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四级考试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六级还从未考过网络的话题,大家防备一下吧。
Directions:Forthispart,youareallowedthirtyminutestowriteashortessayentitledMyViewonInternetRumors.Youshouldwriteatleast150wordsfollowingtheoutlinegivenbelow:
1.近年来网络上谣言盛行
2.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MyViewonInternetRumors
NoonecanhavefailedtonoticethefactthatInternetrumorshavebeenagraveproblemconfrontingus.GroundlessallegationsfloodtheInternet.Takingalookaround,wecanfindexamplestoomanytoenumerate:scandalsofbothfamousandunknownpeople,fakeforecastofearthquakesandthelike.
Internetrumorswilldefinitelyresultinsevereconsequencesifwekeepturningablindeyetothem.Firstandforemost,made-upscandalsdirectlyinfringeuponcitizens"rights,affectingtheirdailylifeandruiningtheirpublicimage.Besides,thedisseminationofsuchrumorsasthoseaboutsocialornaturaldisasterscausespanicanddisorderamongsociety.Lastbutnotleast,thespreadofrumorsontheInternetwillunderminethecredibilityofthenettosuchadegreethatpeoplewillnolongertrustitinthefuture.
Giventheseriousnessofthisproblem,effectivestepsmustbeadoptedbeforethesituationdeteriorates.First,itisimperativethatlawsandregulationsbeenactedandexecutedtostoptheproductionandtransmissionofInternetrumors.Forinstance,real-namesystemshouldbeintroducedassoonaspossible.Secondly,peopleshouldbeeducatedtoidentifyandrejectgroundlessallegations.Withseverelawsandaconsciouspublic,itwillonlybeamatteroftimeforInternetrumorstobeeradicated.
还有一道很很很有意思的题目,我自己想的,觉得很有价值,把奥运、地震、世博都能囊括进来。我很敬佩自己,也很感谢自己。呵呵,当然,大家也可能在别处见过类似的题目。
Directions:Forthispart,youareallowedthirtyminutestowriteacompositiononthetopic“VolunteeringActivities”.Youshouldwriteatleast150words,andbaseyourcompositionontheoutlinebelow:
1.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志愿者工作
2.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或存在的问题
3.我个人的经历或打算
VolunteeringActivities
NoonecanhavefailedtonoticethefactthatthepastyearswitnessedanincreasingnumberofvolunteersinChina.Thelargestandmostnotablegroupofvolunteersmightbethoseworkingforthe2008BeijingOlympicGames.Inthewakeofthat,volunteershavemanifestedthemselvesintheaidandreliefworkinareashitbysuchnaturaldisastersasearthquakesanddroughts,aswellasinsucheventsasShanghaiExpo.
Suchvolunteeringactivitiesaresignificantinmanyways.Firstandforemost,theyhaveundoubtedly
所谓强化训练有别于正常的英语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对四级的题型及考试范围有所把握,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听读写译能力,包括听力水平,词汇积累,阅读能力等进行集中大力度的训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强化课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水平,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因材施教,将知识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四级强化训练课也是如此。在进行强化训练前,教师可以利用一两次模拟测验对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哪些是他们掌握较好的,哪些又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对于通过四级考试还有哪些不足和困难,以及与考试所要求水平还存在的差距,然后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及训练。如果教师盲目地不顾学生的水平与需要,在最初阶段就按照一个标准或统统按照四级水平甚至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反而会使他们丧失信心,最后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整体的听力水平,从听力材料的语速快慢及篇幅长短和难度上加以选择。如果一上来就使用四级的练习题或同等难度的材料给学生去听,势必会使他们信心受到打击,从听不懂到不愿听。实践证明,人们能够听懂听力材料百分之六七十的时候才更有兴趣听下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由浅入深从简到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材的选择
选用合适的教材对强化训练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指导与训练的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考试题型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先是详细地对考试题型、方法技巧进行讲解,而后配以相应的练习;另外一种则主要以试题为主,先是简要介绍各种题型的比例要求,后配以几套仿真模拟题或历年真题。两种教材相比之下,第一种更适合强化训练课上的使用。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学生而言,参加四级考试无异于一场“战役”,特别是对于初次参加四级考试的学生来说,充分了解和熟知考试题型要求范围是必要。其次,也有利于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提炼扩充,而且也便于学生把握和进行课后复习工作,不至于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在模拟练习时最好选用历年的四级考试真题,因为真题比仿真题可信度更高,更贴近考试,更便于学生把握和体会考试的难度。
