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图第一家大学分馆落户北工大耿丹学院学校图书馆零门槛向公众开放北晚新视觉

近日,首都图书馆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图书馆开了一家分馆,成为271个“一卡通”联网馆中唯一的高校网点。这是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首次实现互通互补。在这家坐落在大学校园中的首图分馆,市民是否真的可以“零门槛”借阅图书?这种模式能不能在其他高校推广?日前,记者专程探访了首图在高校开设的第一家分馆。

上周五,记者来到位于顺义区牛栏山镇的北工大耿丹学院。校址前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名扬中外的北京维尼纶厂,校园里的图书馆、教学楼,都由当年的老旧厂房改造而成。

在图书馆的开放阅读区,有人埋头翻阅书籍,有人认真抄写笔记。耿丹学院图书馆馆长付瑶告诉记者,“自2006年建馆以来,由于牛栏山镇没有公共图书馆,学校的图书馆就一直面向公众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阅读空间。”

“听说首都图书馆在这里开了一个分馆,就赶紧过来看看。”记者遇见家住牛栏山镇的邵先生。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联合读者卡,他在自助借阅机上成功借了一本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

“真是太好了!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开车十几公里到顺义图书馆,或者市里的首都图书馆来回借书还书了。”邵先生高兴地说,“以前,由于学校图书馆里面大众读物相对较少,尽管面向我们开放,来的人也不算多。现在,与首图‘融为一体’,有更多书可以选择,我们一有空就会来这里看书。”

这次开设的分馆,首都图书馆提供了2.5万册图书。此外,还有21个文献数据库,包含261万余册电子图书、1400余种电子报刊等丰富的数字资源。

公共图书馆是学生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首图分馆落户大学图书馆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作为一所地处郊区的民办高校,耿丹学院每年有500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个年级会在校外实习,这样算下来长期在校的学生,大概只有3000多人。”付瑶对记者说,图书馆馆舍面积2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有2000余席。此外,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阅览室,图书馆馆容量又够大,能够同时满足校内学生与周边市民的借阅需求。

去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北京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藏书丰富、门类齐全,但由于种种限制,多数只面对本校师生开放,资源并没有充分流通。”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认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以盘活其藏书,书尽其用、书畅其流,最大限度发挥图书资料的科研、史料、知识价值。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但并非完全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且有些是文献档案资料,本身也不适合外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穆阿妮副教授道出了背后的一个原因。与此同时,国内很多高校学生数量多,图书馆容量有限、座位不够用。尤其是每到复习考试阶段,图书馆都会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

“我们鼓励有开放条件的高校,与首都图书馆或各区的公共图书馆合作,优势互补,让图书资源触及更多公众,为更多人服务。”李念祖告诉记者。目前,首都图书馆正在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商谈合作事宜。

(原标题:首图第一家大学分馆落户学校图书馆零门槛向公众开放)

