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然爽”,说的是“听不懂,然而却觉得很爽”。
这个网络新词,用来形容小朋友们听到《孤勇者》时的反应再恰当不过。
有人在与两个小孩子擦肩而过时,只不过是唱了一句“为你孤身走暗巷”,这两个小孩子立马回头,双眼放光;有个班孩子们拔河比赛输了,音乐声响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流泪的孩子们立马擦干眼泪,满血复活;还有的是在众多的小学校园演出现场上,一群男孩女孩声嘶力竭,在台上吼出“一生不借谁的光,你将造你的城邦”……
《孤勇者》在孩子们群体中的流行速度,堪比一场季节性流感。特效药?不存在。有哪位小孩子能拒绝“战吗?战啊!”这样的宣言?又有哪位小孩子在听到“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的时候不会握紧拳头?就连牙科诊所都开始播放《孤勇者》,以此给补牙小孩打气;还有位妈妈很苦恼,因为六岁儿子每次蹲马桶都要喊“战吗?战啊”;幼儿园老师都说,自从把午睡的起床音乐换成《孤勇者》,孩子们再也不赖床了……
总之,上至小学六年级,下至幼儿园小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孤勇者》几乎已经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娃不唱的地步。有人因此总结说:“果然,只有小孩子才能热血沸腾,成年人已经不行了。”
但困惑依然存在——这首并不易懂的流行歌曲,是怎么传播成一首小孩子们无法抗拒的儿歌的?
文|曲美洋
编辑|易方兴
运营|绘萤
我为歌狂
在湖南长沙县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孤勇者》的流行,让24岁的大班老师唐沛璇猝不及防。
今年3月初,唐沛璇带大班孩子户外活动,听到两个比赛跑步的5岁男孩子,一边跑,一边唱起了《孤勇者》。长沙县,是中国二千多个县城里的“百强县”之一,在青山铺镇,一共有接近2万人口,这里的居民生活水平排在湖南县城的前列。
唐沛璇很惊讶。《孤勇者》是游戏《英雄联盟》衍生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由唐恬作词,钱雷作曲,陈奕迅演唱,于2021年11月8日以单曲的形式发布。这也就意味着,从歌曲发布之日算起,仅4个月后,这首歌就已经能从一个普通镇上幼儿园的孩子嘴里听到了。
▲青山铺镇中心幼儿园。图/受访者提供
她听到,尤其是副歌部分,像喊口号一样的“战吗,战啊”那段歌词,这两个5岁男孩子“咬字清晰、没有跑调”。
在唐沛璇所带的幼儿园大班,如果表现好,就能奖励点歌。那天的点歌环节,班上32个孩子,有29个都点了《孤勇者》。音乐声响起,那两个男生带头,“做出一种握拳的要去战斗的样子,眼神特别坚毅”。接着,班上其他孩子也纷纷握起了拳头——最后,就连仅剩的那三个没点《孤勇者》的孩子都加入了。
“学别的儿歌,我还得花心思编排一些手势。”唐沛璇说,相比之下,《孤勇者》放几遍,孩子们无师自通。
几乎是同一时期,在距离长沙县青山铺镇1500公里外的北京,另一群孩子们也在为《孤勇者》疯狂。
而在这所小学就读的一年级学生瑞拉,不仅在健美操课上跟着《孤勇者》手舞足蹈,还会在爸爸接送的车上要求重复播放这首歌。
不光能横跨地域和城市,《孤勇者》还像一个暗号那样,成为能够突然打开小朋友们身体与情绪的开关。
6月份,北京北四环的一家牙科等候室里,刚拔完智齿、嘴里含着纱布的35岁的苏东,在和对面等待牙齿矫正的五年级小女孩聊天。由于代沟,聊天一度有些进行不下去。为了打破尴尬,苏东忽然问“你听过孤勇者吗?”几秒钟内,原本安静的女孩一跃而起,模仿着波浪的样子开始摆动双臂,嘴里开始唱起“都,是勇敢的,你额头的伤口……”