三、教学和训练中的侧重点
一项调查显示,42%的学生认为听说技能是英语中最难学的,31.8%认为四级考试中最大的难关是听力,25.72%认为阅读、词汇、结构最难。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训练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听力阅读和写作这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项目上面,将传统的“语法型”课堂向语言“应用型”课堂转变。此外,向学生传授并指导他们运用一定的听力、阅读技巧和策略也是必要的,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强化训练的教学形式及手段
教师结合不同的讲课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便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和形式进行。在刚开始上课时,教师讲述一个英语小笑话,其中加入一些生词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听力水平,记住了新的单词,一举多得。另外,还可以采用提问和复述的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避免了单调的“听”所产生的疲倦之感。
英文写作也是学生反映较薄弱的环节,要在短时期内使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巨大的飞跃是不现实的。然而通过教师对于写作技巧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英语作文的篇章布局,段落展开方法,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这些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写作方面的训练也可采取多种手段,教师除了传统的将学生写的作文进行修改,然后讲解之外,让学生互评互改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彼此找出和修改其他同学作文中的错误,然后相互之间再交流心得体会,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评判和总结。通过这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帮助。著名英语学者黄渊深说道:“好的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老师)改出来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背诵一些短小精妙的段落,在课堂上进行检查,这样有助于词汇及句型的积累。
五、结语
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训练中教师应该注意的四点问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几乎是每个非英语专业在校学生都要参加的国家级英语水平测试,也是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依据。就教学角度而言,教师除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之外,还应在强化课上结合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定位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及手段,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从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体现出强化课本身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彩霞.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串讲[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卜亚琴.法语听力强化训练的教学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4(2):21-23.
关键词:听说促写;三位一体;写作教学;实验研究
1引言
写作是外语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是外语教学中运用知识、锤炼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测试中检验学生外语综合水平的必要手段。然而,写作一直以来是学生外语能力中的薄弱环节。有研究指出1,学生写作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错别字多;措辞不当;语法错误严重;句子逻辑关系混乱;语篇连贯力较差;构思和扩写能力弱;写作速度慢,等等。对照大纲提出的“内容连贯,语言流畅,衔接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的要求,大学英语写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大学英语教师想了不少办法,可是总的来说效果还不明显。
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我们在教学上也做了相应的探索,初步构建出听说写“三位一体”的英语写作模式,以期对外语写作教学有所助益。
2理论依据
2.1语言输入输出互动论
Krashen2的输入假说强调,二语学习的关键是接触大量可理解的、比学习者水平稍高(i+1)的语言信息。大量地道的语言输入是高质量的语言输出的基础。Swain3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说(theoutputhypothesis)则认为,语言的输出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自身的语言问题以及和目的语之间的差距,从而改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我们本着语言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以听说促进写作的教学模式。
2.2听说写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相比,是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2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南京市某省属普通高校2009级两个班,共计101名学生。实验班(A班)为物流091班,50人(男生29人,女生21人,平均年龄19.2岁);对照班(B班)为管科092班,51人(男生31人,女生20人,平均年龄18.9岁)。两个班高考英语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非常接近且p=.424>0.05,这说明两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基本相同。
3.3实验设计听说写“三位一体”写作模式的构建
3.3.1“精品作文”的设计
我们通过搜集历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作文范文以及各类作文选汇编了“精品作文60篇”,题材分为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社会文化及校园生活等,体裁为议论文和应用文。这些作文以复合式听写的形式呈现,听写的内容大都是学生写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这些作文都有译文,目的是满足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的需求,通过英汉对比领会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不同,增强母语在外语写作中的正迁移1。
