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系统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1图书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2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

3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行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3)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图书管理系统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来保证运行。在图书管理系统使用中,要有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主要是现存图书的主要信息整理及数据性录入,工作量较大。二是图书管理系统要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图书管理系统的运行也要进行日常维护,对于图书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在网络充分利用与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势在必行。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大量的减少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量;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增加图书使用者的查询效率。图书管理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整个系统的运行,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宝庆.张明贵,图书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与问题整理[J].山西图书管理,2018(01)244-245.

[2]冯政军,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途徑分析[J].黑龙江省图书管理工作,2016(02)116-118.

[3]高红艳,图书管理工作者面对的工作挑战与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图书管理,2018(01)387-388.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系统开发系统应用效果

1.软件的模块结构

本系统的开发工具是VF6,VF6是目前所应用的最优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由于它采取了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方法,因而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得以大大的简化,并且使系统的模块性和紧凑性得到了提高。根据图书管理工作的流程及工作要求,该系统设计了五个基本模块结构,包括设置、录入、借阅还书、查询和其他。此外,该系统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编程方式,通过主控程序将各个模块互联,从而使得该菜单的操作界面变得简捷、清晰。

2.数据库设计

3.软件的主要功能

为了满足图书管理的需要,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该软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3.1设置功能。设置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门设置,该功能主要为了区分教师和学生借书而设计的,该系统给予了部门代码,以便区分教师和学生的借书数量、保留时期、借书权限等。第二、借书天数,该功能设置教师和学生所规定的借书天数。第三、借书数量,该功能设置教师和学生所规定的借书数量。第四、口令设置,该系统设计了口令设置功能,图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修改口令,以保证系统的安全。

3.2录入功能。录入功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图书编目管理功能,图书管理的录用工作主要包括部门人员的录入、图书的录入、期刊的录入及期刊目录的录入。为了方便录入、查询以及管理工作,对录入的资料进行编号是十分必要的。如规定部门人员的姓名和编号,统一图书及期刊的录入格式,将图书及期刊进行编号,这些方式都可以方便录入、查询和管理。

3.4查询功能。图书管理自动化是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查询功能则充分体现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查询功能包括图书目录查询、借书综合查询、归还日期查询、期刊综合查询等。图书目录查询可以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要借阅的书籍;借书综合查询主要为了了解书刊借阅的情况,统计书刊借出和馆藏图书的具体情况;归还日期查询可以了解读者图书借出的目录,它主要是为了提醒读者按时还书;期刊综合查询一般采用模糊查询的方式,只要读者输入刊号、刊名、作者、出版社等任一信息就可以快速地找到所要检索的期刊。

3.5备份接收文件功能。图书管理系统有可能会受到病毒的攻击或者因硬件的损坏而导致数据的丢失,因此,对文件进行备份十分必要,备份文件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系统受损而导致数据丢失,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接收文件功能包括对原备份文件的接收、新增图书的接收、新增期刊的接收以及新增人员的接受。总的来说,备份接收文件功能可以避免数据不必要的损失,减少了录入的工作量,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3.6数据整理功能。图书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过期的数据,因而对数据进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该系统的数据整理功能主要是清理图书管理的过期数据,对图书管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维护,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软件的特色

该软件的模块结构特别,数据库的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强大齐全,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总的来说,该软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4.1界面清晰,易于操作。由于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为了方便他们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求开发简单的操作软件,以便利管理人员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本系统软件在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的前提下,做到了简捷清晰,易于操作。其中,数据的录入和显示均采用了网格格式,而数据的查询均采用了模糊查询,这就使得界面清晰、直观,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方便。在进行图书管理实践中,如查询、借书、还书、录入等环节中,都较多地利用代码,使用鼠标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来就使得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变得非常的方便。

4.2纠错能力强。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受到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发生错误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率,提高管理效率,对数据进行检查和纠错是十分必要的。本系统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能够很好地避免错误操作。比如在借书、还书、数据录入、查询等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对错误操作进行提示的窗口或对话框,如果管理人员出现错误操作,这些程序中设置好了的窗口或对话框便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更正。该系统强大的纠错能力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方便了管理实践,提高了管理效率。

4.3数据转换方便。数据库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建立数据库既要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要减少不必要的多余数据,在系统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个模块的数据之间的联系,促进数据交换,推动数据共享。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将各个模块的数据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能够相互交流和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方便了管理工作。如在期刊目录的录入方面,可以将期刊目录扫描并转化为文本文件,然后利用复制技术将所选文本粘贴到期刊目录录入窗口即完成录入工作。该系统方便的数据转换功能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很容易地实现了数据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4.4结构合理简明,功能齐全且实用。本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满足图书管理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了结构合理简明,功能齐全且实用。该系统结构合理简明,便于操作,符合管理简便化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该系统功能齐全,拥有设置功能、录入功能、借阅还书功能、查询功能、备份接收文件功能、数据整理功能,这些功能不仅满足了图书管理的实际需要,而且实用,有利于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图书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图书馆是人们阅读,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场所。为了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将图书馆向越来越多的读者开放,满足大家摄取知识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发挥图书馆的最大功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过于陈旧,落后,效率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图书管理的需求,因而,开发科学的管理系统并运用于图书管理的实践中去是人们不能回避的新课题。而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先导的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革,也给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图书管理系统,开发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推动图书资源共享,满足读者需求,将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更加高效。

