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否应该打开校门?建议实名制进校分时段开放

“你好,可以看一下我们的招生简章”……高考结束后,全国多所高校举办校园开放日,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心仪的高校参观、了解招生政策。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今年以来多所高校已陆续打开大门,向外界“有序开放”,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

大学生是校园的“主角”,他们希望自己的大学对外开放吗大家对大学开放管理有哪些建议

超九成半受访大学生支持大学开放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少国内知名大学的校训与办学理念,都体现出开放、包容的大学精神。

关于大学开放的话题,大学生持怎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6.3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大学应该重新打开校门,其中选择“无限制对外开放”和“有条件和限制进入”的比例分别为32.47%、63.92%。

大学生希望重新打开校门的原因是什么69.5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精神本身自带开放的基因”。其次,“大学是否对外开放不应成为问题,应探讨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满足学生接触外界的需求(如社交/社会实践/共享课程资源等)”“公立大学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资源具有公共属性”,受访者选择比例均超过50%。

小盈目前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她表示,现在学生和老师可以刷脸进出,校外访客需实名制预约进校。“我觉得大学校门应该无限制对外开放。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进入社会的缓冲地带,开放的校园环境可以让我们提前接触和感受不一样的社会氛围。”小盈说,自从学校有限制地对外开放后,她积极参加各种跨校交流活动、校外社会实践。“今年4月,我还去了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当志愿者。这才符合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来自台湾的罗同学亦表示感同身受:“我觉得大学本身就是开放自由的。台湾的大学都对公众开放,既可以满足学生与外界交流的需求,老师也有更多对外学术研讨的机会,同时还满足公众了解大学、感受校园氛围的需求。”

“开放大学校门,还可以让高中学子提前来大学看看,有助于他们明确未来高考方向。”来自安徽农业大学的刘同学说道。

少数受访者顾虑安全隐患和资源占用

在大学校门“开”与“不开”的问题讨论中,也有的大学生给出了否定答案。调查数据显示,1.80%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就读的大学不应该重新对外开放。问及原因,“担心影响教学秩序,带来安全隐患”“担心学校资源被过度占用,环境/设施遭破坏”是受访大学生反映的主要顾虑。

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小艺表示,安全隐患是她比较担心的问题。“据我观察,进校者有开私家车的、骑自行车的、玩滑板的,容易发生碰撞,感觉很危险。”

另一方面,公众则期待走进校园:休闲散步、看夏花绚烂、赏秋叶静美、偶尔蹭个讲座……当这些需求被拒之门外时,反而催生了“黄牛”。南都研究员在某电商平台发现,有用户通过出售入校“门票”而牟利,价格在20元至100元不等。

实名制和分时段开放呼声高

大学作为思想和文化高地,该如何在开放与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认为大学要有条件和限制进入的这部分受访大学生当中,78.23%建议“实名制进入(如来访登记/刷身份证)”,58.87%提出“分时段开放(如周末/节假日)”,50.81%希望“限定每天来访人流量”,还有42.34%建议“预约制进入”。

对于部分大学生的担忧,暨南大学的陈同学建议,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等区域,进出应有所限制;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实行开放日,但校门应该打开。“我在石牌校区,校内本来就有不少居民楼,还有幼儿园,校园环境比较多元化。”她认为,打开校门并不会影响本校学生的空间,“非常希望回到外卖送到宿舍楼下、进出校门不用刷卡的时光”。

观点

高校老师:大学与社会是对等互惠关系

北京某高校教授武鸣认为,大学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应该让广大师生便捷地进出,而且应该向社会开放,而不是在疫情防控政策都调整以后,还沿用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特别副研究员王青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物理空间的开放只是大学开放的表象或结果,而非最核心内容。“真正的大学开放应包括两层含义——大学不再垄断知识的生产权、评估权,而是与外界共同创造知识;大学与社区是对等、互惠的开放关系,双方互有责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院长蒋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大学研究的学问、大学培养的人才必须对接和服务社会需求,且不少地方大学是城市的文化中心,这要求大学向社会开放办学。“大学不仅要打开校门,一些人文社科领域的论坛、讲座活动等也应在一定条件下面向社会开放。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蒋建华说。

知多D

部分大学已向社会开放

●南方科技大学

校外人员可通过进入小程序提前预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非校内人士持本人有效证件在门岗登记,并接受安保人员查验后进校。

●上海师范大学

校外人员可刷身份证进校。

●上海大学

工作日的5时至7时30分、18时至20时30分,以及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的5时至23时开放,校内重要活动日则将根据计划进行调整,对于开放的人群,公告表示仅限学习交流、参观访问等。

●华东理工大学

校外人员采用刷身份证进入校园。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开放临时访客登记,登记后可使用身份证原件入校,一次申请当日可多次扫码进出。

●同济大学

恢复对公众开放,校外人员可凭借身份证登记进校。

●复旦大学

●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师范学院

非校内人士可进校,进校需要进行身份信息登记。

●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

●西南邮电大学

校外人员进校需要进行信息登记。

样本概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5月15日至17日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从性别来看,男性受访者占44.33%,女性占55.67%。从年龄段来看,90后占6.21%,95后占11.34%,00后占78.58%。从受访者的学历来看,硕士或以上学历者占9.02%,本科学历者占81.86%,大专学历者占9.12%。