3.3.2“三位一体”写作模式的具体流程
1)首先,A班同学根据“精品作文”做复合式听写训练。A班同学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也可下载作文,课下学习。
2)读写课上,让A班同学对“精品作文”中的话题进行复述,采取小组代表或抽查的形式。
3)读写课上,让A班同学就“精品作文”中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两周一次,全体参加。按照四级考试作文题的评分原则和标准进行评估,并记入平时成绩。
4)同时,让B班同学也以与A班相同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两周一次,全体参加。按照四级考试作文题的评分原则和标准进行评估,并记入平时成绩。B班同学没有做复合式听写和复述的训练。
简言之,“三位一体”写作模式为:“复合式听写+复述+写作训练”。
3.4研究工具
3.4.1测试
实验的最后阶段,对A班和B班同学进行了CET4作文模拟测验,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的评估原则和标准进行评阅。
3.4.2访谈
实验的最后阶段,我们随机抽取A班和B班各5名学生就写作体会进行了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
3.5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实验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共计两个学期。实验的最后阶段,我们对A班和B班进行了四级作文的模拟测试,并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此外,对两个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记录。我们运用SPSS19.0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各种检验与分析。
4结果和分析
4.1成绩分析
实验最后阶段,对A班和B班的学生进行了CET4作文模拟测验,采用百分制。并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的评分原则(总体评分法)及标准进行了评阅。目的是为了检验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模式能否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2)。如表2所示,A班的平均分比B班的平均分高5分,且p=.000,这表明A班和B班的作文成绩有明显差异,A班的成绩明显好于B班。此次测验中,A班的优秀生(>80分)有13人,而B班仅有4人。
最后,又对A班和B班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错误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见表3)。如表3所示,A班的总错误数为435,B班为659,A班学生在内容连贯、篇章结构、句子结构、选词、时态、语态及主谓一致等方面均明显好于B班。
4.2访谈
为了印证我们的分析,在实验的最后阶段随机抽取两个班各5名学生就写作体会进行了深度访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访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你认为写作中最难的是哪些方面?通过一年的写作,你感到进步最大的是哪些方面?写作前的素材准备是否重要?
A班3个同学认为,写作中最难的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就作文的话题展开讨论;有两个同学认为写作时常常因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苦恼。通过一年来的写作训练,他们大都感到进步最大的方面是写作时有话可说了,写作的表达方式也多样化了。他们一致认为,写作前的素材准备非常重要。通过写作前的范文听读、背诵及复述,写作时不再感到脑子一片空白,而是文思泉涌,好像有很多话要说。同时,写作时在范文中出现的很多句式、词汇也很容易提取出来,他们大都感到表达比以前地道多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B班有的同学认为是写作时无话可说,有的认为不知道如何措辞表达自己的思想。关于第二个问题,B班几个同学感觉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不大。关于第三个问题,他们也认为,写作前的素材准备非常必要。不过,由于缺乏自制力,没有积极仔细阅读和背诵一些写作方面的素材。
通过访谈,我们认识到,听说促写、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写作模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研究启示及展望
从学生的作文成绩和访谈来看,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总体上是成功的。这种写作教学模式使我们认识到: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水平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跳出“为写作而写作”的老圈子,用输入输出互动论等先进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本实验所选的“精品作文”充分体现了Krashen1的输入假说理论,比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略高一些,而且实用性强,易于学生模仿和运用。Krashen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设(i+1),即语言的输入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语言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现在流行的各种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高出很多,他们很难做到有效的模仿和应用。因此,这些“精品作文”正是大学英语教材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同时,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原则。学生在课下不断反复听读范文,以便于能够做到流利的复述,并且在写作测验中获得高分。由于输出目标明确,学生在输入过程中非常专注和认真。实验表明,输入越认真,反复次数越多,输出的成绩越高。总之,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检验,本次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听说是基础,写作是目标。
其次,听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听、说和写作的三位一体、有机统一,使学生不仅在写作方面,而且在听说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最后,我们希望与界内同行在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上共同开展进一步研究,不断检验、修改、丰富、完善和推广这一模式,以期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金红.国外主流写作理论对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6(2):41-46.