6.该图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效果

该图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清晰的界面简化了管理工作,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便利地更新图书资料和管理内容;快捷的借书还书功能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健全的查询功能方便了读者和管理人员的查询,使他们可以迅速地了解有关图书资料的各项信息;独特的系统功能使繁琐的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简单轻松,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设备的改进,图书资料的借阅可以进行条形码处理,读者借书可以实现IC卡处理,这样,图书管理工作便会更加方便,图书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向自动化迈进。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1]陈亦强.资料室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5)

[2]邓腹娥.系级资料室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3)

方式,有着储存信息量大、处理信息及时快捷、效率高,减轻管理员负担,减小出错的概率等诸多优点,其开发主要包括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的建立以及VisualBasic编程语言作为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主要完成书目检索、读者管理、借阅管理、图书管理、用户维护、系统维护等功能。系统运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借阅者和管理员两方面的需要,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VisualBasic;SQLServer2005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用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减轻工作,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因此根据图书馆目前实际的管理情况开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图书管理的现状

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先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查找资料也更加方便。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馆藏书籍做成基于网络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单位的网络内查询,可使图书查询和借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使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信息管理中广泛使用之前,一直以来人们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使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手工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同时给对大量资料的查询、更新及维护都带来不少困难。

三、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处理速度快、准确通过权限的设置,数据的安全性好、方便查询、借阅管理等。

(2)经济可行性:系统建设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可缩减人力投入。

(3)运行上可行性:本系统作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

所耗费的资源非常的小。

(4)从各种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可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提高

效率,会得到学校工作人员的一致同意的。

综上所述通过可行性分析认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切实可行,可

进行开发。

2.1VisualBasic6.0概述VisualBasic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可视化开发工具组建VisualStudio6.0的组成之一,是基于BASIC语言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Basic6.0既继承了BASIC语言的简单易懂的特点,又采用了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一种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VisualBasic6.0已逐渐成为编制Windows应用程序、数据库应用程序、多媒体程序及网上应用程序的理想工具。它不仅为广大程序员所钟爱,而且还成为了众多初学者编程者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了实用且易掌握。VisualBasic6.0包括三种版本:学习版、专业版和企业版。这三种版本的基础是一致的,只不过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在工具的提供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大多应用程序可以在三种不同版本中通用。

2.2SQLServer2005概述SQL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由Microsoft推出的,开发各类大中型数据库解决方案,SQLServer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和各类开发特性,在大大提高开发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应用空间,带来新的商业应用机遇。

3、系统总体设计分析

3.1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读者部分和管理员部分。为了方便读者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阅读,要将图书按照内容进行分类。读者可以按照类别进行查找,逐级浏览、可以查看自己的信息。本系统还可对用户的账号和书目的阅读权限进行管理。管理员需要给用户分配用户名和密码,及设定用户的级别,还为用户提供图书的排行榜让用户能知道那些图书受到大家的欢迎。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将图书管理系统划分为系统设置、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借还、系统查询5个部分。

3.3系统流程

4、图书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4.1系统流程分析

4.2主要模块的运行

4.2.1登陆界面

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4.2.2图书借还信息模块

图书借还管理模块主要分为图书借阅页面和图书归还页面,用户

可以在通过这个模块查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管理员可以在图书通过这个模块来完成读者借和还书的操作。

4.3.1图书管理系统索引

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检索,怎样更好的检索数据和信息操作是保证检索速度的提高和数据的分页显示,根据实际需要,读者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图书借还信息表,权限信息,管理员信息表等都建立索引,合理使用缓冲区。

【关键词】图书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问题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行业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图书管理是囊括了图书登记、分类、资料、注销和阅览等多种内容的一项非常复杂与细致的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处理数据快速、准确的特点,被逐渐应用到了如今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

一、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由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且十分繁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量大。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巨大且繁重的工作任务。通常一个图书馆便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资料库,图书的基础工作包括了图书的总括、个别和注销登记,同时需将图书做好严格的分类,设立好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并且还需要仔细做好图书的收藏、借阅、借阅归还等各个环节的流通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图书的保养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图书的防火、防晒、防尘等,通过定期的打扫来保证图书的清洁与完整。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项目混乱。由于对图书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管理过程当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分类、编目和资料检索等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使得图书管理的项目混乱,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服务受限。给单位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图书馆设立的主要目的,因而图书管理的重点便是其服务性,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图书服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借阅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其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帮助。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常常受到不恰当的图书管理的影响导致图书的服务水平受到限制。