THE END
1.大学图书馆为什么不能对外开放高校图书馆本身就不属于公共资源,他首先是属于高校,属于学校师生的教学资源,必须首先满足高校师生的需要,向公众开放高校图书馆,势必会对本校师生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产生干扰,甚至会扰乱校园氛围,其次,如果对外开放,管理起来太困难,人力物力财力的花费都会高出很多,而且高校的很多资源是买来的,是要供自己学校科研等使用的https://m.edu.iask.sina.com.cn/jy/2Pra9g3VlCt.html
2.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部分高校大多对社会读者设置“门槛”,使校外读者望“图”兴叹。倪晓建表示,目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阻碍,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高校理念问题,没有形成对社会服务的意识;其次是担心高校秩序和安全;同时还包括了一些高校师生的本位思想,担心社会公众挤占了仅有的资源。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peaj8.html
3.数字化图书馆用户数量破纪录,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如智能推荐、语音检索等,提升用户体验。 2、多元化:数字化图书馆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源和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数字化图书馆将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知识生态系统。 https://www.ghuyu.com/post/9365.html
4.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专家网友都吵翻了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对社会开放?专家、网友吵翻了… 究竟高校图书馆等专业图书馆应不应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如何开放? 11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分组审议中,常委会委员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赞成:高校图书馆资源不能浪费 审议中,一些常委会委员认为应更好地发挥现有图书馆资源效能,进一步扩大现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17-11-12/551770_pc.html
5.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开放有门槛北京市高校图书馆开放有门槛 “逐步对公众免费开放。”这是四年前,26所在京高校加入首都图书馆联盟时许下的承诺。如今,部分高校仍拒绝校外人士进馆阅览,即便开放图书馆的高校,“承诺兑现”也打了折扣,不仅开放有“门槛”,而且阅览还收费。 “校外读者一直不让进”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6/0810/820795.shtml
6.政府鼓励高校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但有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和场地做出了一些政府鼓励高校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但有学校因为安全问题和场地做出了一些限制。市民反映图书馆对开放时间、开放区域、借阅范围、入馆人数等都设置门槛条件,请问你该如何应对解决市民的诉求? 参考答案: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对知识共享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作为政府的工作人员,面对市民读书受阻的诉求,我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77b516f60e35497081267dfa1dbeb828
7.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开放?你怎么看?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图书馆可以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有网友支持这种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育,也有网友担心公众占用了在校师生的资源。 i现场:高校图书馆该不该敞开大门?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03/28/c61403.html
8.南昌工学院图书馆为了聆听读者的声音,接收读者为图书馆发展的建言献策,提升图书馆服务满意度,图书馆已开通:①“图图在线即时服务”,即时响应读者的咨询、答疑、投诉,连线“图图”的方式为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昌工学院图书馆-首页左下角对话框输入文字; ②各楼层纸质的读者意见簿,③一楼服务台的图书馆意见箱,④馆长信箱,每周进行一次集http://lib.ncpu.edu.cn/index/index/zixun_show.html?c_id=7&id=120
9.关于高校图书馆无条件向公众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5. 图书馆资源是否能满足你的要求? 总是可以 偶尔不可以 经常不可以 从来不满足 *6. 无法使用这些资源的原因? 没有该资源 该资源已被占用 其它 *7. 如果要增加图书,你想要增加什么类型的图书?(多选) 与专业相关的 69票 名人作品 42票 休闲娱乐类 39票 其它 11票 *8. 你对图书馆开放时间https://www.wjx.cn/jq/4238467.aspx
10.高校图书馆危机11篇(全文)高校图书馆最常见且直接表现出来的危机是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危机。学生和教师对图书馆的利用重点不一, 相应的危机表现也各自有别。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图书馆服务人性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要求较为突出, 往往产生危机;教师和高年级研究生则对二次文献等深加工文献及馆外资源需求度较高。学生方面的危机矛盾冲突明显、表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1lhwgrw.html
11.聚力推进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持续探索时代高校图 书馆对外开放会使其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有利于唤醒馆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率,从而提高全民素质和文化水平.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政策,取得很好 社会效益,我们的差距不仅是外在的开放数量和程度,更是内在的社会担当,格局和信念.本文学习借 鉴国外成熟管理经验,对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51478
12.大学图书馆应不应该对公众开放而大学的图书馆也因为藏书丰富,文献多样,环境优美,氛围浓厚,不仅引得很多有志学子一早排队抢座,占得学习的先机,也让许多社会民众对其向外开放充满期待。 可为什么有很多人对公众进图书馆提反对的意见呢?究其原因无非是本来图书馆这个资源就比较稀缺,有些高校的图书馆一天到晚都满满当当,连本校的学生都没有位置,更https://www.jianshu.com/p/d0b683202836
13.多所高校恢复向公众开放,如何找到大学开放的“最佳本地方案”?对社会来说,开放校园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通过开放校园,公众可以参观校园的图书馆、实验室、博物馆等地,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成果,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校园开放也可以帮助更多公众了解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大学,为将来理性选择高校提供帮助。特别是大学校园对很多人来说都具有象征意义,对人们的https://www.allnet.cn/wap_doc/2737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