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获得一定的劳
动成果,必然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人们一方面关心劳动成果的多少,另一方面
也注重劳动耗费的高低。
随着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已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
为单位来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
会计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
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
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又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分。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
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
于过去信息,为外都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
供数据。
2.会计核算的假设
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收入、费用、利润应如何确认和计量?需在何时结
算损益?等等。这都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或
称“基本前提”)。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会计主
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是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是将该主体
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
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
不一定是法人。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
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所
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这一基本假设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
之上,从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提供了基础。当然,任何企业都存在
破产的可能性,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基础就将为清算基础所取代,从而使这一假设
不复存在。但这不会影响持续经营假设在大多数正常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发挥作用。企业
必须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和假定前提。
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企此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了及时获得会计信
息,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应当合理地划分会计期间,即进行会计分期。所谓会
的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