THE END
1.南昌工学院图书馆为了聆听读者的声音,接收读者为图书馆发展的建言献策,提升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图书馆已开通:①馆长信箱(自11月06日起实行改革:邮箱即时回复读者)、②各楼层纸质的读者意见簿、③一楼服务台的图书馆意见箱,并一周一次将去重后的问答公布(见微信公众号南昌工学院图书馆推文“馆长信箱”);④在线即时服务,即时响应读者的http://lib.ncpu.edu.cn/index/index/zixun_show.html?c_id=7&id=1119
2.图书馆是“心脏”还是“阑尾”,发展由谁来主导?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于2024 年 10 月 23 日-25 日举办“AI 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暨江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 2024 年年会。参会同行给我分享了几张报告PPT(详见延伸阅读部分)。北京大学原副馆长陈凌《AI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思考》提出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5/6690723_1141550696.shtml
3.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治保障体系,引领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图书馆综合服务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平等性、开放性、共享性,《条例》一是明确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应当有固定的开放时间,鼓励提供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鼓励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流动服务、配备自助服务设施等方式,提供高覆盖、全时段借阅服务。二是注重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明确公共图书馆应https://shkp.org.cn/articles/2024/12/wx505292.html
4.优化服务体验——图书馆召开2024年读者座谈会图书馆馆长王道乾在座谈会中强调了图书馆服务及读者参与的重要性,他表示:“图书馆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努力为每一位读者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空调和查询机等阶段性项目成果以及下一步无线网络和自习室等建设目标。副馆长李政敏呼吁每一位读者都能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https://tsg.gztvu.com/info/1120/2416.htm
5.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可以自由进出吗广州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对大众开放的,疫情放开后,可以自由进出,但是需要扫场所码并且是绿码就可以自由进出,如果借书的话,需要办理借书证。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是否对外开放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对外是开放的。 但是借阅书籍需要办理 阅览证。深圳市科技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https://www.7r4.cn/wiki/202412-334.html
6.“一句话,让学校花了近十万元!”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一是联系图书馆资源建设部 二是登陆图书馆主页 或微信公众平台“我的图书馆” 在“图书荐购”栏目里填写所需图书的详细信息 三是通过芸台购平台获取所需图书 青时讯 聚焦青年热点 为你呈现今日精彩瞬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浙江”(ID:zhejiangtsw)综合整理自学校共青团、武汉大学、人民网、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中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6987
7.付费自习室里都是些什么人?丨睡前聊一会儿自习室新浪财经与公立图书馆、书店等场所相比,付费自习室没有阅读资源优势,但更加突出“自习”属性。这体现在“硬环境”,也体现在“软气候”——付费自习室天然地成为了“学习搭子”的聚集地:大家怀着各自的小目标,聚集到同一片屋檐下,埋头苦读的,奋笔疾书的,彼此之间可能交流不多,但互为镜像。相互陪伴、督促、激励,人与人之http://finance.sina.com.cn/wm/2024-12-11/doc-inczchxi0446113.shtml
8.#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向公众开放#?在中国来自南方周末【#大学图书馆该不该向公众开放#?】在中国的相关法律与政策中,公共图书馆必须向公众免费开放。但学校图书馆则没有这个义务。有人认为,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服务的是特定的学校师生,学生也是缴费上大学的,那么,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就应该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公众没有义务。也有观点认为,大学、研究机构的https://weibo.com/1639498782/NubUpBiZ4
9.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部分高校大多对社会读者设置“门槛”,使校外读者望“图”兴叹。倪晓建表示,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阻碍,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高校理念问题,没有形成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其次是担心高校秩序和安全;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高校师生的本位思想,担心社会公众挤占了仅有的资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peaj8.html
10.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专家网友都吵翻了二审稿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分组审议中,这一条款成为多位常委会委员的热议焦点。 清华大学图书馆。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北京48高校图书馆向中小学开放 2017年4月,北京高校面向北京中小学参观开放的名单发布: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等48所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17-11-12/551770_pc.html
11.大学图书馆应不应该对公众开放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作出了“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规定,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应该是一个趋势,但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实效性,还需要多方考量和精细化的管理,比如通过大数据来计算公众来访的人流曲线图,从而进一步的优化开放时间和方式,做到更好地发挥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的效应。https://www.jianshu.com/p/d0b683202836
12.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是否应当向公众开放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国内大学的图书馆是否应当向公众开放 本调查为匿名调查,所以大家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即可。消息 已过截至时间,无法作答,请关闭退出。 https://app.askform.cn/764310001.aspx
13.辩论赛资料(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开放).pdf辩论赛资料(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开放).pdf 3页VIP内容提供方:拉拉链 大小:20.85 KB 字数:约3.87千字 发布时间:2020-11-16发布于香港 浏览人气:2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辩论赛资料(图书馆是否应该对外开放).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14/5312044223003023.shtm
14.深圳多所高校向公众开放市民通过预约即可进校园部分场所参观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18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我已经通过预约进入了南科大三次,每次都去图书馆坐坐。图书馆只要扫码即可进入,那么多资源让公众免费享用,真是太好了!”市民周先生居住在南山区,这个暑假,他通过预约的方式参观了深圳大学、南科大以及深圳大学城等。日前,广东省教育厅明确表示大学应该开放,引发热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3-08/18/content_30411768.htm
15.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公众 开放服务 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一种教育资源,同时也是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为高校师生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外开放,为广大社会读者服务。本文立足于厦门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实践,思考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18531872
16.基层公共图书馆员12篇(全文)3.实行开放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机构。这种开放应是全面的, 尽可能不加任何限制的, 特别是基层图书馆, 馆藏较少, 面积较小, 应把所有文献、所有场地、所有的服务对所有的读者开放, 而不论身份、地位、是否有工作等, 所有读者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接待。南岗区图书馆2005年新馆开馆后, 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7lyup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