二、图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图书资源的存储量。计算机庞大的资料储存功能适应了图书管理的需求,在图书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存储大量内容具体的信息与资料,而借助计算机技术使得这些内容实现了存储的系统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将每一个图书馆当中的大量书籍按照种类、年限、形式、名称等标准来进行分类,有效地实现了图书存储的规范化。

3.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器来对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借助信息处理器,信息资料的保存与加工更加便捷,同时实现了对存储资源的合理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需求界面十分直观,且使用与输入过程非常简单方便,给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帮助。其中,纠错功能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所具备的明显优势,系统会对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明显的提示,并告知用户哪些操作需要更改,从而实现了图书管理程序的改善。

4.实现了图书管理的数据化。数据化可以借助控制软件对建立起的图书属性根据窗口所设定的类型来进行菜单选择。数据化管理即对图书具体项目做好编号,让程序与类容一一对应,使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数据化管理统一整合了图书管理对象的过程、原理以及结果,使其达到了数据的组织形式并依照一定的格式来对不同的风格进行显示。

5.有利于人力书库管理的解放。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借阅、归还等工作都十分复杂与盲目,具有借阅人员多、工作效率低的弊端,在借阅时还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借阅后的归还工作也极易产生差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图书查阅过程当中的各种弊端得以避免。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还设立了相应的查询窗口、还书期限、借阅人库维护与书库维护等等多种功能各异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图书管理的人力。

三、总结

计算机管理系统让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简单、直观,纳入了图书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实现了图书的随时调阅、随时查询以及随时检索,大大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当中的应用,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强度,也给图书借阅者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在图书管理中大力推广与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志荣.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的重要影响[J].科技资讯,2013,35:254.

[2]耿慧勇.商务管理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图书管理;B/S结构

在信息时代里,图书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但在一些中学里,图书信息的管理却没有达到高效便捷,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当你想到图书馆去借某本书时,却获知已被借走,只好白跑一趟;当你想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又不得不把这本书借出,如果不好看,又得还回去;当你借书证丢了,别人却用了你的借书证借书。如果你正身处这样的境地的话,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这些情况,设计了歌山一中图书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管理学校的图书资料信息,学生可以查询一本书有无借出,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介绍,能让自己的借书证丢了也能得到保障,以及电子书籍的下载,方便管理员统一管理。

1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被认为是最简单的一个步骤,但却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步。我们通过需求分析了解整个软件的性能和功能方面的需求,为软件的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用户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系统的功能和综合要求,通常对软件系统有几个几点的综合要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出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操作员所实现的功能:流通处理:对借阅图书进行借阅登记,对归还图书进行幻术登记。查询借阅图书,可以通过按天数查询出过期读者;节目处理:对学校新买图书登记入库,对报废、遗失图书进行注销,移入其他数据库,查询书目(可以安全部、书名、类别查看);读者管理:读者档案管理,对毕业生进行删除,对读者借阅证进行作废处理;数据统计:可以统计处每一本书的借出次数,也可以统计出每个读者所借书的数量;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

管理员所实现的功能:可以实现操作员的所有功能;指定及管理操作员人数;数据维护:设定操作员工作口令、借书期限,对数据进行备份、恢复;数据统计:可以统计出每一本书的借出次数,也可统计出每个读者所借书的数量;数据库备份;数据库恢复

2关键技术分析

本系统采用基于技术的B/S模式开发和设计,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早期的图书管理系统一般都是单机版的,只能管理员使用,而读者想查询图书信息时会遇到困难,很不方便,这无疑增加了实用和管理的难度,故本系统采用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读者可以在校园网内的任一一台计算机上查询图书信息。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开发平台并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作为一种开发框架,用来构建网页和网站时,可通过HTML、CSS、JavaScript以及服务器脚本来实现。它支持多种语言开发,将、VisualC++.NET及VisualC#等语言结合在一起,改进了ASP的缺点,支持跨平台操作。而且简单易学,提供了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等功能,在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方便非常简单。

SQLServer数据库易用、易学、稳定、安全、具有扩展性和可靠性,能提供大型系统所需的数据库服务,防止多个用户同时更新相同的数据,具有迅速开发新的应用系统的功能,特别是直接存储数据。SQLServer可与VS团队协同工作,开发人员可在同一环境中跨越数据层、客户端以及中间层进行开发,并提供了舒适的集成化开发环境。

在环境中访问SQLServer优先使用的数据访问接口是。提供了一组丰富的组件用来创建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它提供了对关系数据、XML和应用程序数据的访问,是一组向.NETFramework公开数据访问服务的类,也是.NETFramework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创建由应用程序、工具、语言或浏览器使用的前端数据库客户端和中间层业务对象,支持多种开发环境需求。

可以访问和操作数据的两个组件是.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和DataSet。.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是专门为快速访问数据及数据操作设计的组件,由DataAdapter、DataReader、Command、Connection四个对象组成。另一个组件DataSet用于XML数据或管理应用程序本地数据等于多种不同的数据源,是独立于任何数据源的数据访问而设计的。