“我当时整个人都看傻了。”苏东说。
在近几个月里,类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小孩子身上发生着。他们性别、年龄、城市都各不相同,却不约而同地在听到《孤勇者》时,奋不顾身地跃进一个成人看不到的世界。
▲陈奕迅调侃《孤勇者》是儿歌。图/微博截图
病毒式传播
就像一场流感里有“超级传播者”那样,《孤勇者》也有。
幼儿园老师,是唐沛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她也是湖南人,考编成功之后,得知被分配到镇上,一开始心里还有些疙瘩,但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无论是街道,还是基础设施,都相对现代化——许多居民房子后面都有自己花钱修的小花园,乡镇之间都通了公交,街道宽敞、整洁。经济上,三一重工、蓝思科技这样的大型企业也在县城里建厂。唐沛璇判断,“这里的居民幸福感比较高”。
▲《孤勇者》MV画面。图/网络
唐沛璇还在这个乡镇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里很多孩子都是二胎。“生活幸福感上去了,人们就会愿意生二胎”。但也会带来一个小小的影响,“有的家长有很严格的要求,周一到周五严禁接触电视和手机,但他们有哥哥姐姐在小学里念书,哥哥姐姐们唱《孤勇者》唱得更加火热,歌词比幼儿园小孩子掌握得更熟,听哥哥姐姐们唱,他们也能学会。”
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班上还有两个对《孤勇者》很陌生的小女孩。“一放音乐,他们两个就是懵懵的,我注意到她们平时对于所有流行的事情,都比其他小朋友要稍微落后一些。”
后来家访时,唐沛璇才发现了原因。“她们两个都是有邻居同伴的,一个是妈妈带的,一个是爷爷奶奶带,他们一回家,都是跟邻居的小孩子玩,基本很少接触手机。”所以这首歌她们在班上是第一次听到。
“当然,现在连她们也被感染到了,会唱了。”唐沛璇说。
《河北一男子骑车在路上漫不经心唱〈孤勇者〉,身旁小男孩反应亮了》;
《幼儿园集体唱〈孤勇者〉C位女孩开嗓成焦点:唱出歌的灵魂和精髓》;
《代入感太强!小朋友唱〈孤勇者〉能有多陶醉?》
有趣的是,这些搜索指数的变化均集中体现在移动端上。
▲《孤勇者》搜索指数,自2022年3月16日开始,迎来小高峰。图/百度指数截图
英雄世界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小孩子群体中,为什么偏偏火的是《孤勇者》?
这也是幼儿园老师唐沛璇心中的问题。她所面对的,是32个平均年龄只有5岁的小孩子们。作为老师,她没有给这首歌编排任何动作,这也就意味着,唱歌时,孩子们自发选择做出的所有动作和表情,都源自他们5岁的内心。
正因为如此,当这些孩子们无一例外,全都紧握拳头,眼神凌厉,以一种战斗状态来唱这首歌的时候,她才感到惊讶和困惑,她向孩子问了这个问题——
“你们知道这个歌词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手要握拳头?”唐沛璇问。
“老师,难道你没有听到这里面有英雄两个字吗?”一个小男孩说。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唐沛璇又问。
孩子们一下子很踊跃,抢着发言:“英雄就是奥特曼”“英雄是小飞侠”“坐火箭的去探索太空的叔叔是英雄”“袁隆平爷爷是英雄”……
唐沛璇终于明白,“他们唱歌很有激情,是把自己像英雄一样地代入了”。但这首歌的歌词对于大班孩子来说,难度实在是有些高了,以至于有的孩子们太过于投入,两个握拳的孩子差点在班上打起来。
她觉得作为老师需要引导一下,她接着问:“那我们身边有什么英雄?消防员算不算英雄?爸爸妈妈算不算英雄?老师算不算英雄呢?”