[2]Krashen,S.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摘要:通过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以图提高教学效果。将两班分别设计在任务型和传统型教学模式下,并收集了教学过程中的前后成绩变化和CET-4作文成绩对比等数据,然后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任务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任务型教学法;英语专业;英语写作;SPSS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通过做来学”,主张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及合作等方式运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有效的教学原则:目的性与可操作性、趣味性与真实性、实践性与联系性、交际性与灵活性。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语言焦点阶段。
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2008级1班和2班。1班人数为41人,作为实验组,运用任务型方法教学。2班40人,作为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他们大多来自“珠三角”附近城市,高考的英语成绩接近,而且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英语的写作训练。两个班除了教学方法不同外,课时、教材、教学设备、教师都相同。
(二)研究设计
总体设计对实验班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写后阶段。对控制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先讲语法、词汇,然后写作、批改、评讲。
教学实例下面以作者2009年5月组织的一次写作课主题“shouldoneexpectarewardwhendoingagooddeed”为案例,说明“任务”的设计及其在课堂上的应用。
1.准备阶段。
2.任务实施阶段。
小组辩论时,选出4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主持班上的主题辩论。正方和反方就自己的立场进行辩护。为了辩赢对方,各组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服对方,每位学生都在口头和笔头上认真组织了自己的语言。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开拓思路,丰富写作素材。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既是辩手,又是听众,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形成初稿后,通过收集、整理素材和辩论,学生已经掌握可观的信息输入以支持思想表达的输出。在此阶段,学生的任务是把输入的信息通过文字输出。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此阶段的重点在于提炼观点。
3.写后阶段。
研究工具第一,对教学方法实施前后阶段学生成绩的变化,作者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后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以检验教学方法是否带来显著变化。第二,对学生在当年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分数加以对比,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作文分数进行两独立样本分析,以检验教学方法在两组中的效果。第三,问卷调查,进行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
(一)任务型教学方法实施前后成绩的变化
在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前和之后,教师对两个组进行了现场作文测试,学生得到的题目和要求都相同。其中,由于有个别学生请假、缺席,使得样本人数并不是标准人数,但是有效人数都超过了95%。
1.实验组
表3给出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包括配对变量差值的均值、标准差、均值标准差误差以及差值的95%置信度下的区间估计。最为重要的是t统计量和p值(显著性水平)。结果显示,p=0.000
2.控制组
从以上3个表看出,学生的前期成绩为65.21,后期成绩仅仅上升了2分左右。表6显示,p=0.458>0.05,证明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给学生成绩带来显著的变化。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CET-4作文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课程结束之后,部分学生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班25人,2班24人)。此数据可检验不同写作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后续影响。下面的数据显示学生在写作部分的成绩。
表7中1班(实验班)的写作分数比2班(控制组)要高约14分。表8中,首先,Lavene’s方差齐性检验的p值=0.936>0.05,说明两个班在CET-4考试作文中均值的方差满足齐性。所以,t检验的结果应该看均值齐性t值测试中假定方差相等行。结果显示,t检验的p值=0.000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用来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语言水平和课堂带来的附加值。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团队精神、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上有显著的变化,说明任务型教学方法强调的交际目的、焦点意义能够吸引学生。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团队精神,说明实验组的学生认可教学过程中对职业素养的培养。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差异表现在量化数据上,实验组学生在纵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横向上大学英英语等级考试中比控制组取得更高的作文成绩。隐性差异表现在非学业成绩数据上,实验组的学生更大程度地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愉悦,逐渐走向自主学习,而且得到意外的收获,即培养了一些重要的职业素质。在教材、教室、教学场所都一样的情况,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教学模式的不同。同时,也有其他因素促成了这些差异。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特征是其一,基础不扎实,但是性格开朗、善于交往;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是其二,市场经济模式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大学生头上的光环褪去,就业压力又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唯有一专多能方能立足于变革中的社会。这些是其他研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尽管实验组学生在量化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比控制组学生表现得更好,但是两组的平均分都没有达到及格分数段。这主要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基础较差有关,对于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师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
但是,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对教师要求高。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交际技能、任务设计技能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否则课堂容易失控和流于形式。第二,缺少相应的教材。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过于注重语法讲解或流于形式,能够结合任务提升语言技能的教材极度缺乏。第三,对教学设备要求较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操作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会得到更好的实施,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下,高校的设备准备不足。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所以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法,语言学教师都要辩证地对待,取长补短。同时,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孤立的,它或多或少地渗透或借鉴着其他教学方法,语言学教师要开拓思路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LongM.ARoleforInstruction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nK.HyltenstamandM.Pienemann(eds.)Modelingandassess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1985.
[2]PrabhuNS.SecondLanguagePedagogy:APerspectiv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7.
[3]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on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9.
