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19届文津图书奖在京举行颁奖仪式(),电子工业出版社(简称“电子社”)的《计算》一书获此殊荣。
《计算》荣获第19届文津图书奖
这是一本出版于2023年11月的硬核科普书。
《计算》
作者:吴翰清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有多硬核?讲述了横跨人类文明三千年的数学史和计算机科学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从数字的起源一直讲到了今天的ChatGPT。
作者有多硬核?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阿里云初创团队成员、全球TOP35创新科学家吴翰清。
《计算》作者吴翰清
对于电子社来说,出版这样一本硬核科普书既是其持续聚焦科技前沿、服务科技发展的职责所在,又是其致力于科普事业、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传播科技知识的不懈追求。那么,这本洋洋洒洒30多万字的《计算》是怎么出版的呢?
为什么要理解“计算”?
经过多方筛选,阿里云创始技术骨干,主导过城市大脑、数字交通网和央视三星堆数字复原项目的青年科学家吴翰清,成为最理想的人选。吴翰清被称为“天才少年”“阿里传奇之子”,2005年加入阿里,创建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安全体系,也是阿里云初创团队成员,是阿里安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亲历者。目前,他正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业。
基于过往的多次合作,更出于吴翰清本人对传播计算主义世界观的使命感,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吴翰清说:“写书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完成它的,是我在工作中不断受到的刺激。”大部分人对“计算”的理解是狭隘的,在一家以计算为使命的公司中,依然存在大量不理解什么是计算的人。“这些人的傲慢与偏见刺激了我,我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出来。”
“计算机的发明,让机器模仿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发现了火的用途。促使我投身于这一领域的,是好奇心。我也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若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年轻人在草地上阅读这本书时产生了一丝对计算的好奇,对我来说就是值得的。因为说不定那就是下一个图灵呢!”
三年才写完第一卷
作为“计算三部曲”第一部的《计算》,不仅是对计算科学进程的一次系统梳理,更是对计算技术引领科技文明变革的深刻洞察。通过计算模型对文化元素的解构与重建,编辑团队期望通过这本书激发读者对计算科学的兴趣,同时为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员以及广大读者提供决策参考和思想启迪,共同推动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绿色、和谐的未来世界。
对于“计算三部曲”,吴翰清明显倾注了不同于一般工作的意义,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按照我目前的速度,第二卷可能会再写三年,第三卷嘛,10年内能写出来就不错啦……对于这三卷书,我是抱着不留遗憾的心态来写的,它们是我生命意义的一部分……我觉得应该做点工作之外的事情来承担我的社会责任。把毕生所学倾注在书里,留下思想的火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秉持着这样的创作初心,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综合了数学、哲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复杂系统科学等多门学科,呈现出独特的计算主义世界观的作品。
而《计算》做到了。
什么是科技出版的根?
虽然洋洋洒洒30多万字,但非专业读者们大可不必对《计算》一书望而生畏,虽然其中有不少数学思想,但几乎没有公式和枯燥的证明过程,所引入的有限公式,也只是因为作者觉得它们特别地“美”。
该书呈现出这样一种“接地气”的书写范式,电子社的编辑团队功不可没。徐静介绍说,电子社的作者都是各领域的顶尖学者,从学术、技术的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大咖,但创作科普读物时,需要编辑从读者和市场的角度给出一些指导和建议,怎么写读者才能更容易接受。比如《计算》一书,编辑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反复与其进行沟通,磨合讲述方式和文字表述,其中有些计算原理最后变成了可读性、趣味性很强的故事。
《计算》实拍图
与此同时,电子社也会在机制层面为精品图书保驾护航,免除编辑的后顾之忧。比如针对那些作者学术水平较高、选题方向非常前沿、市场预判也比较乐观的书稿,将以引导资金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徐静说:“好苗子就是要重点哺育,勤浇水;要及时解决编辑们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心无旁碍地打造精品图书。”
对于电子社来说,《计算》出版背后的故事显得并不十分特别。建社40多年来,“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一直深深刻在电子社的基因中,徐静对此有两个层面的解读:其一,为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的中心工作,电子社要聚焦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从中筛选提炼,以图书出版的形式让技术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进而赋能各种产业的发展;其二,扎根于出版业,电子社也在不断探索和寻求前沿技术与出版流程的链接,用技术武装行业,推动行业进步。“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需要更冷静务实一些,找到技术在工作流程中的具体落脚点。”
“科技出版是基于研究的出版,没有研究就没有根。”立足出版,建立现代的知识服务体系,从传统出版商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型,电子社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