“我这么一说,孩子们听了之后似懂非懂。比如老师这个职业,有的孩子觉得是英雄,有的孩子觉得老师不是英雄,说英雄就得上战场。”唐沛璇说。
类似这样的“英雄情结”,在全国各地很多小孩子身上上演,幼儿园和小学是多发地带。在北京一家传媒机构上班的范炎,她的儿子正在上二年级,酷爱《孤勇者》。有一回,她问儿子:“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儿子回答说:“喜欢‘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她又问:“这句话里你最喜欢哪个词呢?”儿子不带犹豫地说:“英雄。”
女儿瑞拉正在上一年级,她们班女生比男生多几个,在他女儿看来,班上喜欢这首歌的女生甚至要超过男生。他女儿很活泼,在班上朋友不少,也属于“意见领袖”的那种,班上有个小女孩还把头像换成了他女儿的照片。
有一回他也被女儿问到关于英雄的问题。“女儿问我,什么是不跪的模样?她还以为是便宜和贵的那种贵,我就给她解释,这就是形容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去屈服命运的那种状态。”顾丁说,“但一个7岁孩子,没有经历这种事,要怎么去理解跟命运去搏斗?她当时听完也只是点点头。我觉得是象征性的,但她也可能会放在脑子里,慢慢以后去理解。”
他支持女儿听这首歌,“我个人觉得,这首歌可能是满足了小孩这种想说一点狠话,想当英雄的感觉”。
▲图/视觉中国
儿歌敌不过孤勇者
比起孩子们听《孤勇者》时的兴奋,唐沛璇也感受到另一种强烈对比——现在的孩子们唱真正的儿歌时,已经提不起劲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们听儿歌听疲了。儿歌作为幼儿园语言的教材,孩子们几乎天天会唱。“不论是我们的教材,还是我们这些大人,都会觉得小朋友们唱儿童歌曲才是天经地义的。但其实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他们接触手机的机会也多,一听流行歌曲在歌词和旋律上都不一样,所以他们自己会觉得很新鲜,格外带劲”。
不只是《孤勇者》,很多流行歌曲对孩子们都有冲击力。陪这些孩子从小班升到大班三年,唐沛璇也很舍不得。有一次,想到这一届孩子已经长大,快要毕业了,她就给孩子们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凤凰花开的路口》,结果,听着听着,把她自己给听哭了。
当时在大班里,一半的孩子都在笑,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老师哭。但有几个女孩子发现,老师是真的哭了。慢慢的,孩子们也不笑了,围在了老师身边。
她问:“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哭吗?”一个女孩子回答说,她在歌词里面听到了“分别”。唐沛璇听了很感动。她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已经完全能从音乐里感受到一些基础的感情,相比之下,这是很多儿歌所无法做到的。
业余喜欢弹钢琴,平时也会跟女儿一起合唱拍短视频的瑞拉爸爸,也有相似的感受。“现在优秀的儿歌越来越少了,制作也越来越粗糙,怎么跟《孤勇者》这样制作精良,词、曲、配乐都用心的作品来比?”由于他女儿喜欢唱歌,所以他很重视歌曲的选择,但他看了许多《儿歌三百首》之类的系列,里面的儿歌都让他失望。
由于喜欢音乐和演奏,瑞拉爸爸也专门研究了《孤勇者》的编曲。“比起儿歌,《孤勇者》的动机明显更明确,节奏感更强”。动机,是诞生歌曲的第一步,是指一些有趣的乐句段落和循环记忆点。“《孤勇者》在这一点是很明显,比如‘为你孤身走暗巷’,这一段旋律不断重复,节奏又很快,配合的是打击乐而不是弦乐,所以能达到洗脑循环的效果,当然比平庸的儿歌更受孩子们喜欢,而上一次像这样流行的歌曲是张杰的《逆战》。”
就这样,一个人的喜欢,渐渐发展为更多人的喜欢。加上词、曲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相贴合,《孤勇者》在儿童世界里实现了现象级的传播。在湖北黄冈,一个常住人口近600万的普通的中部城市里,小学信息课老师陈芳真切感受到了这种传播的力量。
▲许多小学生将《孤勇者》的歌词写入作文中。图/央视新闻
陈芳给四到六年级上课。在她所在的小学里,每一个班级都设置了可触屏多媒体电脑。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的十分钟里,班级的音乐委员或班长,可以给同学们点歌。如今,《孤勇者》是最常点的歌,经常性的,六十多人班级集体唱歌,声音之大,回荡整个校园。
陈芳在黄冈有许多教师朋友,他们分散在黄冈其他的小学里。跟老师朋友聊天时,她说起《孤勇者》,发现无一例外,几乎她认识的所有小学老师都提到过,班上的孩子们在唱《孤勇者》。
于是,《孤勇者》成了独属于这个年代小孩子的“新战歌”。
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小孩子们要唱《孤勇者》到什么时候?或者说,“孤勇者症候群”何时能够被治愈?最后,初中生对这首歌的看法或许可以被参考。
苏然是北京朝阳区八十中学的初三女生,今年15岁。对于《孤勇者》,她与班上的同学的态度与小学生截然相反。在她们班,男生喜欢玩CSGO、王者荣耀,女生更喜欢聊天。她和她的朋友们正在听韩国女团twice和aespa的k-pop,她自己最喜欢的是BLACKP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