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生活更多地是为了擦亮教学的第三只眼睛。读书给我带来了难以言表的快乐和幸福,它如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生活的必需,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
工作之余,节假日休息,捧读一本好书,很快便驶进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不知老之将至,不知繁乱纷争,功利之心淡失,浮躁之心远遁。于是,唯有将自己融入宇宙自然和人文风景的洒脱与愉悦。
关键词:语文教学;散文;跨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一、散文的特点
对于散文来说,其表现的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差别就是散文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从本质上看,散文的文学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语言和情感语言。也有人说,散文在其字里行间透漏出神秘而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散文作品的生成、转化以及表述过程属于作家主体的感觉外化的一个过程,是把作家心里的混沌之物进行符号化的一个过程。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文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文学作品跨艺术的研究比较多。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实际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很多作者的生活体验都会从其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跨艺术特点。其散文构思漂亮精美,结构严整缜密,情感真挚委婉,语言朴素清新。
二、语文教学中的散文艺术研究
1.散文的音乐之美
2.散文的画面美
三、散文的艺术教学
1.散文的阅读教学艺术
2.散文的语句分析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重点的语句、词汇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这些重点的语句、词汇先批注出来。然后以板书的形式展现,通过对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让学生试图用这些词句去创作相应的语句,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总体来看,语文教学中重点突出散文的艺术特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散文的讲授和学习归于一般的课文的阅读理解,要以散文的讲解、阅读为契机,将散文所涵盖的音乐之美、画面之美体现出来,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
参考文献:
[1]曹毅梅.简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J].殷都学刊,2005,(4):96-98.
[2]刘继权.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及文化意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3]蒋德均.散文语言的艺术美[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教师阅读教学的误区。
1.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为了应付高考,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等的教育,致使生学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发展。
2.依赖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阅读训练的误区
无论是词句的理解还是主旨的把握总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难以回答得完整准确。阅读积累不够,视野不够开阔,文学底蕴欠丰厚。
2.不能“学以致用”
3.认为阅读训练成效小
4.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二、探究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对文本的阅读积累。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这为阅读积累的重要性作了关键的脚注。从语文教材的选用看,必修一至五,《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等八本书选用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品读、理解、感悟、鉴赏,甚至背诵这些名篇佳作。让学生从这些名篇中感受作者的人格,从而内化自己,提升自己的品位。特别是教材中选用的我国古典名篇佳作,更要引导学生从传承祖国文化,完善自身人格的高度去认识积累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
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旧理念下的“架空分析”和新理念下走极端的“思想漫谈”式,其实都忽略了一点,“语文”姓“语”。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对此,半个多世纪以前,朱自清先生在《序》中已有很精辟的论述:“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三)鼓励学生个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
个性阅读,即学生从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这种个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学习语文打好基本功。当然,个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可以指定读物,做到统一阅读,各自理解,教师点拨,提倡个性感悟与评价;也可以是抓大放小,在一个大文体或大范围里,任学生自选读物,各取所需。
(四)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1.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平等意识缺乏的教学会造成话语霸权充斥课堂,使课堂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记录教师的思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纯粹只是客体。
2.教师应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强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不同观点的互相尊重,从而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结论
总之,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中走好每一步,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指导阅读方法、将审美情感和体验渗透到教学中。阅读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而学生的阅读往往是处于无计划无序无方法的状态中,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相当重要。
1、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
2、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在审美心理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词以赏析、揣摩,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究魅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理解。
3、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盲从,不迷信。其次,教师要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样写就更合理了?”“你能想出更精美的词进行描述吗?”“你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学习方法吗?”再次,教师要多采用“讨论式”课堂教学的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老师和同学的勇敢挑战者。
二、散文阅读如何备战中考
一、中学图书馆课程的开发
经过学校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多年的不断努力,到目前为止,本校图书馆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纸质藏书量达104681册,电子图书10万册,有5个部类、22个大类。每年征订100多种杂志、报纸,有5个书库,4间阅览室(纸质、电子各2间)。所有图书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进行图书分类,排架规范,实行全开架式借阅,并实行电脑管理。明亮宽敞的书库、阅览室、崭新的图书架、报刊架、阅览桌椅,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借书、读书、阅览环境,丰富的馆藏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学校领导和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决定开发图书馆教育课程。
1.了解学生的愿望
通过在一、二、三年级各抽一个班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经统计数据显示,95%的同学希望开设图书馆教育课。这就为我们进行图书馆课程开放提供了依据。
2.制订图书馆课程开发方案
在图书馆馆长的带领下,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然后集中集体的智慧,制订出了图书馆课程开发方案。
(2)图情培训课。介绍本校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排架规则、图书检索方法、工具书的查找和使用方法、借阅规则等。
(3)计算机常识课。介绍一些计算机基础常识,使学生了解网络知识,能熟练掌握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信息搜索、下载文件等。
(4)阅读指导课。①介绍读书方法。1)朱子读书法: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体已体察,f.着紧用力,g.居敬持志。2)顾颉刚读书法:a.要有正确的读书态度,读书时要善于批判继承传统的读书法。b.要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c.要“五做到”:有读书的特殊兴趣,了解缓急轻重,有自己的判断力,没有成见,广而专。3)陈从周的杂读法。4)快速阅读法:跳跃式阅读,扫描式阅读,组合式阅读。②推荐读书篇目。根究语文阅读课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
(5)配合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及开展学科课题研究活动。图书馆把制订好的图书馆课程方案上报到学校,由学校行政领导讨论通过,然后审批。
二、中学图书馆课程的编写
成立中学图书馆课程的编写小组,由图书馆领导统一部署,根据小组人员特长安排编写任务,编写完成后再由编写小组领导审核、修改,形成《广西贺州第二高级中学图书馆教育课程》,上报学校审批。
三、中学图书馆课程的实施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可以拓展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方式、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添砖加瓦;还可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本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