3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动态页面组成,设计的系统包括读者模块、操作员模块和管理员模块。

总体设计是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来确定设计目标的,还要根据它们的优先顺序,再根据目标决定最合适的设计方法,制定各种规范,按功能将系统按模块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建立软件需求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以及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消息。最后设计接口的信息结构,评估模块划分的质量及导出模块结构的规则,完成数据库设计,避免冗余大量的数据。

3.1系统流程

1)系统运行时,读者直接进入,操作员和管理员身份的验证。

2)通过身份验证后,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将数据库内容导入,显示于用户界面。

3)系统进入消息循环,通过超链接方式进入各模块功能。

4)各功能模块执行后重新进入消息循环状态。

5)由关闭系统事件关闭系统模块,退出系统。

3.2系统总体结构图

3.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B/S模式,通过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技术,对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而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是使用SQL语言来实现的,是以SQL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根据系统需要,创建了Library.mdf数据库,主要包括10张表,分别存放相应的子功能的数据信息,其中图书分类表(flk)、图书档案表(tsda)和读者要案表(dzda)是关键表,具体数据结构见表1,表2和表3。

4系统主要功能简介

本系统采用比较常见的B/S界面结构,其效果图如图2所示,页面上部分为系统的标志;下半部分为读者模块和管理员模块的主要功能菜单项。读者模块实现了浏览信息,下载电子书,检索图书信息和意见反馈功能,在主界面上都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操作员的功能模块效果图如图3所示。

5结束语

图书管理系统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借阅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系统结合了目前Web应用开发的.NET技术,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性、安全性高等特点,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严谨周密;为读者借阅图书提供了便利,在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校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同类学校中具有推广价值。

[1]吴曙光,刘卫国.基于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2]徐枫.三层架构体系分析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8).

[3]王春喜.基于B/S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4).

[4]杨朋英.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5]王敏.现阶段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问题及完善[J].中国电子商务,2012(1).

[6]苏曼.图书管理系统概要设计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5(21).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

DesignandPerformofUniversityLibraryManagementSystem

JINXu-wei

(Hangzhou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Inpresentstudy,wehaveanalyzedtheserviceofuniversitylibraryanddesignedthegeneralstructureoflibrarysystemfromtheperspectiveofsoftwareengineering.Moreover,wehavedetailedlydescribedtheimplementationmethodofmainfunctionmodulesofthissystem.Therefore,thissystemshouldhaveactualusingvalueforitsautomaticlibrarymanagementandservice.

Keywords:Library;Managementsystem;Softwareengineering;Databasesystem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与日俱增,作为信息存储的主要媒体之一图书,数量、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多,对图书管理部门而言,以前单一的手工检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图书馆管理也需利用计算机作为平台,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系统,这对提高学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它实现了数据库表的浏览,记录的添加、删除和修改,报表的生成,实现了多数据库表的连接操作,实现了多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并灵活实现了对不可更新查询结果集的更新操作,实现了主从表操作,实现了密码维护功能,最后,系统还可以导入数据库以对任意同结构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2系统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模块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和借阅者的基本信息,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3系统模块的总体设计

3.1系统体系结构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系统结构采用C/S(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选定BDE(BorlandDatabaseEngine)为支持技术。应用delphi7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使用SQLServer。

图1图书馆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2系统功能结构

图书管理系统包括:用户查阅、图书馆内部管理和图书馆服务三大功能模块,用户查阅主要是为读者开放图书查询和本人借阅信息查询,同时提供个人信息的修改功能。图书馆管理模块实现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功能。图书馆服务模块实现图书馆的对外服务功能。

图2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3.3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至少需要如下几张表,reader存储读者信息,books存储图书信息,user存储管理员信息,sort存储图书种类信息,具体的设置如下图:

图3数据库关系图

4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4.2新用户注册功能

if没有输入用户名称提示“请输入用户名”

else从user中查询是否已有该用户名,Sql语句为

select*fromuserwhere用户='+''''+用户名+''''

if没有则输入密码提示“请输入用户密码”

else注册成功后该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及级别将会自动添加到user表中,sql语句为

insertintouser(用户,密码,级别)values('+用户名+','+密码+','+级别+')'

4.3图书的查询功能

可以从不同的方式去查询所要的结果,查询的代码(对书号查询的找码、书名、类别、作者、出版社、如同。)

从books里查找书号的方式:select*frombookswhere书号='+''''+书号t+''''

从books里查找书名的方式:select*frombookswhere书名='+''''+书名+''''

从books里查找为类别的方式:select*frombookswhere类别='+''''+类别+''''

从books里查找作者的方式:select*frombookswhere作者='+''''+作者+''''

从books里查找出版社的方式:select*frombookswhere出版社='+''''+出版社+''''

