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遗嘱咨询数量达478850人次,遗嘱登记保管数量达311868份,百姓对订立遗嘱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中青年遗嘱数量激增十年增长24倍
白皮书对比历年所统计的遗嘱人平均年龄,发现订立遗嘱的人群平均年龄持续下降。根据今年公布的白皮书数据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已经从2018年所统计的77.43岁降低至2023年所统计的67.82岁,遗嘱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与此同时,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中青年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遗嘱正在被更多年轻群体所接纳。
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咨询的中青年人数量为931人,而到了2023年,咨询量就已达到17101人,咨询量上涨了17.3倍。同样,2017年在中华遗嘱库进行遗嘱保管的中青年人数量为279人,在2023年这一数量达到了7124人,7年上涨了24.5倍。
此外,从2017年至2023年间,“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21.5倍;“9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上涨了11.2倍。同样,“00后”订立遗嘱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根据白皮书统计,2023年共有167名“0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相较于2020年时,增长率达到了24.62%。
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经济发展,我国居民家庭财富在过去几十年持续积累。在此背景下,遗嘱作为家庭财产分配的工具,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
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立遗嘱人的户均资产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已由2021年的626.5万元,上涨到2023年的744.1万元,涨幅比例高达18.8%。
与此同时,遗嘱中的财产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主要财产类型包括了: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以及名贵收藏品等。其中不动产为主要财产类型,2023年占比高达99.78%,其次是银行存款,占比15.82%。
而在中青年群体中,主要财产类型为:不动产、银行存款、公司股权、理财合同、证券基金、保险单、车辆等。根据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不动产在中青年人群遗嘱登记财产类型占比97.14%,其次也是银行存款,占比35.54%。
未婚者立遗嘱数量持续上涨女性占比近70%
当前,受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越来越多人的婚姻观念发生转变。婚姻,已经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未婚、不婚族逐渐增多。
据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开始,每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的未婚、不婚人群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077名未婚、不婚人群在中华遗嘱库登记并保管遗嘱。其中,女性订立遗嘱比例最高,达到69.86%,而男性占比仅为30.14%。
虚拟财产可以立遗嘱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发展,虚拟财产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订立遗嘱时,将虚拟财产纳入其中并进行合理分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白皮书统计,从2017年至2023年,中华遗嘱库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62份、147份、129份,占到总数8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