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建设“敦煌遗珍数据库”——推动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与回归敦煌文化

我国古籍中有一部分珍贵文献、典籍,因种种原因流散至他国。其中,敦煌西域文献极具代表性。敦煌西域文献目前散藏于10多个国家的百余家机构。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用这些文献,国家图书馆20多年来积极参与并实施国际敦煌项目,联合世界各地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同时,建设“敦煌遗珍数据库”,面向公众免费发布项目成果。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文献拍摄培训交流

困难:散藏于10多国,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敦煌学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其产生主要是缘于敦煌文献的发现。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刘波介绍,敦煌文献的主体是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的约7万件4世纪至11世纪的文献和绘画作品。清末民初,在“丝绸之路”东段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一带,其他考古遗址也发现了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于阗文书、库车文书等文献。这两类可以统称为敦煌西域文献。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文物、文献发现时正值风雨飘摇、政治腐败、国力虚弱的清末民初,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大批外国探险家用各种手段攫取了数万件敦煌西域文献,造成难以抹去的“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10多个国家有12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和其他机构收藏有敦煌西域文献,私人收藏更无法计数。这给调查整理敦煌文献带来了很大困难。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1.6579万号,英国国家图书馆1.3万余号,法国国家图书馆7000余号,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1.9万号,日本杏雨书屋758号。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虽然号数不是最多的,但从长度计算是全世界各机构中最大的。

“敦煌西域文献散藏于多国的状态,使得敦煌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也决定了国际合作是敦煌学研究、文献整理的必由之路。”刘波表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敦煌文献总目出版,敦煌文献调查整理工作还远未完成。有的同一件文献被撕裂为多片,收藏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机构,学者经常需要做跨国、跨机构的敦煌文献的缀合。鉴于此,1994年,国际敦煌项目(IDP)应时而生,其秘书处设在英国国家图书馆。

合作: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建设数字化平台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百年间,各国发布的敦煌西域文献资料不断升级,图像从微缩黑白胶卷变为彩色高清版本,一些机构还建成专题文献数据库。其中,国际敦煌项目可谓是国际敦煌学界通力合作、联合攻关的范例。

国际敦煌项目的宗旨,就是联合世界各地的敦煌西域文献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敦煌西域文献保护、修复、编目和数字化工作,利用统一的平台发布文献信息与图像,使敦煌及丝绸之路东段其他考古遗址出土的写本、绘画与艺术品的信息与图像能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为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活动提供资源,解决了困扰敦煌学研究者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资料获取困难问题。

“敦煌遗书”是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之一。国家图书馆作为国际敦煌项目的发起机构之一,于1999年开始与英国国家图书馆协商项目合作事宜,2001年签订协定,开始项目合作并建立国家图书馆IDP数字化工作室,2002年便发布了IDP数据库及网站的中文版。IDP国家图书馆中心有一位摄影师、两位图像处理工作人员,管理工作由古籍馆敦煌文献组承担。随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中国敦煌研究院、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先后加入项目合作。

刘波从2009年开始参与国际敦煌项目,对外负责与合作机构进行联系协调、沟通协作事项;对内需要协调管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彩色高清图像的拍摄、验收、保存,以及服务器维护、系统升级、设备维修等工作。

谈及项目的不易,刘波坦言:“除了与其他国家沟通时的时差、服务器系统升级过程漫长等问题,感触最多、挑战最大的是,数字化工作本身是特别枯燥的。每张文献图片从拍摄到上传有30多个步骤,摄影师和图像处理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际敦煌项目文献数字化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开展工作。几十万拍的图像资料是长年累月工作的成果,耐不住寂寞是做不了这项工作的。”

当然,项目组成员也有许多开心、备受鼓舞的时刻,如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时,项目成果得到支持机构的肯定时……

2018年3月,经过两年的沟通努力,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数字资源正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发布,实现了这批敦煌遗书的数字化回归。