4.4借书功能

(下转第1245页)

(上接第1237页)

首先从数据库中查处书籍,从books里查找是否存在此书代码为:select*frombookswhere书号=:输入的书号,

判断该书是否借出

IF没有借then自动添加书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到borrow表中语句如下

insertintoborrow(书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values('+a+','+b+','+c+')');

在books里自动在借出否栏中更改为借出

updatebooksset借出否='+''''+'借出'+''''+''where书号='+a)

4.5续借功能

从borrow里查找书号与读者编号:('select*fromborrowwhere书号='+a+'and读者编号='+b);

更改借书日期

values('+a+','+b+','+d+','+c+')');

将更改的信息,自动添加书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到borrow表中

'insertintoborrow(书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values('+a+','+b+','+c+')');

4.6还书的功能

查询books里是否有此书'select*frombookswhere书号='+a);

判断是否借出

在books里自动在借出否栏中更改为未借

updatebooksset借出否='+''''+'未借'+''''+'')

本系统实现了学校图书馆的基本管理功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为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功能齐全、使用快捷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代替传统的手工卡片管理系统。

本系统还适用于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和资料室的现代化综合管理。大型图书馆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

[1]元晓静.基于C/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林仲达.SQLServer2000与IBMDB2数据库实验指导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沈才梁,万志平.Delphi7.0程序设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在获取新的知识和消息方面有了更加广阔的途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在进行信息检索,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图书资料的效率。但是随着各种信息的增多,对于知识、文献资料的归类也显得更加的复杂,如何在众多的信息资料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显然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储存着大量的专业性质以及非专业性质的书籍资料,是文化知识传播以及信息资源储藏的中心,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对其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方便对于书籍的管理,一方面方便读者进行各类资料的查询,增加了书籍资料的利用效率。通过图书管理的信息化更有利于规范图书管理,使之更加的科学化。

1.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于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客观条件的影响等方面使得目前仍有很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展缓慢,有些民办的高校甚至没有能力建立自身的网上图书馆系统,而有些高校尽管已经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系统不完善,应用的人少而起不到其该有的作用。

2.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合理。图书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传统的图书管理有很大出入,因此在进行建设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系统性、标准性和规范性;很多的数据库之间不能相互联系,彼此封闭,这样就导致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字化加工不够彻底,很多的文献资料缺乏电子信息,这样就导致很多文献的利用率下降。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体制不尽完善,在建设中没有统一部署,因此个馆之间都是彼此独立、各自发展的,这就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知识各个数字图书馆的检索界面、检索语言以及管理系统方面等都存在了较大差异,使得不同馆的数据库不能兼容。

信息资源缺乏安全性。信息数据的安全是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关键所在,倘若由于网络问题而造成数据的丢失以及信息的泄漏等等方面,这将对图书馆的建设造成严重伤害,而对于数据库系统的侵入可能殃及整个网络,因此要特别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健全网路信息的安全体系,提高技术水平,防止病毒、黑客对信息系统造成的攻击。而目前各大高校对于数据库的安全防范缺少认识,技术条件也不具备。

3.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依托技术支持,构建特色服务。保证图书馆信息化的技术支持,聘用专业人才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故障,保证信息化图书馆的平稳运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的不同特点在保证常规服务的顺利实施下进行特色服务,针对本校馆藏资源特点进行特色服务,并与其他院校的资源进行互访,如文科院校和理科院校的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是当今诸多高校的发展趋势,它可以极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资源共享,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发展还并不成熟,因此要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

[1]赵洋.浅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华章,2011.07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分析设计

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是否可以进行落实和实践,并且为了满足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发展所需,则应当对高校图书馆当前管理系统给予分析和设计,令新系统可以有效运用现代科技,为学生们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并且,因为教育费用的限制,对图书馆投放的经费也极其有限,假如将投入经费的使用效益给予提升,则应当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给予科学的管理。

1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分析

为了令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则在需求的基础上,使用结构分析的方式对目标系统的功能给予完善。

1.1系统的特征

管理人员需要有效并全面地考量图书馆人员的特征,依照实际状况,尽可能将系统给予完善,从而符合日常所需,令系统的功能更为完善、实用、快捷,并且也需融合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给予更新及完善。尽可能令系统界面更加简单得体,操控便利、层次清楚,令用户较易操作。

1.2主要模块

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包含了图书、期刊、读者、报表以及查询的管理。所有模块相互间不但要互为独立,可以完成各种的处理功能,还需以此为基础相互衔接,在功能方面相互补充。

1.3需求的分析

(1)系统的延续性。

图书管理系统的延伸性对系统设计而言极其关键。图书馆的资源极为特殊,新资源的持续增加并不能令原本资源降低,否则,图书馆内的历史材料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在管理系统设计时,需考量系统的延伸性,这样才能在系统升级时不会影响原本的信息。

