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离开牛津帐篷市场(TheCoveredMarket)后,我沿着高街(Highstreet)向西走,再转入阿尔达特街(St.Aldates)往南走,来到牛津大学的第一站——基督堂学院。
走进牛津大学城的瞬间,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一座座哥特式建筑,塔式的、城堡式、圆顶的,让人仿佛走进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彩色玻璃的窗户、墙上的肖像画、整齐划一的木制餐桌椅,让人仿如走进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
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牛津大学的格局,在正式写我的牛津大学纪行前先简单科普一下牛津大学的基本知识。
牛津·牛津郡·牛津大学
首先我们要厘清“牛津”、“牛津郡”、“牛津大学”三者的关系。
英国英格兰牛津郡牛津市牛津大学
牛津(Oxford)是一座英国的古城,位于伦敦的西北方,属于牛津郡辖下的一个市。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传说是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
要注意的是,牛津共有39个学院,它们和学校的关系就像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那样采用联邦制形式,每一所学院都由Dean和Fellows管理。从游客的视觉看,我感觉牛津大学更像一个大学城,里面的每一个学院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学”。
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ChristChurch,Oxford)
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可谓牛津大学里最牛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历史悠久、规模大、出的名人多,其创办者更是著名的红衣主教沃尔西。
不难想象,电影《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大礼堂为什么要在基督堂学院取景。这座古老学院从外观到内部装修简直就是J.K.罗琳笔下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哥特式城堡般的外观、古典英伦风的内部,简直就是一所延续千年的“魔法学院”!整个古老神秘的建筑令人感到从里面突然蹦出一个骑着的♀飞出来也不会惊奇。
汤姆门(TomGate)是基督堂学院的主入口,其身后的汤姆塔(TomTower)是由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建于1681-1682年,后期哥德式风格使汤姆塔成为十八世纪中叶哥德复兴运动的先驱。塔内有一个重达7吨的大汤姆钟(GreatTom)。
战争纪念花园(WarMemorialGarden)位于基督堂学院南侧,是一座纪念“二战”的小花园。园内的鲜花绿叶景色很美,令人不自觉有种向往和平宁静的感觉。
牛津市政厅(OxfordTownHall)·牛津市议会(OxfordCityCouncil)·阿尔达特酒吧(StAldatesTavern)
今天我们看到的牛津市政厅是在1893年重建的哥特复兴建筑。在建立初期这是一栋复合式的行政中心,除了市议会外,警察局和图书馆也设在这栋大楼里。后来,市议会搬到了市政厅对面的大楼,警察局和图书馆陆续搬离,图书馆的旧址改成了牛津博物馆。
牛津市政厅虽然是一座城市的市政厅,可是它仍然使用“TownHall”的称谓,最标志性的就是市政厅前高高立在风向标顶端的公牛涉水雕塑。如果你是第一次到牛津大学,不妨以市政厅为原点开始你的旅程。
牛津市议会的办公楼就在市政厅大楼的对面马路,和市政厅大楼相比,市议会的办公楼要小得多。
就我们游客而言,比起市政厅、市议会更感兴趣的要数市议会旁边的牛津老字号酒吧——阿尔达特酒吧。阿尔达特酒吧是一座红色砖墙建筑,在两旁都是土黄色建筑物之间十分显眼,很容易找。这栋红色砖墙建筑建于十九世纪初,是一个传统的英式酒吧。酒吧里有传统的英国啤酒,如地道的艾尔啤酒和拉格啤酒;也有更多新潮品牌的瓶装啤酒,如Sol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果酒、鸡尾酒。食物也很丰富,炸鱼薯条(英国国民美食)、披萨、烤牛排、烤肉、猪肉馅饼、汉堡等等都有。酒吧分为上下两层,楼下休闲舒适,楼上是多功能厅,有大屏幕电视和大型游戏投影仪,看球赛玩游戏一级棒!
