知,与以往纸质古籍相比,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的升华和创新,不仅有利于古籍的保护,而且有利于对古籍的检索、存储、利用、传输。古籍数字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结合纸质古籍文献,通过高新技术的应有使得古籍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古籍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愈来愈受到图书馆管理层和各位古籍工作人员的高度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411/4958208.shtml
11.古籍数字化,为古籍保护赋予了新活力文旅科技这篇文章热度不减的背后,是读者对于中国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殷殷期待: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只有4200部、5.3万卷,而国内现存的汉文古籍约300万部、3000万册,中国的古籍数字化能否跟上世界的脚步? 其实,近年来,国内不少图书馆都在对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仅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在线发布的古籍就超过3.2万部https://www.cacta.cn/DSJ/HTML/20191107094841.html
12.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1年古籍数字化项目通过验收2021年12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中心建设部组织召开了2021年古籍数字化项目验收专家评审会,评审会邀请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参与评审工作。 评审会中,专家们听取了项目建设方、承建方的情况汇报以及监理意见,认真审阅了项目相关资料文档,经过认真讨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http://www.lib.cass.org.cn/zx_107813/gzdt/202112/t20211208_5379951.shtml
13.我馆开展古籍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财务司安排部署2024年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将各地古籍数字化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古籍数字化整理加工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选目原则、整理加工标准、https://www.aqlib.cn/newsinfo/7565276.html
14.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2024年古籍数字化项目征求意见公告受业主***委托,招标网于2024年07月29日发布招标预告: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2024年古籍数字化项目征求意见公告。各有关单位请尽快与采购业主相关联系人联系,及时参与投标等相关工作,以免错失商业机会。 ·部分信息内容如下: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2024年古籍数字化项目征求意见公告 一、项目https://hubei.zhaobiao.cn/fore_v_477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