(2)信息的安全性。

图书馆身为最具典范的资源存储库,大部分为极是重要的参考材料。对于管理系统的建设而言,应当通过特殊化的方式处理材料,比如对材料给予单独分类。对于设计而言,需通过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信息技术,通过加密的方式处理机密材料,且强化维护系统,确保图书馆信息材料的安全性。

(3)结构设计标准化。

在科学发展当中,知识的总量持续增加,持续通过新的内容填补到原本的系统当中。所以,为了确保工作更加简捷,降低反复性操作,则需在管理系统设计的初期将结构进行标准化,后期设计可以令原本的系统得以延续。从而需要在管理系统的初期设计中对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给予考量,并且在发展方向上通过科学的角度给予评估,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4)便于用户运用。

不论图书馆处于哪种级别,拥有多少藏书,最终面对的都只有读者,哪怕图书馆拥有多么丰富的资源,如果读者不去阅读,就无法发挥出自身的光和热。因此,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当最大程度为用户提供方便,包含了书籍的接触和归还、查询材料等,这些程序均应当尽可能简捷。

(5)快速的服务。

2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组成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期系统则为需求分析,第二个阶段则为系统设计,其属于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方面,设计则为具体模型设计与总体结构设计。

总体结构设计将系统分析当作根基,是为了有效规划系统功能的模块,改良硬件配置,对数据存储规律进行分析,编排系统完成规划。系统功能划分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把系统分解成诸多子系统,再通过逐层划分,把子系统规划成诸多子模块。

成功的代码方案能够有利于完成系统统计、运算以及查询功能模块的研发,编码通过位移标志区分信息。并且,创建一个结构较好的数据库保存方式与正确的文件组织方式,对快速、正确的访问数据极为有利。数据库自身完成对庞大数据进行写入、存储、查找、读出等功能,对管理决策给予必定的支持。I/O子系统与用户接口设计应当具备个性化或人性化。模块功能在设计以及工作流设计方面都同具w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以及数据处理有关。这些设计工作成为完成编程的条件。所以,当前应当细致地描绘模块功能乃至模块相互间的衔接,将模块中的处理过程给予细化[1]。

2.2系统各模块的功能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划分成不同功能模块,如表1所示。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技术用在保存、搜索数据方面,成为目前计算机应用范畴的主要支撑技术。当前的主流数据库则为关系数据库,把图书馆业务管理过程变成数据流,对主题进行划分,打造ER图,对数据字典给予设计,这也变成了数据库需求分析的工作。概念设计是以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定在实体关系图的根基上,将所有实体关系的列表进行确定。对数据类别与值域进行属性的确定,将基本表的主键与外键进行定义,物理方式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关系模式建立索引的[2]。

2.4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须遵守的原则

语言选择需要依照C/S架构,编程时应当具备命名规范,现将程序内运用的对象名称给予申明,再将变量类别进行阐述,从而将取值的范畴与精度给予确定。变量在运用时应当进行初始化,加强程序对象在局部方面的特点以及程序模块化的设计。对程序设计进行循环时,应当依照循环不变式的原理给予执行[3]。

3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执行管理系统已经迈向了通过知识进行管理与运用的时期,为系统提供知识管理能力。可是这一平台还需要不断进行分析与改善,从而令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更加完善。

[1]鄂鹤年,JaneBurke.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未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69-73.

关键词:随书光盘;标准化;图书馆

一、随书光盘著录问题

(一)国内随书光盘的著录方式及存在问题

第一,随书光盘作为图书附件来处理。光盘随书分编,只是在书目记录的载体形态项记载一下附件的物理尺寸、并在书上加盖“本书附有光盘”等类似提醒标志,对附盘本身则未作任何处理。这样做,一方面给图书带来不必要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光盘的损坏和流失。

第二,随书光盘做为书的复本来处理。将附盘与图书剥离,送交专门的部室进行收藏管理。编目时则将附盘作为所依附图书的复本进行加工,即以图书的书目数据为基础,将其附盘视作该书的一个复本进行验收、入藏、借阅。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降低附盘的损耗,避免附盘的丢失,但是会出下以下问题:一是盘、书分离不利于读者使用,光盘的利用率必然下降;二是附盘作为书的复本,图书管理系统中关于书的种、册数及总价格的统计都会带来不小的偏差。

第三,随书光盘和图书分离后分别进行编目加工。图书按普通图书进行分编,在载体形态项对附盘作附注,而附盘则按电子出版物单独进行分编著录和验收加工。考虑到附盘与书的关系,盘的分类标引应与原书保持一致,著录则参照《中国文献著录规则》中计算机文档及声像资料进行著录。这种方式是许多图书馆认同的,处理图书附盘最合理的编目方式。因为书与盘分别进行著录、分编,各有一套书目数据,既能分别揭示图书和附盘的信息内容,又便于分别管理和借阅。书和盘又在各自目录中作相互对应的参照,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不仅利于附盘的管理,更利于读者的利用。