【科普】艾尔啤酒与拉格啤酒
艾尔啤酒(Ales)是英国人中世纪酿制成功的啤酒,颇受王公贵族的喜爱。艾尔啤酒呈现琥珀色,外观透亮;泡沫丰富细腻,挂杯持久;香气丰富,麦芽香气、酯香、酒花香气平衡宜人;口感细腻,酒体醇厚,杀口力强。英国一代女王伊丽莎白十分喜欢艾尔啤酒,在位45年外出巡视均要专程携带艾尔啤酒以备饮用,留下了伊丽莎白女王“爱江山更爱艾尔”的美谈。
拉格啤酒(Lagers)是拉格啤酒,源自德文“储存”,是一种桶底酵母发酵,再经过低温储存的啤酒。常见的有:Pilsner、AmericanLager、Bock等,多数注重清爽和麦芽的香味,一些特别的拉格啤酒也会有水果或坚果的香味。
可以说,如果你没在这间近200年历史的阿尔达特酒吧蒲过,你真不算在牛津蒲过呢!这也是敏达特意写这一段的原因。
卡尔法克斯塔(CarfaxTower)
卡尔法克斯塔所在地是牛津最繁华的地方,四条道路在这里交汇。如果留意观察还会发现,牛津的商业区和学院区之间有一条不明显的分界线,而卡尔法克斯钟塔就在边界上——14世纪大学师生和市民的混战就发生在这里。卡尔法克斯钟塔是圣马丁教堂仅存的遗迹。圣马丁教堂的历史可追溯至11世纪,在几个世纪中一直是牛津的宗教中心,伊莉莎白一世曾亲临此地举行宗教仪式。但在19世纪道路不断扩建的过程中,教堂、喷泉先后被拆除,只有钟塔留了下来。
可以说,牛津不仅是一个大学城,还是一座宗教城。古老的宗教建筑或遗迹到处可见,比如这座位于牛津最繁华路段、四条道路交汇处的卡尔法克斯塔。卡尔法克斯塔可以说是整个牛津的中心点,向西是王后街(QueenStreet),向北是玉米市场街(CornmarketSt),向东是高街(HighSt),向南是阿尔达特街(St.Aldates)。
我没有宗教信仰,对卡尔法克斯塔德认识仅停留在观光之塔,因为这座塔有99级台阶,登上塔上远近各学院的建筑和园林美景可以尽收眼底。
图书馆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该馆一直是英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60年代初才让位于不列颠图书馆。除此之外,牛津大学还有几个专门性质的图书馆。
从市政厅沿着BlueBoarStreet往东来到牛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牛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是一座外观圆形的、黄色的哥特式建筑,人们不禁要问:“以这小小的圆形建筑是如何藏下英国第二多图书的?”答案就在地下!这座图书馆的地下方圆几平方英里都挖空做了藏书之所。据说如果将地下的图书取出放在书架上,那么这个书架会有190多公里长。
作为游客,我们当然没法进去博览群书,可是这座标志性建筑还是必须打个卡的。
图书馆正对面的基督堂座堂。
基督圣体学院
基督圣体学院建于1517年,与剑大同名学院一样,是牛大最小的学院之一。学术很强,医学、PPE和英语尤其出色。因为学院小,气氛友好亲密。图书馆设备一流,24小时开放。
位于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旁边,虽说是牛津大学里最小的学院之一,可是学术却很强。
叹息桥
牛津大学的叹息桥始建于1913年(1914年完工),正式名称为赫特福德(Hertford)桥,它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个部分,是牛津大学的一个著名景点。由托马斯杰克逊爵士(SirTomasJackson)设计。由于此桥形似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故被称为叹息桥。
真正的叹息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最多故事流传的叹息桥在剑桥大学,而牛津大学的叹息桥只是连接赫特福德学院新旧两个部分的一个廊桥。对于我们旅行者而言,这三座叹息桥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些花絮和见闻感受
牛津大学无疑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精英的摇篮,教学和研究涵盖了政界商界、生物医药、自然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数学、计算机、语言、心理学等等方方面面。从历史上看,单单一个基督堂学院在近代200年内就出了16位英国首相;从现在来看,根据最新的世界大学500强排名(据百度星图数据),牛津大学以96.4分力压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
如果说第1点的内容我们作为游客只能知道却无法感受得到,那么第2点要说的感受是可以设身处地感受到的。一座经历了800多年的大学城,一座座哥特式的古建筑,一个个英伦风的古厅堂……无一不是历史的活化石,它们都在弹指之间讲述着这座牛津古城的沧桑和历史。从法国国王驱逐英国学者回国,到回国学者云集牛津,到牛津学生和当地居民的流血冲突,到教会势力在牛津办学……牛津大学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英国的发展史。
牛津大学的39个学院都是开放参观的——另外6个永久性私人学堂我未试过,不知道能不能进去参观,期待下次牛津之旅揭开谜底。对于外来的参观者,师生们都习以为常,表现出友好、善意的态度。只要你参观时保持安静,不骚扰到别人,你要去哪一个教室参观都没人阻碍你。
整个牛津大学城很大,学院众多,学生也很多。按照经验,大学生聚居的地方,生活垃圾也多,校园里很难保持干净整洁。可是逛了半个牛津大学,每一条街道都很干净卫生,看不到路面上有乱扔垃圾的,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师生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