利用:共享资源,优化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18日,国际敦煌项目数据库已发布约59.5万幅彩色高清图片。其中,国家图书馆发布量为23.7万余幅,占IDP数据库总量的39.8%,贡献率在各合作机构中居首。刘波表示,“敦煌遗珍数据库”(即国际敦煌项目中文数据库)采取边建设边服务的方式,资源可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并且针对一些学者急需的文献,国家图书馆还会根据文献状态提供优先数字化服务。

“国际敦煌项目为敦煌西域文献研究提供了资料及查找资料的便捷途径,该项目及其数据库的资源学界都很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丽萍感慨,10多年来,她的多项敦煌学研究都受惠于国际敦煌项目及其数据库,尤其是在判定多个敦煌文书的缀合关系方面,分藏于不同国家的敦煌西域文献的彩色高清图像,为她比对、分析提供了颜色、墨迹、形态等更多参照。

不仅如此,陈丽萍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大力推广这个数据库,不仅因为其开放、公益且使用便捷,还因为国外探险家拍摄的西域照片对了解、探究当时的地貌、建筑、风土人情、历史等都极具价值。

剑桥大学荣休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敦煌学、写本专家高奕睿也表示,数字化的作用和价值非常大,公众可以借国际敦煌项目平台在世界各地免费使用数字化文献,对做研究颇有益处。

目前的数字化工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完成量约为1/2,英国国家图书馆完成量在1/3以上,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敦煌研究院已基本完成,俄罗斯科学院完成量还比较少。刘波表示,敦煌西域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服务器的稳定性与信息同步、平台的兼容性、检索的便利性与速度等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还应该在数字人文方面开展更多的探索。(文/中国文化报张妮图/国家图书馆)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网址: http://read.nlc.cn/user/index 中国国家图书馆,提供国家图书馆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检索及在线阅读服务,内容涵盖古籍、图书、论文、期刊、音视频、少儿资源等。https://www.lpssy.edu.cn/tsg/2022/1020/c970a75900/page.htm
2.数字化国家图书馆经验分享|分享各种电子书和神网站 (真的需要这份文凭吗?小组) 生活社|才艺展示—图书网站 (女大学生生活组小组) 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聚合搜索网站 (我们爱看电子书小组) 组里面可以发链接吗?我找到一个还不错的电子书网站(已失效) (买书如山倒 读书如抽丝小组) 建设我组,分享一个百度文库免费下载工具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0538112
3.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是以国家巨额财政投入建立的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充分依托 中国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联盟成员的特色资源、借助遍布全国的 信息组织与服务网络,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数字图书馆。截止2001年6月,该网站已有6000万页,合20万册数字化图书,内容覆盖经济、文学、计https://s.visitbeijing.com.cn/index.php/attraction/120321
4.中国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发展蓝图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从申报之初即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国家图书馆时,对二期工程的重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2003年1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工程项目科研报告,决定在2003-2007年间http://www.cdlc.cn/about/tsgc.aspx
5.数字技术让古籍“触手可及”如何将这些散落的古籍整合起来?6月初,一个旨在对2.5万种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古籍智慧图书馆项目启动。该项目到2025年底,将实现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古籍数字化,并为人们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 短视频再现古籍里的美食 “没想到古籍这么‘香’。”在看完系列短视频《食光机·随园私房菜》后,有网友留言说。该短视频由https://m.gmw.cn/2023-07/12/content_1303436957.htm
6.贵州数字图书馆整合发布贵州全省各级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的信息和其它栏目下的公文信息,是贵州省政府公开信息的整合服务查询平台。 地方史志 包含1949 年以来出版的方志、地方文史资料、珍贵少数民族语言资料等地方图书,通过数字化加工实现地方文献的全文检索和浏览。 公开课 邀请贵州省知名专家和学者,讲授贵州历史、文化和民俗https://www.gzlib.org/
7.国家古籍数字化资源总平台《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朝永乐六年(1408),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共计22937卷(含目录与凡例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各类典籍七八千种,被称为典籍渊薮、佚书宝库。“《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合作建设,致力于开展存世大典的文献数字化、https://www.guji.cn/
8.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提供生物医学期刊论文报纸等全文文献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是专门针对生物医学领域量身定制、开发的专业医学信息数据库。收录了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等医学期刊,提供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人民军医、外文文献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https://chkd.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