但是,这种编目加工办法要求对MARC的某些字段进行修改和扩展,MARC字段的修改和扩展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共识。否则,不同图书馆、不同图书管理系统所生成的标准书目MARC相互无法辨认,难以通过Z39.50共享。

(二)建议解决办法

第一,统一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标准。各种图书管理系统均对MARC有着良好的支持,但由于MARC的适用方面存在差异,跨管理系统应用时并不能完全兼容。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标准应是随书光盘著录标准的基础,必须在随书光盘著录标准之前得到统一,否则将直接影响随书光盘的处理策略。

二、随书光盘管理问题

(一)国内随书光盘的管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图书馆常见的管理办法有如下六种:

第一,随书入库,不进行加工。光盘随图书一起入库,不做加工,借阅时另辟地点,特殊借阅。这是早期随书光盘量不大时的一种做法,现在除了某些小型图书馆,基本上已不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只藏不借。光盘从书中取出,藏而不借阅,这样光盘得到了保护,但大大降低了光盘的利用率。带光盘的图书多数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方面图书,具有相当强的时效性,不及时利用,很容易失去其价值。

第三,集中管理。对光盘不单独验收,不单独分类、编目,甚至不做任何加工、处理,只是在图书编目数据中把光盘当作附件著录,流通时也是作为附件进行流通。读者借阅时非常方便,借书时可直接借走光盘,其缺点是不易管理。一方面,光盘介质随书入库容易受到损坏,缩短光盘寿命;二则因为没有加工,常常会造成光盘丢失或被替换,从而导致图书馆资源的损失。

第五,对随书光盘与图书一起加工,一并投入流通。随书光盘与图书一起加工,贴上统一的索书号,投入流通,图书实行开架借阅,光盘实行闭架借阅。这种做法的优点是管理有序,减少人为损坏且不易散失;缺点是光盘有时会被替换或损坏。

(二)建议解决方法

三、随书光盘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现国内已有多家厂商提供随书光盘管理系统,为随书光盘的工作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管理系统在功能和设计上都没有统一,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访问和共享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光盘文件存储格式不统一

常见的格式有.ISO格式、.RAR格式、.MDF格式以及某些系统专用格式。现阶段,任何管理系统并不一定能够识别其它管理系统所制作的光盘文件格式。那么,如果某图书馆先后试用过A、B管理系统,而B系统无法识别A系统所生成的光盘文件,图书馆在试用A系统时所做的光盘数据将全部无用,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二)分辑光盘的处理模式不统一

(三)基本数据接口支持应当确定

四、结语

发展随书光盘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统一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界不仅要充分发挥已有标准的优势,而且要针对这些标准的不足来提出新的对策,进而形成新的标准,以适应随书光盘工作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随书光盘工作的进程。

[1]孙洁等.高校随书光盘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比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2]陶靖忠,米利宇.随书光盘的CNMARC格式著录[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问题;策略

在今天,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是成为了各个图书馆的必选管理模式,该模式带给工作人员的不仅仅是快捷和便利,其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是图书馆选择其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致使该模式无法变得更加完善和可靠,限制其朝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必须致力于解决当下运行中所存在缺陷。

1图书管理信息化特点分析

1.1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现代的图书管理模式多为网络化模式,通过高新科技建立起一个网络平台,建立庞大的信息系统,可以完成资源共享、信息咨询等多项服务。这样信息化的管理使得图书馆改头换面,摆脱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以一种新型的,依靠网络的信息化模式立足于人们的视野中,从而能够为各类人员提供最优最快的服务。这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众的阅读质量,并且使得图书馆跟上了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如我国某著名高校,实行图书网络化管理模式,设置网络管理员,借阅人每人一个账号,可以自行的阅读浏览以及借还图书,如逾期未归还,计算机则会发一封电子邮件进行提醒,这种网络式的管理模式给图书馆管理者及使用者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1.2信息资源的流通性

图书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信息资源管理。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采取的是模拟形态,把各类文献模拟列出,这样可以给人以直观的感觉。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对空间的要求比较高,共享性能也比较差。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采用的是数字形态,把各类数据导入网络信息系统中进行数字化的管理,此类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存储空间要求不高,并且资源的流通性也比较优异,可以在远程传递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的检索和引用。跨空间的信息资源流通对于减少资源浪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3数字图书馆

2目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有其特点及优势,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图书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导致其信息化管理并没有落到实处的跟上改革的节奏。

2.1资源共享程度低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给借阅图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是数字化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对其的使用,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此。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在有效的利用各地资源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个人人可用的共享网络。但是,目前的一些中小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更无法建立共享的数据系统,这不仅浪费了图书馆资源,也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步伐。

2.2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虽然有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很多其实只是徒有其表,它的利用率并不高,这种情况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数字化架构不合理或者是读者数字化意识不高等,这同样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2.3电子图书利用率低