[4]WillisJ.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5]PincasA.TeachingEnglishWriting[M].London:Macmillan,1993.
[6]BygateMP.SkehanandM.Swain(eds).ResearchingPedagogicTasks[M].Harlwow,Longman,2001
[7]王蔷.21世纪英语教师教育:研究与发展[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195.
[8]曾凡贵,张文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83-89.
关键词英语教育应试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0.4文献标识码:A
1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1986年开始迄今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无可否认其在调动广大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屡见报道,甚至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的严肃和公正,同时这种不正之风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状态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其中不乏社会功利等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教师社会意识、育人意识淡薄的影响,加上大学生个人认知失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昭示着目前教育和考试制度存在巨大缺陷。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四、六级考试已经无法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反而成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阻力。
长期以来,社会及学术界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负面评价主要体现在:首先,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测试定位不准,不能准确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其次考试制度与评价的公信力引发了大量作弊现象,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诚信;最后,四、六级考试不但没有促进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碍了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导致应试化教学,极大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今,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更凸显了的这一考试的弊端,也直指整个大学英语教育的导向问题。当今英语教育应该朝着更综合、更能反应学生日常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的方向前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学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2“应试”导向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现状
我国外语教育同质化问题严重(刘臻,2015),费时低效的问题非常突出。根据胡学文等(2011)在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中的结果表明,多达56.9%的被调查者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持负面看法,只有44.5%的学生持正面看法,而其中持完成肯定态度的只有9.2%。鲁子问(2012)和杨惠中(2012)等人的观点也认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不尽如人意,我国的英语教育还是以考试为导向。而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英语教育又必将会伤害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破坏正常英语教学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应试”使英语教育偏离了真正的使命。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着眼于考试和分数,英语教育的职责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用英语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和跨学科的交际能力。
3对策和意义
四、六级考试作弊现象的根源说到底还是学生和老师被“应试”绑架,目前所倡导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化趋势是改革的方向,但是就如何发挥其在提高全国大学生英语水平和提升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方面而言,关键还是教育导向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更新。
(1)要打破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课堂形式,倡导学生的整体参与,培养自主学习兴趣和习惯,提升语言交际意识和能力。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形式在当今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已经明显滞后,学生被动地学习,不能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本着提升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形成教师和学生良性互动课堂的理念,注重创新理念的落实,更加充分地展现大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2)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育目标的实现。我国的英语教育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目前在中学教育层次已日趋完整和正规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已大幅提高,这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向高级专业化、人文素养和能力纵深方向发展,英语与跨学科的其他专业相结合并融合为一体是未来人才发展的趋势,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备能力。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标越来越凸显,表现在英语学习可以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跨文化意识培养,增进学生对世界多样性的认知和了解。
(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语言教学具有语言和教育两方面的共性:一方面,通过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传授和操练,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语言是其他学科的载体,因此,语言教学是一门集实用性、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英语教学更注重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把英语学习和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适应当前社会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一句话,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跨学科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能讲英语做翻译,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和交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竞争型人才。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2]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3]胡学文,吴凌云,庄红.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中国外语,2011(5).
[4]金小英.浅析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16(4).
[5]刘臻.我国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英语能力[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
[6]鲁子问.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7]马培艳,沈玉梅.高等院校大学生作弊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6).
[8]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特点,并结合多年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认为适当地运用翻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大学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尤其写作能力,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语法翻译法主张采用母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口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周福芹,2000)。于是外语界许多人认为这与现行教学大纲的精神相违背,不利于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退出课堂。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交际教学法在某些方面(特别写作和翻译)上效果也不明显。他们的写作水平非但没有明显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为此,笔者通过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法的特点,探求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写作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实践中形成的语法翻译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以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和掌握书面语为目标;以语法为纲领;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语法分析,逐句分析句法功能,谁是主语、谁是谓语…等等;强调母语,着重解释;强调背诵规则,特别是词法中形态变化规则。
3语法翻译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3.1素材搜集
3.2写作构思
3.3遣词造句
3.4评价
4结语
“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注定会被历史摈弃的,但没有一个教法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教法是一无是处的。本文无意于恢复语法翻译法曾经的主导地位,只是探索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利点,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提供些参考。真正切合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模式,也不是本文所能解答的,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实践。
[1]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andPrinciple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