由于传播的力度或者人们阅读习惯的原因,网络电子书的利用率并不高。长久以来,人们都是阅读纸质书籍,所以会有人难以接受现代的电子化阅读方式。还有一些科技边缘化的人们,几乎都不知道电子书,也有的只是仅仅知道而己,但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导致了电子书资源的浪费。

2.4获取信息能力低

这也是相对于用户来说的,当图书馆建立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如果用户不知道如何使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这一类信息资源的利用对使用者自身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必须是掌握计算机运用技能的读者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资源。对信息检索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对这一新的信息资源,很多人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3图书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

不要把这一新技术仅仅运用于图书的借阅领域,它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可以提供更多的便捷服务。要实在的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才能切实的实现各种便捷服务。完善的系统应该体现出开放互联的特性,加强各社会部门的互动,提高资源的共享性。如果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全网资源共享。例如,我国某著名医学院校,积极建立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就医学这一学科而言,使用者可以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免费获得全文数字期刊,为学习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3.2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提高了对其的素质要求,现代化的图书管理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掌握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需要对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与考核,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3加强数字信息化的推广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推广力度不够,很多人对信息化的图书管理都不理解。所以,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做好图书馆信息的同时也要从多方面展开宣传。如国家图书馆积极打造成开放式图书馆,只要有阅读方面需要的人都可以进入,对身份等级无限制,这样进入图书馆的人就多了,也可以从侧面的起到了一个宣传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带来了图书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式的重藏轻用的图书管理模式己经逐渐被取代。所以,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对待这一高新技术,以便更好的享受这一成果带来的便利。

1朱华顺.数字图书馆链接服务的著作权分析[J].现代情报.2011(3)

2罗承艳.浅谈网络中图书、信息资料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J].科技资

THE END
1.馆藏资源简介馆藏资源简介 1、馆藏书目检索 老馆流通部馆藏纸质图书100万余册,其中中外体育及相关专业图书30多万册,一楼的图书外借处有五台检索电脑,安装了“opac服务系统”。 opac以Web方式向读者提供网上的书目查询和流通服务。书目检索用于查询所有馆藏书刊的书目信息和馆藏信息。系统提供简单检索、多字段检索等。简单检索:https://lib.sus.edu.cn/info/1095/1176.htm
2.书本式检索工具有哪些优点缺点?书本式检索工具是以单份文件或单个案卷为对象,将其内容特点和形式特征记录成条目,再将包含所有档案特征信息的条目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合排列起来,装订成册。 这种检索工具的优点是次序整齐,不易散失,体积较小,阅读方便,可以印刷出版,便于携带、交流。 但缺点是书本检索工具需待全部准备工作完成,方能编制正式目录,一http://www.tjxzj.net/5641.html
3.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数字化时代的图书管理革命智能文具柜,智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高效、便捷服务的需求。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图书、读者和借阅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优势及其在不同场景下https://www.zebrastation.cn/archives/2144
4.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有哪些1、方便。用户能在自己家中、办公室、宿舍以及任何配备有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的场所查询或获取数字信息。2、全面。用户能充分地获取所需的信息。3、快捷。检索途径多,检索速度快,传递速度快,只要“瞬间”的功夫,https://m.edu.iask.sina.com.cn/jy/l1jeBsEY9r.html
5.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LTD行业百科增长黑武器从现有的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和功能来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有: 存储功能量强大,多媒体模式多样化:数字图书馆不仅收藏纸质文献,还收藏声音、图像等多种模式的资料信息,媒体的多样化是数字图书馆的一大特征。 检索功能智能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数字图书馆利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满足读者和消费者个性化和快捷化的https://ltd.com/article/5377183993727492
6.浅析图书馆检索系统的应用图书馆检索系统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是比较新鲜的事物。所以,图书馆检索系统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图书馆检索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避免这些问题对图书馆检索系统的应用产生更大的影响。https://www.fx361.com/page/2019/1226/13516797.shtml
7.OPACOpenAccessCatalogopac系统的找书送书服务功能OPAC 作为一种开放式访问目录,在图书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类型和检索方式,还具有实时更新、读者服务、馆际互借等功能。这些特性增强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得图书馆系统更加便捷和高效,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借阅体验。https://blog.csdn.net/m0_72410588/article/details/131230299
8.2.8.1国内图书馆联合书目信息检索服务系统(中国科学院图书联合目录)、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联合目录、香港学校图书馆联合目录等,国外的联合目录检索系统主要有WorldCat(世界联合目录)、CoPac(英国大学研究图书馆联盟)、NUCMC(美国国会图书馆手稿文献联合目录)、SAUC(南亚洲联合目录)等,这些联合目录查询系统可以对多家馆藏进行高效率的书目检索。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84671775?courseId=84671715
9.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来看看吧!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来实现。目前,数字图书馆正在通过由宽带网组成的Internet以高速度、海量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全球的图书馆和数以万计的计算机构成一个整体。信息传递网络化的特点也同时带来了跨时空、跨地域、开放性标准规范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使信息的传递达到全方位的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9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